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童年的樂趣

我小時候并不知道時間的寶貴,也不懂得憂愁和煩悶,心中充滿了天真的幻想,而這些幻想的實踐,大多是玩,而且是如何如何地玩,玩得如何如何地盡興。不知不覺現在已快進入中年,繁忙的工作之余,回想起童年的時光,總感嘆那才是“黃金時代”。

那時我們玩的“項目”很多,這釣魚就是其中的一項。為啥對釣魚產生興趣,我也說不上來,記得當時我也就是八、九歲。現在,八、九歲的孩子有的上學還得家長接送,而我們那時,早已是“滿天飛”了。

我家住在大同市北街靠近四牌樓的地方,院門口對面隔一條馬路是一個專賣玻璃的門市部,小孩子們都叫玻璃鋪。每天上完學,吃完飯,這玻璃鋪就成了我們一群小孩經常嬉鬧,玩耍的場所。玻璃鋪的大爺、叔叔就五個人,大多和我們的父輩很熟悉,所以對小孩子們在柜臺前打鬧也不反感。下班時,我們前呼后擁地吆喝著幫著上上門板。冬天呢,幫著往爐膛里加點煤,這還落個老少兼樂。但也有讓人煩的時候,有時孩子們太多,太吵,他們便往外“轟”,但“轟”的結果往往是安靜一會兒,過不了幾分鐘,孩子們便會“反攻”回來。沒辦法。

玻璃鋪的五個售貨員當中,有一個叫韓大山,五十多歲,因為個子長得高,一般的同事叫他韓大個;又因為他戴一副眼鏡,所以又有的人叫他韓眼鏡。但小孩子們都認真地叫他韓大爺。韓大爺的一大愛好便是釣魚,尤其是夏天。每逢公休日,他便騎上他的“雙喜”牌自行車,車梁上捆上釣魚竿去釣魚,風雨無阻。韓大爺的老伴在河北老家,所以他長年就住在玻璃鋪里,我們說他是“老值班”。韓大爺每次釣回魚來,那魚便放在玻璃鋪院中的大方魚缸里。最多時,我見過里面放著三、四條一斤多重的黑草魚,魚嘴受傷了,掛著紅,魚吃力地在魚缸里喝著水游動……

我最愛聽他眉飛色舞地講釣魚時的情景,比如:釣住的魚太大,竟讓魚把尼龍線給扯斷了……釣魚的人去抱釣住的魚,竟讓魚用尾巴打了一個耳光,不但臉被打腫了,魚也跑了,等等。這些便使我產生了許多的遐想,好像我也會釣住魚,而且會釣住很大的魚。所以盼著過暑假或星期天,這樣,同院的幾個小朋友就可以相約好去釣魚玩。

沒有魚鉤自己做,用什么材料呢?用媽媽縫衣裳用的針,用鉗子夾住針,對著蠟燭把針尖燒紅了,彎個鉤,用媽媽縫衣裳用的白線做根魚線,魚漂呢,據說用鵝身上的長羽毛做最好,但費盡了心思也沒找上。在鄰居家的院子里,我倒是見過幾只胖胖的鵝,看了半天,但始終也沒有勇氣去鵝身上拔毛。沒辦法,只好用高粱稈做一個。魚竿呢,找一根竹棍,其實也就是竹掃帚上的竹棍,又細又不夠長,反正吃飯睡覺都惦記著釣魚。魚餌呢,去公園的小榆樹墻根下的草叢里的泥土中挖蚯蚓,而挖的蚯蚓回回是太多,根本用不了,剩下的蚯蚓免不了要作為禮物送給韓大爺養在花盆里。

我們幾個小朋友釣魚的地方,一開始是在公園。不讓釣,悄悄地釣。還是我哥有本事,用我做的釣魚工具,去一次竟能釣上好幾條寸把長的小魚來,放在罐頭瓶子里,高興得不行,回到家中,這便成了我向小朋友炫耀的東西。但是,用我做的魚鉤始終也沒有釣住過一條像回事的大魚,而這沒釣住大魚的癥結,當時我們一致認為“是這魚鉤沒有倒刺”。實際上我始終也沒有用魚鉤釣住過魚,哪怕是一條很小很小的魚。

后來,我學會了用罐頭瓶釣魚,罐頭瓶中放上幾小塊窩窩頭,用線繩把瓶口拴住,灌上水,慢慢地沉在水中,過上十分、八分鐘,猛地往上一提,瓶中總有魚。有時那瓶中的魚就像走馬燈似地亂轉,三條、四條……數也數不過來。釣回的魚放在罐頭瓶中頂多活一個晚上,第二天準死,那時候也不懂得這是缺氧,只知道在罐頭瓶中養不住魚。怎么辦呢?悄悄地往水缸里放,唉!全活了。放學回來,書包沒放,先趴在缸邊上看一會兒魚。我媽說:“魚在水缸里能吃蟲子,在河北老家水缸里都有魚,不過那是紅草魚。”魚兒在水缸里并不安靜,每到晚上,夜深人靜,那魚兒用尾巴打得水缸直響。有一回,爸爸以為水缸裂了,起來一看,原來是魚兒在作怪。好在爸爸并沒有因為這事兒責怪我們。

