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改革開放的若干認識問題
- 袁木
- 7560字
- 2019-01-04 08:41:33
十、關于“團結起來,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這一章講的是今后的奮斗方向和努力目標。黨中央對《決議》提出的一條基本要求,就是要通過它來統一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認識,更好地團結一致向前看,一心一意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因此,這一章在整個《決議》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和十分重要的。對這一章的要點,想講四條。
第一,關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一再重申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次《決議》又把它寫到了我們今后的努力方向當中去,這就證明黨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多么的重視。對這個問題想提出兩點看法。
一是要充分地認識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絕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我們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都要堅持的長期指導方針。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絕不是一個短時間的方針,不是適應一個時候的需要,針對一個時候的某種傾向提出來的方針,而是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時期我們都必須堅持的方針,長遠的方針。我們要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們要把自己的國家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始終離不開這四項基本原則。哪一條也離不開。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都要以這個方針來指導我們的各項工作,都要在這個基礎上來加強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都要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來保證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
二是要認識到堅持和反對四項基本原則之間的斗爭也是長期的。我們黨和人民當然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因為這最符合人民的利益,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這是沒有問題的。我們要堅持,也必然有人要反對,這是因為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還將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甚至還有可能激化。《決議》上專門講了這句話,不僅指出了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還會長期存在,而且在某種條件下還會激化。有人有一種誤解,好像我們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停止了“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口號的使用,就將再也不提階級斗爭,再也看不到我們的社會上仍然存在著階級斗爭了。絕不是這樣的。一方面我們要糾正過去那種什么事情都講是階級斗爭,把人民內部一些本來不是階級斗爭的事情,當著階級斗爭去處理,搞階級斗爭擴大化,結果傷害了我們自己的同志。這種錯誤必須糾正,不要再搞那個“以階級斗爭為綱”了。另外一方面,對目前確實在一定范圍內仍然存在的階級斗爭,我們不能失去警惕,不能不抓,對破壞社會主義的敵對分子還是要堅決地打擊,要依法懲辦,不能手軟。由于在一定范圍內的階級斗爭還長期存在,由于資產階級思想、封建殘余思想和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還長期存在,所以,我們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就必然有人會反對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和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斗爭將是長期的。要強調認識清楚這一點。當然,要劃清一個界限,不是說又要去搞亂批亂斗,又搞那種群眾性的大規模的政治運動。不是這個意思。我們要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對于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犯罪分子,對于蓄意破壞社會主義的敵對分子,還是要堅決地打擊,但不是把這種斗爭擴大到人民內部,這個界限一定要劃清楚。當然,對人民內部種種偏離四項基本原則的思想上認識上的傾向,也要正確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要進行說服教育,不能放任自流。
