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風的顏色
- 美國的故事(七冊套裝)
- 畢藍
- 5687字
- 2018-03-20 16:20:57
來到詹姆斯敦的小女孩兒是印第安人的公主,首領波瓦坦的寶貝女兒波卡洪塔斯,她可比她爹有名多了。1995年,迪士尼的動畫片《風中奇緣》,讓波卡洪塔斯與史密斯的故事走進千家萬戶,影片主題曲《風的顏色》也隨之廣為流傳。“你能否唱出山的聲音,你能否繪出風的顏色?”也許正是這個簡單的問題,使史密斯認識到新大陸不只是一片等待被征服的土地,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都有生命和靈魂,都在印第安人的手中和心中。
波卡洪塔斯對殖民者的到來很興奮。當波瓦坦和他的部族冷眼旁觀英國人的一舉一動時,小姑娘已經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心。她喜歡船上的白帆,喜歡殖民者們帶來的新鮮玩意兒,甚至喜歡紳士們那身不倫不類的打扮。當她的父親正琢磨著對這幫不速之客下重手時,她卻自己跑到詹姆斯敦玩兒去了。她的天真爛漫和善良友好很快就讓所有的人喜歡上她。她來得越來越勤,不只來玩,還經常給大家帶吃的。人們漸漸發現,其實她真正感興趣的人是殖民地的領袖史密斯。
也許是史密斯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勁兒,也許是史密斯獨特的人格魅力,讓波卡洪塔斯仰慕不已。而史密斯也被小姑娘渾然天成的氣質吸引。她就像一股清新的風,在史密斯面前展示著一個絢麗多彩、充滿情感和靈性的弗吉尼亞。此時,史密斯28歲,波卡洪塔斯不到14歲。兩人雖然年齡懸殊,卻開始了一段異乎尋常的友誼。
史密斯認為要想在弗吉尼亞活下去,必須跟印第安人搞好關系。在波卡洪塔斯的幫助下,他開始試著跟波瓦坦接觸,用從英國帶來的工具和毯子換印第安人的玉米。史密斯是個精明的商人,他眼里不揉沙子,絕對不吃虧,但同時又誠實,公平,講信用,很快就贏得印第安人的尊敬,不但為殖民地換來急需的糧食,他還學會了印第安人捕魚和打獵的方法,甚至他們的語言。他一再向波瓦坦表示,自己是為和平而來,但波瓦坦很難完全相信他,因為以前西班牙人也曾騷擾過這個地區,與印第安人發生過激烈的沖突。血的教訓使波瓦坦對歐洲殖民者保持著高度的警惕。
有一次,史密斯來談生意,卻被幾個波瓦坦部落勇士抓起來,推到波瓦坦面前,準備處死他。關鍵時刻,波卡洪塔斯撲到史密斯身上,逼迫父親放掉了史密斯。還有幾次,波瓦坦和他的手下設計好陷阱,想把殖民者們一網打盡,又是波卡洪塔斯提前報信,使他們免于災難。這么一來二去的,再加上史密斯能說會道,波瓦坦與史密斯之間從相互提防變成惺惺相惜,波瓦坦族終于張開雙臂熱情地擁抱了史密斯,待他如家人一般。史密斯與波卡洪塔斯的友誼以及他與波瓦坦的交情為詹姆斯敦殖民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與此同時,紐波特船長又從英國帶來兩批殖民者,到1609年9月,詹姆斯敦已從最初的105人增加到約500人。
人口的增加自然而然地引起了對土地的爭奪。印第安人認為土地是大家共享的財產,人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而英國人一向都是“我占的就歸我”,根本不懂“公有”的概念。于是,沖突開始發生,但有史密斯壓陣,基本上還算平靜。1609年9月的一次火藥爆炸讓史密斯身受重傷,他不得不返回英國治療。臨行前,他親自查看了倉庫里的存糧,認為足夠支撐10個星期。根據與波瓦坦的約定,印第安人將繼續為殖民地提供糧食。而且,附近還有個“野豬島”,實在不行時打幾頭野豬還是沒問題的。
