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幕:龜兔賽跑的十二種結局
- 竟然想通了:和不開心的自己聊聊未來
- 葉舟
- 4708字
- 2017-06-22 09:31:47
在開始之前,我想講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
很久以前,烏龜與兔子之間發生了爭論,它們都說自己跑得比對方快,于是它們決定通過比賽來一決雌雄。確定了路線之后,它們就開始跑了起來。兔子一個箭步沖到了前面,并且一路領先。看到烏龜被遠遠地拋在后面,兔子覺得,自己應該先在樹下休息一會兒,然后再繼續比賽。于是,它在樹下坐了下來,并且很快睡著了。烏龜慢慢地超過了它,并且完成了整個賽程,無可爭辯地當上了冠軍。兔子醒了過來,發現自己輸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可輕易小視他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要踏踏實實地做事情,不要半途而廢,穩步前進才會取得成功。
喂!你,請保持微笑!想也知道我不可能就拿這么一個老掉牙的故事來糊弄你。這只是我們從小到大聽到的故事版本,可你知道嗎?這個故事還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解讀方式。而這就是這本書將要告訴你的內容。
故事,并不僅僅是故事。它有情節,有含義;有表面的含義,也有隱喻的含義。但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故事不會憑空出現,除了故事里的人,一定還有一個講故事和一些聽故事的人,這些人不但對故事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也有自己的故事。你在這本書里讀到的,將不僅只是故事本身,你還將讀到一個這些人的故事,而這些人也會跟你一起經歷心靈成長的七天。
第一天,你將對他人和世界有一定的了解,學會如何應對這充滿危機的世界。
第二天,你將學會正視自己,找到真實的自我,提升自己。
第三天,你將學會如何面對困境,突破成長局限。
第四天,你將學會如何變通,去面對難以預料的未來。
第五天,你將學會如何選擇,在舍與得之間尋找平衡點。
第六天,你將懂得快樂的真正含義,找到你和快樂之間真實的距離。
第七天,你將突破種種內心的障礙,啟動終生的心靈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世界著名的心理學家歐文·亞隆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永遠無法真正從他人那里得到幫助,人必須從自身找出幫助自己的力量。”
書中的故事是否真實,其實對你來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讀懂這些故事。書中的每個故事都是一把鑰匙,能解開你看不見的心靈枷鎖,疏通你內心的郁結,釋放更有力的你!每個人對故事的解讀方式都是獨特的,如果你的解讀與本書的任何一種解讀都不相同,那么,恭喜你,你已經學會了解讀故事的正確方式,也意味著你獲得了能幫助自己成長的力量。
有些人可能已經開始不耐煩了:“說好的龜兔賽跑的故事,到底在哪里?”
別著急啊,等我吃完這盤瓜馬上就開始。
成功的前提是正確認識自己
龜兔賽跑的結果到底誰勝誰負,在于它們誰更能清醒地認識自己。
龜兔第一次賽跑,兔子過于自負,高估了自己而看低了烏龜,覺得自己睡上一覺醒來都能跑贏烏龜,結果得到了慘痛的教訓。這也是我們最熟悉、最原汁原味的《龜兔賽跑》的打開方式,在這里就不多說了,接下來主要說說故事的后續發展。
兔子因為輸掉了比賽而感到非常失望,它仔細分析了失利的原因,最后發現,自己失敗只是因為過于自信而導致粗心大意、疏于防范。如果它不那么自以為是,烏龜根本沒有獲勝的可能。于是兔子向烏龜提出挑戰:再比一次。
烏龜同意了。由于兔子對自己有了清醒的認識,在這一次比賽中,它全力以赴,毫不停歇地從起點跑到了終點,把烏龜遠遠甩在身后,理所當然地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堅持到底就能成功。吸取了第一次失敗教訓的兔子,一鼓作氣向著終點前進,比賽的結果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這也是最正常的龜兔賽跑的結局。