第二,要充分認識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所逐步確立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道路的基本點,即十條基本經驗,或者說十條方針。要在新的實踐當中掌握和運用它們,并且豐富和發展它們。應該聯系實際,逐條地把這十條方針弄通弄懂。這十條方針,是我們總結了建國32年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得出來的重要結論,是我們經過這幾年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的撥亂反正而得出的關于社會主義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關于社會主義條件下怎樣加強黨的建設的新認識。我們的思想上要十分珍惜它,這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得來的。還要認識到,我們能夠總結出這十條,反映了我們黨今天對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一些規律的認識,比過去任何時期更加提高了。這當然不是說已經十分完全了,但是它確實反映了我們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決議》限于篇幅,對這十條都只寫了一個要點,沒有能夠充分地展開,我們大家學習的時候,最好能夠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逐條加深認識,不是一看而過。比如說,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問題,這就是經過了好幾個曲折,今天才充分認識了這個問題。認識到除非發生大規模的外敵入侵,在任何情況下,這個工作重點都不能動搖,否則各項工作就離開了社會的主要矛盾,離開了中心任務,方向就要搞偏了。過去幾次動搖,幾次吃了很大的虧。黨的八大本來確定了正確的方針,后來違背了它,吃了很大的虧。在“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當中,就走了一些彎路。到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時期,全面違背,哪里還談得上什么經濟建設是重點呢!關于經濟建設的方針,建國以后我們犯的主要的錯誤是“左”的錯誤。所以,《決議》提出我們今后一定要從國情出發,量力而行,積極奮斗,有步驟、分階段地實施。既反對急躁冒進,又反對消極情緒。生產關系的改革,一定要同生產力的狀況相適應,同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相適應。過去那種人為地“拔苗助長”,那種“窮過渡”,再也不能干了。在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各種矛盾的問題上,既要注意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存在,不能忽視,又要充分認識到,現在社會上大量存在著的是人民內部矛盾。解決這種矛盾從政治方面來說,必須采取“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從經濟方面來說,還要采取許多正確的政策,統籌安排,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在教育、科學、文化方面,要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總起來說,這十條包括處理經濟建設方面的問題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各方面社會矛盾的問題。十條中最重要的問題是要不斷地加強并改善黨的領導的問題,這是我們一切勝利的最根本的保證。我們對這十條方針要認真深刻地理解,不但要把它弄清楚,而且要把它運用于工作實際,在實踐當中使得我們思想更豐富。對我們今后的事業怎么搞,不僅方向要清楚,還要不斷地積累各方面的具體經驗。這對保證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沿著正確道路前進,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通過對《決議》最后一部分的學習,應該劃清一個基本的界限,就是我們批判和糾正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搞什么“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所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并不是說我們不要革命了。我們今天還要大大地發展生產力,要在這個基礎上不斷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完善我們的社會主義政治和經濟的制度,然后還要在消滅剝削階級的基礎上,消滅一切階級差別,消滅由于生產力發展不足造成的重大社會差別和社會不平等,直到實現共產主義。這不是革命任務嗎?應該認識到這是一場更長期、更深刻、更艱巨的革命,沒有一種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崇高的革命理想,沒有一代一代人的長期的努力,這個任務是完不成的。但要劃清一個界限,這樣的革命只能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有領導、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而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自己亂自己,自己推翻自己。在這個革命的過程當中我們仍然要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防止公開的和暗藏的敵人的破壞,隨時準備挺身而出,保衛革命的利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回答了很長時期以來在人們思想當中存在的一個疑問。有的同志只從字面上理解,說“繼續革命”不是很好嘛?為什么要批呢?“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在“文化大革命”當中有著特定的含義,就是要搞“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所謂“政治大革命”,要自己把自己搞亂。這樣的一種所謂“繼續革命”我們不能再干。但這并不等于說我們不要革命,還要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振奮革命精神。應該說,在我們的黨內,我們干部隊伍當中,恐怕現在缺乏的正是這種精神。
