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地理經典故事300
- 李靜 程紹虹
- 935字
- 2019-01-04 00:06:07
4.兩次被毀的古城

迦太基古城遺址位于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東北17公里處,瀕臨地中海,扼守突尼斯海峽,曾是奴隸制國家迦太基的首都。據史書記載,它建于公元前814年,占地300多公頃,比羅馬城還早61年。在歷史上,這座古城先后兩次被毀,今天看到的遺跡多數是羅馬人在其占領期間重建留下的。
在腓尼基語中,迦太基的全稱是“卡爾特—哈達什特”,意為“新的城市”。它出現的時間大約能推到公元前11世紀左右,其建立者是一位名叫狄多的公主,后來被迦太基人尊為女王。
狄多原來是狄爾王國(位于今黎巴嫩西海岸)的愛麗莎公主,國王死后,她的哥哥想獨攬大權,就吞并了她的財產,又暗害了她的丈夫。愛麗莎恐怕哥哥暗害自己,就偷偷帶著傭人漂洋過海,來到迦太基這個地方登陸。按照當地人的習俗,外來人占有的地方不能超過一張牛皮大小。當地首領給了愛麗莎一張牛皮,她竟然將它剪成一根根又細又薄的皮條,然后用絲線縫起來,變成一根長長的皮繩。然后,她用這根皮繩圍起了一大片地方,建起了迦太基城。
“若到突尼斯,必游迦太基。”這是旅行愛好者的俗語。而站在迦太基古城遺址前,人們的感嘆常常不是因古城的興廢而起,而是起于狄多女王的愛情故事。
希臘聯軍攻陷特洛伊城后,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倉皇出逃,在地中海上漂泊了七年后,被大浪沖到了迦太基。貴為女王的狄多與他一見鐘情,不僅自愿委身于他,還同意讓他帶來的部下在迦太基長期駐守。有了美人相伴,埃涅阿斯把復國的重任拋到了腦后,眾神之父宙斯大為不滿,便派使者下凡找到埃涅阿斯,提醒他不要忘記自己的使命。埃涅阿斯恍然大悟,當晚就離開了迦太基。狄多女王在萬分絕望之時發下毒誓,讓迦太基人和埃涅阿斯的后人永世為仇,然后用埃涅阿斯留下的寶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后來,埃涅阿斯的子孫完成了復興特洛伊的大業,建立起輝煌的羅馬帝國,又為了爭奪地中海的制海權與迦太基人開戰。迦太基人最終戰敗,羅馬元老院給羅馬軍隊下了一道措辭嚴厲的命令,一定要把迦太基夷為平地。于是,一把大火燒了16個晝夜,將這座城市燒成一片白地。戰爭結束后,羅馬人開始著手重建迦太基。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迦太基再度崛起,迅速發展成為僅次于羅馬城的第二大城。公元698年,阿拉伯遠征軍征服了今天的突尼斯地區,羅馬人重建后的迦太基城再次被毀,從此再也沒有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