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盧浮宮
- 貝姨(譯文名著精選)
- (法)巴爾扎克
- 1364字
- 2018-05-04 11:31:56
晚七時,男爵見大哥、兒子、夫人和奧丹絲忙著一起玩惠斯特牌,便出門上歌劇院給他的情人捧場去了,順路帶上了家住在杜瓦伊納街的貝姨,她總借口她居住的那個地區太偏僻,見不到人影,每次吃過晚飯就要回家。
凡是巴黎人都會承認,老姑娘謹慎處事,是有道理的。
沿著舊盧浮宮,有一片破房子,那實在是法國人慣用的伎倆,故意違反常理,以便讓歐洲人放心,別以為他們有多么聰明,用不著害怕他們。也許在這背后,有著我們不知的某種政治方面的宏圖大略呢。
對巴黎這一角落的現狀作一番描寫,自然不是什么離題的插曲,因為不久之后這番情景恐怕就難以想象了;我們的侄兒輩見了盧浮宮竣工之后的新貌,豈肯相信,在巴黎的心臟地帶,在近三十六年來,先后三個朝代用以接待法國和歐洲的精英名流的王宮對面,竟會有那么不堪入目的景象,而且還整整拖了三十六個年頭。
從通往卡魯塞爾閱兵場石橋的拱頂狹廊,到博物館街,誰要是來到巴黎,哪怕只短暫地逗留幾天,都會發現這段路上有十來座房子,門面破敗不堪,房主們早已泄了氣,誰也不再去修繕,當初拿破侖下決心要完成盧浮宮工程,這個老區先后都拆了,就剩下了這十來間。杜瓦伊納街和杜瓦伊納巷,是這片灰暗、冷清的破房屋中間的兩條通道,里面的住戶十有八九是幽靈,因為從來見不到一個人影。路面比博物館街的馬道要低得多,與弗洛瓦芒托街處在一個水平線上。由于廣場位置很高,這些房子幾乎被埋在地底,整個兒被籠罩在盧浮宮高大的長廊投下的陰影中,永遠不見天日,朝北的這一邊,被風吹得黑乎乎一片。陰森,死寂,冷颼颼的風,加之深陷下去的街面,如同洞穴一般,使這一座座房屋成了埋葬死尸的地下室,成了活人的墳墓。
當人們乘馬車經過這死氣沉沉、拆剩下來的半個街區,朝杜瓦伊納小街的深處瞧上一眼,靈魂就會嗖地發冷,心想有誰會住在這種鬼地方,一到了夜里,當小街變成了殺人搶劫的場所,巴黎的惡棍披上黑夜的偽裝,胡作非為的時刻,這里該會發生什么事情。
這問題本身就已經十分可怕,可要是看看這些所謂的房子的四周,就更嚇人了,相連的黎塞留街那一頭,是一片沼澤地,杜伊勒利宮方向,街面上是白花花的一片海洋,長廊的一側,是陰森森的小園子和木板屋;舊盧浮宮一邊,則是大石頭碎瓦礫的荒灘。
亨利三世和他那幫在尋找短褲的風流寵臣,還有瑪格麗特的那些在尋找腦袋的情人該會來到這片不見人影的地方,在月光下狂跳薩拉班德舞,這里有座小教堂的拱門還傲然聳立,仿佛在證明天主教在法蘭西具有無比的生命力,歷盡劫難仍舊不滅。
近四十年來,盧浮宮通過這一個個開膛的墻窟窿,大敞的窗洞在高聲呼喊:把我臉上的這些黑疤挖掉吧!然而,恐怕大家都明白這個殺人搶劫的地方自有用處,也覺得有必要在巴黎的心臟留下貧窮與輝煌親密相處的象征,突出這座國都之國都的特點。或許正因為這一點,這些導致正統派報紙病入膏肓的寒氣逼人的廢墟,博物館街上污穢不堪的木屋和四周小販們擺攤用的那些長條木板,比那三個朝代的壽命更長,更紅火!
這些遲早要拆掉的房屋租金比較低,早在一八二三年,貝姨就被吸引到這兒居住,盡管地方荒僻,迫使她天黑之前就得告辭趕回家。不過,她急著往回趕與她在鄉村養成的習慣相關,鄉村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給他們在照明和取暖方面省下一大筆開支。打從康巴塞萊絲那座著名的公館拆掉后,后面的一些房子終于又看到了以前被擋住的廣場,貝姨就住在其中的一座房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