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伴君如伴虎,千萬別和領導有“嫌隙”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下屬經常與領導相處,難免會出現摩擦與誤會。這時候,千萬不可意氣用事。同時也不用害怕,只要巧妙地解決,絲毫不會影響與領導的和平相處。故此,一定要學會化解與領導之間的“嫌隙”,否則后患無窮。

【領導再平庸也是領導,要學會補臺不拆臺】

相互補臺是一種心態,這需要有一種以大局為重的責任感,一種唇亡齒寒的危機感,一種辱他人即辱吾身的得失感。不可否認,并不是所有的領導都優秀、能力出眾,那么與那些平庸的領導相處時,下屬應該怎么辦?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在職場上,領導再平庸也是領導,能到他那個位子上,也并不是很容易的。所以,你千萬不要和他有嫌隙,要學會補臺不拆臺。

下級在老板旁邊做事,不能以自己的想法為主,要清楚誰才是真正當家作主的人,要善于領會老板的意圖,多與老板溝通,以保證想法的一致性。在職場這個現實的社會里,幾乎不存在特權,哪怕你是老板的愛將,也要小心“伺候”。

當然,作為下屬,如果能讓上司在最需要人支持的時候得到了支持,上司自然會把你視為知己。

有些下屬往往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看到平庸的上司居然來領導自己,就氣不打一處來,不是故意找茬和領導對著干,就是不服從安排,甚至在關鍵時刻,還會拆領導的臺。

老謝在某大型企業的分公司任財務副科長,他平時工作嚴謹認真,特別是在企業改制中,面對繁雜的工作,他不但毫無怨言,而且和審計、會計事務所等部門配合得很好,立下了汗馬功勞。改制后,總經理有意提拔他當財務科長。老謝8年的副科長熬到頭了。

可是,就在老謝快要升任之際,總公司卻直接插手,空降了一名平庸但有一定背景的新人小杜出任財務科長。對此,經理當然不敢違背總公司的意思,只是在私下與老謝的交談中透露了自己難言的苦衷,希望老謝理解,并表示上新項目時安排老謝獨當一面。雖然,老謝能夠理解經理的苦衷,但他想到自己要接受一個能力在自己之下的人作領導,氣就不打一處來。要不是看在經理的面子上,老謝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不久,分公司升級,要和總公司一起上市了,老謝忙得暈頭轉向。但是,小杜對老謝并沒有多少鼓勵安撫之意,他雖然對分公司的財務并不了解,但卻處處要顯示自己的領導做派,到處指揮。老謝的不滿大增。

一天,小杜要到總公司送各種財務報表,但是,匆忙中卻把幾張重要的資料遺漏在桌上。老謝看到后本應通知小杜,但是,他想到小杜平時無知卻趾高氣揚的做派,故意不給小杜打電話。

原來,那天小杜和總公司財務總監要一起去申報公司上市事宜,卻偏偏丟下了最關鍵的資料,影響了安排好的計劃。這下,小杜的責任可大了。當時,在公司的老謝雖然有些竊喜,可是,當經理打電話質問他時,還是不免有些做賊心虛的感覺。

這下,不但年底公司的優秀評比受到了影響,經理對老謝的看法也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公司其他人看他的眼光也是怪怪的。老謝為此后悔不迭。

其實,老謝這種做法就不是和領導相處的正確方法。雖然平庸的領導愛不懂裝懂,在下屬面前有意要抬高自己的身份,有時還要橫插一手、瞎指揮,但是,即便他們本身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和錯誤,下屬也要盡量避免與其發生正面沖突而導致矛盾的激化。領導代表組織,再平庸也是組織任命的。你拆領導的臺等于是拆高層領導的臺,是拆組織的臺,而最后往往拆的是自己的臺。結果,“帥旗”樹不起來,導致組織整體功能的內耗,自己也會沒有立足之地。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對于領導的錯誤視而不見任其發展。正是因為上司平庸才需要下屬去輔助,特別是帶有原則性的問題,下屬可直接闡明觀點,或據理力爭,或堅決反對,但絕對不是有意去讓他們丟丑、看他們的笑話,或者用種種方式去拆他們的臺。

補臺大多發生在平常的生活小事中,發生在我們的工作失誤中,但也有發生在突然的變故之中,發生在當事者過分的自信甚至傲慢之中。發生在平常生活小事中的補臺能看出一個人的氣量,一種涵養,說得時髦一點就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發生在突然變故之中的補臺,既能體現一個人的能力,同時更能說明他內心深處有一顆善于幫人的心。

俗話說:“互相補臺,好戲連臺。”每個領導都喜歡有一個為自己工作“拾遺補缺”的下屬,特別是那些平庸的領導,更希望下屬能在適當的時候,為他們填補一些工作上的紕漏,維護他們的威信。如果下屬能夠及時而巧妙地為領導解除尷尬、窘迫的局面,領導心里肯定為他們打上了滿意分,以后再遇到困難的事情時,肯定會向他們討教。如此,下屬的作用不就發揮出來了嗎?在領導心目中的地位不就突出了嗎?