但這不是故事的最終版本。人要學會正確認識自己,不只是一時,而是要一直對自己保持清醒的認識,否則成功也只會是一時曇花,轉瞬即逝。
兔子贏得了第二次比賽的勝利,愉快地向烏龜提出第三場比試的請求。它的理由很簡單:一勝一負,不足以定輸贏。
烏龜知道比速度,自己怎么也不是兔子的對手,要想贏得第三場比賽的勝利,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了。
跟兔子相比,烏龜一直對自己認識很充分,它知道自己的長處是耐力。于是烏龜答應了兔子的要求,但提出,這次的比賽終點由它來定。
兔子還在回味勝利的滋味,心情很爽,它滿口答應烏龜的條件。結果到了比賽開始以后它才發現,這次比賽的路程很遙遠,遙遠得完全看不到終點,還在半路上,它就累趴下了,而烏龜則憑著自己的耐力,晃晃悠悠地跑到了終點。
兔子意識到自己著了烏龜的道,自然不服氣,又提出了第四次比賽的請求,并且強勢地規定,距離不能太長。
烏龜也不生氣,它動起了腦筋,想了一陣子,說:“這次不比長距離,但比賽路線還是要由我來定。”兔子表示沒有異議。
比賽開始后,兔子遵循了第二次比賽的策略,堅持以最快的速度飛跑,直到它的面前出現了一條大河。
這一次比賽的終點在河對岸的五公里開外。
兔子坐了下來,思考著下一步該怎么辦。這時,烏龜趕了上來,它跳進了河里,游到了對岸,并繼續向前邁進,最終到達了終點。兔子又一次無奈地輸掉了比賽。
由此可見,正確認識自己,不僅要認清自己的優缺點,最重要的是要找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然后選擇一塊適合展現自己這種核心競爭力的比賽場地,否則縱有百般本領,也難以施展。
認識到這一點的兔子提出了第五次比賽的要求。它說:“距離不能過長,賽程中不能有河,我們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用速度來一決雌雄。”并且直接無視了烏龜對“公平公正”的質疑,愉快地定好了比賽的時間和路程。
大家覺得毫無懸念的比賽很快就開始了。這次路途中沒有河,距離也很近,烏龜郁悶壞了,兔子高興極了,眼看著終點就在眼前,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兔子一頭撞在樹上,暈過去了。
烏龜看著躺在地上的兔子,目瞪口呆地爬過了終點。
這次的比賽讓兔子深刻地認識到,做好危機管理是多么重要。在到達終點之前,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何況現在的社會危機四伏,如果不能時刻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那真的隨時都可能會栽個大跟頭的。
智慧是成功的法寶
要想獲得成功,光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還不夠,還要懂得借勢,彌補不足,形成互補。
兔子又一次輸掉了比賽,依然很不服氣,它總結了前五次比賽的經驗,針對各種意外做了一一的準備,再次向烏龜提出比賽的要求。烏龜又答應了。
這次槍聲一響,兔子在盯防隨時可能出現的意外外,盡力往前跑,就在它距離終點只有一步之遙時,它忍不住回頭想看看烏龜跑到哪兒了。可它剛轉過身,就聽到烏龜在它后面笑著說:“喂!我在這兒呢,你又輸了!”
原來,槍聲一響,烏龜就一口咬住了兔子的尾巴,就這樣搭著一路狂奔的“兔子牌”順風車快速行進,并且在臨近終點時,被兔子一個擺尾,拋過終點線,反而超越兔子,提前到達終點。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時候,無論你多么努力,單靠自己,總是難以成功,這個時候,你就應該轉換思維,懂得因勢利導,借助別人的優勢來達到目標。
同樣是博弈手段,欺騙則跟借勢不一樣。借勢并不傷害他人利益,而只是借助別人的某種優勢跟自己形成互補,相比而言,欺騙就有點不足道了。
兔子接連輸給了烏龜,實在很郁悶,但它憋著一股氣,總想著要贏烏龜一次。它又一次向烏龜挑戰。烏龜也不煩也不惱,只是說:“我們都比過這么多次了,這一次就不實地跑比誰先到達終點了,咱們進行文斗,你只要讓我先走一公里,我可以證明你永遠追不上我,你信不信?”
