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縣域電商的相關概念
(一)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的概念有多種,不同的組織和企業都會從不同角度去定義電子商務。聯合國對它的定義是:電子商務是指使用電子化手段開展的商務活動,它包括在供應商、客戶、政府及其他參與方之間通過任何電子工具,如EDI、Web技術、電子郵件等共享非結構化商務信息,并管理和完成在商務活動、管理活動和消費活動中的各種交易。
率先開展電子商務實踐的IBM公司,針對電子商務提出了E-Commerce的概念,隨著理論的發展和實踐的積累,又提出了E-Business的概念。E-Commerce強調的是貿易活動的電子化,而E-Business的范圍則大得多,指利用網絡實現所有商務活動業務流程的電子化。
(二)農村電商
農村電商是近年來互聯網行業的熱門話題,也是當前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風口,但由于農村電商對于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即使在專門從事電子商務行業的人士中,也有很多認識不到位的情況存在;即使對研究電子商務的專家來講,也存在認識的差異。
通常來說,農村電商,即農村電子商務,是指通過網絡平臺嫁接各種服務農村的資源,拓展農村信息服務、交易業務、服務領域,主要通過基于電子網絡和遍布縣、鄉、村的三農信息綜合服務站開展的商務活動。就業務內容來說,農村電商主要包括兩部分,從城市到農村的電子商務活動和從農村到城市的電子商務活動,也即通常所說的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當然,也有些地方的農村電商是農村生產的工業品進城)。不過,隨著農村電商的進一步發展,面向農村人口的服務類電商,鄉村旅游電商,農村本地化電商乃至“買農村賣農村”等電商業務,也越來越令人關注。
可以從消費對象、消費地點和消費產品三個角度去理解農村電商。從消費對象的角度來看,農村電商是指面向農村居民的電子商務活動,將城市端大規模生產的工業品以電子商務的方式銷給農民;從消費地點的角度來看,農村電商是指電子商務活動地點(或主要交易環節)發生在農村地區;從消費產品的角度來看,農村電商是指將農村的產品尤其是農特產品以電子商務的方式進行營銷。
(三)涉農電商
涉農電商與廣義的農村電商概念類似,指在農村區域、面向農民消費者的涉及到農業生產,工業、生活和日用品銷售與服務,農資買賣與服務等的電子商務活動。簡單地說,涉農電商是指涉及農村、農民和農業的電子商務。
(四)農產品電商
農村電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農村電商一般指農產品電商。農產品電商是指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從事農產品交易的商務活動。交易的物品是農產品,交易媒介是電子商務平臺,交易場景可以是農村,也可以是城市。
根據交易對象的不同,可以將農產品電商分為面向公司和市場的大宗農產品電子商務活動和面向個人消費者的農特產品零售電子商務活動。大宗農產品是指在商品農業經濟結構中占有較大權重,生產量、消費量、貿易量和運輸量等較大的農產品,如油籽、棉花、豆油、花生等。大宗農產品的電子商務交易主體一般是從事農業產品生產和銷售的大集團企業,也可以是傳統農產品批發市場。面向個人消費者的零售農產品,多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見的產品,如大米、茶葉、蘋果、紅棗等。
(五)農資電商
農資電商是近幾年在涉農電商蓬勃發展的背景下興起和發展起來的。農資電商是指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從事包括種子、農藥、化肥、農膜及農業生產、加工、運輸機械等農用物資交易的商務活動。
不論是從銷售主體,還是銷售對象,或是銷售產品的角度來講,農資電商都是農業電商的一個子集,所從事的服務內容比較專業,因此對普通消費者而言,農資電商顯得略微陌生。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對傳統營銷渠道的不斷滲透,農資電商也越來越被大家所關注,被譽為電商行業的下一個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