第四,堅持團結。沒有團結就沒有我們任何事業的勝利。黨的團結,人民的團結,國家的團結,是我們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這是多年來的實踐證明了的一條真理。由于十年內亂,由于“四人幫”的搗亂破壞,使我們黨的團結,黨和人民的團結,受到了嚴重的破壞,這種損傷經過這幾年的醫治有了些好轉,但還遠沒有徹底治愈。因此,今天我們就更應該千方百計來加強團結。中央一再強調,在學習《決議》中大家要聯系實際,自覺地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顧全大局,提高思想,增強團結,統一認識,而不要相互之間糾纏歷史的舊賬,不要糾纏那些歷史的細節。要在原則問題上分清是非,統一認識,增強團結,還是要像毛澤東同志所倡導的那樣,各自多做自我批評,顧全大局,提倡在同志之間要互相支持,互相諒解,互相尊重。還應該特別強調的一點是,《決議》作出了并公開發表了,全黨都要用它來統一思想,統一認識,統一行動。對于共產黨員來說,思想不通怎么辦?組織服從。在黨的會議上有不同意見允許發表,以至向黨中央提建議,這是黨員的權利。但是,你在黨的組織以外的言論和行動,必須同十一屆六中全會的《決議》,同六中全會的精神,嚴格地保持一致。有的人名為共產黨員,但對黨的事業不負責任,對中央的指示、決議、方針、政策不考慮怎么執行,而是到處亂發表同黨的決定相違背的這種議論那種議論,好像自己身在黨外,忘記了自己的共產黨員身份,不是站在黨員的立場上對待黨的事業,這種情況是黨的紀律所絕對不能容許的,是到了徹底改變、徹底結束的時候了。必須做到這一點,黨的團結才能進一步加強,黨和人民的團結,全國人民之間的團結也才能進一步加強。
這里想再講兩個問題。一個是關于階級斗爭和主要矛盾的問題,一個是關于人民民主專政的問題。
粉碎“四人幫”以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撥亂反正,清除“左”傾錯誤的影響,使我們全黨在階級斗爭和社會主要矛盾的問題上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許多問題的撥亂反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進行,都和這個問題相聯系。這次的《決議》,在這一章的第三十五節中又對這個問題作了很精練的明確回答,這就是:“在剝削階級作為階級消滅以后,階級斗爭已經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對把階級斗爭擴大化的觀點,又要反對認為階級斗爭已經熄滅的觀點”。“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些論斷是完全符合我國社會的情況的,是正確的。
過去,我們在階級斗爭問題上所犯的“左”傾錯誤的根本點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我們在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以后,對社會矛盾的分析和階級斗爭的看法出了毛病,這也就是《決議》所指出的,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后仍然把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看作是我們這個社會的主要矛盾。現在就是要改變這個看法。因為把它看作是主要矛盾,就逐步形成了一種以階級斗爭為綱來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也就是過去常常說的,時時、事事、處處都要講階級斗爭,階級斗爭無所不在,無所不包,階級斗爭一抓就靈,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以階級斗爭來推動這么一種觀點。過去所以在階級斗爭問題上發生擴大化、絕對化的錯誤,就是來自于這么一種理論。現在撥亂反正,就必須對這種觀點從根本上加以糾正。就是說,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情況變了,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不存在了。那么,現在對階級斗爭應該怎么看呢?階級斗爭還在一定的范圍內存在,就是說,不是以前所說的那樣無時不在,無事不在,無處不在。因此,也就不能再那樣時時、事事、處處以階級斗爭為綱。就是說,對于現在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的階級斗爭,不應該和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前,也就是剝削階級作為階級消滅以前那種情況混為一談。
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社會上在一定范圍內仍然存在著階級斗爭,而且這種斗爭還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有的同志說,這個一定范圍究竟是什么范圍呢?能不能一點一點地指出來呢?恐怕也很難說得那么死。而且由于情況的不同和變化,恐怕也不應該或不可能劃出一個死框子。現在階級斗爭所以還存在,無非是還有國內的因素,還有國際的因素。從國內看,剝削階級作為階級不存在了,但是原來的剝削階級分子也不能說統統都改造好了。這些人有的還可能仍然堅持剝削階級立場,還會故態復萌。繼續堅持敵對立場的分子還是有的。敵特分子還有,為敵人服務的,為外國情報機關效勞的,這種敵特分子還是有的。各種各樣的破壞社會主義的敵對分子還是有的,各種嚴重破壞社會主義的犯罪分子還是有的。搞貪污盜竊、投機倒把的新生剝削分子,還是有的。不過,現在國內已不存在一個完整的剝削階級和無產階級相對抗。從國際的因素來看,舉個例子說,現在沿海一些省市由于受國際資產階級的影響,大量的走私活動相當嚴重,這也是一種現實的階級斗爭。說清楚這種情況,我們既不能忽視現在仍然在一定范圍內存在的階級斗爭,又不能把它夸大為跟剝削階級作為階級消滅以前那種情況完全一樣。這也就是說,既不能有擴大化的觀點,也不能有認為階級斗爭已經熄滅的觀點。假如沒有前一點,把現在的階級狀況還是估計成和過去一樣,現在社會的主要矛盾還是階級斗爭問題,還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斗爭的問題,那么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提出的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的轉移,現在我們全黨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就是要搞現代化建設,主要問題就是要解決落后的社會生產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這樣的矛盾,這一系列的論斷就站不住腳了,就還要回到以前那個以階級斗爭為綱上去,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假如我們忽視一定范圍內仍然存在的階級斗爭,看不到因為國內國際的因素,這個階級斗爭還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會激化,這個情況要是看不到,掉以輕心,在這個問題上失去了警惕,我們也會吃大虧的。