有時候,我們也會悄悄地拿上家里用來篩料炭的細眼篩子,去東門外的御河里撈魚。那時的御河除了發洪水,平日里水并不大,水深的地方也就是有半尺多深,剛好沒過小孩子們的小腿肚子;水淺的地方,也就是有腳面那么深。河里的水有的地方渾,有的地方卻很清,能看見水中來回游動的一寸多長的小草魚。用篩子逮魚,也并不容易,前面距離逮魚的有三四米的地方,站一個小孩,光著腳丫,雙手提著早已抽起來的褲子,淌著水往過盯魚,拿篩子的小孩彎著腰左一篩子右一篩子在水里逮魚,往往下好幾篩子也抓不住一條。在御河里的淺水灣,有來回游動小蝌蚪,把小蝌蚪放在四方的大玻璃瓶子里,大腦袋,細尾巴的黑蝌蚪在瓶子里上下游動,也還是滿有情趣的。小蝌蚪的生命力很強,小草魚在瓶子里都翻了白肚皮,剩下的往往是小蝌蚪。養得時間長了,小蝌蚪就會長出四只腳,當然,再往后就會變成小青蛙。

撈魚的時候,小孩子們也吃魚,怎們吃呢?把活生生的小草魚用手抓著在水里涮干凈了,提著魚的小尾巴,把來回擺動的魚放進嘴里,一閉眼,一抬頭,小草魚就會涼絲絲地順著嗓子眼鉆進肚子里。還美其名曰:這樣吃魚下火。

我們還去過御河東面的寺村,撈過蝦。在寺村西面村口的坡底下,有一眼長年流動的泉水,泉水的四周壘放著青色的石條,石條西側朝著御河方向是一個一尺見方的窟窿,這樣,那清澈甘甜的泉水就像自流井一樣,從里向外溢流出來,順著溝渠往右一拐彎,穿過由幾根石條壘就的小橋,便嘩啦啦地流向河邊的水坑里。水坑有半個籃球場那么大,一個連著一個,水坑里長滿了密密匝匝的蘆葦。那青色的小蝦就生活在溝渠旁,水坑邊長滿雜草地方。站在岸邊,雙手抓著篩子在溝渠邊的雜草叢中使勁地往懷里猛地一摟,篩子里總有活蹦亂跳的小蝦。小心翼翼地把小蝦抓進透明的裝滿水的玻璃瓶子里,青色的小蝦在玻璃瓶子里慌亂地游動,那細細的長腿頻率非常快地前后劃動,給人的感覺總是有點驚慌失措或者是暈頭轉向。小蝦游不動了,就在瓶子底下喘著粗氣靜靜地休息。小蝦在瓶子里往往活不了多長時間。回到家中,一呼隆通把瓶子里小魚小蝦全倒在洗臉盆子里,便免不了引來院子里的小朋友,圍著臉盆蹲一圈,新奇地看小蝦在臉盆中緊張而笨拙地轉圈游動……

寺村的溝渠里還生活著一種非常好看的小草魚,把這種小草魚放在養熱帶魚的長方形的魚缸里,小草魚就有點像燕魚一樣一閃一閃地在水中游來游去。一寸多長的小草魚,扁寬的身子長著銀色的魚鱗,在燈光的映照下,尾鰭的中間長著一個透明的黑點,我們給小草魚起了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名字,叫金板魚。

寺村的蘆葦叢中還生長著一種蒲棒。毛絨絨的蒲棒小孩子們拿在手里,從上面撕一點,用手指捏著,輕輕地一吹,細細的絨毛就會飛向四方,飛到藍藍的天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釣魚的范圍也逐漸擴大,大同市周圍的近處,凡是有魚的地方,只要我們的小腿能走到,便會留下我們那歡快的笑聲。釣一會兒魚,把瓶子往草堆里一藏,幾個小孩脫光了衣服,在水邊雙手扶著地瞎撲騰一陣子,愜意的很。什么方坑,水泉灣,水泊寺,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

我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飛機場南面的水泉灣,那時已不是釣魚而是捕魚了。用八號鉛絲彎個一尺大小的圓圈,再用兩根鐵絲橫豎交叉著和鐵圈連結起來做一個架子,用針線把舊紗布縫在鐵圈上,紗網中間放一塊石頭,再放一些窩窩頭,用一根二尺多長的繩子和竹竿拴好,挑著輕輕地放在水中,等上十幾分鐘,慢慢地往上提……唉,只見幾十條小草魚在網中亂跳,閃著銀白色的光……有時一網上來,里面也會有一兩條泥鰍,泥鰍光滑得很,抓也抓不住。最多時,半天我竟能撈上一小鐵桶,稠稠地一抓一大把。小草魚不能吃,完全是為了玩,高高興興地提著回到家,全喂了別人家的雞了。

現在我不知道御河東還有沒有方坑,也不知道水泉灣還有沒有水,寺村還有沒有蝦,但那里留下了我童年的樂趣,也留下了我現在那充滿童趣的回憶。

1994年8月7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市| 乐亭县| 蕉岭县| 商都县| 屏山县| 林州市| 海阳市| 隆安县| 全州县| 乌恰县| 郓城县| 兰西县| 高唐县| 团风县| 兴义市| 重庆市| 天全县| 望城县| 延津县| 虹口区| 缙云县| 高雄市| 醴陵市| 封开县| 多伦县| 舒城县| 上蔡县| 华宁县| 清徐县| 登封市| 两当县| 卓资县| 红桥区| 武城县| 江永县| 崇阳县| 云霄县| 平远县| 黑龙江省| 新民市| 岳普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