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5 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表征測試方法

4.5.1 吸水率測試

將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放置于模具中,在空氣中放置若干天,自然晾干成膜,剪成20mm×20mm的小塊,放置在50℃的恒溫烘箱中烘至膜的質量不再發生變化為止,冷卻至室溫,稱重(W0);常溫在水中浸泡24h,用吸水紙擦拭掉膜表面上的水,稱重(W1),計算聚氨酯膜在水中的吸水率(質量分數),計算公式如下:

吸水率(%)=(W1-W0)/W0×100%

(4-1)

4.5.2 表面接觸角分析

接觸角指的是在固、液、氣三相交匯處,穿過液-固與液滴交界點作氣-液界面的切線之間的夾角θ,是液滴在固體表面潤濕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圖中,θ角越小,潤濕性能越好,即液體易在固體表面潤濕分散;θ角越大,則潤濕性能越差,即液體難于在固體表面潤濕分散,易在表面發生移動,不能進入固體表面的毛細孔,材料的疏水性的強弱基本可以通過表面水接觸角大小表現出來。

具體測試方法:將水性聚氨酯防水涂料稀釋至質量分數為0.5%的稀溶液,將此溶液均勻涂在載玻片上,置于真空烘箱中,50℃抽真空至水分完全揮發,然后采用FACECA-A型接觸角測量儀,用水滴法測樣品的接觸角,測試兩次,取平均值。

4.5.3 表面張力測試[9]

按照國標GB/T6541的要求,采用鉑金板法在非平衡條件下,測定各溶液體系的表面張力。測試兩次,取平均值。

4.5.4 透濕性測試[10]

涂層透濕性測試具體描述如下。

(1)設備和材料 試驗箱內應配備溫度和濕度傳感器和測量裝置,溫度控制精度為±2℃,相對濕度控制精度為±4%,且每次關閉試驗箱門后,3min內應重新達到規定的溫度和濕度;應具有持續穩定的循環氣流速度,大小為0.3~0.5m/s;應保證試驗箱工作空間中各處溫度和濕度均勻,在試驗期間不應在樣品表面產生凝露現象。

透濕杯、壓環、杯蓋、螺栓、螺母應采用不透氣、不透濕、耐腐蝕的輕質材料制成,透濕杯與杯蓋應對應編號;由試樣、吸濕劑、透濕杯及附件組成的試驗組合體質量應小于210g;墊圈用橡膠或聚氨酯塑料制成;乙烯膠黏帶寬度應大于10mm;用其他方法密封的透濕杯,只要符合內徑60mm、杯深22mm兩個尺寸,也可以使用。

此外還需要電子天平,精度為0.001g;保持溫度為160℃的烘箱;干燥劑,采用無水氯化鈣(化學純),粒度0.63~2.5mm,使用前160℃烘箱中干燥3h;標準篩,孔徑為0.63mm和孔徑為2.5mm各一個;干燥器、標準圓片沖刀;織物厚度儀,按GB/T3820測定織物的厚度,精度為0.01mm。

(2)試樣的準備和調濕 樣品應在距布邊1/10幅寬,距匹端2m外截取,樣品應具有代表性;從每個樣品上至少剪取三塊試樣,每塊試樣直徑為70mm,對兩面材質不同的樣品(例如,涂層織物),若無特別指明,應在兩面各取三塊試樣,且應在試驗報告中說明;對于涂層織物,試樣應平整、均勻,不得有孔洞、針眼、皺折、劃傷等缺陷;對于試驗精確度要求較高的樣品,應另取一個試樣用于空白試驗;試樣按GB/T6529規定進行調濕。

(3)試驗條件 優先采用①組試驗條件,若需要可采用②、③組或其他試驗條件:

①溫度(38±2)℃,相對濕度(90±2)%;

②溫度(23±2)℃,相對濕度(50±2)%;

