- 八十天環游地球(譯林名著精選)
- (法)儒勒·凡爾納
- 2781字
- 2019-01-04 16:16:14
譯序
八十天環游地球?需要八十天嗎?在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速度為六馬赫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六小時內就可環繞地球一周。而如果你乘坐民航飛機從倫敦出發,向東飛行,繞地球一周再回到倫敦,也只需要兩天左右的時間。即便是乘坐火車和輪船,也不用八十天,因為現在的火車和輪船的速度已大大提高。可是,在一個多世紀以前,在還沒有飛機的19世紀70年代,當人們還以馬車、雪橇、輪船、火車……作為代步工具的時候,要想在短短的八十天之內環球一周,怎能不讓人驚嘆和佩服。
完成此舉的這個人,就是費雷亞斯·福格。這件事就發生在1872年的倫敦。
由于英國國家銀行的一次失竊,福格和改良俱樂部的會友以兩萬英鎊作為賭注,打賭可以在八十天里環游地球一周。為了證實這一推算的準確性,福格帶著剛剛雇用的,綽號叫萬事通的仆人立刻啟程從倫敦出發,開始了這次不可思議的環球旅行。
福格設想的旅行路線是這樣的:乘火車先到蘇伊士運河,在這里乘船到印度,然后坐火車橫穿印度,來到中國的香港,再乘船到日本,接著到美國,坐火車穿過美國后,最后再回到倫敦。在此期間,他必須分秒不差地從一個地方趕到另一個地方,只有始終準確無誤才能保證按時回來。
事實是怎樣的呢?看看這位性格冷僻、精確準時的紳士在旅途中遇到的事情吧:遭人跟蹤、置身荒村無路可走、舍身救人、與惡僧對簿公堂、遭暗算誤了輪船、遇風浪海上搏擊、與仆人失散、勇斗劫匪、救仆人身赴險境、燃料告急海上經受考驗、疑為竊賊海關被囚……
幾乎所有的意外和困難都被福格不幸遇到了,就算他臨危不懼,冷靜守時,他也無法預料旅途上所發生的所有的事情。更何況,還有一位名叫菲克斯的偵探始終跟在他身邊不停地設置障礙,虎視眈眈一心想把他捉拿歸案,其原因是他與警方描述的疑犯的外貌特征驚人地相似。然而,所有的困難都沒有難倒福格,他總能在危難關頭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一次次神奇地化險為夷、擺脫困境:買大象穿越密林趕火車、英雄救美贏得美人心、花重金取保候審擺脫官司、高價雇航船渡海赴日本、機緣巧合與仆人重聚、英勇御敵戰劫匪、坐雪橇穿越冰原、燒輪船解燃眉之急、消除誤會重獲自由……
這是一位怎樣的紳士呀!他的鎮定自若、慷慨大方、勇敢機智和善良細心給每一個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他身上的這些異乎尋常的優秀品質使他每次均能逢兇化吉、轉危為安,最后勝利完成旅行;那個偵探則是一個意外卷入這次旅行中的特殊人物,他固執多疑、急功近利、精于算計,但卻忠于職守,出于職責和貪心,他一路跟蹤福格,被迫也進行了一次環球旅行。他想方設法處處給福格制造麻煩,阻止他順利完成計劃,但他的計謀卻一次次落空;而那個叫萬事通的法國小伙子則為這次旅行增添了不少笑料;他誠實勇敢、身懷絕技、正直善良,但卻容易上當受騙,他既為主人化解了不少危機也為主人制造了不少麻煩,他的加入使這次旅行變得趣味橫生;還有一位人物雖然話語不多,但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她就是福格舍身搭救的阿嫵達夫人,也是后來的福格夫人。她光彩照人、溫柔高雅、善解人意,一直在福格身邊從精神上支持他、鼓勵他堅持到勝利。有了她的陪伴,這次環球之旅也變得浪漫多情和溫情脈脈了。
故事的結局當然是如人所愿:福格贏得了這次打賭,并且找到了他一生的伴侶。
《八十天環游地球》的敘事技巧并不復雜,福格的這次旅行其實是和偵探菲克斯的被動旅行同時平行展開的兩條敘事線,這兩條線既平行發展又交錯交匯,交叉點就是故事的沖突點,也是故事的出彩之處。而萬事通和阿嫵達都是福格旅行這條線上的兩個小分支,他們的故事為全文增色不少。每一次沖突都為故事掀起了一個小高潮,福格的每次遇險也都讓人緊張萬分,尤其是小說的最后一部分:就在福格眼看勝利在望的時候,他偏偏被關在海關,當他被放出來之后,耽誤的時間已經太多,沒有可能準時趕回倫敦了。讀者都以為福格已經輸掉這次打賭了,可誰都沒有料到,萬事通發現他的主人居然算錯了日期,于是福格又出人意料地贏得了打賭。全文就是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意外中讓讀者體會到了驚險和刺激的。
