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清華園有棟神秘的“6號樓”

2015-11-06

文∣碧玉

回想起去年“APEC黃金周”期間的24小時泰山行,Gordon至今仍覺得瘋狂。下午3點多,Gordon和室友Mavin從清華大學出發,到達泰安時是晚上8點多。一切準備就緒,趁著濃重的夜色Gordon和Mavin開始攀爬泰山。歷時整晚,兩人終于在次日凌晨3點登頂泰山。時隔一年,讓Gordon難忘的除了那晚凜冽的山風和次日美好的日出,還有那位陪他一起瘋狂的特殊朋友Mavin。

Gordon是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的中國研究生,他的室友Mavin是來自德國的本科學生。Mavin彼時正值大三,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做交換。兩個原本天南地北的年輕人因為共同住進清華大學學生公寓6號樓(以下簡稱6號樓)而結識。

建成一年多以來,位于清華大學中心區域的6號樓,一直帶著幾分神秘的色彩。它既不是中國學生宿舍,也不能稱作留學生公寓。這對于中外學生住宿體系涇渭分明的中國高校來說,著實是一個新鮮的存在。在人來人往中,這棟紅磚小樓就這樣靜默地佇立在清華園里,很多清華學子也期待聆聽樓內的故事,現在讓我們深入樓內,一探究竟。

“6號樓”真容

神秘6號樓坐落于新清芬食堂東側,是清華大學亞洲青年交流中心的所在地,那里住著許多和Gordon、Mavin一樣的混合宿舍。亞洲青年交流中心由香港永新企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香港百賢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兼理事會主席曹其鏞先生捐贈建設,清華大學在此基礎上增資將項目拓展為“清華大學研究生領導力發展訓練營計劃”。

成立亞洲青年交流中心的初衷,是旨在加強亞洲青年的交流,加深理解,共同成才,進而促進國家富強、亞洲繁榮、世界和平,搭建一個培養亞洲未來領袖的重要平臺。

亞洲青年交流中心實行不同國籍的學生混合住宿,每個AB套間分別住一名中國學生和一名外國學生。通過團隊活動、社會實踐、參與講座等環節,為不同國籍學生間開展多樣化、全方位的深度交流創造條件。

“清華大學研究生領導力發展訓練營計劃”暨“亞洲青年交流中心”第一期于2014年8月開始實施。經過資料審核及兩輪面試,共招收中國學生69名,其中男生35名,女生34名,涉及24個院系。入住的留學生共60名,以亞洲學生為主。入住該中心的中國學生均從全日制的在讀研二學生中選拔。此外樓內還住著少數來自霍普金斯交流項目等其他計劃的學生。

優質的交流空間

亞洲青年交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向在清華學習和工作的亞洲留學生、訪問學者及部分中國學生提供相對集中的住宿,以及開展文化交流活動的空間,是清華大學與亞洲各高校之間開展學生交流合作的一個重要平臺。

亞洲青年交流中心作為清華大學南區學生公寓新建六號樓的一部分,2012年拆除舊學生宿舍6號樓重建新6號樓,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新6號樓總面積5020平方米,其中地上六層為宿舍,地下二層為活動室和輔助房間。樓內共有房間117套,其中AB間109套,單人間6套,無障礙房間2套。亞洲青年交流中心的同學入住的均是AB套間。

與大家所熟悉的中國學生宿舍不同,6號樓內的AB套間更像小戶型的兩室一廳公寓房。每個AB套間分別住一名中國學生和一名外國學生,在開放、包容、跨文化的環境里生活、學習、交流、成長,既拓寬國際視野,又增強國際交往能力。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為了讓同學們接觸到更多元的文化、達到學科交叉的目的,在分宿舍一事上費了很大心思,力保讓不同套間的同學在性別上相互穿插,在同一套間的同學則在專業和國籍上各有不同。

中心在尊重個人隱私的基礎上,也注重為同套間的同學提供交流互動的空間,一個配有沙發和方桌的小客廳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同時為了方便同學們的生活,套間內還配有單獨衛生間,以及簡易的廚桌和盥洗池。

套間內自成一套格局,套間外則是另一番模樣。為了加強開放與交流的氛圍,每個樓層都開辟出一定空間作為公共休息空間,配有桌椅等,讓不同套間的同學能夠更方便自如地溝通。此外,樓里還有一個更大的互動空間,那就是半開放式的地下活動室。中心的同學可以在此聚會,開展各類活動。在此前的10月17日,6號樓地下室就舉行了一場電影分享會,在9月份則舉行了亞洲青年交流中心(第二期)歡迎派對。在地下室改造升級過程中,中心的同學也都積極參與其中出謀劃策,共筑一個和諧優質的生活學習空間。

豐富的軟文化建設

樓內生活的重頭戲當然莫過于文化交流。每到萬圣節、圣誕節、復活節、感恩節、中秋節、男女生節等中外的傳統節日,樓內都會開展各類活動。在給留學生同學送去溫暖和祝福的同時,也為同學們提供了解中西方文化、熟悉清華大學校園文化的機會,讓同學們之間的友誼更加牢固。

