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自立有方——近現代爸爸的教子原則(4)
- 爸爸,我們去哪兒:世界最具影響力名人的100個父教法則
- 談旭
- 4488字
- 2018-04-02 16:19:13
延伸閱讀:
近現代名人教子格言
教子格言一
輕率地對孩子下斷語的人,往往會判斷錯誤!這種人反而比孩子更加幼稚。
——盧梭
教子智慧
片面產生主觀,而謬誤又常常跟隨著片面和主觀而來。
在中世紀的歐洲及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父母常把孩子當作手中的泥人,認為想把他捏成什么樣,他就應該變成什么樣?,F代不少中國父母自覺不自覺地受封建大家長作風的影響,也認為孩子順從自己的意愿理所應當。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有些家長給孩子設計發展方向時,并不考慮或很少考慮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孩子明明喜歡學習天文知識,喜歡鍛煉身體,家長卻硬要孩子去彈鋼琴、搞攝像,并且,他們為此不惜花費高昂代價,置辦諸如鋼琴、相機之類的高價物品,然后請專家向孩子“傳藝”。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既浪費了金錢,又浪費了感情,還委屈了孩子。因材施教,從心理學的觀點看來,就是尊重個性。每個人的個性都不同,即使同卵所生,其個性亦存在著差異。父母應像根雕藝術家那樣,根據不同材料,就其形其勢,注入藝術的匠心,將它們雕成各種各類、各式各樣的藝術品,把不同個性的孩子培養成社會各行各業的有用人才。
教子格言二
壓制是一種壞方法,因為它從未真正成功過,而且,父母和孩子還會因為它而心理失常。
——羅素
教子智慧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道理、會做人,將來能在社會上有所作為。但是,有些父母卻不跟孩子講道理,認為孩子小,道理說不通,只有棍子、拳頭才能讓他記住他應該記住的事情。這樣做對培養孩子沒有任何好處。
教育孩子采用暴力手段,只會使孩子盲從,有時,孩子吃了苦還不知道是為什么;即使知道父母是為了什么打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有什么錯。長期這樣下去,孩子很可能會失去正常人的人格,甚至在將來也用暴力去對付別人。
其實,孩子雖小,卻也知道事物有“好”、“壞”之分。因此,如果父母對孩子進行說服教育,讓他懂得做人的原則,他就會變成一個懂道理的人。相反,如果對孩子實行專制式的教育,則會使他不知道什么叫道理。
教子格言三
對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應當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態度。要知道,小孩子知識薄弱,以父母之言為言,以父母之意為意?,F在他們倆意見不對,互相吵嘴,只會使得小孩子“無所適從”。
——陳鶴琴
教子智慧
孩子犯了錯誤,表現出可憐兮兮的樣子,有些父母就會對孩子說:“只這一次,下不為例。”“今天原諒你?!备改敢粫r心軟,處罰的事就會半途而廢,或允許孩子拒絕處罰,或在孩子犯錯誤時,故意佯裝沒有看到。然而,等到下次孩子再犯錯誤時,精明的孩子會用另一種方式來央求你破戒。這樣向孩子讓步,就很難讓孩子日后做到遵照規定行事。這不但妨礙了原本不難的管教,還會令孩子更加放縱。
父母以威脅的口吻告誡孩子:“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但始終不曾真的執行自己所說過的話,這就如同“狼來了”的故事,假消息聽得多了,便不會理會。孩子認為父母只會嚇唬人,并不相信會付諸行動。如此一來,不僅不能教好孩子,還會破壞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有時父母有令不行的原因是不想和孩子爭下去,想把事情快些做個了結,好繼續做自己的事。然而,越是不想找麻煩,以后麻煩就越多,因為這次你沒有堅持自己的決定,下次還會爭吵,你還會改變主意。父母的行為實際上也是在訓練孩子不尊重他們的決定。
所以,父母必須讓孩子知道,不論你們在平時多么和藹,都會堅持管教原則,有獎有罰,言出必行,始終如一。如果你不忍心看到孩子受到嚴厲懲罰,在當初警告時就必須考慮此項懲罰是否適當,因為話一說出來,就必須落在行動上。
教子格言四
要是你想到達你的目的地,你就必須使用溫和一點的態度向人家問話。
——莎士比亞
