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老大連的館子味兒

你如果問一問40歲以上的大連廚師,什么叫老大連的館子味兒,他們都會說,就是80年代前用大豆油做出來的菜的味道。

在大連賓館廚房,董長作大師用現在不少廚師都不用了的大豆油做了一道宮保雞丁。宮保雞丁雖然是一道川菜,但絕對是一道大連老菜。

我是在廚房看著他炒完這道菜的。大豆油下鍋四五成熟,他就把蔥姜蒜放進鍋里爆鍋,蒜香的味道首先濃濃地撲入我的鼻孔。他是大師級廚師,烹飪水平自然高,所以他是直接將切好的雞丁和輔料下鍋翻炒,不需要劃油或滑水這道保住菜品品質的工序。對一般經驗不足的小廚師來說,在做宮保雞丁這道菜時,或是劃油或是滑水,才敢將切好的雞丁下鍋,不然要么炒不透要么油溻鍋,賣相不好看,味道也膩人。而他將炒好的宮保雞丁高高舉起出鍋入盤那幾秒鐘,我注意到,那雞丁是帶著誘人的香氣在四處彌漫,浸透了你的感覺時,端到你面前的。

我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鮮香,不易察覺的酸甜,混合一起的味道真是美妙死了,主體的香味是雞肉的鮮香,讓來自豆油的香味混搭著好極了!這就是八十年代前的大連館子味兒!久違了!”

我有些激動了。我真的好久沒有吃到兒時記憶中的館子味兒了。記得小時候到天津街的山水樓、惠賓餐廳、王麻子鍋貼、甘井子井岡山飯店這些老館子吃過幾次飯,就是這個味道。有人曾與我爭辯,認為那時候館子菜沒有現在豐富,吃膩了想換老口味解饞了,才認為老味道好。我不這樣看,我對他說,為什么這么多菜品味道就是不如以前了呢?

“告訴你,這就是大豆油的魅力。”董長作大師一語道破,“大豆油本來是好東西,現在不少人不用了,真可惜。現在大家都用色拉油,色拉油清色無味,跟大豆油比,就像少了些什么,質量差一點的油,做出的菜品就更不敢恭維了,是否健康呢?”

“老大連的館子味兒,其實就是以大豆油為主炒出來的菜味兒。”這話聽起來像是一種概括,雖不一定準確,但我在不少大連廚師圈子里都聽到過這句話。

“有人說,大豆油脂肪酸太高,對人體健康不利?”我把聽到的話說給他聽。

“胡扯!”他搖搖頭。

董長作大師有一個明顯的特征,記性很好。他說,他看過這方面的資料,大豆油是中國人生活中主要食用油之一。豆油中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這是好的脂肪酸啊,其中亞油酸占52%,亞麻酸占6%,油酸占36%。大豆油的營養價值比較高,能降低膽固醇,含有卵磷脂和維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不易酸敗,亞麻酸能減少高血壓、血管栓塞、心臟病的并發率。大豆油中豐富的優質蛋白、鐵、鈣及B族維生素,是人的食品中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啦的大豆油在鍋里沸騰,廚師們把一道道經過拍粉拖蛋液的食材輕放進油鍋,一會兒再輕輕撈起,放在盆盆罐罐上控油。有的廚師等油溫達到了七八成熟,再將炸過的食材放進去。

董大師說,炸,是魯菜多種烹飪技法中的一大傲慢。魯菜中炸的菜占的比例幾乎超過一半,清炸、干炸、軟炸、板炸、酥炸、卷炸、脆炸、松炸等各種炸法,讓人在炸出的香氣中品咂不停。在濟南官府菜和膠東幫海鮮菜制作過程中,炸的肉類菜和海鮮菜精彩戀蝶。

清炸是將原料經過加工處理后,無須上漿掛糊等工序,用調味料將原料腌漬入味,然后投入油鍋旺火加熱成熟,體現的是外焦脆、內鮮嫩、清香撲鼻的特點。就說清炸蝦段吧,是魯菜清炸菜中連炸帶快炒的一道精制菜品,它很早就被山東李姓師傅帶到了北京。過去是京城里有名的魯菜經營者“八大樓”之一“按府樓”中的一道看家菜,也是當年膠東半島魯菜發祥地的一道代表菜。這道菜在大連多年都賣得不錯,有人雖然改造過,換過不少新菜名,總體做法還是老菜特點。