相互補臺不需要高深的知識,也不需要赴湯蹈火,更不是以損害你的名譽和物質為前提,只需要你有一顆善良的心,一份有容乃大的博大情懷。如此一來,你與領導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領導對你便有新的認識,逐步肯定你的優點。那么,你晉升的路將是一片坦途。

【與領導有“嫌隙”,要對癥下藥】

和你的領導搞好關系,永遠是職場人必須熟記的生存法則。想升職也好,想加薪也罷,你的前途和命運有絕大部分的“股份”掌握在領導的手里。如果你與領導關系搞不好,那么,領導很有可能像皇帝一樣殺掉那些有蓋世業績卻與自己唱反調的臣子。如果已經和領導有嫌隙了,并不是說就無力回天了,只要對癥下藥就行了。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在工作中領導與下屬之間產生矛盾也很常見,因為人與人的想法總會有一定的差異,有差異就會產生分歧,而分歧就是矛盾的源頭。但是,有分歧、有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會解決矛盾和分歧,如果產生了矛盾和分歧而不能及時妥當地解決,那么就會影響領導與下屬之間的正常關系。因而,懂得工作藝術的人在與他人產生了矛盾后,都會積極地去解決矛盾。

和上司搞不好關系是件令人頭痛的事,那么在工作中應該怎么辦呢?

陳先生是一家美資企業人力資源部的員工,在工作中,陳先生感覺到與上司的距離總是很遠,有時還會發生意見沖突,但事后,陳先生總像什么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卻發現距離更加疏遠了。

如果你有陳先生的經歷,你應該怎么辦?

通過測試和溝通,給陳先生的結論是:換公司、換行業都不能解決他的根本問題,陳先生的性格決定了他不習慣被領導,不適合獨立性不大的工作,所以必須換崗位,從事培訓等獨立性較強的職業。后來,陳先生沒有跳槽,而是向上司申請做了培訓職員,終于找到了游刃有余的感覺。

假如我們與上司的關系不好,首先要判定的是這與我們的性格是否有關,這就需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性格測試、職業性向測試等。如果是的,我們就只有放棄,不必費心思研究怎樣改善與上司的關系,如果與我們的性格無關,就要判定我們與上司的關系是否可以修復。

在一個單位里,最重要的,也常常使人感到難以相處的是領導。領導有很強的自尊感。如果有不同意見,沖撞了領導,領導就會感到尊嚴受損,日后往往會找機會使你陷入無限的煩惱,讓你飽嘗煎熬之苦。

沖撞了領導,產生了矛盾,導致領導生氣,使他對你充滿怒火和仇恨,會使本來很小的事情、雞毛蒜皮的過錯,被他說得一無是處,使你敢怒不敢言,陷入煩惱不快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矛盾沒有得到解決之前,你更應堅決服從領導,并不折不扣地執行領導的指令,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消極怠工只能使矛盾進一步擴大和加劇,為將來矛盾的解決增加難度。如果最后證明矛盾確實是因領導的失誤而產生的,那么此時一定要使自己的頭腦冷靜下來,然后再在適當的時機,運用藝術的方法,平心靜氣地和領導進行溝通,向領導陳述自己的看法,消除你與他的矛盾和分歧。

不是說生性耿直不好,但做人做事要懂得彎與直的辯證法——尤其在一個一言九鼎的領導面前,不要無緣無故地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如果你在多個領導手下工作,若是不注意自己的言行,難免會在不經意間得罪某位領導。假如領導誤解了你,要想辦法消除誤解,否則肯定會影響你的工作。

如果領導誤解了你,與你之間出現了矛盾,你在其他同事或領導面前要盡力掩蓋這件事,不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你與某個領導有矛盾,以免他們把這件事宣揚得沸沸騰騰,使事態擴大。即使領導誤解了你,在公開場合仍要尊重他,見面要主動打招呼,微笑著與他講話,讓他意識到你對他的尊重。這樣慢慢地,他對你的誤解便能消除。雖然領導誤解你,但在背后也不應講他的壞話,相反還應在背地里多說他的好處,通過別人之嘴替自己表白真心。對方知道你在背地里褒揚他,肯定會高興,利于誤解的消除。待領導對你逐漸有了好感后,可找一個合適的機會請教領導在哪些方面對自己有看法。弄清領導誤解的原因后,你可以耐心向他解釋,證明你并不是有意的。只要你夠坦誠,領導不會不接受你的解釋。

作為下屬,你可以主動表示友善,將自己與領導的距離拉近。這樣,你與之關系不好的事實就會被掩蓋起來。但你也要記住,在其他同事面前少提你和領導過去的關系,避免風言風語,有關兩人的矛盾更不該重提。不妨在人前人后多贊賞他的好處,表示你的大度。

因此說,千萬不要和領導有嫌隙,一旦有矛盾了,也一定要對癥下藥。

【過錯在你,一定要主動認錯】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人會不犯錯誤,有時甚至還一錯再錯。既然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可怕的并不是錯誤本身,而是怕知錯不肯改過。當你和上司產生矛盾時,不要只是埋怨上司怎樣怎樣不好,而要積極主動地做自我反省,這樣才能解開心結、化解矛盾,或許還能給你帶來別樣的感受和際遇。