1609年10月,史密斯回到了英國,從此再也沒有光顧弗吉尼亞。他后來去了由清教徒建立的普利茅斯和馬薩諸塞殖民地,并把那個地區命名為“新英格蘭”。他從弗吉尼亞回國后,根據自己的經歷寫成好幾本書,包括《弗吉尼亞史》,成了暢銷書作家。他在書中嚴厲抨擊了紳士們的所作所為,大聲疾呼新大陸需要的是“勞動者”。他告訴大家,弗吉尼亞沒有黃金,有的是無窮的機會,凡是勤奮工作的人都可以發財致富。他的書不僅讓英國人對弗吉尼亞充滿向往和熱情,也為后來清教徒們在新大陸建立殖民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史密斯離去不久,人們就告訴波卡洪塔斯說他已經死了。波卡洪塔斯傷心欲絕,波瓦坦也非常痛惜,他甚至派人去倫敦打聽史密斯的情況。波瓦坦只欣賞史密斯,對別人他可不買賬。隨著英國人與印第安人的沖突不斷升級,波瓦坦下令停止供應殖民地糧食,并封鎖了詹姆斯敦周圍的地區,這下,殖民者們連打獵都很困難了。紳士們舊病復發,史密斯前腳走,他們后腳就不干活了,還自私地霸占了大部分糧食。
1609年11月到1610年5月成了殖民地的“饑餓時期”,英國人從來沒有這么悲慘過。糧食吃完了,就吃狗、貓、老鼠、蛇、靴子、鞋,直到沒有任何東西可吃。終于,在1610年5月,兩艘英國移民船在詹姆斯敦靠岸。此時的詹姆斯敦幾乎一片廢墟,500名殖民者中只有60人幸存。這60個人的模樣跟骷髏沒什么區別,只剩下喘氣的份兒了。
這兩艘船本來是應該早點來的,可是途中遇上颶風,把原先的大船吹散了架。幸好颶風是在百慕大附近,他們停在百慕大群島,重新造了兩條小船,才來到詹姆斯敦。乘客們在海上飽受黃熱病的折磨,死了很多人,尸體都扔進了大西洋。但人們還是滿懷著對幸福生活的憧憬,義無反顧地奔向弗吉尼亞。這些身心疲憊的人從船上走下來,還以為終于到了繁花似錦的新大陸,結果看到的卻是一個人間地獄。你能想象他們當時的心情嗎?
1610年6月7日,詹姆斯敦所有的殖民者都爬上了那兩艘小船?!坝绖e了,弗吉尼亞!”“永別了,新大陸!”“我們受夠了!”“我們回家啦!”“再也不見啦!”兩艘船離開詹姆斯敦,順流而下,出了河口就是大西洋,人們恨不得馬上回到英國。讓詹姆斯敦見鬼去吧!
然而,他們并沒有走遠。6月10日,他們迎面遇上由德·拉·瓦爾男爵率領的移民船。他是新任弗吉尼亞總督,帶來150人,也帶來了糧食和武器。他說服了這些歸心似箭的殖民者,大家一起回到詹姆斯敦。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德·拉·瓦爾男爵這號人物,如果沒有他的振臂一呼,殖民地的歷史將會如何?一百六十多年后,北美東部沿海的三個小縣聯合起來,派代表在《獨立宣言》上簽了字,成為一個獨立州。后來,它又率先接受了美國憲法,成為加入聯邦的“第一州”。這就是用德·拉·瓦爾男爵的名字命名的特拉華州。
貴族出身的德·拉·瓦爾男爵是個鐵腕領袖,也是個殘暴的軍人,參加過英國對愛爾蘭的征服戰爭。他把對付愛爾蘭人的政策原封不動地搬來對付印第安人,那就是燒、殺、搶。1610年8月,他派人襲擊波瓦坦的一個部落,挑起了歷時四年的“第一次盎格魯-波瓦坦戰爭”(1610—1614)。在這次襲擊中,他們燒毀了印第安人的房屋和玉米地,殺死70多人,抓走部落首領的妻子和孩子。沿河返回時,他們把孩子們一個個地從船上往水里扔,同時開槍射擊,以把他們打得“腦漿迸裂”為樂。在詹姆斯敦,他們把利劍刺進了那位部落首領妻子的心臟。
殖民者的暴行激起了波瓦坦部落的強烈反抗。他們雖然沒有先進的武器,卻憑著對地形的熟悉,用弓箭長矛和各種對付獵物的手段讓殖民者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不久,德·拉·瓦爾男爵因病回國,托馬斯·戴爾爵士繼任。他認為,若想讓詹姆斯敦不受威脅,必須占領周圍的地區。他領人不斷沿詹姆斯河修建據點,1611年5月,他們建成“亨利科”,還陸續蓋起比較正規的房子、醫院、倉庫和教堂。