教子智慧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具備重道尊德、崇尚仁禮、孝長愛幼、謹言慎行等禮貌與禮儀規范。如今,不少家長常常感嘆,現在的孩子都是小皇帝、小祖宗,唯我獨尊,不懂禮貌。因此,禮貌、禮儀教育也應成為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
禮貌是人們合乎社會規則的謙虛恭敬的表現,它是通過動作與語言來體現的。因此,家長既要讓孩子懂得“應該”有禮貌,又應讓孩子懂得“如何做”才能體現出禮貌。
要培養有禮貌的孩子,就要對他們的舉止行為制定一個準則,并嚴格執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容忍孩子的傲慢無禮、粗魯庸俗。為此,父母可以為孩子制定一張日常行為評價表,表中列出各項你認為孩子應該好好執行的日常行為準則,比如:準時、彬彬有禮、吃飯時行為得體、不打斷別人說話、常用“請”和“謝謝”等禮貌用語、耐心排隊、體貼照顧別人等,并給每一行為打分,打分標準從1分到5分。如果孩子的得分偏低,那你就應該通過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來培養孩子的禮貌意識。
教子格言五
要公正和準確地判斷兒童,不應把兒童從他們的生活圈子里硬拉出來以適應我們,而應讓我們進入到他們的精神世界里去。
——皮羅果夫
教子智慧
不要總是羨慕別人的地位和榮耀,而要看看是否合適于自己。許多父母從孩子的幼兒時期起,就為孩子設計好了未來的藍圖,什么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眼睛只盯著社會名流的群體。這種盲目追求“名流”的做法,對孩子的成材是沒有好處的。
如果父母追求“名流”,目的是讓孩子對社會有較大貢獻,那是正確的;但如果為了私欲——不管是哪一方面,都是錯誤的。父母為孩子規劃未來時,應該量體裁衣,看看你的孩子是不是干大事的材料,否則,無論你怎么逼迫都是白搭,到頭來,既損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還一事無成。
教子格言六
任何一個孩子都會有發展,這取決于教育方法如何。
——鈴木鎮一
教子智慧
有時候,人們失敗不是因為缺乏自信,也不是因為缺乏時機,更不是因為缺乏才華,而是因為人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受到各界的壓力,過多的壓力容易造成臨場的失誤。如果你能抱著平靜的心態來處理每一件事,輕松卻不輕浮地面對,說不定你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琴弦不松不緊的時候,才能彈奏出美妙的生命之歌。
一些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總是不斷地給孩子施加壓力,拿去北大、清華等名牌學校讀書當作孩子的目標來刺激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但這種做法并不見得好。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由發展,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能進什么樣的學校就進什么樣的學校,不可把孩子的目標定得太高,甚至不該給孩子定目標,讓他以一顆平常的心自由發展,或許將來會發展得更好。要知道,任何大學都是偉人、科學巨匠成長的土壤。
教子格言七
使孩子能夠做到誠實,這就是教育的開端。
——羅斯金
教子智慧
人的惡行常因未被制止而變本加厲,若還被鼓勵,就會進一步加速“成長”。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誠實的人,然而,這種愿望往往會由于自己的忽視而不能實現。所以,不要因為孩子小,就把孩子撒謊不當回事。如果不及時糾正,很可能會影響孩子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這對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與人交往、開創事業是沒有好處的。
撒謊有善意、惡意之分。為了避免發生事故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而隱瞞事實真相,叫做善意的撒謊;為了騙取他人的財物或信任而弄虛作假的撒謊,則是惡意的。
孩提時期的撒謊雖然很少帶惡意,但是一旦養成了撒謊的習慣,說不定將來就會變成惡意的。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說些謊話無傷大雅,甚至覺得孩子撒謊的舉動很可愛。豈不知,養成了撒謊的習慣,便會失去做人的美德,與人交往,別人不信任他,他要怎樣在社會上立足?