③溫度(20±2)℃,相對濕度(65±2)%。

(4)試驗步驟

①向清潔、干燥的透濕杯內裝入干燥劑約35g,并振蕩均勻,使干燥劑成一平面。干燥劑裝填高度為距試樣下表面位置4mm左右。空白試驗的杯中不加干燥劑。

②將試樣測試面朝上放置在透濕杯上,裝上墊圈和壓環,旋上螺母,再用乙烯膠黏帶從側面封住壓環、墊圈和透濕杯,組成試驗組合體。

③迅速將試驗組合體水平放置在達到規定試驗條件的試驗箱內,經過1h平衡后取出。

④迅速蓋上對應杯蓋,放在20℃左右的硅膠干燥器中平衡30min,按編號逐一稱量,精確至0.001g,每個試驗組合體稱量時間不超過15s。

⑤稱量后輕微振動杯中的干燥劑,使其上下混合,以免長時間使用上層干燥劑使其干燥效用減弱。振動過程中,盡量避免干燥劑接觸試樣。

⑥除去杯蓋,迅速將試驗組合體放入試驗箱內,試驗1h后取出,按步驟④規定稱量,每次稱量試驗組合體的先后順序應一致。

⑦干燥劑吸濕總增量不得超過10%

(5)結果計算 試樣透濕率按公式(4-2)計算,試驗結果以三塊試樣的平均值表示,結果按GB/T8170修約至三位有效數字:

(4-2)

式中,WVT為透濕率,g/(m2·h)或g/(m2·24h);Δm為同一試驗組合體兩次稱量之差,g;Δm′為空白試樣的同一試驗組合體兩次稱量之差,g,不做空白試驗時為0;A為試驗時試驗箱的相對濕度,%;t為透濕杯內的相對濕度,%,透濕杯內的相對濕度可按0%計算。

試樣透濕度按公式(4-3)計算,結果按GB/T8170修約至三位有效數字:

(4-3)

式中,WVP為透濕度,g/(m2·Pa·h);Δp為試樣兩側水蒸氣壓差,Pa;pCB為在試驗溫度下的飽和水蒸氣壓力,Pa;R1為試驗時試驗箱的相對濕度,%;R2為透濕杯內的相對濕度,%。注:透濕杯內的相對濕度可按0%計算。

如果需要,按式(4-4)計算透濕系數,結果按GB/T8170修約至兩位有效數字:

PV=1.157×10-9WVPd

(4-4)

式中,PV為透濕系數,g·cm/(cm2·s·Pa);d為試樣厚度,cm。注:透濕系數僅對于均勻的單層材料有意義。

對于兩面不同的試樣,若無特別指明,分別按以上公式計算其兩面的透濕率、透濕度和透濕系數,并在試驗報告中說明。

4.5.5 抗滲水性測試[11]

采用織物靜水壓測試儀,按照FZ/T1004—2008的方法進行測定,取沒有明顯瑕疵的涂層布,涂層面對著水面,加壓測試時,當不接觸水的一面出現三處水珠,此時顯示的壓力即為試驗結果,每組樣品布至少測三次,取平均值。

(1)原理 在規定條件下,待測涂層織物試樣的一面受到持續上升的水壓作用,直到達到規定的水壓值。在規定的時間內觀察是否有滲透發生或持續加壓直到滲透發生為止。

(2)儀器 儀器由一個帶試樣夾持裝置的敞口容器組成。容器的底部有一個進水口,與充有室溫水的進水管相連。在試樣上方有一個可防止試樣變形、爆裂的金屬網,金屬網網眼的孔徑周長不大于30mm,由直徑為1.0~1.2mm的金屬絲制成。

可使用壓力標尺或壓力計測量靜水壓。壓力標尺:與測試頭相連,水壓可達到19.6kPa(200cm水柱),精度為±1%。壓力計:最大量程至少為100kPa(1020cm水柱)。

夾在敞口容器上的試樣的測試面積為100cm2,如試樣為方形則邊長100mm,為圓形則直徑113mm。必要時,為了降低夾持器對試樣的破壞程度和便于測試,可將一軟橡膠墊圈置于試樣與夾持器之間。墊圈的硬度約為40IRHD(國際橡膠硬度),厚5mm,直徑10mm。也可使用密度0.045~0.055g/cm3、厚10mm交聯聚乙烯泡沫密封墊圈。

所取試樣應無任何影響試驗結果的疵點;除非另有規定,每個樣品測試五個試樣;每個方形試樣的邊長大約為200mm。

4.5.6 拒水性測試[12]

采用ISO-4920沾水儀,按照GB/T4754—1997的方法進行測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平市| 和硕县| 鹤壁市| 黄大仙区| 昌平区| 博罗县| 霞浦县| 图片| 鹤峰县| 黄浦区| 晋城| 肥乡县| 道孚县| 泗洪县| 称多县| 长葛市| 定西市| 蓬莱市| 鹤山市| 库尔勒市| 泌阳县| 深州市| 竹溪县| 玛纳斯县| 辽阳市| 兴业县| 喀什市| 崇文区| 兴城市| 云霄县| 安化县| 光泽县| 武义县| 淮南市| 普宁市| 康定县| 施秉县| 松潘县| 贵港市| 新泰市| 连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