1612年年底,戰爭開始漸漸緩和下來,雙方都精疲力竭,和平成為人們共同的愿望。1613年4月,亨利科來了一位客人。她不是別人,正是波卡洪塔斯。但是,這一次,她不是主動來的,而是被拐騙來的。戴爾以她為人質,要挾波瓦坦。波瓦坦見女兒被抓,便停止了對殖民地的進攻,同意和談。談判斷斷續續進行了一年。
在雙方談判的一年中,波卡洪塔斯一直住在亨利科。她曾是殖民地的恩人,殖民者們對她倒是待如上賓,還向她宣揚基督教,教她英語。不久,波卡洪塔斯受洗成為基督徒,并有了一個英文名字“麗貝卡”。當年的小女孩此時已經十八九歲,青春靚麗。有個年輕的英國商人,名叫約翰·羅夫,他的種植園恰好在亨利科附近。他很快就愛上了這位美麗的印第安公主,并寫信給戴爾總督,請求與波卡洪塔斯結婚。戴爾批準了他的請求,并率領大隊人馬,親自“護送”波卡洪塔斯回到波瓦坦的駐地,與他締結和平協議。
1614年3月,和平終于降臨。人們舉行了盛大的慶典,慶典的高潮正是波卡洪塔斯和羅夫的婚禮。他們的結合是英國第一樁跨種族的聯姻,也是弗吉尼亞和平的重要保障。波瓦坦沒有參加婚禮,只派了弟弟和兩個兒子來。女兒離開了印第安人的世界,進入英國人的社會,他也許正黯然神傷吧。
1615年年初,波卡洪塔斯生下一子,羅夫成了世界上最驕傲的父親,他要帶波卡洪塔斯回英國看看。正好弗吉尼亞公司為了宣傳新大陸,也邀請他們回來做一次“公關之旅”。1616年,他們回到英國。波卡洪塔斯以自己獨特的風采征服了倫敦的社交界,成為人人追捧的“明星”,她毫無疑問是弗吉尼亞最美麗的代言人。有一次,她參加了一個特殊的化妝舞會,這個舞會的主人正是英王詹姆士一世。波卡洪塔斯的異域風情讓這位性格陰沉、心理陰暗的國王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波卡洪塔斯驚喜地得知,約翰·史密斯還活著。她熱切地盼望史密斯來看她,但史密斯遲遲沒有現身。當史密斯終于出現在她面前時,他似乎不習慣這個一身英國貴婦打扮的“麗貝卡女士”,他再也看不到那個弗吉尼亞叢林中的小姑娘了。兩人幾乎不歡而散,這次分手成了他們的永別。1617年3月,波卡洪塔斯與羅夫啟程返回弗吉尼亞。船還沒駛出泰晤士河,波卡洪塔斯就病倒了。她的丈夫把她抱下船,送進醫院。不久,波卡洪塔斯去世,年僅22歲。她死于天花。
羅夫把波卡洪塔斯葬在她去世的小鎮,把兒子暫時托付給家人撫養,滿懷著悲傷,獨自回到弗吉尼亞,繼續打理他的種植園。可別小瞧這個種植園和它的主人,正是這位羅夫讓弗吉尼亞的殖民者找到了“黃金”。這種特殊的“黃金”長著寬寬的葉子,干了會變成金棕色,碾碎后放進小筒中可以吸。你猜對了,這就是煙草。
弗吉尼亞的自然條件很適合種煙草,但一直競爭不過西班牙的西印度群島殖民地,因為品種不好。羅夫冒著上絞刑架的危險從西印度群島偷來種子,在弗吉尼亞培植出一種比較甜的煙草。這個新品種很快就風靡英國,貴族們以吸弗吉尼亞的煙草為“時尚”。殖民地的經濟從此轉虧為贏,走上繁榮富裕之路。煙草成了弗吉尼亞的“現金作物”,在很多場合被當作現金來使用。
既然煙草就是錢,就是黃金,那人們只要拼命種煙草就是了,弗吉尼亞豈不是萬事大吉了嗎?可惜,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煙草是很嬌貴的,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即使專業農民也沒精力伺候太多。疾病、戰爭、饑餓,讓弗吉尼亞最初的1萬名殖民者中的4/5,也就是8000人,在來到新大陸后的一年之內就喪命了,所以,勞動力異常昂貴。弗吉尼亞公司在英國拼命做廣告,引誘人們移民北美,獎勵帶“合同工”去北美的人,以至于倫敦人販子猖獗,經常在大街上劫人,賣到新大陸。監獄里的犯人只要同意去北美就可以獲釋。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犯人寧肯待在英國的監獄,也不愿去弗吉尼亞。80%的死亡率,這不是跟判死刑差不多嗎?
