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圖書館學熱點研究
- 吳南 劉萍 張妮妮
- 3070字
- 2019-01-03 07:32:05
十三、圖書館知識管理的內容
1.知識創新管理
知識創新則是一切創新的源泉,推動知識創新是知識管理的最終目標。因此,知識管理要求突破舊的方法與程序,達到新的層次。創新的目的是發展,它可以帶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并帶來更為科學的發展路徑和更加人性化的發展策略。
圖書館知識創新管理就是對知識的產生、傳播和應用及其由相關機構和組織所構成的網絡系統的管理。它包括知識的理論創新管理、技術創新管理與組織創新管理三個方面。理論創新管理就是圖書館工作者利用科技手段,研究圖書館學,吸收和借鑒其他社會科學的營養,追蹤國內外圖書館學的最新發展動態,發展和創新圖書館學,充實、更新與提高圖書館學的學科建設;技術創新管理就是針對圖書館工作中創新技術應用的管理,具體體現在對圖書館自動化發展的創新研究,圖書館網絡化和數字化建設,圖書分類法的使用狀況及其更新研究及編目工作的研究等一系列圖書館工作技術的創新管理;組織創新管理是通過優化圖書館的職能部門與工作流程,建立一套符合現代信息環境下的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來支持和加強知識管理活動。
2.知識組織管理
在網絡環境下,各種文獻信息呈指數增長趨勢,這無疑給用戶從繁雜的信息環境中捕獲和提取解決問題所需的信息和知識帶來極大困難,正如奈斯比特所指出:“我們正受信息淹沒,但卻渴求知識。”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泛濫、信息超載。這種情形迫切需要圖書館做好知識組織工作,不但要做好文獻知識的組織工作,而且還要做好各種載體、各種單元知識的組織。即在知識捕獲和預處理的基礎上,通過知識挖掘,對信息進行精簡、提取,發現隱含在信息中的有用知識單元,并對其進行集合組織,以便于人們識別和理解知識,知識管理所關注的一個核心是信息的超載和知識的匱乏。
傳統的文獻組織方法(如分類法和主題法)和信息組織方法(如文件方式、數據庫方式、主題樹方式和超媒體方式等)并不能解決大量數據的合理利用問題,知識組織的目標不應停留在簡單的對知識存儲進行整序和提供知識,而應該是融合分析、歸納、推理等方法來實現知識挖掘的知識表示過程。目前,針對知識組織和知識管理的多種智能技術和軟件技術,如數據倉庫(data warehouse)群件(group ware)、知識挖掘(knowledge mining)、知識發現(knowledge discovery)、數據推送(push)、智能搜索(intelligent search)技術等已在圖書信息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圖書館知識組織和管理的效率。
圖書館知識組織管理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來支持并加強知識管理活動,在此管理體系中一是要有知識主管( chief knowledge officer)來承擔制定知識管理計劃和協調各種知識管理活動;二是要通過對知識信息的收集、加工與整理,使無序的信息變為有序,使固化的知識得以活化,并且借助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使知識信息跨越時空傳播;三是要成立知識流專門領導小組來管理各類的知識流動;四是建立支持知識管理的技術設施。
3.知識開發管理
圖書館的知識開發是在知識組織的基礎上,根據用戶要求和圖書館發展的特定目標,通過知識重組和知識再造,形成用戶決策所需要的知識解決方案或適合市場需求的知識產品的過程。知識開發過程中包含了圖書館館員創造性的智力勞動,這種智力勞動使知識產品產生增值。圖書館知識開發關注和強調的是利用自己獨特的知識和能力,通過對信息和知識的深層次加工,形成有獨特價值的知識產品,解決用戶憑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從而實現自身在社會知識創新、知識擴散和知識應用鏈條上的獨特價值。
知識重組和知識再造是知識開發的兩個重要環節。知識重組是在特定目標指引下,尋求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及未來動向,形成動態知識系統的過程。知識再造是在知識重組的基礎上,通過圖書館員的智力勞動,在現有知識水平、知識聯系及知識未來水平預測的基礎上形成新知識的過程。這種新知識表現為決策所需求的知識方案、設計方案及知識產品。
