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互聯網金融路線圖
  • 劉向南 堅鵬
  • 2987字
  • 2019-01-05 05:03:23

1.3 金融觸網

進化論的思想從生物領域發展到社會領域后,社會學和經濟學領域都曾經借鑒過進化論的觀點。進化論的思想對金融的影響也已經很久了。

金融進化思想最早見于FREIDAMAN(1953)與FAMA(1965)等提出的“市場或自然選擇最終導致有效市場”的著名猜想。NiallFerguson和Oliver Wyman對這個思想進行了更加精彩的描述:“就總體而言,金融史就是制度變遷和自然選擇的結果……金融組織就像是有機物,相互競爭,奪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種資源。在某些時候和某些地點,某些金融物種會成為主宰者。但金融物種的創新,或是全新物種的突然出現,不會讓任何制度成為永恒……”這種說法無疑是對當下金融行業變革的最佳解讀。

20世紀70年代末,伴隨著中國經濟領域的改革發展,金融領域也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中國現代金融業的進化應該就從這個時候算起。

1978-1993年可以視為銀行改革的第一個階段。在這一階段,金融改革的主要任務是突破過去那種高度集中的金融機構體系。首先發生改變的是銀行系統,由“大一統”銀行體系轉變為專業銀行體制。1979年以后,我國陸續恢復或分設了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后更名為“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逐步建立起一批全國性和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各類其他金融機構。1987年黨的十三大明確了金融體制改革的市場化方向,金融機構深化內部改革,商業化成為一個必然趨勢。

1993年之后,金融改革進入第二個階段。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國有專業銀行要逐步向國有商業銀行轉變。1994年開始,國家出臺一系列支持國有專業銀行轉型的措施與政策。這一階段確立了中國人民銀行獨立執行貨幣政策的職能,同時分離專業銀行政策性業務,成立國家開發銀行、國家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三家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按照現代商業銀行經營機制運行,同時,1998年國家用2700億元特別國債充實四大銀行的資本金,又先后成立了信達、華融、長城和東方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剝離了四家國有銀行1.4萬億不良資產。然而由于這次改革沒有觸及國有商業銀行體制的核心,沒有改變不清晰的國有銀行產權,改革成效并不明顯。

2003年底開始銀行改革的第三個階段。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革,目的是實現國有商業銀行從傳統體制向現代企業制度的歷史性轉變。2003年10月,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選擇有條件的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造,加快處置不良資產,充實資本金,創造條件上市?!?004年以來,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進展迅速。通過先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再引進戰略投資者,最后公開上市的三部曲模式,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都分別于2004年和2005年兩年內完成A+H兩地上市。作為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家國有商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由于歷史包袱沉重,機構人員規模在四大行中也最為龐大,股份制改造最為艱難。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終于2009年2月改制為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并在2010年公開上市。

從1979年開始,中國金融業整體體制改革也在漸進式地進行著。中國人民銀行擺脫了具體的工商信貸業務,開始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保險公司重新成立并大力發展國內外業務;信托投資機構大量發展;租賃公司、財務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合作銀行、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資信評估公司、中外合資銀行、外資銀行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形成一個以專業銀行為主體,中央銀行為核心,各種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并存的現代金融體系。

改革開放近40年,看上去金融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之所以在過去的幾年里,傳統金融機構受到的沖擊那么大,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金融業長期以來積累的問題在爆發。

傳統金融機構的問題,只有通過互聯網技術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互聯網金融的外延會隨著金融改革力度的加深,而逐漸擴大,其業務領域也會不斷擴張,這是商業的本質。傳統金融機構如果不能盡快“觸網”,一定會像當年被淘汰的生物物種一樣,被金融市場所淘汰。

但“金融觸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互聯網金融具備金融和互聯網的雙重屬性,勝出者必須同時符合金融和互聯網行業的游戲規則,在這場優勝劣汰的進化過程中,深諳互聯網思維和符合金融創新規則的產品才能夠最終獲得市場的青睞,并生存和壯大起來。金融觸網就是傳統金融機構的一次進化,成為更高維的金融物種。

