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改革開放的若干認識問題
- 袁木
- 5696字
- 2019-01-04 08:41:31
四、關于“建國三十二年歷史的基本估計”
這一章共寫了三節,每一節都回答了人們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下面分別講一講這三個問題。
第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32年來的努力,我們今天到底是建成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呢,還是沒有建成?我們今天的社會究竟是一個什么性質的社會?對這個問題,《決議》不能不作出回答。應該說,這個問題在黨內外的絕大多數同志當中,本來是不成為問題的。但是,在前一個時候,確有少數人在那里宣傳一種極其錯誤的觀點,說什么中國現在搞的不是社會主義,現在的社會制度不是社會主義制度,甚至說什么中國革命勝利后就不該搞社會主義,而應該發展資本主義,這就嚴重地攪亂了人們的思想。對此,《決議》作出了明確回答:盡管我們在建國32年來走過了曲折的道路,遭到過嚴重的挫折,但總起來說,我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的基礎上,又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經過全黨同志和億萬人民的共同奮斗,我們已經在中國這塊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和鞏固了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使人口占全人類近四分之一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客觀事實。
我們說中國已確立和鞏固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社會制度,從政治上看,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們已經建立并鞏固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也就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這個政權,是我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人民當家做主的新型政權。
建國以來,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加強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進行了長期的堅持不懈的斗爭。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通過自己選出的代表行使著管理國家的權力。人民政府向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向人民負責,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宗旨和目的。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培養了大批少數民族干部管理本民族的事務。國家的公安、檢察、司法機關,按照法律規定,打擊反革命分子、刑事犯罪分子的破壞活動和犯罪活動,保衛社會主義制度,保衛人民的基本權利。人民解放軍不斷壯大和發展,建立了海軍、空軍和其他技術兵種,多次擊敗了外國侵略勢力的武裝挑釁,維護了國家的安全和獨立。大量的事實充分證明,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人民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的法寶,是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強大工具,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保證。
當然,我們也不能不看到,我國封建主義社會的歷史很長,封建專制主義的影響很深,經濟文化落后,工人階級掌握國家政權的時間還很短,還缺乏政權建設的成熟經驗,國家政治社會生活的民主還沒有制度化、法律化,由于這種種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還很不完善。我們在怎樣才能使人民充分有效地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經濟事務和社會事務的權力方面,在怎樣才能合理地設置國家機構并使它們能夠充分有效地克服官僚主義、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在怎樣才能更好地選拔、使用、監督國家工作人員以及恰當地罷免或處分失職人員方面等等,都還缺乏周密的、完善的、具體的規章制度。而十年“文化大革命”這場內亂,使我國人民民主專政遭到了嚴重的削弱和破壞,它的發生也是同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還不完善是有聯系的。所有這一切都不容諱言,也不必諱言。
但是,不管我國的人民政權還有多少缺陷,不管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還有多少不完善的地方,但都不能改變我國人民政權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代表著工人階級和全體人民的利益這個根本性質。有缺陷,需要努力去克服它;不完善,需要努力去完善它;這當然都是對的,是必須去做的。但如果因為它有缺陷和不完善,就要從根本上否定它,要推倒它,那就大錯特錯了,就站到人民的敵人方面去了。
我們說中國已經確立和鞏固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社會制度,從經濟上看,就是我們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以公有制為基礎和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我國這塊土地上,剝削階級的統治已被推翻,剝削制度已經消滅,這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我國歷史發展中最為深刻的、具有根本和長遠意義的飛躍。
首先,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確立,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的消滅,使生產資料不再是少數剝削者榨取勞動人民血汗的手段,勞動人民成了生產資料的主人,這就為發揮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供了根本的條件。
其次,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確立,擺脫了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擺脫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擴大同人民群眾消費相對狹小之間的矛盾,擺脫了資本主義社會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經濟危機,為生產的持續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
