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營銷:矩陣營銷、內容營銷與社群化網絡營銷推廣策略與案例
- 靳晉
- 1639字
- 2019-01-04 21:32:40
2.5 網絡太極圖——真實矩陣和虛擬矩陣的融合和轉化
虛假矩陣容易讓人產生厭煩,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影響了客戶體驗,在社交網絡中人們需要的是交流和回饋,而那些“僵尸賬號”沒有任何人類的交流行為。
(2)矩陣本身是受利益驅使的,利益集團往往利用矩陣進行廣告推廣、輿論導向等工作,這些商業行為破壞了正常的網絡環境,造成廣告滿天飛,影響了正常的討論和交流的氛圍。
(3)矩陣規模過大,侵占了正常網絡應有的空間,造成資源的浪費,影響用戶的上網體驗。
但是,平臺所有者去做一些虛假數據矩陣往往會帶來一些收益,這是因為:
(1)刻意做出來的繁榮的假象能夠吸引用戶訪問和停留。
(2)使用矩陣來引導輿情,即模擬真實用戶來控制輿論導向,比官方發布的信息更容易讓人接受。
其實,我們在互聯網上的行為本身就依附于各種各樣的矩陣網絡。例如,我們加入一個QQ群,群里的人貌似很多,但是很多都是“僵尸號”,這些人加入群以后很少說話甚至屏蔽群消息,但社群里還有一些活躍分子,這些是真實的用戶。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一個社群的繁榮與成功主要依靠活躍的真實粉絲,“僵尸號”越少越好;不過從參與者的角度來看,雖然“僵尸號”眾多,但對他們并沒有太大影響,他們只需要跟其中活躍的真實用戶聊天就好了。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僵尸號”都刪除,參與者會感覺圈子瞬間縮小了,反而失去了留在社群里的興趣。
舉個例子,某企業領導為了給員工增加互聯網知識,邀請了一位知名互聯網營銷大師來給員工授課,領導安排企業的辦公室主任組織培訓事宜。講課當天,會堂里人頭攢動,但是絕大多數人到場只是應付辦公室主任的要求,而不是真心來學習;而這位“大師”喜歡在眾人面前發表演講,并不關心每個人是否在認真聽,也不關注每個人的注意力,只要下邊聽眾的數量足夠多就可以。授課完畢,這位“大師”洋洋自得,覺得授課完美收工,而辦公室主任也完成了任務,大多數員工覺得課程一般,浪費了時間,不過應付了領導,小部分員工很感興趣也學到了東西,唯獨老板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
通過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在一個社群里,不同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是有差異的,這些差異甚至會影響我們評判事物優劣的標準。我們在管理一個社群的時候,與管理公司不一樣,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是活躍分子,都能為集體創造利益,所以“容忍”一部分不發聲的人留在社群里是必要的。大量的用戶不僅能吸引其他用戶加入,而且那些不活躍的人看到其他活躍用戶的行為,很可能也會活躍起來,大批量疾風驟雨式地刪除不活躍用戶往往會導致社群解體。如果確實想淘汰社群的不活躍用戶,一般的方法是當社群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以后,實行一進一出的方法,即引進一個真實用戶,剔除一個不活躍用戶,最終實現社群的普遍活躍。
再來看看我們前邊講到的炒熱論壇的方法。地方論壇的注冊人數和發帖頻次等指標會對訪客行為產生影響,我們先制作一個氣球式的矩陣,吸引訪客進行注冊和發帖,隨著論壇的發展,大家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真實用戶注冊和發帖,這會慢慢將原來空倉的矩陣填滿,實現矩陣的真實活躍。電商領域中刷單和刷評論的道理也是如此,為了提高銷量制造的“泡沫”后期往往會被真實的銷量和評論擠占。
矩陣融合和轉化最顯著的還是制造輿情矩陣,當那些段子手利用手中的新聞源發布引導輿情內容的時候,其他真實用戶和網站也會有意識地去轉發和評論,最后占據搜索引擎結果頁面的通常都是真正的轉發和評論,而非一開始的引爆點。
在轉化和融合階段,我們要關注以下內容。
(1)轉化的效率和時限,如果長期不轉化或者不能吸引真實用戶,那么就要考慮調整或者創建新的矩陣。
(2)不是所有的矩陣模式都是虛假矩陣轉化為真實矩陣,有時候為了擴大矩陣規模,我們會填充一些虛假個體,引導輿情風向或者引發矩陣膨脹,在矩陣中主動填充一些泡沫的目的是擴展矩陣。
(3)應該考慮應用模擬用戶行為學對矩陣中的虛擬個體進行優化,有時候轉化的效率往往取決于虛擬個體與真實個體的相似度,那種看上去就是虛假賬號的個體算不上虛擬個體,它們只會給用戶帶來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