對于上班族們來說,和單位同事或者領導發生矛盾是難免的事。與同事之間的矛盾還比較容易解決,起碼大家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即便處理不好也只是人際交往上有些問題,對個人的職場生涯影響不是很大。但如果和自己的上司之間發生矛盾了,遇到這種情況,作為領導者要解決好和下級的關系,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而另一方面,作為下屬,也應該積極主動地去處理同上級的關系。

湯姆是一家商貿公司的市場部經理。在他任職期間,曾犯了一個錯誤,他沒經過仔細調查研究,就批復了一個職員為紐約某公司生產5萬部高檔相機的報告。等產品生產出來準備報關時,公司才知道那個職員早已被“獵頭”公司挖走了,那批貨一到紐約,就會不知去向,貨款自然也會打水漂。

湯姆一時想不出補救對策,一個人在辦公室里焦慮不安。這時老板走了進來,臉色非常難看,想質問湯姆怎么回事。還沒等老板開口,湯姆就立刻坦誠了一切,并主動認錯:“這是我的失誤,我一定會盡最大努力挽回損失。”

老板被湯姆的坦誠和敢于承擔責任的勇氣打動了,答應了他的請求,并撥出一筆款讓他到紐約去考察一番。經過努力,湯姆聯系好了另一家客戶。一個月后,這批照相機以比之前還高的價格轉讓了出去。湯姆的努力得到老板的嘉獎。

主動承認錯誤,本身就表現了你的勇氣與責任感。對于自己的缺陷或者不足之處,首先就讓對方了解,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贏得對方的好感與信任。比如上司問你復印了材料沒有,按常理,如果忘了復印資料,應立刻道歉,解釋原因,并迅速把資料復印送給上司,上司一般會諒解的,但如果你不但不道歉,轉眼要文件時還找不著人,這樣能讓上司喜歡嗎?

有些人在和上司發生矛盾時,總會覺得是上司故意以權壓人,故意和自己過不去,而不是冷靜地反省一下自己,也沒有認真地對工作環境進行考察和分析。其實這是非常不可取的態度,要知道一個單位或企業工作發展得好壞,領導效果的好差,不光跟領導者有關,更與廣大員工的配合度有關。可以說一個好的團隊是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因此,當和上司產生矛盾時,不要只是埋怨上司怎樣怎樣的不好,要積極主動地做自我反省,這樣才能解開心結、化解矛盾,或許還能給自己帶來別樣的感受和際遇。

有些人在工作中出現錯誤時,會找出一大堆借口來為自己辯解,并且說起來振振有詞,頭頭是道。比如“交貨遲延,這完全是企管部門的不好”,“質量不佳,這都要怪質檢部門工作的疏忽,與我沒有關系”,“我的工作都是按公司的要求去做的,錯不在我!”等等。

承認錯誤雖然是一件好事,但愿意承認錯誤的人終究很少。心理學家高伯特說,人們只在不關痛癢的舊事情上才“無傷大雅”地認錯。許多人是明知有錯而不愿承認錯誤,因為他們認為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面對指責,他們竭力地辯解,而這些辯解反過來又加深了自己自以為是的形象。

那么我們犯了錯誤之后該當如何呢?如果你犯的是大錯,那么此錯必盡人皆知,你的狡辯只能讓人對你心生嫌惡。不認錯和狡辯對自己的形象有強大的破壞性,因為不管你口才如何好,又多么狡猾,你逃避錯誤換得的必是“敢做不敢當”、“沒擔當”之類的評語。之后,別人不敢信任你,于是抵制你,拒絕和你合作。而最重要的是,不敢承擔錯誤會成為一種習慣,也使自己喪失面對錯誤、解決問題和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所以,不認錯的弊大于利。

其實如果能坦誠面對自己的弱點和錯誤,再拿出足夠的勇氣去承認它,彌補它,不僅能彌補錯誤所帶來的不良后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謹慎,而且能加深領導對你的良好印象,從而痛快地原諒你的錯誤。

日本著名首相伊藤博文的人生座右銘就是:“永不向人講‘因為’。”這是一種做人的美德,也是為人處世的最高深學問。你錯了,你就要勇敢而坦誠地向上司認錯,分析出自己錯誤的癥結所在,向上司做出解釋,并表明自己在以后會以此為鑒,希望繼續得到上司的關心和指教。

當然,當和上司產生矛盾后,進行自我反省,并不是說不管是誰對誰錯,都要求做部下的低三下四、委曲求全,而是說作為部下要更積極主動地去想辦法處理矛盾、解決矛盾。當你和上司之間產生矛盾時,要主動找機會和上司溝通。溝通是理解的基礎,只有矛盾雙方都相互理解了,矛盾才有可能得到化解。因此,溝通對消除你與上司之間的矛盾隔閡是很有必要的,最好自己主動表現出和解的誠意。

【錯在領導,要婉轉讓領導意識到】

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結”。是的,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墻。所以,在生活中,當我們有理的時候,我們就要試著溫和地、有技巧地使對方同意我們的看法。何況是我們的上司呢?