干炸和軟炸有些相似,都是把切配好的原料經腌漬入味后,再拍粉或掛糊,入油鍋兩次,投入旺火熱油中加熱成熟的烹調技法,特點是外焦里嫩,色澤金黃。不同的是,干炸掛糊用的是淀粉或面粉溶解成的“硬糊”,軟炸是將質嫩而形狀較小的原料先以調味料調和,再入熱油鍋中逐漸成熟的烹調技法。軟炸出鍋特點是外香軟,里鮮嫩。干炸與軟炸相比,都是炸兩次,但油溫比軟炸高,而軟炸首次油溫不低于四五成熱,原料逐片下鍋,復炸上色,油溫六七成熱時,炸至淺黃色即可。要注意的是,初炸與復炸的間隔時間不宜過長,防止原料回軟。操作中手的動作要輕拿輕放,防止原料碎裂及脫糊。

清炸蝦段

因為干炸與軟炸的相似性,有的炸菜經常混淆。舉個例子,大連人至今都很喜歡的軟炸里脊,其實都是干炸里脊,而有不少菜館一直寫成“軟炸里脊”,做法卻就是干炸:將豬里脊肉切成長條,加入精鹽,用料酒抓勻,掛上用雞蛋、淀粉與面粉調制的“軟糊”,勺內放油燒至六七成熱時,放入掛勻糊的里脊肉,炸熟后撈出,等油溫再升至七八成熱時,再投入里脊沖一下,直到炸成金黃色時撈出,瀝油裝盤,帶椒鹽上桌。特點是色澤金黃,肉香外焦。

董長作大師在廚房油鍋前,一邊做著示范,一邊侃侃而談。

“說板炸大連人不太懂,一提到造型漂亮的油炸菜品時,你就明白了。板炸關鍵在食材能改刀,有造型。”董大師又在解釋魯菜的板炸:將原料經刀工處理成片的形狀,加調味料入味,然后拍淀粉、面粉或吉士粉等、雞蛋液、面包渣,壓緊按實,投入大量的熱油中加熱成熟,這就是板炸的烹調方法,盤式的特點是整齊劃一,色金黃,外香脆,內軟嫩。板炸菜品要求有造型,選用的原料宜于改刀成型,在保證菜肴質量的前提下,最適于大批量的制作了,存放的時間也相對較長,基本口味靠蘸醬,有點像西餐,蘸醬多是番茄沙拉、蛋黃醬等。

板炸富貴蝦

大連這片海的水溫涼,主要靠渤海,渤海灣大對蝦是最鮮美的了,這些年不斷出口的渤海灣大對蝦,讓不少外國人早已耳熟能詳,垂涎欲滴。

“咱就說一道大連人挺認的菜品炸黃金大蝦吧,做法是將渤海灣大對蝦去頭去皮留尾,從脊背剖開至腹部,使蝦成大片,剔去蝦筋,在蝦的肉面剞十字花刀,加入鹽、胡椒粉、料酒、蔥姜水腌漬入味,將大蝦逐個沾勻淀粉,拖上蛋液,按上面包渣即成。勺內油燒至六成熱時,將蝦放入,中火炸到八成熟,撈出瀝油,造型擺在盤中,帶番茄沙拉上桌,造型美觀和鮮咸香酥是它的一大特點。”