兔子當然是不信的。可結果卻讓它徹底懵了。
原來只要烏龜先跑,那么它和兔子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距離。而兔子在追烏龜的同時,烏龜還在往前爬。兔子要想追上烏龜,就必須先跑完它跟烏龜之間的這段距離,即它的第一個“終點”,也就是比賽開始時烏龜所在的起點,而當兔子到達這個“終點”時,烏龜又已經往前移動了,也就意味著同時又出現了下一個“終點”……這樣一直跑下去,兔子雖然可以無限地接近烏龜,但是真的無論如何都追不上烏龜。
這就是從古希臘的哲學家、詭辯家“芝諾”提出的“阿基里斯與烏龜賽跑悖論”演化而來的“龜兔悖論”。烏龜利用這個悖論,徹底讓兔子暈了。可兔子還是不死心,它總覺得自己被烏龜欺騙了,決定扳回一城。
兔子再次向烏龜提出重賽的要求,只不過這一次不能紙上談“跑”了。它說:“理論盡是瞎話,實踐才是硬道理。”它甚至大方地表示,只要還是在陸地上,就可以還讓烏龜先走一公里。烏龜不疑有他,于是痛快地答應了。
這一次比賽開始后,兔子果然信守承諾,等烏龜先跑了一公里再起步,只不過這一次它不是用自己的雙腿跑的,它騎著一輛摩托車,輕輕松松到了終點。
借助工具是一種智慧,而選擇什么樣的工具更是至關重要。兔子在跟烏龜的常年比賽中,終于再次品嘗到了勝利的喜悅。它乘勝追擊,跟烏龜再次約定了比賽的時間。而這一次它也難得地取得了連勝。
烏龜原本就對借勢很有心得,它很快就從兔子身上學會了借助工具,只不過它卻忘記了選擇工具的重要性了。烏龜叫來了滴滴打車,車是好車,可惜這一次從經驗中成長起來的兔子打的是飛的。
等到烏龜開著豪車,一路絕塵向終點沖去的時候,兔子還在起點晃悠悠地準備著。烏龜到達終點,停好豪車,準備等會兒好好向兔子炫耀一番時,卻發現兔子正倚靠著它的飛的,笑得滿臉燦爛。
無論是武斗還是文斗,是借勢還是投機,這都是一種智慧,而知識永遠是人才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成功的法寶。
競爭與合作是長盛不衰的秘訣
沒想到在幾次三番的較量中,兔子也長知識了。這下輪到烏龜心有不甘了。它找到兔子,說:“我們好好比一場,以前那些手段通通不許用,線路我來選。”
兔子說:“可以,但是要選山路。”
烏龜說:“沒問題,比賽三天后進行,全程跑完七座山。”
兔子心里說:“這烏龜該不會連輸兩次輸傻了吧,這回不還得輸嗎?”
到了比賽那天,兔子每跑到半山腰,都聽見烏龜在山頂上喊:“兔子加油,我就在你前面。”
兔子一路拼盡全力,可每到一座山腰,它都聽到烏龜在山頂上喊:“兔子加油,我就在你前面。”兔子又驚又急,一路狂奔,但到了終點,發現烏龜正站在它前面,笑著對它說:“兔子加油!我已經到了。”兔子兩眼一黑,當即趴地上了。賽后,兔子滿腹疑團地問烏龜:“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烏龜笑了笑,說:“不瞞你說,其實我有七個兄弟,長得跟我一模一樣。”
團隊的力量是成功的根本。烏龜跟自己的兄弟聯合起來欺騙了兔子,它們不僅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更懂得合作,懂得合理整合資源、分配利益,運用團隊的力量去解決困難,解決問題。兔子一聽,不但累趴下了,而且還抑郁了。
眼看著龜兔賽跑越來越變味,烏龜和兔子心里都不是滋味。它們決定尋回初心,于是它們約定再進行一次比賽。只不過這一次,它們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聯合出戰。
這一次它們沿用了第四次比賽的路線。它們出發了,這一次兔子先扛著烏龜跑到了岸邊,然后相互對調了一下,烏龜馱著兔子游到了對岸。到了對岸之后,兔子又把烏龜扛了起來,最后,它倆一起沖過了終點線。
烏龜和兔子都感到了莫大的滿足,比獨自獲勝還高興。
一個人工作能力強,有核心競爭力是好事,但是要想取得更大的成績,就只有投身于團隊合作中,并且充分運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為團隊做出貢獻。畢竟,一個人能力再強,也總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時候,但如果能發揮長處,跟人一起合作,進行優勢整合,就一定能實現雙贏。
故事說到這里,你是不是覺得迎來了大團圓結局的時候呢?其實不然。
合作固然能實現雙贏,但要想長盛不衰,還必須保持永久的競爭力。兔子和烏龜開始合作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了空前的滿足,它們成了要好的朋友,可相互之間沒有以前那種劍拔弩張的競爭關系,失去了比賽的對手,它們變得越來越胖,很快就都跑不動了。
關于龜兔賽跑的故事,我就講到這里,你會不會覺得很有趣?是不是覺得有些意猶未盡?一個簡簡單單的故事,就這樣變成了面對困境時,不同人的應對方法及其動機的復雜故事,你是不是有點瞠目結舌呢?聽了我的這些故事,你是不是對龜兔賽跑的結果有了自己的看法?這本書里寫的就是這樣一些平常的小故事,但每一個故事都可能會讓你腦洞大開,產生新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