下屬和上級領導發生矛盾是難免的。錯在上司,那么你就需要找個比較合適的機會,以婉轉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與上司溝通一下。但有時候,事情確實是領導錯了,他卻說是你錯了。這時候下屬往往會覺得很委屈。人無完人,領導也是一樣,對于他的失誤,我們要在內心中寬容,行動上謙恭。總之,一旦發現與領導因為矛盾而產生疏離感,即使錯在領導,你也要主動及時地彌補,以免因時間過長而積怨越來越深,造成不可逾越的鴻溝。

為了照顧上司的面子,你也可以將矛盾過失攬到自己身上,以自己的一時沖動或是方式還欠周到等原因,無傷大雅地請求上司的原諒。這樣,既可化解矛盾,又給上司找了一個體面的臺階下,更有益于恢復你與上司之間的良好關系,且得到上司的賞識和認可。

與領導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減少這種不愉快的發生。領導批評你的時候,要用心檢討反省自己的行為,一定有哪些地方是你做得不對的。如果領導誤會了你,一定不要當面澄清,而要事后再向領導坦言事情原委,這時候領導反而會認為你有肚量、很了不起。

當下屬遇到領導時應主動地搭腔問好,熱情打招呼,特別是有隔閡后更應該這樣做,以消除沖突所造成的陰影,這樣會給上司或公眾留下一種不計前嫌、大度處世的印象。如果憋著一股勁不搭腔不理睬,長期下去就會舊疙瘩未解又結新疙瘩,矛盾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勢必形成更大的隔閡,如此再想和好就晚了,困難會更大。

在工作過程中,下屬經常需要向領導做工作匯報,于是上下級之間就難免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產生一些摩擦和碰撞,甚至引起沖突。這時候,作為下屬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加深誤會,甚至導致雙方的關系徹底破裂。

與上司發生了矛盾,首先需要冷靜,回顧產生裂痕的前因后果,進而采取對策、化解危機。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和領導交流。盡量找一個輕松的場合,然后和他單獨交流。每一位領導都希望在下級面前保持自己的尊嚴與威望。當與領導產生分歧后,如果當著眾人的面直接反駁領導的觀點,容易使領導惱羞成怒。正確的方法是:在非正式場合與上司單獨溝通,以隨意交談的形式進行意見交換,取得上司的諒解,這往往是解決分歧的好辦法。在非正式場合進行溝通有以下可取之處:形成一種親切與輕松的氣氛;消除戒備心理;給領導留下自然回旋的余地。

2.一定要采用婉轉的方式溝通。與領導發生沖突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作為下屬,與上級領導交流時要注意語言應親切自然,不管是由于自己的魯莽造成的碰撞,還是由于自己思慮不周造成的隔閡,換個形式,以婉轉的方式、委婉的言語與領導交流、談心,這就為恢復關系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為下一步的和好鋪平了道路。這種方式的好處在于,領導可以對你發出的信息進行模糊處理,若領導領會與接受了信息,也不會喪失自己的尊嚴,保全了在下屬面前的面子;若領導不予接受,也可以裝糊涂不予采納。

就你們的矛盾與上司溝通時,你還應注意維護其尊嚴,切忌使用指責的態度,使他當眾丟丑、難堪。與此同時還應把握分寸、適可而止,不要逼他當場表態、認錯,也不宜和他進行辯論,若把上司駁得張口結舌才“鳴金收兵”,你自以為得意,其實做法很蠢。因為這樣說服非但不能改變其立場、觀點,領導還會因自尊心受到挑戰而變得更加固執起來,使說服歸于失敗。

因此把握說服的分寸感十分重要,一般情況下,只要陳述了自己的看法,對方就會定奪,并以自認為恰當的方式予以接受。

【意氣用事,只會毀了錦繡前程】

我們都知道,沖動是魔鬼,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經常犯這樣的錯誤。下屬與領導相處出現摩擦,有的人通過在辦公室泄憤或者消極怠工的沖動方式來反抗領導,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反而容易讓你和領導的關系進一步惡化。

意氣用事是處理你與領導矛盾的最蠢的辦法,應加強與上司之間的互相理解,減少可能的誤解,在工作中要善于把自己的強項表現出來,讓上司知道你有這個能力去很好地完成任務,讓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領導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有事情多和領導談談,他會理解你的。你也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領導的苦衷,不要遇到什么事首先去抱怨領導的不對,要做到領導理虧時給他臺階下,避免當眾糾正領導的錯誤。最后,不要僅僅因為和領導關系不好而輕易跳槽,在跳槽前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哪些認知和行為方式導致了目前的困境,會不會到了新單位后又遇到老問題?自查自省的良好習慣是會讓人終生受益的。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陷入這樣的窘境中:明明我們在工作中非常努力,或者明明自己干得非常有成效卻無故招來領導的誤解。遇到這樣的情況能不往心里去,那是不可能的,畢竟誰都要面子,誰都希望在工作中得到領導的賞識與夸獎,誰也不愿意無緣無故受這份罪。可是偏偏這樣的事就出來了,而且讓你措手不及,怎么辦?這個時候人最容易意氣用事。下面就是一則例子。

