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白芨(白及)《本經》下品

【釋名】連及草、甘根、白給。時珍曰:其根白色,連及而生,故曰白芨。其味苦,而曰甘根,反言也。

【集解】普曰:莖葉如生姜、藜蘆。十月花,直上,紫赤色。根白連。二月、八月、九月采。保升曰:葉似初生棕苗葉及藜蘆。三月、四月抽出一苔,開紫花。七月實熟,黃黑色。冬凋。根似菱,有三角,白色,角頭生芽。八月采根用。時珍曰:韓保升所說形狀正是。開花長寸許,紅紫色,中心如舌。其根如菱米,有臍,如扁扁螺旋紋。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鬼擊,痱緩不收。除白癬疥蟲。

【發明】恭曰:山野人患手足皸拆者,嚼以涂之,有效。頌曰:今醫家治金瘡不瘥及癰疽方,多用之。時珍曰:白芨性澀而收,得秋金之令,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瘡也。

【附方】1.鼻衄不止:津調白芨末,涂山根上,仍以水服一錢,立止。

2.心氣疼痛:白芨、石榴皮各二錢,為末,煉蜜丸黃豆大,每服三十丸,艾醋湯下。

3.重舌鵝口:白芨末,乳汁調涂足心。

4.疔瘡腫毒:白芨末半錢,以水澄之,去水,攤于濃厚紙上貼之。

5.打跌骨折:酒調白芨末二錢服,其功不減自然銅、古銖錢也。

6.手足皸裂:白芨末水調塞之。勿犯水。

7.湯火傷灼:白芨末,油調敷之。

白及

莖直立。葉片3~5,披針形或寬披針形,基部下延成長鞘狀,全緣。總狀花序頂生,花紫色或淡紅色,唇瓣倒卵形,白色或具紫紋。蒴果圓柱形,具6縱肋。分布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臺灣等地。夏、秋二季采挖根,除去須根,洗凈,置沸水中煮或蒸至無白心,曬至半干,除去外皮,曬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临江市| 黔南| 安义县| 孙吴县| 云南省| 高尔夫| 肇州县| 阳谷县| 江孜县| 玉屏| 普宁市| 剑川县| 临澧县| 修水县| 大同县| 肇州县| 资源县| 长子县| 沙坪坝区| 浮梁县| 万山特区| 利川市| 洛川县| 常州市| 黄石市| 江口县| 来凤县| 新乡市| 鄂尔多斯市| 新乡市| 洪湖市| 扎赉特旗| 盱眙县| 亚东县| 元氏县| 边坝县| 十堰市| 二连浩特市| 蚌埠市|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