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奠基李家天下 唐高祖(4)

府兵與禁兵的宿衛既是結合在一起,又是相互區別的。府兵到長安宿衛,由十二衛將軍分領。承擔宿衛、保衛宮廷的還有屯駐北門的禁軍,與十二衛所領府兵對稱南、北衙軍。南衙、北衙的分別是:十六衛屬南衙,是為衛府之兵,另有禁兵屬北衙。南衙相沿為宰相所掌,北衙相沿為皇帝親信的中官所掌。而宿衛兵屯駐和宿直也有南北之別。南衙即諸衛之屯于宮南者,在長安太極宮前朱雀門內;北衙即禁兵之在禁苑內者。有時也以文武來加以區分,南衙以文臣主兵事,屬宰相所領,可以奉敕調遣武臣和軍隊;北衙以武臣主兵事,宰相一般不參與,而由皇帝直轄。北衙軍隊在唐代一開始就成立了,史言“南北禁軍”,即合衛府兵與禁兵而言,禁兵主要為羽林屯兵,屯于玄武門,又稱北門屯兵。唐高祖武德時建成以太子置“宮甲”,分屯左右長林門,號長林兵,也屬于禁兵之列。唐初的禁兵,其規模不算很大。南北衙宿衛,不獨屯營與直宿互相交錯,而且兵將也相互滲透,是唐代南北禁軍的一個特點。左右羽林在大朝會時,執仗以衛階陛,行幸則挾馳道為內仗,與衛府內仗交錯在一起。至兵將滲透,如程知節以左屯衛大將軍,檢校北門屯兵;姜行本以右屯衛將軍,主管飛騎;韋待價以右武衛將軍,兼檢校右羽林軍事;張延師以左衛軍將,典羽林屯兵前后達三十余年。禁兵與衛府兵其所以不同,是南衙不得干預,直接隸屬于皇帝或者由太子專門統領。

府兵還擔任征防任務,與地方兵或邊防兵結合在一起,往往被視為中堅力量。府兵出兵征防由朝廷命將統率,調遣時必須持兵部所下魚符,經過州刺史和折沖府將領勘合后,才得發兵。戰爭結束則兵散于府,將歸于朝。這樣,將帥就不能擁兵自重。府兵擔負邊疆或內地特殊防務,由指定的折沖府分番服役。凡守庫、護橋雖為專責,但仍然會同地方兵駐屯境內;戍邊則系配合邊防兵,府兵人數不多,除非戰爭中臨時從各地調遣而來,一般均以少數兵力擔負著防戍的重要任務。

府兵在出征時偶爾單獨作戰,但一般情況下往往與地方兵、邊防兵、臨時募兵以及番兵結合在一起,而作為中堅力量。

從府兵數量上估計,按每府平均額千人計算,總數約為四十到六十余萬。以五番輸役,每番總人數至多八萬到十二三萬,而宿衛京城的經常需要好幾萬人,所以可資調遣出征或防守外地的人數不會很多,即使集中調遣,充其量也不能超過兩番總數,除留供宿衛外,不可能多于10萬人。府兵組織本為平時編制,雖然也在戰時發揮作用,卻不能經常化。因而,府兵以宿衛為主,但不可忽略的是府兵在一定條件下,能適應戰時調遣,番第制度規定征防可以免番,就包含了這一內容,特別是府兵作為核心力量使用,畢竟有其重要地位。

府兵制以均田制為基礎,均田農民數量越大,府兵制就越鞏固。府兵制與均田制結合,兵農合一,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增加了政府管理的戶口和賦稅收入,擴大兵源,保證了軍隊的戰斗力。

8.太上皇帝:識時務者為俊杰

唐高祖李淵為李氏家族打下江山后,開始露出真面目:沉迷酒色,安于享樂。李淵雖然改革了府兵制,防止了外賊的篡位奪權,但他雖為開國之君,卻無實際兵權,在處理爭奪皇位的問題時又拖泥帶水,不夠公允,只得自食其果,無奈之中當了太上皇。