董大師在向我介紹這道菜時,嘴里不時撩動著吧嗒的誘惑聲,那是一種發自感慨的享受的聲音,絕非作秀。我轉過身去,咽回險些流出的口水。

魯菜的酥炸,是將處理好的食材,在調味煮熟或腌味蒸熟處理后,掛糊或拍粉,下入油鍋炸透成菜。菜品特點是外酥香,內軟嫩,肥而不膩。酥炸的食材很廣泛,動植物食材都可以,“酥糊”特別重要,由面粉、蛋黃、老面或發粉、色拉油按一定比例調制而成,油炸后口感酥松,有別于脆皮糊。酥炸煮的原料在炸制前一定要控凈水分晾干,防止在炸的過程中發生“水炸”傷人。蒸的原料應先用調味品腌漬,腌漬的時間應根據原料質地的老嫩而定,煮的原料直接加入調味料煮熟即可。像香酥蝦仁,就是將處理好的蝦仁用鹽水腌漬后,掛酥糊,入七成熱的油鍋,炸成金黃色撈出瀝油裝盤,鮮香脆嫩,味道很足。

脆皮沙拉海鮮卷

如果你想打動女孩子的心,就給她一道脆皮沙拉海鮮卷。

現在大多數女孩子都喜歡吃卷炸食品,大連的女孩子也是如此。卷炸美食像一汪清泉,讓食客頓覺清新舒爽。炸春卷、炸三鮮盒子、炸韭菜盒子、炸魚卷、炸甜品、脆皮沙拉海鮮卷等。魯菜留下的卷炸技藝,是將加工成片、絲、條、粒形及泥蓉狀的無骨原料,加入調味品拌勻,用皮料包裹或卷裹起來,再入油鍋用溫油炸熟的技法。特點是外酥脆,內軟嫩。包卷的皮料分為兩部分,可食用的皮料有雞蛋皮、豬網油、腐皮、面皮、鴨皮、肉片、糯米紙。

不少廚師說,卷炸菜是女孩子的最愛,雖有些調侃,但我信。鮮爽軟嫩,酥脆香甜,別說女孩子,大老爺們也喜歡!

“吃過脆皮大腸嗎?”董大師問。

“吃過,腸皮酥脆,腸香嫩糯。”我回憶著形容。

“說得不錯,你覺得它與九轉大腸比有什么區別?”

“九轉大腸香氣的復合味兒較稠較重,入口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色澤紅潤,看著漂亮,質地軟嫩,口感極佳。雖然是一道魯菜名菜,菜名也很吉祥,但在現在人的眼里,有些過于味重膩人,不太符合現代健康飲食理念。我認為脆皮大腸是從九轉大腸演變過來的,和九轉大腸比工藝更簡化、味道較清香、口感不膩人、健康理念好。”我試著發揮觀點。“說得有點感覺,”董大師用漏勺撈出炸成金黃色的大腸段兒,控了會兒油,輕掂了幾下,“脆皮大腸算是演繹過來的一道老菜,是一道脆炸菜,魯菜中很響的。脆炸是將帶皮的原料用開水稍燙一下,表面掛勻糖,晾干后放入熱油鍋中,慢火加熱,炸至淡黃色,離火浸熟的一種烹調技法。脆炸菜的特點是外皮香脆,肉質鮮美。像整只雞整只鴨等,都可以脆炸。脆炸與脆皮炸是兩種不同的烹調技法,脆炸無需掛糊或拍粉。”

他接著說:“上海人的紅燒圈子,有些接近魯菜的九轉大腸,濃油赤醬的滬菜特點顏色和九轉大腸差不多,但口味沒有九轉大腸重。脆皮大腸大連人現在有時也叫‘炸圈子’,體現的是現代人清淡健康的飲食風格,所以,眼下挺流行。不過,我覺得脆炸菜用的油還應該是大豆油好,因為大豆油的香味飽和,炸出的館子味兒很地道。”

我嘗了嘗大師親手做的這道“炸圈子”,老菜的大腸香味依舊,真可謂“清香爽脆一相逢,便沉醉,美味意境。”

“師傅壞了!”正嘮著,董大師的一位小徒弟突然驚叫起來。

我們急忙轉過頭去。

原來是準備做松炸菜,下進油鍋的幾塊豬里脊肉要炸焦了。董大師火了,吼著喊:“快撈出來!松炸哪是這么炸的!”