再次,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確立,改變了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的生產無政府狀態,使國家有可能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有計劃的指導,自覺調節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社會生產各個環節之間的比例關系,有可能從全局的和長遠的利益出發合理利用各種自然資源和勞動手段,有可能在全國范圍內調度和集中必要的財力物力去興辦那些必須優先發展的事業。
當然,我們要把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所固有的這些優越性變為現實,使之得到充分的發揮,也還需要一個過程。而且,正如我們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一樣,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也還很不完善。我們的經濟管理體制還存在著不少的弊病,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企業結構、產品結構和技術結構還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地方,社會生產還組織得很不理想,企業中還存在著各種嚴重的浪費現象,經營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還很低,這些也都是事實。特別是過去在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上長期存在著“左”的錯誤,工作中有過不少的失誤,因而使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所固有的優越性遠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
但是,也如同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一樣,如果因為這一切而從根本上否定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甚至認為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那就同樣是大錯特錯的了。再從按勞分配這一點來說,有同志講,目前在我國按勞分配還實行得很不充分,平均主義傾向還到處存在著,吃大鍋飯的弊病還十分嚴重,這也是事實。但是,這些也決不能改變我國已經確立了按勞分配的制度這個根本事實,因為在我國現在已經主要是按各人勞動貢獻的大小進行分配,而按剝削來分配的制度在我們這個社會里面已經不存在了。至于具體計酬中存在的平均主義傾向或其他種種毛病,那只是執行按勞分配制度中存在的具體缺點。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努力克服這些缺點。在目前階段以至相當長一個時期內,我們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即全民所有制經濟和集體所有制經濟,必須進一步地大大發展,在這個前提下,也允許和鼓勵城鄉勞動人民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的適當發展,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必要補充。這將有利于我國整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和鞏固。
總之,32年來,我國已經確立和鞏固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社會制度,但它還很不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已經初步地顯示了出來,但它由于我們工作中發生的許多錯誤,又沒有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我們現在的任務,集中到一點,就是要做好一切工作,進一步完善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使得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得到更充分的發揮。這是歷史的結論,也是我們應該采取的根本立場。
第二,這一點是同前一點緊密聯系著的。我們在建國以后的32年中,不管遇到過多少挫折,但總起來看,我們所取得的成就還是偉大的,是第一位的,缺點錯誤是第二位的,是次要的。這也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充分認識這一點,才有利于我們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心,為更美好的前途而奮斗。充分肯定這一點,也才能更好地鼓舞億萬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而不是自己給自己泄氣。
《決議》在這一章中所列舉的建國后的十大成就,都是不可辯駁的事實,是舉世公認的事實,是連我們的敵人都不得不承認的事實。作為補充說明,這里再給大家列舉若干對比性的數字和材料。
新中國所取得的建設成就不僅是舊中國所根本不能比擬的,而且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也是快的。舉例來說,如果農業生產指數以1952年為100,1979年我國為249,美國為166,英國為184,法國為200,日本為164。如果工業生產指數也以1952年為100,1979年我國為1734,美國為290,英國為202,法國為385,日本為1622。我國按人口平均的耕地面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得多,絕對數也只居世界第四位,但現在我國糧食產量(31822萬噸)已占世界第二位,棉花產量(271萬噸)占世界第三位。我國工業產品產量原來的起點很低,現在有些已名列世界前茅,棉紗產量(293萬噸)占第一位,原煤產量(62000萬噸)占第三位,鋼產量(3712萬噸)占第五位,發電量(3006億度)占第七位,原油產量(10595萬噸)占第九位。
