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圖解!真賬實操教你學稅務處理
- 朱菲菲
- 1728字
- 2019-01-04 15:26:36
稅務籌劃的步驟和思路
稅務籌劃也是一項嚴謹的工作,因此,需要企業員工或管理者按照一定的步驟和思路有序進行,保證稅務籌劃的有效性。
進行稅務籌劃的基本步驟
稅務籌劃有兩項重要的前期工作,分別是理解法律法規的精神和了解稅務機關對納稅活動“合法和合理”的界定。做好這兩項前期工作,企業就可以爭取稅務機關的幫助與合作。而稅務籌劃真正開始的具體步驟如圖2-1所示。

圖2-1
不同稅種的稅務籌劃思路
企業在對不同稅種進行稅務籌劃時,都有獨特的思路指引稅務籌劃者順利完成籌劃工作。然而,不同的稅種,其籌劃思路不盡相同,具體可分為兩方面:流轉稅和其他稅種的稅務籌劃思路。如圖2-2所示的是流轉稅和其他稅種的稅務籌劃一般思路。

圖2-2
從企業整體稅務工作的角度看,稅務籌劃的一般思路如圖2-3所示。

圖2-3
稅務籌劃中的風險控制與管理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偷逃稅款,這與稅法相背離,因此,稅務籌劃存在一定風險,如公司注冊階段的稅務風險、收入、成本費用、會計報表和其他方面的納稅風險。
(1)虛假出資與抽逃注冊資本
表現為注冊資本不實或注冊后不久資金退回或轉移。現在,隨著監管措施的加強,以假驗資報告虛假注冊的現象有所減少,大多數改為由中介公司代為墊資,驗資后再抽走。有時也可能是自己真出資,但在注冊完公司后不久,即將注冊資金抽走挪作他用,在財務上則形成“長期應收款”而一直掛賬無法處理。這樣做可以減少應稅額,減輕稅收負擔。
工商局年檢時發現注冊資本不到位或抽逃注冊資本,輕則根據《工商登記條例》要求補足,并給予抽逃金額5%~12%的罰款;一旦企業和其他市場主體發生了經濟糾紛,或造成重大社會危害,會根據《刑法》上的抽逃注冊資本罪追究企業股東的刑事責任。因此企業不做這些事才能更好地規避風險。
(2)收入納稅風險
有些企業可能通過減少營業收入來降低應稅額,進而減少應納稅額。具體做法有如下所示的一些。
1.隱藏收入不入賬。比如設置賬外賬或內外賬,銷售收入不入外賬入內賬,資金體外循環。企業可以將內賬和外賬的相關報表做對比,看數據是否匹配或一致,從而控制納稅風險。
2.銷售收入不計收入而計入往來賬款,如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等,因此就能不做納稅申報。這種偷逃稅款的手法大多是在客戶不需要企業出具發票的情況下使用。管理者可把往來賬款與現金流量表數據進行對比,就可控制和管理納稅風險。
3.延期確認收入,使納稅申報能夠滯后。企業自查賬務時,可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的原則和精神及《關于確認企業所得稅收入若干問題的通知》,對企業銷售產品和提供勞務收入的確認時點進行檢查,一般來說,除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另有規定外,企業銷售收入的確認必須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對違反這些原則的收入確認業務進行清查,從而控制和管理納稅風險。
4.價外收入或零星收入不入賬,不做納稅申報。比如企業變賣邊角余料、通過私設小金庫來隱匿收入,進而減少應稅額,降低應納稅額。國營企業和上市企業運用這一方法的比較多,可通過調查企業“其他業務收入”的情況來控制納稅風險。
5.不懂稅法,不對視同銷售行為產生的收入進行納稅申報。控制納稅風險的有效措施是保證財務人員充分了解最新的稅收法律政策,并督促財務人員嚴格按照稅收政策實施納稅申報。
(3)成本費用納稅風險
這一類納稅風險的表現形式有:大量收據或白條入賬、虛增員工數量和虛增工資、虛開發票增加成本或隨意調整納稅期間的成本費用等。為控制和管理這類風險,企業需要嚴格檢查各種票據的使用情況(票據的真實性和票據抵扣等),不采用虛增員工數量來虛增工資這種低級的方法減少應稅額,盡量從企業本身出發,積極創造符合節稅要求的條件。
(4)會計報表納稅風險
很多企業老板認為雇傭的財務人員技術高就能做出好的假賬,因此可以安心偷逃稅款。其實不然,這其中存在嚴重的納稅風險。檢查會計報表的人,很容易從存貨、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和資本公積等會計科目中找到端倪,因為這些科目經不起推敲,賬務處理混亂且賬實不符,都會“出賣”公司,給企業帶來納稅風險。因此,企業要避免會計報表帶來的納稅風險,最好還是制作真實、準確的會計報表,不弄虛作假,不存僥幸心理而去偷逃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