隨著各地的統一,唐高祖李淵的思想松懈了下來,他開始逐漸沉迷于酒色,安于享樂,對政治事務不再像以前那么用心了,朝政日趨廢弛,加深了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和斗爭,繼而導致了皇儲問題的產生。

李淵共有二十二個兒子,竇皇后生有四子,即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元霸。武德元年(618年),根據立長不立幼的傳統,長子李建成被冊立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李世民參與了晉陽起事的策劃,起事之后,在討平群雄的戰爭中,他又屢建戰功,但李世民不是嫡長子,按照規定,不能成為皇太子。

李建成作為儲君的主要職責是幫助唐高祖李淵處理日常政務,而領軍作戰、平定各地割據勢力的任務基本上都由秦王李世民承擔,這在客觀上為其建立顯赫的戰功創造了條件,形成了“秦王勛業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的局面。李世民能征慣戰,智勇兼備,成為唐軍的重要領導人,他在秦王府中設置官屬,開置文學館,招攬四方文學之士。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謀臣策士,李世民常與學士們談至深夜。此外,李世民南征北討,網羅了不少勇將猛士,如初唐名將李世勛、尉遲敬德、秦叔寶、程知節等。擁有眾多的謀士與勇將,秦王李世民與他的屬下形成了當時政治上一個強有力的集團,直接威脅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在專制政體之下,政治權力是具有排他性的,太子李建成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確保未來皇位的繼承權,必然要與秦王李世民抗衡,希望能削弱李世民的勢力。

李建成具有太子的合法身份,因此得到了一大批皇親國戚的支持。他長期留守關中,在京城長安有著堅實的基礎,連宮廷禁衛軍也在他的控制之下。唐高祖李淵也處處袒護他,接二連三地委托他以軍國大事,是想在大臣和諸子中樹立他的威望,為將來繼承帝位打下基礎。可李建成在體察民情軍心上總是有負唐高祖李淵的厚望。

為了讓李建成熟悉軍國大事,李淵每天臨朝,都讓他坐在自己附近,參加各種問題的討論。遇到不太重要的問題,就由李建成全權處理。又命禮部尚書李綱、民部尚書鄭善果為太子太保,幫助李建成出謀劃策,決斷各種問題。二人雖盡心竭力輔助太子李建成,但李建成卻不習詩文,不理政務,整日無節制地飲酒,和宮人嬉鬧淫亂,把兩個尚書的規勸全當成了耳旁風,無奈之下,二尚書先后托病辭職離去。

武德后期,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之爭愈演愈烈,而李淵卻認為太子、秦王終會各謀其位,可以相安無事。事實與他所想象的正好相反,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事變,迫使唐高祖李淵的帝王生涯提早結束了。

這年夏天,突厥進犯唐朝邊境,李建成向李淵推薦齊王李元吉為出征元帥,想借機把秦王府里的大將與精兵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后再達到除掉秦王李世民的目的。不料這一密謀被李世民得知。李世民先發制人,向李淵密告太子、齊王淫亂后宮,李淵信以為真,決定詰問二人。次日,李世民在玄武門設下伏兵,當太子、齊王途經玄武門時,將二人殺死。隨后,李世民派心腹尉遲敬德披帶盔甲入宮向唐高祖李淵報告。此時李淵正和裴寂、蕭瑀坐在小船上,蕩漾在南海池中,他見尉遲敬德全身武裝站立在池邊,十分驚訝。尉遲敬德說:“太子和齊王謀反,秦王已將二人處死,特派臣前來保駕。”唐高祖李淵聽后嚇得目瞪口呆。蕭瑀趕忙勸李淵把國事托付于秦王李世民,李淵無奈,被迫下詔,寫下“手敕”,命令所有軍隊皆受秦王管制,制止了東宮和齊王府軍隊的騷亂。