有的同志又說,現在講在特定條件下階級斗爭還會激化,究竟是什么特定條件?恐怕這里也是既有國內的因素,也有國際的影響,但也不能說得很死。比如說,為了把經濟搞活,我們在經濟上放寬政策,允許和鼓勵城鄉個體經濟私營經濟有一定的發展,作為社會主義集體經濟和全民所有制經濟的補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注意到,有了這種條件,貪污盜竊、投機倒把以及其他不利于社會主義的經濟活動也會相應地增加,我們如果不清醒也不行。再比如說,我們要加強對外交流,在經濟上采取對外開放的政策,改變自覺或不自覺地閉關自守的局面,那么在國際交往增加的情況下,國際資產階級對我們的影響也會增加,資產階級影響對我們的腐蝕也會增加,這一點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再舉個例子來說,前一個時期我們強調發揚民主是對的,但也有人借機搞了許多非法的地下刊物,肆無忌憚地對社會主義進行攻擊,對這種情況我們要是不注意,處理得不好,也會形成一定的氣候,鬧出一定的亂子。給已經改造好的農村地富分子摘帽,這是一個正確的政策,在這種條件下有沒有個別的、少數的反攻倒算呢?這種情況也會有,也不能不看到。所以,《決議》講在特定的條件下階級斗爭還會激化,也就提醒我們要隨時注意研究各種實際狀況,隨時提高警惕。但也不能劃個死框框,說明在什么條件、什么情況下一定會出現什么問題,大家都用一個固定的框子去套。過去我們工作上出問題,往往就是這樣搞出來的。
總起來說,目前階級斗爭還會以兩種形式出現,一種確實屬于敵我的性質,一種是階級斗爭在人民內部的反映。我們一定要區別兩種不同的情況,采取正確的辦法,妥善加以處理。對于那些敵特分子,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該打擊的必須堅決打擊。
毛澤東同志的人民民主專政學說,是根據馬列主義原理和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提出來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專政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內亂期間,林彪、江青一伙把人民民主專政這個提法廢棄了,我們這次的《決議》又正式恢復使用了這個提法。
馬克思最早提出無產階級專政的時候,恩格斯給他作解釋時就明確地說過,各個國家根據不同的情況,在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時候,會有不同的形式。比如在英國,由于工廠企業的產業工人占了大多數,農村的小農已變成農業工人,所以他設想在這樣的條件下,可以直接實行無產階級執掌政權這樣一種形式,實行無產階級的直接統治。那個時候他也說過,在英國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同德國、法國的情況不同,因為當時的德國、法國就不像英國那樣無產階級占了絕大多數,而且在農村的小農還很多,它們的經濟基礎,它們的實際情況,也和英國不完全一樣,他講當時那個時候,法國和德國就可以實行無產階級的間接統治。馬克思論述巴黎公社,也說過它并不是工人階級一個階級的直接統治,而是間接統治。巴黎公社既是工人政府,也是國民政府。這個意思就是說,各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的形式也不可能和不應該完全一樣。列寧后來根據馬克思的學說,他從俄國的具體情況出發,就搞了個工農兵蘇維埃的形式,作為無產階級專政的形式。毛澤東同志根據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形式。它在實質上同無產階級專政并沒有區別,但它是在中國條件下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制度的具體形式,也可以說是中國化的無產階級專政。
毛主席多次講過,關于人民的概念,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含義。比如我們現在的人民的概念,和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前,就不一樣。現在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人民,主體部分是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主要是這三部分人組成的。我們的廣泛的全國統一戰線,既包括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也包括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
毛主席關于人民民主專政的解釋,是把人民內部的民主方面和對敵人的專政方面結合起來。這樣一種解釋,一方面更符合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它對我們要突出地加強人民民主,建設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更有利。因為現在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不存在了,原來的剝削階級分子大多數也改造成勞動者了,堅持敵對立場的剝削階級分子也還有,但是作為完整的階級已不存在了,在這種情況下,就更應注意在人民內部充分發揚民主,建立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人民之間的民主發揮得越好,我們對極少數敵人的專政也就能發揮得更有力量。所以要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我們現在講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比堅持無產階級專政這個概念更好一些,這樣更適合我們國家的情況,更有利于我們逐步建立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過去我們對這一點強調得不夠。這次《決議》在恢復使用人民民主專政這個概念時,在有的地方還是講了人民民主專政即無產階級專政,這是為了同過去的提法相銜接,免得一下子不提無產階級專政會引起有的同志產生誤解,好像人民民主專政同無產階級專政不是一回事似的。
總之,我們還是恢復使用人民民主專政這個概念比較好,比較適合我國的國情。我們既要在人民內部實行高度的民主,又要堅持對極少數敵對分子的專政。不斷地加強和鞏固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夠順利進行的一條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