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籌之巔:互聯網浪潮下的創業和金融
- 盛佳 楊倩 楊東 黃朝科
- 2322字
- 2019-01-04 15:54:04
草根一族的創意狂歡
文/嬰寧
2014年1月,一位名叫陳晨的上海師范大學學生在眾籌網上發起名為“我們益家人”的公益眾籌項目。他寫道:“這是災后第一個團圓年。我們想為四川雅安的村民們拍攝災后第一張全家福,看看那里的新房、新年、新人、新的希望。”項目上線半個月后,他成功籌集到2萬元資金完成了拍攝計劃,并開始沖印照片,準備給每一位支持過他的網友郵寄一張新春“全家福”。
2015年3月,35歲的普通公司職員斯東寇(寇文)通過國內首家自助眾籌投資云平臺易籌網發起“8844珠穆朗瑪”項目,為自己的珠峰之行圓夢。他會帶上所有支持過他的人的全家福照片,將它們懸掛在珠峰大本營50天。
這是草根眾籌者們的典型募集案例。通過眾籌平臺,還有成百上千名和陳晨一樣的普通人在訴說著他們的夢想。與那些體量巨大的商業項目相比,普通人的夢想可能顯得很微小,但正是這些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才能更加準確地將目光深入那些被忽視的角落,以自己的切身體驗和巧妙的創意設想,去真正改善生活。

夢想眾籌:為普通人打造的圓夢階梯
夢想是免費的,但實現夢想的成本往往十分高昂。繁瑣的執行細節,大量的金錢投入,有限的個人資源,這些足以阻撓大多數懷揣夢想的人跨出第一步。

周華誠,媒體人,在杭州擁有體面的工作和溫暖舒適的生活。但對他來說,老家那個叫“溪口”的小村莊和堅持種了一輩子田的父親是他的心結。在農產品已經規模化生產,加工的今天,周華誠的父親仍然堅持用祖輩相傳的古法種植水稻,自己催芽、播種、插秧、耘田、除蟲、灌溉、收割、脫粒……他渴望讓父親的汗水灑得更有價值,讓農民這個身份更有尊嚴,也夢想著讓年輕人重回土地,讓田園晚一些荒蕪。
“父親的水稻田”成為周華誠發起的一個眾籌項目。他為此寫了一篇頗為感人的文章,并和項目頁面一起貼在了自己的博客上。20000元對于他來說當然能夠承擔,但其中蘊含著的對挽留傳統農業的呼吁和對生態及食品健康的反思,讓他期待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作為一位媒體人,周華誠用他的專業和真誠贏得了掌聲。近期,他又發起了第二期項目,并期待著將它年年延續下去。
來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主持人張大為,也有過一次印象深刻的眾籌體驗。從小便喜愛邁克爾·杰克遜的他渴望在偶像逝世5周年時,將一部由自己和朋友們創作表演的紀念音樂劇搬上北京的小劇場,作為對偶像精神的緬懷與致敬。在辛苦的創作、排練、成型之后,高昂的宣傳成本和場地費用讓他陷入了困境。“我相信身邊還有很多和我一樣的人,但我卻無法認識他們。于是我將我們一直以來的努力與堅持都寫在了眾籌項目里,希望用真誠來打動更多人,希望用行動召喚那些有著同樣喜好的人們:請加入我們,我們與你志同道合。”
為夢想眾籌,還催生了諸如“十萬個冷笑話”,“大魚海棠”,“單向街”等知名項目的成功,出資支持他們圓夢的也往往是草根。他們提供的回報或許并不真正等同于所投入金錢的數額,但支持者卻從中得到了支持別人夢想的特別體驗。
科技眾籌:草根發明家迎來好日子
QINMI兒童定位手表是科技眾籌領域的一個經典項目。在中國,每月約有20多萬兒童失蹤,兒童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嚴峻的社會問題。QINMI兒童定位手表則是目前首款專為兒童設計,能夠隨時定位查找孩子位置的可穿戴設備。當孩子遇險時,還能第一時間啟動報警器向指定手機發送求救短信。QINMI兒童定位手表背后的團隊均由80后年輕創業者組成,通過眾籌的方式,他們為自己尚未發布的新產品籌集了20000元資金和數百位首批體驗用戶。

在美國,Kickstarter、Rocket Hub以及Indiegogo等眾籌網站也為很多囊中羞澀的發明家提供了資金支持,讓他們美夢成真。工程師David Toledo的PowerPot便攜發電機便是其中一項。原本毫無知名度的David Toledo將PowerPot這款能將熱能轉化為電能的便攜發電機發布在Kickstarter上,用籌集到的126000美元使其成功問世。PowerPot很快受到了相當一部分戶外愛好者和各類科技媒體的追捧,David Toledo本人也因此聲名大噪。在他之前,一個名為TikTok的為iPod Nano特制的表帶型外殼,甚至已經被蘋果公司認可,放在了他們的店內進行銷售。
可穿戴設備vigo創始人桂家勛從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畢業后,帶著兩個不會說中文的美國人回到中國創業。不久后,幫助人保持清醒的可穿戴式設備Vigo在Kickstarter和點名時間上同步上線進行眾籌。“他們不會在意我是誰,只在意我創造出了什么。”
對于草根發明家來說,眾籌讓他們在尚未有絲毫名聲的情況下,僅靠優秀的創意和技術便能完成籌資和宣傳的需求。這不僅幫助他們實現了自己的發明夢,更能為這些新奇有趣的作品尋找到最核心的支持者。
合作眾籌:業余到專業的迅速升級
除了那些新奇的創意和產品,興趣愛好也能與眾籌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足球眾籌”便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該項目吸引了數家足球俱樂部的參與,籌集到的資金用來支付隨后舉辦的足球賽的費用。通過這一項目,將有數千名業余球員像專業球員一樣享受職業足球比賽,讓草根球迷感受榮耀的同時,甚至能夠進入專業球員的選拔范圍。

眾籌畫廊展示自己的藝術作品,眾籌CD收錄自己的原創音樂,通過眾籌,草根階層也能享受到專業級別的服務。逐步撥開迷霧走入正軌的股權眾籌,也將眾籌的融資數和級別都提升至新的范疇。只要有優秀的創意、產品或者團隊,創業者就可以避免繁復的投資機構約談,盡職調查,甚至在wefunder這樣的網站上向美國人直接募資,然后到美國去創業。眾籌讓這一切都不再是天方夜譚,而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事情。
聚沙成塔眾籌激發草根力量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廖理認為,眾籌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種新型形態,激發了“草根”的力量,尤其對創意產業推動明顯。一批優秀的草根眾籌者也由此成了“眾籌明星”,在成功籌集所需資金的同時,大量的媒體報道和網絡傳播也成為附加回報。同樣,越來越多的由草根發起的項目正借由眾籌落入傳統風投的視野。通過眾籌這份“市場調查”,有力地向投資人證明了項目的市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