我問什么叫松炸,他說,松炸是把原料加工成小型的片、塊、條等形狀,調味后掛上蛋清糊,用小火溫油慢慢炸熟。他下意識地搖了搖頭:“現在有些年輕人都不會干了。”

“炸的菜品這么多?”我驚奇地問。

“多著呢,還有一種炸統稱輔助炸,也叫油浸、油淋、油潑,針對的食材主要是鮮嫩的原料。把鮮嫩的食材用調味品腌漬好,放在漏勺里,再放入七八成熱的油鍋中,等油燒到冒青煙時,用手勺將油不斷地澆在食材上,稱為油潑。隨即把鍋端離火口,再慢慢把食材浸熟,特點是操作簡便,食材鮮嫩。”

這次進董大師的廚房真值,我知道了魯菜僅炸菜一項就這么多烹飪技巧。更重要的是,老大連的味道就是這么烹飪出來的。

“講了這么多魯菜的炸,是因為油炸的菜在魯菜中占的比例比較大,福山師傅將這些帶到大連后留了很多給大連人,基本都成了大連有名的老菜,像炸蠣黃、軟炸里脊、櫻桃肉、生大烤、糖醋黃花魚、炸蝦仁、熘魚塊等,而老魯菜用的油,基本就離不開大豆油。”

脆皮大腸

我恍然,炸的菜品和我們大連老菜關系這么大。這一道道的老魯菜無論怎樣變化,都離不開大豆油帶來的香味。

他憑著多年的經驗告訴我,植物油都有好消化、容易吸收、含有維生素E和其他抗氧化成分、不含膽固醇這幾個優點。很多人以為只有某幾種油不含膽固醇,只有橄欖油才容易吸收,這是上了廣告的當。

炸、燉、煮的菜肴,用大豆油最好,炒菜的話盡量控制油溫,別冒煙。棕櫚油胡蘿卜素最豐富,由于飽和程度高,耐熱性相當好,長時間受熱后氧化聚合少,用在各種煎炸食品當中最美味。花生油富含維生素E,風味好,耐熱性也不錯,適合用來做一般炒菜,缺點是經常用量一旦太大容易產生可致癌的黃曲霉毒素。橄欖油是名聲最好的油脂,含有80%以上的不飽和脂肪酸,其中有70%以上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就是油酸,能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升高其中的“好膽固醇”,所以特別受到世界人民的贊譽,橄欖油用來做涼拌菜清香可口,用來炒菜燉菜也完全沒有問題。不過,市面上的進口橄欖油的摻假現象也要引起注意。茶籽油單不飽和脂肪酸即油酸的含量達到80%以上,比橄欖油高,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耐熱性較好,適合用來日常炒菜。玉米油以多不飽和脂肪酸占絕對優勢外,亞油酸含量最高,通常不是非常耐熱,適合用于加熱時間較短或者加熱溫度不到發煙點的烹調,最適合用來做沙拉醬。米糠油是高檔炒菜油,它的特殊優勢是含有米胚中豐富的γ-氨基丁酸,有一定的抗焦慮作用,對血壓控制有益。葵花籽油耐熱性好,用于一般炒菜效果不錯。芝麻油又稱香油,是白芝麻或者黑芝麻中榨出的油脂,芝麻油的優勢在于它沁人心脾的美妙香氣,因為香油不能高溫加熱,只能用于涼拌、蘸料,或者做湯時添加,所以它也是健康低脂烹調的最佳配合。核桃油和芝麻油一樣,食用時一定不要高溫加熱,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健康成分。

好味道是離不開食用油來加工烹制的,好味道是飄越年輪與區域的,迷人的大連老菜好味道,多年后給大連留下了多少具有城市品牌魅力的老館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白| 昌江| 广丰县| 台北市| 马鞍山市| 大城县| 武功县| 泉州市| 土默特左旗| 大名县| 庆云县| 洛浦县| 咸宁市| 东光县| 肥城市| 柯坪县| 呼玛县| 蒲江县| 永嘉县| 汝州市| 林周县| 宝清县| 苏尼特右旗| 自治县| 应城市| 遵义县| 丽江市| 滕州市| 禄丰县| 宜兴市| 枣阳市| 雷山县| 静宁县| 襄城县| 康乐县| 荔浦县| 聊城市| 游戏| 凤冈县| 额尔古纳市| 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