再拿我國同原來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的印度作點比較,更能從一個側面說明問題。這兩個國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獨立或解放的,都有古老的文明,是人口眾多、貧窮落后的大國。不同的地方,一個是資本主義制度,一個是社會主義制度。在1949年,中國比印度的條件還要差一些,到了1980年,發生了相反的變化。例如:糧食產量,中國是31822萬噸,印度是14000萬噸,而印度的耕地面積比中國還多3000萬公頃;鋼,中國是3712萬噸,印度是800萬噸;煤,中國是62000萬噸,印度是12000萬噸;石油,中國是10595萬噸,印度是1200萬噸;發電量,中國是3006億度,印度是1030億度;新鋪鐵路線,中國是30000公里,印度是10000公里;自行車,中國生產1302萬輛,印度是400萬輛;手表,中國年產2216萬只,印度是400萬只。按人口計算,中國的平均收入約高于印度兩倍至三倍。以上印度的有關數字,是1980年到我國訪問的印度經濟專家拉馬斯瓦米提供的。另據有關的統計,從1949年到1979年,我國工業生產增長41倍,印度增長4倍;我國農業生產增長2.7倍,印度增長1.2倍;1979年,按人口平均的國民生產總值,我國為253美元,印度為183美元;按人口平均的糧食產量,我國為326公斤,印度為201.2公斤。當然,印度也有他們的許多長處,印度人民在許多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是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1978年,美國國會聯合經濟委員會編了一本由美國專家寫的關于中國經濟的研究報告文集,所有文章都無例外地承認中國經濟在解放后有了迅速的增長,其中一篇報告寫道:“人民共和國總的經濟成就勝過了除極少數以外的全部發展中國家。單就供應中國人民以充足的糧食、基本的醫療衛生以及基礎教育來說,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農業方面的基本建設和工業技術的逐漸熟練,是另一個范圍很廣的成績。全國人口控制運動已有顯著發展并已使增長率明顯下降。在防止從農村到城市的混亂移居、有效地動員它的勞動力資源、穩妥地避免大規模的外債以及建立它自己的軍事工業能力等方面,人民共和國都超過其他發展中國家。”
當然,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再加上工作中的嚴重失誤,沒有取得本來應該取得的更大成就,落后狀況遠沒有根本改變,在經濟實力上比發達國家還差得很遠,我們決沒有任何理由自滿,而只能加倍地努力。上面所以列舉那么一些數字和材料,目的只是一個,就是為了說明我們也沒有任何理由自卑,決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還應該著重指出的是,我們建國32年來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不只是共產黨員干出來的,共產黨員在人民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它是幾億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是我們偉大的各民族人民付出了無數的艱苦勞動,包括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所取得的成果。32年的成就,凝聚著中國人民的血汗、智慧、創造性勞動和獻身精神。不從這樣的觀點看問題,輕率地抹殺幾億人民32年的勞動成果,很顯然這種態度是完全錯誤的。那種對我們已經取得的成就估計不足的觀點,那種往往自己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的觀點,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也是對人民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是大大不利于我們的事業的。
第三,對待32年來我們已經取得的偉大成就和曾經犯過的嚴重錯誤,必須像《決議》所說的那樣,采取“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根本立場。正如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所指出的:“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堅持真理,因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修正錯誤,因為任何錯誤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真理不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堅持,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的科學原理不堅持,共產黨就不成其為共產黨了。同樣,在這32年中我們所犯的許多違反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錯誤不修正,不堅決地改,我們也就不可能在前進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勝利,也就不是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了。《決議》對待錯誤的態度,表明了我們的黨是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成熟的黨,是對人民、對歷史、對真理高度負責的黨。列寧說過一段很有名的話:“一個政黨對自己的錯誤所抱的態度,就是衡量這個黨是否鄭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對本階級和勞動群眾所負義務的一個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我們黨做出現在這樣一個《決議》,公開承認錯誤,找出犯錯誤的原因,找出改正錯誤的辦法,把它公之于眾,這是為了什么呢?就是表示我們黨有決心在全體人民的監督下,來改正自己的錯誤。在全世界的政黨當中,當然不要說資產階級政黨了,就是在無產階級政黨當中,能夠像我們這樣把黨的全部歷史中的正確與錯誤都公之于眾,公開做自我批評的,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了。我們的黨是光明磊落的,是對人民高度負責的。
我們學習黨的這個《決議》,就應該認真體會我們黨這樣做的重要意義,并且在自己的行動中也堅持這種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和態度。毛澤東同志在《論聯合政府》一文中還說過:“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的中國共產黨人,相信自己的事業是完全合乎正義的,不惜犧牲自己個人的一切,隨時準備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難道還有什么不適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觀點、意見、辦法,舍不得丟掉的嗎?難道我們還歡迎任何政治的灰塵、政治的微生物來玷污我們的清潔的面貌和侵蝕我們的健全的肌體嗎?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了他們的生命,使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想起他們就心里難過,難道我們還有什么個人利益不能犧牲,還有什么錯誤不能拋棄嗎?”學習《決議》,重溫毛澤東同志的這段話,令人感到十分親切。我們對自己所做的工作,有成績要肯定,做對了的,方向正確的,不怕別人罵街,也要堅持。做錯了的,方向不對的,就主動地改,認認真真地改,決不搞那種對人民不老實的態度。把錯誤改正過來,是為了更好地做工作,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