有一個人在一家貿易公司上班,他對自己的上司很不滿意。一次,他憤憤地對朋友說:“我的上司老是對我橫眉豎眼、沒事找事,似乎總是只能看到我的短處,看不到我所做出的努力和成績,下次他要是再給我冷眼,我就要對他拍桌子,然后辭職不干!”朋友聽了笑呵呵地說道:“你對那家貿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嗎?對于他們做國際貿易的竅門完全搞懂了嗎?”“哦!這倒還沒有!你問這些干什么?”那人疑惑地看著朋友。“古人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建議你還是好好地把他們的所有貿易技巧、商業文書和公司組織完全搞懂,甚至連怎樣修理影印機的小故障都學會,然后再辭職不干。這樣既解了你的恨,又能學到很多東西,為找下一份工作打基礎啊!”朋友說。那人覺得朋友的“建議”有道理——以公司做免費學習之所,什么東西都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不是既出了氣,又有許多收獲嗎?

從此以后,他一改往日悠閑、愛偷懶的習慣,每天都很認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積極幫助別人做工作,不斷地默記偷學,甚至下班之后還留在辦公室里研習寫商業文書的方法。就這樣,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

一天,那人和朋友又見面了。朋友問:“你現在大概把公司的一切都學會了,可以準備拍桌子不干了吧?”然而,那人卻紅著臉說:“是啊,我都學會了,可是我發現近半年來,老板對我刮目相看,最近更總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了!我現在覺得在這里做事真的很開心呢,也就不想辭職了。”朋友聽了,哈哈大笑,說道:“可是你上司還是原來的上司啊,怎么會突然變得這么好呢?”經他這么一問,那人顯得更尷尬了,吞吞吐吐地說:“唉!原來也不全是上司的錯,我也有不對啊,以前我老是愛偷懶、不求上進,如果我是上司我也會反感這樣的員工的。”“嗯,這就是了啊!看來你不但工作能力增強了,連思想覺悟都提高了啊!”朋友打趣道。“是啊,我現在才發現,人是要不斷自我反省的,不能意氣用事,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得到別人的尊重,取得自己的成功……”

這則小故事頗有幾分“歐亨利筆法”的意味,故事主人翁從最初對上司的極不滿意、想拍桌子走人,到最后對上司和這份工作都產生了感情,希望繼續留在公司上班。為什么前后會產生如此大的反差呢?這是因為他在用心工作的過程中通過自我反省認識到,上司以前對自己的態度不好是因為自身存在不足。通過后來“別有用意”的努力后,上司改變了對他的態度,通過努力和反省,他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成績,也得到了上司的重視和喜愛。由此可見,當在工作中和上司產生矛盾時,通過自我反省不但能夠改善和上司的關系,還有可能給自己的工作和人生帶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人景象。

領導教訓下級的心理各有不同,因此,下級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和所采取的方法也應有所不同,不可千篇一律。如果說其中也存有共同的方法的話,那就是盡量不要反駁,不要頂撞。只要不是有意侮辱,均采取心中坦然、態度冷靜的辦法。千萬不要當作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白天苦思冥想,晚上輾轉反側,搞得心情不快,精神恍惚。領導教訓下屬是領導的“職責”,一般領導是不會計較的,過些日子他或許早已忘了,或你改正了,他也不當回事了。另外,有的領導認為你年紀沒他大,職位沒有他高,教訓如同規勸,是對你的愛護和關心。那種不教訓你,而把你“晾”起來才是可怕的。

與領導相處出現矛盾時,萬不可意氣用事,多設身處地為領導想想,千萬別悶在心里委屈自己,或者跟領導對著干,要學會遇事冷靜,巧妙地化解。否則,只會毀了你的錦繡前程。

【受了委屈,也不要表現出牢騷滿腹的樣子】

比爾·蓋茨曾說:“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吧。”對人生的不完美應采取順其自然的態度,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自己能做好的事情上,高質量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完成工作任務,是與上司建立良好關系的前提,千萬不要忽略了這一點。即使你受了委屈,也千萬不要表現出牢騷滿腹的樣子。

通常人們談及上下級之間的矛盾,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上司刻薄部下,對部下不公,似乎所有的矛盾都是上司們制造的,部下一個個都是冤屈的“竇娥”。殊不知,在很多情況下,也存在下對上“不公”的現象。一個企業團體,如果上下級之間稍微有點工作摩擦,下級就牢騷滿腹、埋怨上司不對,而不是客觀公正地看問題,不能夠冷靜地反省自己,這就是對上司的不公正認識。這樣做不但不能消除矛盾,還有可能激化矛盾,假若上司一怒之下把你炒了,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所以,當與上司產生矛盾時,一定要學會積極、客觀地進行自我反省。這才是解決矛盾的有效方法。

