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的戰爭:抵御癌癥的有效生活方式
- (法)大衛·賽爾旺-施萊伯
- 1125字
- 2019-01-03 08:17:17
穿越沙漠
在科學團體中,沒有人愿意涉足這個由外科醫生提出的“水管工”式理論。猶大·福克曼只不過是位過去常常處理“排水系統的體力勞動者”,他可能不懂任何癌癥生物學的知識。不過,他也是哈佛醫學院的一名教授,以及聲譽卓著的兒童醫院的外科主任。因此,1971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同意刊登他這一怪異的假設。{L-End}
不久之后,福克曼向醫院實驗室的同事,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約翰·恩德斯(John Enders)教授再次提到了這個理論。他懷疑自己是不是在談話中和雜志上透露了太多有關該理論的信息,令整個研究計劃暴露無遺,因此會有被其他競爭實驗室抄襲的可能。恩德斯抽了一口煙斗,笑著答道:“知識盜竊完全傷不了你,因為沒有人相信你!”
事實上,福克曼的文章沒有得到任何反響。糟糕的是,他的同事也并不支持他的理論。他們在他演講時大聲喧嘩、中途退場。他們散播謠言,稱福克曼篡改研究結果來支持他的理論。而對一名醫生來說更糟糕的是,他們還把他當作一名江湖騙子。他們說,福克曼以前曾是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現在卻迷失了方向。而研究實驗工作所不可或缺的學生,也開始避開他。這些學生不想因為與這個怪人有關系而毀掉自己的前途。到了70年代末,他甚至丟掉了自己外科主任的職位。
面對這些責難,福克曼的決心從沒有動搖。20年后,他這樣解釋道:“我知道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東西,我曾在手術室干過。沒有外科醫生批評我,批評我的都是基礎科學家,而我了解很多他們只在實驗器皿中見過的癌癥。我知道他們沒有像我這樣的經歷。我見過眼部、腹腔、甲狀腺還有其他位置的腫瘤,腫瘤向三維空間生長,需要血管支持,還有原位腫瘤、休眠腫瘤,這些我都看到過。因此我總是說,‘我認為我是對的,只是大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明白。'”{L-End}
經過一個又一個實驗,猶大·福克曼發展出了一套新癌癥理論的關鍵理念:
1.如果沒有一個血管網絡提供養分,微腫瘤就不會轉變成危險的癌癥。
2.為了建立這樣一個血管網絡,微腫瘤會產生一種叫血管生成素的化學物質,可強迫血管靠近腫瘤,使血管萌生新的分支。
3.癌癥轉移——即腫瘤細胞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只有在這些新的腫瘤細胞能夠反過來吸引新的血管時,才是危險的。
4.大的原發腫瘤會發生轉移。但是同所有的殖民帝國一樣,原發腫瘤會產生另一種化學物質來阻礙其新領地的血管生長,以防止遙遠的殖民地喧賓奪主,這種物質叫血管抑制素。(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有時在原發腫瘤被手術移除后,轉移癌細胞會突然生長。)
這些觀念都可以在實驗過程中通過積累試驗得到,但是,對大多數科學家來說,它們還是太簡單了,肯定是異端邪說。畢竟,正如科學團體中常有的情況一樣,只要腫瘤控制血管的機制還不明朗,這些觀點就不會受到重視。需要證據來證明“血管生成素”和“血管抑制素”那樣的東西確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