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創新源動力

第一節所說的政策紅利和市場倒逼,其實都是金融改革的外因。外因雖然起到直接推動的作用,但內因才是持續改革的根本。而金融改革的內因就是金融創新的源動力。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同樣是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有關金融創新,目前尚沒有統一的定義。如果用一種比較苛刻的方式來界定金融創新,應該是某種產品或技術的問世能夠使整個金融市場的創新程度和創新能力達到質變的程度,進而使金融系統的功能發生根本的變化。如果用一個比較寬松的標準來定義金融創新,創新范圍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業務創新、金融組織管理創新、金融組織結構創新、金融制度創新。

我們認為,這次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應該是廣義角度的金融創新。互聯網技術使金融業務活動的方式有了改變,而業務流程的改變又導致了組織管理手段不得不改變。隨著創新的深入,金融組織架構也在改變,最后國家也不得不從上而下地改變金融制度。可以說,互聯網金融創新是深入骨髓的。那么,這種創新的源動力到底是什么呢?

1.互聯網技術催化

從世界范圍內來看,互聯網的迅速普及是在20世紀90年代,從那時起,互聯網便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略晚歐美卻也實力雄厚。相比于金融等傳統行業,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整體水平和歐美并無明顯差距。從技術推進理論的角度看,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的出現,為金融創新提供了技術上的保證。

2010年以來,在相關金融政策的支持下互聯網企業進軍金融行業。2013年,互聯網企業爆發性地涌入金融行業,新興商業模式日漸成熟,并且給傳統機構帶來一定的沖擊。支付、信貸、證券、基金、保險等傳統金融行業無一幸免,相應的互聯網商業模式順勢而生。

互聯網技術對金融可以說是金融創新最大的源動力,因為互聯網技術對金融創新的四個維度都有了很大的顛覆。但最重要的是基于互聯網技術進行了業務創新,而這種創新降低了金融市場的交易成本。

按照交易成本理論看,金融創新的首要動機就是降低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的高低決定了金融業務和金融工具的創新是否具有實際價值。金融創新實質上是對科技進步導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應。交易成本的內涵雖然復雜,但交易成本是作用于貨幣需求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同的需求產生對不同金融工具的要求,交易成本高低使經濟主體對需求預期發生變化。交易成本降低的發展趨勢使貨幣向更為高級的形式演變和發展,產生新的交換媒介、新的金融工具。不斷地降低交易成本就會刺激金融創新、改善金融服務。因此,可以說,金融創新的過程就是不斷降低交易成本的過程。而互聯網技術中的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極方便地實現了金融交易成本的降低。而即便是互聯網技術最表面的促進鏈接的功效,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

所以,說互聯網技術是金融創新的最大源動力,一點也不為過。

2.管理改革需要

向管理要效益,是金融機構迫在眉睫的任務。長期以來,中國金融業處在一個寡頭壟斷的市場,粗放式地發展使金融機構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相較于互聯網等新興行業落后很多。

傳統金融機構的產品缺乏差異性定位,運營方法和品牌管理缺少互聯網思維,組織架構不適應扁平化的互聯網時代;風險管控手段的變革,例如大數據風控技術的興起也在某種程度上挑戰了傳統金融機構的管理模式。這些都使金融機構在新時代的挑戰面前內生了很多危機感。壓力轉化為動力,所以在“互聯網金融”的浪潮中,雖然傳統金融機構的呼聲很小,但就我們所接觸的情況來看,傳統金融機構擁抱互聯網的需求很強,也非常積極。

傳統金融發展方式注重金融總量擴張,忽視金融結構優化;注重金融市場廣度,忽視金融市場深度;注重金融競爭,忽視金融效率;注重金融硬實力(金融資產規模、金融機構數量、金融市場份額等)打造,忽視金融軟實力(金融創新能力、金融企業綜合競爭力、金融企業公司治理機制、金融發展環境、金融文化建設等)培育。金融機構都把“做大做強”作為自身發展目標,都在追求規模擴張,業務、產品同質化傾向嚴重,缺少經營特色。必須用科學的金融發展方式取代粗放經營的金融發展方式,加強金融機構的精細化管理,實現金融發展過程中規模和結構、廣度和深度、硬實力和軟實力的和諧統一。

對于傳統金融機構來說,其傳統業務已經受到來自互聯網同行的威脅,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就以銀行來說,支付結算和信貸是其核心業務,不少銀行開始進軍電商、移動支付等領域。在服務方式方面,電子錢包、網上銀行也漸漸替代傳統柜臺業務。跨界和借力也是傳統金融機構的反擊之道,銀行自營電商平臺或與傳統電商平臺合作,銷售銀行金融產品,并介入面向個人的在線信貸服務和面向企業的全產業鏈融資服務及其他增值服務。

如果說,互聯網行業進軍金融是利益驅使,而傳統金融進行革新并努力跨界是被迫反擊。這種金融機內在的創新需求,是最為持久的一種源動力。

3.追求利潤最大化

市場是逐利的,根據規避管制理論,金融創新主要是由于金融機構為了獲取利潤而規避政府管制所引發的。各種形式的政府管制與控制,性質上等于隱含的稅收,阻礙了金融機構從事已有的盈利性活動和利用管制以外的利潤機會。因此,金融機構會通過創新來規避政府管制。當金融創新可能危及到金融穩定和貨幣政策時,金融當局又會加強管制,新管制又會導致新的創新,兩者不斷交替,形成一個相互推動的過程。約束誘導理論也指出金融業回避或擺脫其內部和外部制約是金融創新的根本原因。該理論從本質上指出了金融機構創新就是為了使利潤最大化,而且是一種逆境創新。金融機構之所以發明各種新的金融工具、交易方式、服務種類和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擺脫或逃避其內部面臨的各種內部和外部制約。當經濟形勢的變化使這些內、外制約阻礙金融機構實現其利潤最大化的終極目標時,勢必迫使它們探索采用新的金融工具、服務品種和管理方法來回避內、外制約,增強其實力和競爭力。

以上三種源動力是金融機構內生的,是改革最持續的動力。西方金融行業在不同發展階段也有不同源動力。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旨在逃避金融管制;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主要是為了逃避利率和匯率風險;第三個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除為了規避利率和匯率風險外,還出于創造信用的目的;第四個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至今,這段時期的金融創新除了為規避風險和管制外,更多的是出于通過金融產品、金融工具的創新來增加資產的流動性、創造新的信用方式等多重目的。中國的金融市場有一定的特殊性,問題和發展并存,源動力也比較復雜。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北| 慈利县| 新宾| 礼泉县| 鄂尔多斯市| 昭苏县| 南昌县| 板桥市| 景德镇市| 格尔木市| 平舆县| 卓尼县| 兴安盟| 抚顺市| 海兴县| 禄劝| 平潭县| 驻马店市| 麻江县| 吐鲁番市| 林芝县| 井冈山市| 博罗县| 余江县| 嘉荫县| 嘉祥县| 彩票| 玛曲县| 衡山县| 弋阳县| 和龙市| 齐齐哈尔市| 太仆寺旗| 绥中县| 和田市| 漯河市| 尼玛县| 濮阳市| 静乐县| 开阳县| 瑞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