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譜:頂尖咨詢師教你的工作基本功
- (日)大石哲之
- 855字
- 2019-01-02 22:02:17
06 讓對方聽得懂
重要性 ★ ★ ☆
難易度 ★ ☆ ☆
想必讀者已經明白了邏輯對于新人的重要性。
然而,即使明白邏輯的重要性,也有人不會選擇用有邏輯的表達方式向對方傳達自己真正的想法。雖然可以按照PREP模式從結論開始說,但是依然無法讓對方理解核心內容。
在撰寫此書時,我傾聽了許多咨詢師的經驗,其中有幾位將“能讓對方明確理解的說話技巧”放在技能的首位。并且說為了掌握這個技能,自己剛進公司時花了不少精力。
那么,現在我就給大家介紹這個讓咨詢界的前輩們下苦功去掌握的“讓對方明確理解的說話技巧”。
以對方“毫不知情”為前提,構建邏輯,組織語言
首先,在說話之前,要厘清所表達內容的邏輯。咨詢師奧井潤告訴我們,可以事先嘗試向對內容完全不了解的人解釋說明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試著向自己的家人說明:“這個是我的目標,為達成這個目標而提出這個方案,希望按照這種邏輯獲得上司的認可,用這個流程能不能解釋清楚?”
因為對方是對內容完全不了解的外行,所以也就不會在細節處糾纏。我們需要他們幫忙看的不是細節,而是整體的流程是否容易被人理解,邏輯是否通順。
在很多時候,恰恰是因為外行人沒有相關的知識背景,才能幫我們發現邏輯上的問題:
“這么說是為什么?”
“如果這樣的話,就應該提前說清楚。”
“既然目標是這個,那么這些內容最好放在前面。”
當局者迷。有時咨詢師也會從家人那里得到一針見血的指摘。
向沒有背景知識的人說明,試著讓他們理解。
向家人等外行試著說明時,我們發現,有時那些對于我們來說是常識的東西,在別人看來卻并非如此。
當初,我在理解和實踐這個技能時吃了不少苦頭。我想當然地認為這么簡單的東西對方一定知道;解釋這種低級問題會惹對方生氣;說點稍微有難度的問題,對方聽著也滿意,所以總是一不小心就提高話題難度。
記得我第一次參加邏輯思維研討會時,自己的表現糟糕透頂。會后的調查問卷中寫滿了參加人員的不滿,“完全一頭霧水”“能不能簡潔易懂地說明”,等等。之后,那個客戶再也沒來找過我。
我深受打擊。從此,我一直把“對方對于議題內容一無所知”作為自己講話的前提。
自以為是并沒有益處。即便對自己來說是常識,也要以對方完全沒有相關知識為前提,從零開始講。
換句話說就是從零說起,從零說起就是從“最基本”的內容說起。
比如說,“預先注冊應聘”“應聘申請書”“小組面試”這些詞語對學生來說很熟悉。一般學生之間說話時,會覺得誰都知道這些詞語,但是事實上并非如此。如果你向不是學生的人解釋找工作的情況時,就應該從基礎開始講:學生就業流程一般分為“預先注冊應聘”“正式注冊應聘”“提交應聘申請書”“筆試”“小組合作討論”“單獨面試”“最終面試”“錄取”等8個步驟。
邊說邊揣摩對方的理解程度
“以對方毫不知情為前提架構好了談話內容!萬事俱備了!”當我們抱著這樣的心理開始講話時,還是會擔心:自己的意思對方真正理解了嗎?這么講,對方真的明白了嗎?
如果在講話中,發現自己的想法對方沒有理解,那就要當場補充內容,充分做出解釋。
如果對方當場提出某些地方還不理解,或是對談話內容提出問題還好辦。但許多人似乎認為中途提問不禮貌,即使不明白也不會當場提出來。實際上,很多時候是對方看起來好像是理解了,但實際上一頭霧水。
某個咨詢師回顧說,自己剛進公司時,拿著準備好的材料按照自己的節奏滔滔不絕地講,講完之后也沒有人提問,他就以為大家都理解了。
演講人通常認真地準備資料,因此很容易就認為“自己邏輯合理,資料齊全完備,對方肯定可以理解”,結果就會按照自己的節奏自顧自地講下去。
但是在很多情況下,聽眾跟不上講話者的思路,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理解的是什么,只能“悶不作聲”地坐著。
如果聽的人都不提出問題,不要以為他們理解了,而要意識到這就是他們不理解自己講話內容的信號。
不提出問題不代表完全理解,而是預示著不理解。
觀察對方的動作,揣測對方的理解程度
除了看對方有沒有提出問題外,還有其他方法可以推測對方的理解程度。
首先,從最基礎的部分開始講起,邊講邊觀察對方。如果對方不住點頭的話就可以進一步往下講。如果對方了解基礎部分的話,就可以把那部分省略掉,直接進入下一步。
推測對方的理解程度時,需要不斷觀察對方的動作,比如說對方翻看資料的速度。如果你講完這一頁資料要進入下一頁時,如果對方還在不時地翻看這一頁的話,就說明他有不理解的地方。
而那些迅速翻看資料的客戶說不定覺得現在的解釋有點無聊,想讓你迅速地說明要點。
此外,如果他不看正在說問題的自己,卻看向了旁邊的人,這也是沒有理解的信號。翻看前幾頁的內容也表示他不理解。
另外,“大致理解了”“大概聽懂了”等類似的反饋其實和“完全不懂”是一個意思。
這不是一蹴而就的問題。要在平時有意識地捕捉對方表現出的理解程度的信號,從而調節自己的語速,做到張弛有度,并深入說明難以理解的問題,學會隨機應變。如果這樣做,你也能成為當眾講話的高手。
不理解的信號
①自己開始講下一頁資料時,對方卻在翻看這一頁
②對方不看向自己,而是看向旁邊的人
③含糊地反饋自己“大致理解了”“大概聽懂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