對勞動力的急需使黑奴貿易自然而然地變成了現實。奴隸貿易不是新大陸的發明,它已存在了上千年。非洲部落之間打仗的戰俘就會變成奴隸,阿拉伯人和歐洲人最先開始洲際的奴隸貿易。1619年,一艘葡萄牙船帶著350個從非洲安哥拉抓來的黑人,打算把他們賣到巴西,但途中被一艘荷蘭船和一艘英國船劫持。這兩只船平分了“貨物”,先后來到詹姆斯敦。350個黑人立刻被“搶購”一空。當時,他們還是作為“合同工”被搶購的,合同期滿后他們獲得了自由。漸漸地,殖民者們發現,如果讓這些黑人的合同永遠不到期,那多合算。于是,奴隸和奴隸制在新大陸誕生了。
1619年,第一船女人也被運到詹姆斯敦。她們都出身歐洲的窮苦人家,走投無路,被人販子帶到北美。當時,詹姆斯敦的男女比例為8:1,可以想象羊入狼群的畫面了吧?碼頭上到處都是這樣的交易:“嘿,哥們兒,想要老婆嗎?”“當然!多少錢?”“120磅煙草,怎么樣?”“成交!”
1619年,殖民者們終于獲得在新大陸擁有土地的權利,弗吉尼亞公司總算想明白,人們九死一生圖的不就是土地嗎?
1619年,第一個殖民地議會出現了,代表們負責制定法律法規,開始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地“自治”時期。弗吉尼亞的殖民地議會和1620年清教徒們簽訂的《五月花號公約》,在實踐上和理論上為新大陸未來的政治體制打下了基礎。殖民地人自己管理自己,成為北美英屬殖民地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它與西屬殖民地最大的不同。一百五十多年后,當這個“自治”體制受到威脅時,人們將拿起武器,捍衛他們已經獲得的權利,并最終走向獨立。
詹姆斯敦日益繁榮,殖民者們不斷擴張,不可避免地引起與印第安人的矛盾,弗吉尼亞的和平再次受到挑戰。1618年,波瓦坦去世,他的弟弟歐佩坎諾成為波瓦坦部落的領袖。他比哥哥更精明,更勇敢。他深知殖民者們一定會得寸進尺,最終將使印第安人無立足之地。1622年,歐佩坎諾策劃了一次對詹姆斯敦的突然襲擊,殺死350個殖民者,占殖民者總數的1/3。要不是一個成為基督徒的印第安男孩兒給殖民者們報信,損失會更大。這個事件被稱為“大屠殺”。殖民者們進行了瘋狂的報復,并在此后的二十年里,流血不斷,最終釀成“第二次盎格魯-波瓦坦戰爭”。戰爭結束時,印第安人基本上喪失了對弗吉尼亞的控制權。
1622年的大屠殺使英王詹姆士一世對弗吉尼亞公司徹底失去了耐心。自1607年以來,殖民者在新大陸的超高死亡率使國王認為弗吉尼亞公司沒有履行公司憲章確立的宗旨,無力保護英國人的安全。他下令解散弗吉尼亞公司,將殖民地收歸“國有”。1624年,弗吉尼亞成了“皇家殖民地”,由國王派總督進行管理。但殖民地議會被保留下來,成為與總督府平起平坐的立法機構,“自治”仍然是殖民地的主要管理形式。
現在,我們要暫時告別弗吉尼亞了,但它的故事遠遠沒有結束。這里沉淀了太多歷史的佳釀,我們只能在今后的日子里,一點一點慢慢品嘗了。
時間到了1621年,清教徒們已經在新英格蘭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并得到印第安人的幫助。他們現在的日子過得怎么樣了?滿懷著對宗教自由的追求而來到新大陸的人們,真的在這里建立了一個自由的樂土嗎?他們夢想中“天堂的國家”是什么樣的?請看下一個故事:《以上帝的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