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黃芩《本經(jīng)》中品

【釋名】腐腸、空腸、內(nèi)虛、妒婦、經(jīng)芩、黃文、印頭、苦督郵。弘景曰:圓者,名子芩;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爛,故名腐腸。

【集解】頌曰:苗長尺余,莖干粗如箸,葉從地四面作叢生,高一尺許。亦有獨莖者,葉細長,青色,兩兩相對。六月開紫花,根如知母粗細。《吳普本草》云:二月生赤黃葉,兩兩四四相值。高三四尺。四月花紫紅赤,五月實黑、根黃。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諸熱黃疸,腸澼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治風(fēng)熱濕熱頭疼,奔豚熱痛,火咳肺痿喉腥,諸失血。

【附方】1.肺中有火:用片芩炒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

2.小兒驚啼:黃芩、人參等分,為末,每服一字,水飲下。

3.肝熱生翳,不拘大人小兒:黃芩一兩,淡豉三兩,為末,每服三錢,以熟豬肝裹吃,溫湯送下,日二服,忌酒、面。

4.少陽頭痛,亦治太陽頭痛,不拘偏正:用片黃芩酒浸透,曬干為末,每服一錢,茶、酒任下。

5.眉眶作痛,風(fēng)熱有痰:黃芩酒浸、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下。

6.吐衄下血:黃芩三兩,水三升,煎一升半,每溫服一盞,亦治婦人漏下血。

7.血淋熱痛:黃芩一兩,水煎熱服。

黃芩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莖四棱形。葉對生,葉片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全緣。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偏向一側(cè),花冠二唇形,藍紫色或紫紅色。小堅果卵球形,黑褐色。主產(chǎn)于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河南、陜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根,曬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鄢陵县| 钟山县| 高淳县| 巫山县| 军事| 南陵县| 交口县| 始兴县| 湘西| 中西区| 庄河市| 兰西县| 廉江市| 五寨县| 乳源| 博兴县| 镇坪县| 鞍山市| 塔河县| 新宾| 汕尾市| 临邑县| 龙陵县| 沈丘县| 江西省| 双江| 阳东县| 东方市| 万全县| 达州市| 博乐市| 吴桥县| 五台县| 大荔县| 泾川县| 兴和县| 黄平县| 全州县| 漯河市| 明溪县| 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