當領導誤解你時,你要先反復回想一下事情發生的經過:領導是怎樣誤會自己的、領導怎么說的、怎么做的。然后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一下全面的分析,如果自己確實有疏漏的地方,就先改變自己,用行動向領導證實,事后再尋找適當的時機和領導巧妙地進行解釋。如果經過不斷反思,自己確實做得沒有不對的地方,純屬于領導誤會自己,還是要冷靜大度,心里不能急、不能火、不能頂撞,更不能背后嘀咕或者與同事嚼舌,但是也不能太委屈自己,讓自己弄得跟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似的,那樣也不行,因為心里憋氣、受委屈勢必影響自己的情緒,這樣下去不僅工作沒有激情,還真的有可能犯錯讓領導更不滿意。怎么辦?找準機會和領導溝通,吐出心里的苦水。這就要一不躲領導,二敢說,三會說,四挑明了說。

只要你是個職場人,就難免會和上司或下屬發生矛盾。只要你還不想調離或辭職,就不可陷入僵局。要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表達意見的同時,還要為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1.只對有辦法解決問題的人發泄。

只對有辦法解決問題的人發泄情緒,是最重要的原則。向同事或毫無裁定權的人發泄情緒,只能使你得到更多人的厭煩。解決方式是直接去找你可能見到的、最有影響力的一位上司,然后心平氣和地與上司討論。假使這個方案仍不管用,你可以向更高層次的上司求助。

2.抱怨也要注意方式。

盡可能以贊美的話語作為情緒述說的開端。這樣一方面能降低對方的敵意,同時更重要的是,你的贊美已經事先為對方設定了一個遵循的標準。記住,聽你情緒述說的人也許與你的事情并不相關,甚至不知道情況為何,如果你一開始就大發雷霆只會激起對方敵對、自衛的反應。

3.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你怒氣沖沖地找上司或同事表示你對他的安排或做法不滿,很可能把他給惹火了。所以即使感到不公平、不滿、委屈,也應當盡量先使自己冷靜下來再說。也許你已積聚了許多不滿的情緒,但不能在此時一股腦兒地抖摟出來,而應該就事論事地談問題。過于情緒化將無法清晰地說明你的理由,而且還使得對方誤以為你是對他本人而不是對他的安排不滿。

4.千萬不可不顧及場合發牢騷。

美國的羅賓森教授曾說:“人有時會很自然地改變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當眾說他錯了,他會惱火,更加固執己見,甚至會全心全意地去維護自己的看法。不是那種看法本身多么珍貴,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

發泄情緒時,要多利用非正式場合,少使用正式場合,盡量與上司和同事私下交談,避免公開提意見和表示不滿。這樣做不僅能給自己留有回旋余地,即使提出的意見出現失誤,也不會有損自己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還有利于維護上司的尊嚴,不至于使別人陷入被動和難堪。

即使受到了極大的委屈,也不要把這些情緒帶到工作中來。很多人認為自己是對的,等上司給自己一個“說法”。正常工作被打斷了,影響了工作的進度,其他同事對你產生不滿,更高一層的上司也會對你形成壞印象,而上司更有理由說你是如何不對了。今后的處境更為不妙。

其實,有的領導教訓人,是為了工作。對于這樣的教訓自然應認真對待,聞過則喜,幡然改之,以使工作搞得更好,這也是領導所希望的。有的領導教訓人,是出于擺架子。自己無本事,只好靠擺擺架子、訓訓人來保持自己的官位和“威嚴”。對于這樣的領導,也不必過于反感和計較。不管他如何教訓人,都要洗耳恭聽,不予反駁和解釋,因為反駁和解釋是沒有用處的,如同“與牛彈琴”。這樣,他反而會認為你聽他的話,尊重他,從而給他一種好的印象。當然,我們也不提倡說一些昧著良心的話。

所以,對領導的誤解,最好不要斤斤計較,應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千萬不可伺機“回敬”一下,發發牢騷,甚至罵幾句,這種做法只會讓下屬和領導的距離進一步拉大,關系惡化。

【不要冒犯領導,否則后患無窮】

冒犯領導,是職場大忌。因為從古至今許多人一走上領導者的崗位,往往就會特別重視自己的權威,假如有人冒犯,輕則生氣,重則置人于死地。鑒于領導的特殊身份,作為下屬,一定要注意萬不可冒犯領導,否則后患無窮。

也許有人認為找借口為自己辯護,就能把自己的錯誤掩蓋,把責任推個干干凈凈,但事實并非如此。也許老板會原諒你一次,但他心中一定會感到不快,對你產生“害怕負責任”的印象。你為自己辯護、開脫不但不能改善現狀,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還會讓情況更加惡化。

有一個畢業于名牌大學的工程師,有學識,有經驗,但犯錯后總是習慣于自我辯解。工程師應聘到一家工廠時,廠長對他很信賴,事事讓他放手去干。結果,卻發生了多次失敗,每次失敗都是工程師的錯,可工程師總有一條或數條理由為自己辯解,說得頭頭是道。因為廠長不懂技術,常被工程師駁得無言以對,理屈詞窮。廠長看到工程師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反而推脫責任,心里很是惱火,只好讓工程師卷鋪蓋走人。

