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寫給泛產品經理
- 蘇杰
- 913字
- 2019-01-03 17:32:10
0.4 我與本書的局限性
任何產品都會有Bug,我與本書同樣也有局限性,雖然在離開阿里之后盡力彌補,但還是要提以下幾點。
第一,沒有從無到有操盤過一款真正出色的產品。在阿里只是參與,或者負責大產品里的一個模塊,經手的產品要么從0做到1.X、2.X之后轉交他人,要么接手時都是1.X狀態。我認為操盤一款真正出色的產品,是從想法開始,做到至少4.0、5.0版本,并且業界知名。所以,這是最大的軟肋——努力過,但可遇不可求,只好繼續努力。
第二,廣義的運營,依然不是我的強項。自己孵化過的一些項目,在市場營銷、品牌推廣等方面,都感到非常吃力,所以,本書這方面內容,也更多的只是給大家指一條路,修行就靠各位自己了。
第三,產品形態、公司類型實在太多,無法一一親歷,早在編寫《淘寶十年產品事》時我就體會到了。雖然一直在不斷地去找高手聊、看案例、做交流,但終究也只能淺嘗輒止。我想,這也是任何一個人的局限性,只能管中窺豹,對“產品”這個大話題給出某一個角度的理解。
第四,創業的過程,最大的收獲是體會到自己“做不了什么”。因為創業不像在大公司工作,分工很細,你只要發揮長處即可,而需要什么事情都要去做。在創業過程中,我漸漸體會到,自己有點畏懼人際沖突,對不確定性的忍受度不夠,做執行、打仗的時候“殺氣”不夠……這些對成大事都是致命的。所以,一邊試著改,一邊發揮自己的長處,更多扮演一個“觀察者、分析者”的角色,雖然,這可能會使寫出的內容不夠深刻,但也只能無奈接受。
一位投資人前輩跟我說過——如果你不想僅僅做事,還想通過改變人來改變世界,有兩種方式:
第一,像現在這樣,不斷輸出自己的總結、價值觀與方法論,潛移默化地實施影響。
第二,像喬布斯那樣,做一個驚艷世人的產品,讓世人自己去體會、總結。
我暫時選第一條路,但是,這和第二條路并不沖突。一方面,我可以不同時間走不同的路,每隔幾年交替,也能互相幫襯;另一方面,第一條路也可以做出一些產品,這主要看怎么定義“產品”。
最后,還是強調一下,盡信書不如無書,期望只通過一本書就了解某個領域的全貌也是不切實際的,所以,多看多聽多想多做吧。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腦中可以同時容納多種不同的觀點而無礙于行事。
正文之前想說的說完了,我們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