這個故事的作者就是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之父”的法國作家儒爾·凡爾納。
凡爾納于1828年2月8日出生在法國西部的小城南特。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名律師,但是他卻對文學十分癡迷。他在巴黎學習法律的時候結識了大仲馬父子并和他們成為了好朋友。剛開始,他嘗試寫一些戲劇和詩歌,在1863年,他發表了《氣球上的五星期》,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此他的創作一發而不可收,先后發表了《地心游記》、《從地球到月球》、《環游月球》、《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他的作品總是充滿了異乎尋常的想象,一會兒鉆入地下、一會兒潛入海洋、一會兒飛上天空……每個故事都生動幽默、曲折有趣,他的語言簡潔傳神、通俗易懂,他刻畫的人物形象鮮明、栩栩如生。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洋溢著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神秘宇宙的探索欲望。
最值得一提的是,凡爾納的這些想象并不是毫無根據的胡思亂想;在他生活的時代,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已得到廣泛認可,天文學和天體力學都有了許多新的發展,而他對這些新的科技知識都十分熟悉,他在自己作品中的種種構想和計算都是基于對當時最新科技的了解,是有科學依據的設想。他在作品中提出了種種設想和可能,譬如潛艇、潛水服、太空旅行等等,而這些都被后人一一實現了。尤其巧合的是,在《從地球到月球》這部一百多年前發表的小說中,凡爾納曾描寫了一個發射炮彈飛船的坦帕城,如今,這座城距今天美國的卡納維拉爾角宇航中心只有二百四十公里;他在小說中寫到一只小狗最先到太空遨游,而事實上人類在飛上太空之前確實先送了一只小狗進行航天試驗;小說中的航天飛機叫哥倫比亞號,美國第一架飛上太空的航天飛機也恰巧叫哥倫比亞號。所有這些巧合給人類宇航活動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在他的小說《海底兩萬里》中,凡爾納為讀者描述了一艘“鸚鵡螺”潛艇,其實當時世界上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潛水艇,但他的描述逼真細致,不僅讓讀者如癡如醉,事實上也給后來的工程師們在制造真正實用的潛艇以有益的啟發。正如他所說,只要有人能想象出來的事情,以后必定有他人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凡爾納不愧是天才預言家。
在名家薈萃的法國文壇,凡爾納的語言不如雨果的那么氣勢磅礴,也不如莫泊桑和福樓拜的那么洗練細膩,更不如巴爾扎克的那么精確尖銳,但是他的小說卻比其他作家的多了些激情和幻想,他的創作空間也比其他作家的要廣闊得多——不僅僅局限在法國本土和世界各地,而是擴展到了整個宇宙。在他的一次次憑空想象的歷險中,讀者隨著他上天入地、陸地海洋任意遨游,你可以見到各種各樣非同尋常的人與事,體會到各種各樣的感受和刺激,你的思緒也跟隨著他馳騁在無邊無際的浩瀚宇宙之中。
這就是凡爾納帶給讀者的特殊享受,也是凡爾納在法國乃至世界文壇獨樹一幟的原因。所以,喜歡科幻小說的讀者,也一定會追隨作者作這一次充滿挑戰與刺激的《八十天環游地球》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