今年中秋節,6號樓內以樓層為單位各自開展了別具特色的慶?;顒?。二層的同學們開Party,奉上各類月餅、水果等,大家邊吃邊聊天,還有表演可看,真是好不熱鬧。四層同學則開展了暖心的吃團圓飯活動,“大廚”們紛紛獻上各自的拿手好菜,有法國同學做的法式小比薩、有香港同學做的蔥爆蝦,還有川味十足的水煮魚和尖椒回鍋肉。五層同學則一起學做冰皮月餅,等月餅的時候,還順便玩了一場國際范的“殺人”游戲。

當然,在體育鍛煉氛圍濃厚的清華園,運動是少不了的。6號樓內現已經成立了亞青籃球俱樂部、亞青羽毛球小分隊、亞青游泳小分隊、亞青桌游吧等興趣小組,鼓勵大家相約打球、桌游、游泳等。據同學們介紹,到目前為止,長跑活動是開展得最好的項目,幾乎每周都開展定點的長跑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在2014年11月30日的“宿舍杯”泡泡足球比賽中,6號樓以團體身份在決賽中取得優勝的好成績。據了解,中心即將在11月初在清華大學氣膜館舉行羽毛球比賽。

這些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基本都由樓內的中外同學自發開展,這既加深了同學之間的感情,又培養了大家在跨文化環境中的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學校方面,則成立了學生志愿工作組,在清華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和留學生辦公室的指導下,為清華大學“領導力發展訓練營計劃”的入選者服務,及時解決困難,加強同學間的凝聚力。

除了以上這些自發性的跨文化交流活動,6號樓的同學們還可以優先參與學校的國際化論壇活動。在過去一年中,同學們參與的講座包括東帝汶前總統演講、聯合國婦女署全球倡導活動、厄瓜多爾總統演講、阿富汗總統演講、Peggy Dulany青年領袖溝通之橋演講。學校力圖通過國際化的講座,提升同學們的國際化視野,為中外文化的進一步交流打下扎實基礎。

混住新模式——清華的國際化嘗試

在中國眾多高校中,中外學生混住是一次新穎的嘗試,目前中國高校鮮有開展混住項目的。由于在文化差異、管理工作上的困難,中外學生混住對于清華大學而言還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是為了營造多元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以及實現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宏愿,此舉對清華大學而言又是勢在必行的。

在2013年10月17日舉行的清華大學亞洲青年交流中心結構封頂儀式上,時任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曾表示,作為新百年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清華大學高度重視學生的國際化培養,并在校園中努力創造多元的國際文化環境,使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增進了解、加深友誼,提高學生的跨文化理解力,促使他們攜手應對中國和世界發展中的共性挑戰。學校將為該項目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努力培養具有世界眼光、中國情懷和卓越能力的杰出人才,為亞洲的合作發展貢獻力量。

關于中外學生混合住宿的國際化嘗試,清華大學副教務長、國際教育辦公室主任高虹老師曾表示,不同院系的學生在一起生活,不同學科的頭腦在一起不經意的交流碰撞,開闊思路、增強理解、激發靈感,會對大家的成長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這方面,亞洲青年交流中心就是一次很好的嘗試。中外學生在這里混合住宿,受到學生們特別是國際學生的歡迎。這樣的經歷不僅讓國際學生受益,他們在這里與中國的同學近距離接觸和交流,了解中國社會和文化,加深了他們來華留學的體驗;也讓中國學生受益,他們不出國門,就可以感受國際化,感受外國文化,了解不同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

高虹老師認為,國際化,或更準確地講叫國際勝任力,是未來高素質人才衡量的要素之一,人才質量的一個新維度。目前我們在推進校園國際化氛圍方面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需要政策支持和配套的管理制度。

精選留言

寫留言

透明的銀河

這么高大上,我也想??!最近“國際勝任力”這個詞兒真是越來越熱了!

遺忘的山人

曾有好幾個朋友參加了這個項目,看他們在萬圣節、感恩節、圣誕節的時候發的朋友圈,有種身在國外的感覺!

輕輕慢路

印證了清華校歌中的那句歌詞:東西文化、薈萃一堂;好想去看看留學生和中國學生舉辦活動時候的場景!

追風

國際化的清華需要開放的、兼容并蓄的文化氛圍,希望像6號樓這樣的文化交流場所能夠更多一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加查县| 滨海县| 平舆县| 临泽县| 措美县| 当涂县| 汤阴县| 会同县| 洛隆县| 西安市| 太仆寺旗| 治县。| 镇平县| 巴东县| 普兰县| 宝山区| 维西| 富民县| 资中县| 连城县| 台州市| 渝中区| 瑞丽市| 普安县| 石林| 晋城| 荃湾区| 米易县| 城口县| 长顺县| 哈尔滨市| 黔南| 民权县| 武乡县| 白河县| 横山县| 电白县| 玉树县| 林芝县| 北京市| 永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