圖書館的知識開發重要的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檢索技巧,在紛雜的信息中發現新的知識點及知識間的關系,將其組織到按一定知識體系建設的數據庫中,通過網絡技術等傳輸工具,使人們能夠方便地盡快地檢索到有關的數據庫與知識。
開發網絡資源是目前圖書館獲得有價值的資料與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徑。網上的信息資源是廣泛的、無序的、分散的,圖書館應將分散在網上的各種信息,通過開發、整理、分析與鑒別,使大量的無序的信息變為有序的信息,把有用的、有價值的知識,通過網絡等多種形式傳送給用戶,使知識為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
4.知識應用管理
圖書館知識創新、組織、開發的最終目的是知識的應用,以便最大限度地實現知識的功能與效益。為此,面向21世紀的圖書館應開展基于高速信息網絡的知識服務,這包括以下幾方面。
(1)為企業、政府、社會團體、科學機構建立虛擬圖書館。針對這些企事業單位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不足,圖書館即可利用高速網絡信息資源,圍繞各自所需而提供知識服務。
(2)為用戶開展多樣化、深層次全方位服務。一要面向業務,建立各種書目系統;二要讓用戶共享高速網絡知識信息,同時又要有效配置網絡信息資源,建立起功能齊全的網絡知識信息、服務系統;三要面向社會實行知識產業化管理服務機制。
(3)圖書館資源數字化。電子圖書館或數字圖書館是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的技術模式和發展方向。今后圖書館知識信息服務必須從建設賦有專業特色的、能夠在高速信息網絡上運行的中外文電子期刊、圖書數據庫開始,努力將現有的大量非電子知識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轉換成電子信息,集成在電子圖書館中。
可見,成功的知識應用管理應達到三個效果:
(1)更好地共享已有的知識,將隱晦的知識更加明晰化,并盡快傳遞到需要者手中發揮作用;
(2)更有效地將有價值的思想或觀念轉化為知識產品;
(3)更多地應用更高級、更尖端的現代管理知識方法,以便圖書館在知識應用管理中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5.人力資源管理
著名的管理學教授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 曾說:“只有人類才能在知識創新的過程中扮演核心角色,無論計算機的信息處理能力有多強,它們終究不過是人類的一種工具。”人是知識管理的核心要素,是顯性知識的管理者和隱性知識的擁有者。知識管理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管理,人是創造、傳播、運用知識的主體,人的智力因素將決定經濟發展的水平。知識管理的重要任務就是發掘組織內每一個員工的最大潛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造一種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互動的良好機制和文化氛圍,使知識得到充分的共享,保證個人能力的發展與組織創新能力同步成長。
人力資源管理是圖書館知識管理的核心內容,其目的是通過建立知識激勵機制,有效地發揮個體成員的知識能力與開發潛能。在新經濟時代,圖書館的管理者應轉變觀念,對圖書館館員應給予充分的信任,鼓勵館員不斷學習,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樹立競爭觀和效益觀,造就一批有創新能力的知識型館員。內容應由以下幾項構成:
(1)制定有利于知識管理的組織管理措施和人事制度,建立網絡化的館員關系和工作方式,使組織的關系呈側重橫向的平等關系,弱化崗位角色,館員得以共享信息和知識資源;
(2)重視館員多重業務能力的培訓,使館員在工作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培養館員對他人的才干和能力的敏銳感,學會重視差異和信賴彼此的能力,使圖書館從一種貶值文化轉向增值的文化;
(3)設立獎勵制度,鼓勵館員不斷更新知識、超越自我,激勵個人通過知識的更有效利用提高個人的創新能力,提高集體知識共享、轉換能力,增強組織持續創新的核心能力;
(4)建立公平競爭機制,推行競爭上崗,明確職責,使館員身臨既有壓力又有奔頭的健康競爭環境中,滿足館員發展和完善自我、達到自我實現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