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茈胡(柴胡)《本經》上品

【釋名】地熏、蕓蒿、山菜、茹草。恭曰:茈,是古柴字。時珍曰:茈字,有柴、紫二音。茈姜、茈草之茈,皆音紫;茈胡之茈,音柴。茈胡生山中,嫩則可茹,老則采而為柴,故苗有蕓蒿、山菜、茹草之名,而根名柴胡也。

【集解】時珍曰:銀州,即今延安府神木縣,五原城是其廢跡。所產柴胡長尺余而微白且軟,不易得也。北地所產者,亦如前胡而軟,今人謂之北柴胡是也,入藥亦良。南土所產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強硬不堪使用。其苗有如韭葉者、竹葉者,以竹葉者為勝。其如邪蒿者最下也。

【氣味】苦,平,無毒。之才曰: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

【主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補五勞七傷,除煩止驚,益氣力,消痰止嗽,潤心肺,添精髓,健忘。

【附方】1.傷寒后,體瘦肌熱:柴胡四兩,甘草一兩,每用三錢,水一盞,煎服。

2.虛勞發熱:柴胡、人參等分,每服三錢,姜、棗同水煎服。

3.濕熱黃疸:柴胡一兩,甘草二錢半,作一劑,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煎至七分,任意時時服,一日盡。

4.眼目昏暗:柴胡六銖,決明子十八銖,治篩,人乳汁和敷目上,久久夜見五色。

5.積熱下痢:柴胡、黃芩等分,半酒半水煎七分,浸冷,空心服之。

柴胡

多年生草本,高40~85cm。莖直立,叢生,上部多分枝,并略作“之”字形彎曲。葉互生,莖生葉長圓狀披針形,全緣,基部收縮成葉鞘,抱莖。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花瓣鮮黃色。雙懸果廣橢圓形,棱狹翼狀。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廣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根,除去莖葉和泥沙,干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贡县| 友谊县| 栾川县| 清河县| 黎平县| 福清市| 彰武县| 泰州市| 宝清县| 阿鲁科尔沁旗| 读书| 科技| 福海县| 荥阳市| 兰西县| 民丰县| 渝中区| 高青县| 英吉沙县| 安阳市| 铁力市| 左贡县| 朔州市| 襄樊市| 兰溪市| 汶川县| 千阳县| 调兵山市| 桃江县| 得荣县| 万源市| 南充市| 上杭县| 诏安县| 云林县| 马关县| 金阳县| 闻喜县| 龙山县| 平乡县| 霍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