教子格言八
不管你預備走哪一條路,頂頂要緊的是先要為自己做好準備。你不能赤手空拳地開始你的行程,你必須用知識把自己武裝起來,必須鍛煉出健壯的身體和足夠的勇氣。
——宋慶齡
教子智慧
一個人做事情不定計劃,行嗎?大到自己未來的理想,小到具體小事的安排,這些都是計劃。如果做事之前心中沒有清楚的打算,事情就會做得像一團糨糊。因此,作為一個家長,讓孩子從小養成善于制定個人計劃的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家長應該盡量安排時間幫助孩子制定個人計劃,在制定計劃時,家長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制定的計劃要符合孩子的個人實際。
由于缺乏經驗和知識,孩子有時難免會出現心志太高或自信心不足的情況,做父母的應該在一旁給予適當的指導,分析孩子的優缺點,幫助他制定合適的計劃。因為,如果定的目標太高,孩子完成不了,就容易灰心喪氣,產生懈怠心理,這對他將來的發展是很不利的;而太低的目標則缺乏挑戰性,對孩子的發展意義不大。但有一點需要切記,父母給孩子制定計劃提出的參考建議,只能供孩子參考,而不應讓孩子一定要執行。不尊重孩子的意見換來的后果將是孩子對此計劃的消極態度和履行時的敷衍了事。
(2)制定計劃的時候要認真考慮,讓計劃對孩子真正起到幫助作用。
孩子的自控能力遠不如成人,所以家長幫助孩子制定的計劃要盡量考慮周全,以便于孩子實施。在實施過程中還要密切關注計劃的進展,不適當的地方及時與孩子協商,進行調整,以免造成大的影響。因此,家長要對整個過程進行監控,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提供必要的幫助,但還是要注意不要過分插手。
(3)當計劃完成的時候,家長要對孩子的計劃完成情況進行反饋和評價。
負責的家長應該在孩子計劃完成的時候告訴他哪里做得好,實現了預定的目標,哪些做得還不夠,需要進一步努力,并且幫助他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提出改進的建議。
在采取這些措施的時候,家長的語氣要平和中肯,不能因為孩子沒有按大人的期望實現目標就大發雷霆,也不能由于孩子的計劃完成得不錯就過分地夸大他所取得的成績。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成績與不足,鼓勵他揚長避短,才是家長應有的正確態度。
教子格言九
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作,會大礙于孩子的發展。
——魯迅
教子智慧
許多父母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理解,小孩子有什么人格呢?其實小孩子也渴望被尊重,怎么會沒有人格呢?認為幼兒沒有人格的父母,往往不會尊重孩子的人格,也就不容易把孩子教育好。
所謂人格,是指人能作為權利、義務主體的資格。不尊重人格就是不尊重別人的權利和義務,也就是說,父母必須認識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許多父母常以自己的“權威”威懾孩子,甚至在大庭廣眾之下動之以武力,讓孩子當眾出丑。不可否認,父母的愿望是好的,是為了教育孩子。但有一個事實你必須明白,你傷害了孩子,讓孩子的人格遭到了侮辱。一旦孩子對父母失去了尊重和信任,教育的效果就會大大降低,這樣還怎么培養孩子呢?
專家們認為,尊重孩子,同時也是尊重自己。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才會尊重父母的人格,在相互尊重中,教育的效果才會明顯。
教子格言十
大吃大喝是敗家的征兆。
——老舍
教子智慧
如何使用零花錢,才能將這筆錢用得其所,發揮出它的最好效益,這是父母必須教會孩子的。比如,可以引導孩子把零用錢用在購買學習用品、圖書資料上,或者用在集郵或養花養草上,還可以引導孩子把部分零用錢用在捐助希望工程等有益的活動上,以培養孩子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品行,使孩子既開闊了視野,又陶冶了性情。
父母要結合對孩子使用零用錢的教育,培養孩子初步的自我理財的能力。零用錢對大人來說不多,但對孩子來說卻是一筆可觀的財富,因此,教育孩子用好零用錢的同時,也要培養孩子以后的理財能力,教會孩子有計劃、有選擇地花錢。
總之,父母在孩子的零花錢這種“小事”上千萬不能疏于管理,放任自流,否則,就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可能會鑄成難以挽回的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