對于下屬來說,冒犯了自己的上司,從哪個方面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中國古代有很多因為冒犯了皇帝而喪命的故事,大才子解縉就是其中之一。

解縉是民間傳說中最著名的才子之一,從小就以“神童”聞名。明朝洪武二十一年,解縉才20歲,就一舉考中進士。入朝后很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寵愛,常常要他隨侍左右,甚至明太祖還曾對解縉說:“我和你是君臣關系,但卻像父子一般,你應當知無不言。”不過后來解縉代人寫了勸諫明太祖停止誅殺功臣的奏章,明太祖很不高興,不久便借著這個由頭,把解縉放逐回鄉。明太祖死后,這位才子也沒有被新登基的建文皇帝看上,再次被放逐,幾年后才把他召回京師,進了翰林院。

燕王發動“靖難之役”,一直打到南京城下,解縉連夜趕至金川門燕軍大營去迎接,燕王非常高興。永樂元年,明成祖朱棣登基,建立內閣學士制度,讓大學士參與機務,解縉在第一批七位內閣大學士里名列第四。

明成祖起先很信任解縉,常對大臣們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才34歲的解縉主持了《永樂大典》的編纂工作,組織領導兩千多文人學者,編成了這部我國最大的類書。

朱棣欲改立第二個兒子朱高煦為太子。他暗示解縉提出建議,想不到解縉卻說了一大通太子的好話,而且還說太子的長子是“好皇孫”。明成祖只好作罷,但開始討厭這個反應太快的才子,不久便找機會把他貶出了京城。

永樂八年,解縉回京述職,正巧遇上明成祖朱棣北征未歸,他拜見太子朱高熾后就走了。明成祖歸來,得知后就懷疑解縉有陰謀,下令逮捕解縉,把他關進了皇帝直接指揮的錦衣衛監獄。這一關就是五年,永樂十三年正月十三日,錦衣衛指揮紀綱向明成祖上報錦衣衛監獄在押的囚犯名單,明成祖問了一句:“解縉還在嗎?”紀綱一聽馬上明白了成祖的意思,當晚就準備好酒好菜,將解縉灌醉,然后把他拉到雪地里活活凍死了。第二天向明成祖匯報,說解縉昨夜突發疾病而死。明成祖就下令抄沒解縉財產,將他的家人流放了。

我們知道,在封建社會,立儲是皇帝最為敏感的事情之一,而解縉卻偏偏在這件事情上冒犯了明成祖朱棣,最后得到這樣的下場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那么工作中應該如何避免與領導發生沖突呢?

首先,千萬別跟同事訴苦。在你冒犯你的上司之前,一定是對你的上司的某種行為不滿,所以你才忍無可忍。你往往想向同事訴說苦衷,但是同事既不愿介入你與上司的爭執,也不忍心說你的不是,讓他們如何安慰你呢?假如有居心不良的人將你的話反映到上司那兒,你與上司之間的裂痕反而會加深。

其次,要盡快和領導溝通。消除你與上司之間的隔閡是很有必要的,出現裂痕之后,要找個合適時機把自己的想法與對方溝通一下,這樣既可達到相互溝通的目的,又可以替雙方提供一個體面的臺階下。

再次,要學會放低姿態。領導批評你,本來可能就是因為你在日常處事中姿態過高,導致一些同事的嫉妒或者看不順眼。在和領導溝通的時候,不管因為什么而發生了誤會,只要你肯放低姿態,領導心中的怒火也就能熄滅,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

第四,要學會緩和情緒,遇事不沖動。任何人遇到這類事,恐怕都有想沖撞領導的沖動,這是一個心理過渡期,只要我們權衡一下沖撞后的利弊得失,就能緩和情緒,理智面對。

第五,找出主要的原因,不要把責任歸于領導身上。這是處理這種情況的最后一步,處理的好,領導認為誤解了你,還會對你加倍重視,對你的信任也會更加深一步;而處理不好,則會讓領導厭煩。但記住,不管是什么原因,不要把責任歸于領導身上。

與領導的關系出現問題,一定要克制住自己,最好能明白上司為何要這樣對你,問題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如果不是,也要注意解決問題的分寸。

【和領導相處切忌“越位”】

職場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說話只有符合角色規范才能恰當得體,否則就會招致領導的反感。作為下屬,如果時不時犯一些“越位”的毛病,領導就會視你為“危險角色”,對你保持一定的警戒,甚至設法來“制裁”你。這時,即使你有意同領導配合,也為時已晚。

事實上,“越位”對上下級關系有很大影響。因為下屬的熱情過高,表現過于積極,會令領導感覺難以實施自己的職責。因此,領導往往會把這視為對自己權力的侵犯。

作為員工一定要擺正自己的角色位置,把本職工作做好,在部門里直接向主管負責,在本部門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當然,特殊情況下也并非不可以越級處理,只要是為公司的業績著想,應該也能得到主管領導的理解。

下級的越位,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決策上不要“越位”。

在有些企業中,職員是可以參與公司和本部門的一些決策的,此時作為職員就應該注意,不是誰都可以做決策的。有些決策,作為下屬或普通職員可以參與;而有些決策,下屬還是只聽不說為好。

