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金融史:金融如何塑造文明,從5000年前到21世紀
- (美)威廉·戈茲曼
- 775字
- 2019-01-03 08:44:18
投資:推遲滿足感
消費和生產需要使用流動資本,而這些流動資本都是由投資提供的。投資是人們為未來進行儲蓄這種行為背后最基本的技術特征,也是現代社會的養老金需要持有股票、債券或其他金融資產的原因。
比起消費而言,投資推遲了人們獲得滿足感的時間。沒有人喜歡無條件地推遲獲得滿足感。對于投資者來說,一個主要的動因就是未來的高消費預期。在最簡單的金融契約——借貸中,貸款方(投資者)希望在收回本金的同時獲得一些額外的收益,即利息。貸款的期限越長,投資者需要推遲個人消費的時間就越長,因此,通常需要更高的利息作為彌補。
資本投資回報率可被看作時間的價格。它均衡了跨期財富的供給和需求,同時平衡了投資者和消費者、生產者之間的需求。例如,如果利率太低,投資者會選擇花掉他們的錢而不是存起來;如果利率太高,生產者有可能放棄項目,因為他們所借資金的預期收益不足以償還貸款。
雖然這些交易看起來很簡單,但它們卻有著世界性的意義。資本投資的生產效率在全球范圍內的消費者、生產者和投資者中起著媒介的作用。通過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投資者與消費者、生產者聯系起來。這個均衡看起來既纖弱又精致。當金融市場崩潰時,投資者會馬上縮減投入企業的資本。與此同時,人口因素在整個過程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隨著全球人口預期壽命的增加,儲蓄的需求也會增加。而隨著老齡化時代的來臨,相對于消費者而言,生產者的比例會逐漸下降。因此,金融不僅調和了現在和未來的均衡,也調和了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均衡。
同樣地,只有在經濟增長實際發生的時候,當前與未來之間的金融等式才能成立。這對于一個遍布商機的世界來說是好事,但是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速度放慢到成熟經濟體的水平時,未來經濟增長從何而來的問題就會赫然出現。對于經濟學家和決策者而言,限制經濟增長的因素以及由此導致的現期和未來經濟價值關系的斷裂等問題總是如幽靈般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