互聯網金融最早出現時,常常受到質疑?;ヂ摼W金融本質雖然是金融,但和傳統金融有三個明顯的不同,也是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優勢。

1.用戶長尾化

傳統金融服務偏向“二八定律”中20%的客戶,而互聯網金融主要爭取的是80%的“長尾”客戶。這些小微客戶的金融需求既小額又個性化,在傳統金融體系中往往得不到滿足,而互聯網金融在服務小微客戶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其可以高效率地解決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2.服務便捷化

互聯網金融為客戶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極大地提高效率。從用戶體驗的角度看,互聯網金融重視投融兩端的用戶體驗。速度快、服務好,都是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優點。當這些優點放大到極致時,即可成為一個核心的競爭力。

3.成本低廉化

互聯網金融的低成本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體現在交易成本上;另外一方面體現在服務成本上,互聯網金融降低了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互聯網金融的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此三個優點。但任何金融創新都可能帶來新的風險,互聯網金融也不例外。金融脆弱性和金融風險的傳導性,在互聯網的催化作用下得到了放大,這使互聯網金融除了被貼上創新的標簽,同時也貼上了高風險的標簽。

金融的脆弱性很好解釋。因為不管是存款類金融機構還是投資類金融機構,錢都不是自己的,所以,金融業是高負債經營的產業,自有資金所占比重很小。錢都是化零為整從儲戶(投資人)那里來的,也就一種流動性負債。拿到這些錢之后再給借款人,就變成了非流動性債券。問題在于儲戶不一定會規律性存錢,借款人也不是那么可靠,這就是金融內生的脆弱性。一是源自資產跨期支付和交換帶來的不確定性;二是源于金融交易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前者可能導致信用支付清償的中斷和大量違約事件的出現;后者可能導致處于信息劣勢的交易主體在前種情形出現時恐慌性地收縮銀根。

相比于傳統金融機構金融脆弱性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會集中體現出來。網絡借貸是最容易產生這種問題的,但并不意味著傳統金融機構轉型做P2P就有天然的優勢;相反,不熟悉互聯網規律,更容易導致這個問題的發生。

金融的傳導性,也叫“傳染性”,是直接由金融脆弱性導致的。很多城市的擔保公司和小貸公司批量倒閉就是金融傳導性的最佳例證。金融傳導性就像擊鼓傳花,當金融機構決策失誤時,投資者和儲蓄者首先會蒙受損失,之后便引發流動性風險,再之后便會出現機構資金緊缺,如果消息大量傳播,便會帶來整個擠兌風波,這會直接導致大量金融機構倒閉。金融風險的傳導性在互聯網技術的催化下會加劇事態的惡化。

但在我們看來,一個萬億級行業崛起的過程中必然遇到的陣痛?;ヂ摼W金融不管出現什么樣的問題,都無法阻擋傳統金融機構未來會有更多的互聯網金融創新,金融觸網的趨勢不會停歇。互聯網金融出現不少問題,多是由于法律風險和金融風險沒有控制好。這恰恰是傳統金融機構絕地反擊的機會。傳統金融機構的強項是風控,雖然基于大數據的風控技術掌握在極少電商系互聯網金融企業手中,但相比于絕大多數互聯網金融企業,傳統金融機構的風控能力還是勝出一籌的。

但金融觸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有系統的方法論指導,否則非但不能轉型成功,反而會給現有的業務帶來負面的影響。傳統金融機構何時轉型,如何轉型是一個需要仔細思量的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源市| 日土县| 宁国市| 太仓市| 黑山县| 夏河县| 宁陕县| 陇西县| 日土县| 横峰县| 永胜县| 封丘县| 怀安县| 道孚县| 鄂托克前旗| 甘孜县| 岑巩县| 龙胜| 蛟河市| 濮阳市| 石河子市| 农安县| 汪清县| 淳化县| 昌平区| 湾仔区| 丹棱县| 宣武区| 伊宁市| 城固县| 南漳县| 准格尔旗| 乾安县| 黄梅县| 荆州市| 汽车| 云梦县| 齐齐哈尔市| 黄大仙区| 东丰县|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