2.在程序上不要“越位”。

有些既定的方針,在領導尚未授意發布消息之前,下屬不能犯自由主義。如果搶先透露消息,就是程序越位。

蘇蘇大學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廣告公司做策劃。由于專業對口,蘇蘇工作起來如魚得水。她格外珍惜這份工作,因此表現得很努力,也很積極。

一天總經理召集策劃部開會,策劃部的所有成員都參加了。在會議過程中,總經理問一個果汁飲料客戶活動的策劃要點,還沒等主管發言,蘇蘇便把自己的想法像竹筒倒豆子一樣全部抖了出來,令主管臉色變得十分難看。

還有一次,蘇蘇在接電話時了解到了客戶對于策劃方案的反饋信息,見自己的主管不在,她就直接把意見匯報給了總經理,然后由總經理傳達給了主管。主管接到老總的信息后,就沉下臉來。從此之后,對于部門的很多信息,主管都不讓蘇蘇知道,從而使蘇蘇的工作變得越來越被動。

3.在工作上不要“越位”。

有些工作必須由領導干,有些工作必須由下屬干,這是領導與下屬的不同角色決定的。如果有些下屬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或出于對領導的關心,做了一些本應由領導干的工作,就是工作越位。

郭局長在兩年前因舍己救人而廣受贊揚,并因此被提拔到他并不十分勝任的局長崗位。而副局長小馬則是一位精明能干、辦事果斷、為人熱情的年輕人。小馬看到老郭工作起來十分吃力,就幫助他做了很多本應由老郭承擔的工作。起初,老郭對小馬還十分感謝,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管是上級領導還是下屬,都覺得小馬比老郭更勝任局長的工作。老郭心里也有察覺,并對小馬開始不滿起來。如果讓小馬頂替自己的局長位子,自己將會很沒面子,加上小馬對此種現象又沒有采取積極主動的解決辦法。老郭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就將小馬在大學時因沒處理好戀愛問題而使一位女大學生跳樓自殺的消息透露給大家,這樣一來,大家倒覺得小馬幫助老郭做工作是別有用心的,并對小馬的人品產生懷疑,小馬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了。

4.在場合上不要“越位”。

有些場合,領導不希望下屬在場,下屬一定要了解領導有關這方面的暗示,否則就會造成場合越位。

童博士剛分配到某局辦公室任主任,和局長同在一個辦公室工作。

童博士發覺走出校門之后,有很多課本之外的東西需要學習,而局長正是一個現成的好老師。局長的言行舉止,局長的才智,正是童博士學習的榜樣。童博士想方設法和局長多在一起。有時,局長向童博士暗示,他需要和客人單獨談話,童博士還是沒有離開的意思,弄得局長左右為難。

有一次,童博士的一位現任某外資公司總裁的大學同學要和局長進行高層決策的密談,礙于大學同學的情面,不得不象征性地邀請童博士和局長一起用餐。沒想到童博士竟真的跟隨他們一起去用餐,并影響了談判的進度。后來局長伺機把童博士調出辦公室,在心目中也早已將童博士打入冷宮。

5.在表態上不要“越位”。

表態,通俗來講就是表明人們對某件事情的基本態度。表態同一定的身份密切相關。超越了自己的身份,胡亂表態,不僅是不負責任的表現,而且常常是無效的。對帶有實質性問題的表態,應該由領導表態或領導授權自己才能表態。作為下屬,如果沒能做到這一點,上級領導沒有表態也沒有授權,自己卻搶先表明態度,造成喧賓奪主之勢,這會陷領導于被動。如此這般,領導自然會很不高興,甚至對該下屬心存芥蒂。

某校辦公司在某一年度超額完成了年度計劃利潤,公司領導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計劃給每個人分發5000元的獎金。但按學校規定,需經勞資科批準,但經理考慮到此獎金標準遠遠高于學校其他老師的獎金,勞資科長不一定能夠批準,因此就等勞資科長到省城開會之時,直接找到和自己關系不錯的學校秘書長,學校秘書長答復公司經理,此獎金可以發,但要等勞資科長出差回來之后再辦具體手續。勞資科長出差回來后,感到十分為難,如果不批準,將會影響職工的積極性,并引起公司職工對自己的不滿;如果批準,將會影響其他教師的積極性。勞資科長只好把情況向校長匯報,校長雖然采取了折中的辦法,但校秘書長卻很難消除自己在學校領導中留下的不好印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川| 英德市| 封丘县| 蒲城县| 久治县| 故城县| 富源县| 理塘县| 白银市| 莱芜市| 水富县| 赞皇县| 巴彦淖尔市| 辛集市| 潜江市| 密云县| 阳原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宜宾市| 个旧市| 焉耆| 汉川市| 井研县| 平邑县| 台安县| 慈利县| 博乐市| 沽源县| 宿迁市| 泰宁县| 紫金县| 黔江区| 武功县| 台中县| 伊川县| 丹巴县| 灵石县| 浦江县| 天祝| 安龙县| 中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