其實,唐高祖對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與秦王李世民之間的斗爭早有察覺,但始終沒有著手解決,這里面不難說有著非常復雜的原因。李淵由關隴軍事貴族起家,具有強烈的宗法觀念。建立李唐王朝之后,他大封宗室,讓兒子、叔侄諸王掌握重權,以維護和鞏固李氏家族的統治地位。李世民軍功卓著,李淵論功行賞,他的地位之高不言而喻。秦王集團與太子集團產生矛盾,唐高祖從封建正統思想出發,首先維護了太子集團的利益。他曾采取一系列措施對秦王的地位和勢力加以控制。諸如在關東未平定的情況下命李世民班師回朝;又在后宮妃嬪的挑唆下訓斥李世民,表示出對他的不滿;曾命李世民的謀士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離開秦王府,把李世民手下的一些武將紛紛調離等。但李淵在限制秦王的同時,又不得不依賴秦王。李世民在鞏固初建的李家政權中,稱得上是一大頂梁柱。加上突厥屢屢進犯邊境,秦王當然要統兵抵擋突厥的侵擾。秦王與太子集團雙方各自有強大的勢力,朝中大臣們也分附一方。唐高祖李淵自己并沒有直接掌管兵權,所以無論消除哪一方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出于種種原因,李淵對兩股勢力的明爭暗斗缺少明顯的表態,遇事時各打五十大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在偏袒太子李建成的同時,又以不傷害秦王李世民為恰到好處,企圖在維護太子地位的同時抑制秦王的勢力。在這種心理狀態支配下,唐高祖在對待兒子們的事情上顯得拖延而終釀大禍。可以說,李淵在處理兒子們的關系上拖泥帶水、不夠公允的態度,才是導致悲劇發生的根本原因。當秦王除掉太子、齊王,局勢已明朗之時,他已無力改變秦王李世民的儲君地位了。玄武門喋血之變,并沒有引起朝中大亂,朝廷中大多數官員均表示擁立秦王為太子,這也就維護了李唐皇室的根本利益,所以唐高祖李淵也就順水推舟,讓出帝位,于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下詔立李世民為太子。此時,全國局勢基本上已被李世民控制,李淵表示愿早些退位。八月,李世民正式即皇位。

從此,61歲的李淵被尊為太上皇,徙居太安宮,過著修身養性的生活。太上皇是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后為他的父親莊襄王追尊的稱號,所謂太上就是比皇帝還要尊貴的意思。李淵以開國之君做了太上皇,歷史上恐怕僅此一人。李淵也是李唐王朝的第一任太上皇,他與唐太宗相安無事地度過了九年的太上皇生涯。李淵做太上皇,盡管有不得已的因素,但是他能夠在面臨突發事變時認清形勢,審時度勢、因勢利導,避免了在中央中樞政治當中引起更大的政治危機,也不失為一種萬全之策與明智之舉。

李淵當了太上皇后,自知大權已被李世民掌控,自己心灰意懶,也就不再干預政事。在太安宮生活期間,李淵除了參加李世民舉行的一些酒會外,幾乎不曾離開過那里。李世民經常到九成宮(即隋朝的仁壽宮,位于今陜西麟游)避暑,李淵也不愿意隨行。李世民對李淵的享樂需要盡量滿足,并準備在長安城東北修建大明宮,作為李淵的養老享樂之所。李淵明白李世民的用意,所以也樂于過太上皇生活。李淵的這種做法,既減少了宮廷斗爭,又為唐太宗施展才華創造了環境。

李淵臨終前,要求后事“務從儉約”。李淵死后,群臣為他上謚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貞觀九年(635年)十月,安葬于獻陵(今陜西三原縣內),其妻竇氏也加號太穆皇后祔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平市| 上蔡县| 依安县| 田东县| 英吉沙县| 弥勒县| 明溪县| 吴堡县| 琼海市| 苏尼特右旗| 香港| 武强县| 嘉黎县| 和林格尔县| 甘泉县| 邮箱| 清流县| 罗山县| 安丘市| 宜都市| 名山县| 曲水县| 中卫市| 红河县| 横山县| 教育| 荆门市| 四川省| 大竹县| 泰来县| 且末县| 秦安县| 江安县| 昌邑市| 闸北区| 武邑县| 崇州市| 桐庐县| 灵武市| 舞阳县| 忻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