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地理經典故事300
- 李靜 程紹虹
- 1572字
- 2019-01-04 00:06:06
2.面目全非的雕像

獅身人面像位于哈夫拉金字塔前,高20米,體長57米,如果算上石塊砌成的兩個前爪,全長72米。它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大的一尊獅身人面像,臉寬4.075米,鼻長1.75米,嘴大2.3米,耳長1.952米。雕像下巴上原先雕有胡須,長達5米。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獅身人面的女妖,她的頭部和胸部是美女,背上生著兩只老鷹的翅膀,尾巴卻是一條毒蛇。她給自己取名叫“斯芬克司”,意思是“絞死者”。在古希臘留下來的各種建筑物、墓碑或盾牌上,人們經常能發現斯芬克司的形象。據考證,斯芬克司在當時具有鎮邪的作用。
匍匐在哈夫拉金字塔前的那尊獅身人面像與古希臘那個女妖沒有什么瓜葛,寓意也截然不同。在古埃及,號稱“百獸之王”的獅子常常被用來比喻那些勇猛的酋長,他們能夠像獅子一樣保護本部落的安全。而在傳說中,獅子既是人間的守護者,也是地下世界的守護者。法老死后要成為天神,必須免遭外界的打擾,因此,獅身人面像就理所當然地成了門神。
相傳,這尊獅身人面像的面部是以法老哈夫拉為模特塑造出來的。當年建造這座金字塔時,這里是一片采石場。場內堅硬的石塊都被采石工們開采出來造金字塔了,只剩下中間那片巖石含有貝殼之類的雜質,結構松散,派不上用場。公元前2610年,哈夫拉前來巡視自己未來的陵墓,發現塔前擋著一座山,頗不雅觀,龍顏頓時不悅。有人揣摩出了法老的心思,就順勢將這座小山雕成一頭雄獅,上邊安了一個哈夫拉的頭。于是,一件千古不朽的造型藝術品就這樣誕生了。
獅身人面像建成之初,頭頂上戴著皇冠,耳側有扇狀的頭巾下垂,額頭上裝飾著圣蛇浮雕,據說它能噴射毒液,下頜長須直垂,標志著國王的威儀,脖子上掛著項圈,身上插著鷹的羽毛。面部表情慈祥,似乎還露出一絲神秘的微笑。經過幾千年的風雨侵蝕,這樣的獅身人面像早已不復存在,只剩下一個透著幾分怪異的象形物。外層的紅色膠泥大部分已經剝落,皇冠、圣蛇、長須都不翼而飛,項圈和彩繪無影無蹤,頭頂上固定皇冠的地方出現了一個四方形的深洞,簡直是遍體鱗傷,慘不忍睹。
獅身人面像的變化如此之大,很大成分是人為造成的。據說當年大規模修筑金字塔鬧得民怨沸騰,激起了不少次暴動,憤怒的民眾把它的胡子、鼻子都敲掉了。還有一種說法,埃及法老把獅身人面像當作自己的守護神,強迫人民向它頂禮膜拜,這種做法激起了反對偶像崇拜者的反抗,用鎬頭破壞了它的面容。中世紀時,阿拉伯酋長馬穆魯率領軍隊攻打埃及,他手下的炮兵拿獅身人面像當靶子練瞄準,一炮轟出去,就把獅身人面像的笑容給打掉了?,F在人們看到的獅身人面像,鼻邊和嘴角都有些歪,據說就是那次炮擊的結果。
關于獅身人面像的鼻子,還廣泛流傳著與拿破侖有關的說法。當年拿破侖遠征埃及,來到吉薩金字塔群,曾下令炮轟獅身人面像,結果轟掉了它的鼻子。其實,這個說法是不真實的,早在拿破侖之前,就有獅身人面像缺鼻子的記載。
不知從何時起,獅身人面像下巴上的胡須就四分五裂了。1817年,一個殖民主義者為了表示對大英帝國的“忠誠”,將一部分胡須獻給了英國人,從此它就一直存放在大英博物館里。這段胡須長75厘米,直徑約40厘米,重達400至500千克。20世紀80年代,經過埃及政府的多次交涉,這段胡須終于回到了故鄉,卻再也粘不到雕像的下巴上了。

關于獅身人面像的傳說還有很多,其中有一段就記載在它兩腿之間的一塊大理石碑上,它名叫“記夢碑”。相傳公元前1400年左右,獅身人面像的身體部分已經被滾滾黃沙淹沒了,只有一個頭露在外邊。有一位王子出外打獵,休息的時候就在獅身人面像腳下睡了一覺。在睡夢中,獅身人面像對王子說:“我現在呼吸困難,十分難受。你如果能幫助我把身上的沙子拿掉,我會幫助你成為埃及的法老?!蓖踝右挥X醒來,趕快動員大量人力,清理掉埋在獅身人面像身上的沙子。這位王子后來果然做了法老,就是圖特摩斯四世。這個故事也許是圖特摩斯四世自己杜撰出來的,以證明自己能占據國王的寶座完全出于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