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的日本因素
- 楊伯江 劉瑞
- 1122字
- 2019-01-04 21:37:56
四 本書研究特色與今后課題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領導和科研局大力支持下,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國情調研重大項目子課題,本書是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日本因素分析》國情調研系列成果基礎上修訂、加工、整合而成的。課題組在團隊建設、研究方法、理論建設等方面,表現出一定特色。如課題組采取跨所合作研究方式,成員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和亞太戰略研究院中青年學者組成,專業領域涉及國際關系、政治學、戰略學、國際經濟與地區問題等。課題成員在發揮各自專業與研究特長的同時,通過合作調研和研究,強化了本書針對性和系統性,體現出跨所合作研究的集體智慧,拓寬了國際視野,也為長期跨所學術互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研究方法上,本書采用基礎研究和實際調研相結合方式,體現出理論與實證的有機結合。其中調研不僅采取“國內 +國外”調研模式,在國外調研方面,在日本之外,還選擇了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具有典型意義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一做法突破了國別問題調研中囿于雙邊國家的傳統模式,力圖在多邊關系中更加深入、全面理解和詮釋中日雙邊關系。調研對象包括國內外政府部門、駐外機構、智庫及研究機構、民間企業和民間團體等,樣本選取具有一定代表性,對厘清“一帶一路”建設中日本因素具有參考意義。
理論研究方面,在調研基礎上,本書進一步印證國際貿易理論與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公共產品理論、國家實力、影響力理論、合作制度理論、博弈論等基礎理論。同時,在持續跟蹤和研究“日本因素”過程中,課題組努力印證和找尋其中規律性結果,為進一步推進我國“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現實例證和理論支持。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課題組多次召開會議,就資料收集、問題意識、寫作思路等深入交換意見,楊伯江研究員對每位成員的章節均予以具體、細致的指導。本書在設計時分工明確,但由于每位成員研究領域與知識結構不同,章節、內容或有部分重合之處,但這并不影響本項成果在整體上的統一,可以說各章內容相互獨立又互為補充、互為印證,力求體現完整性和統一性。本書課題組成員具體分工如下:
序言 楊伯江、劉瑞
第1章 盧昊
第2章 郭繼光、李清如
第3章 常思純、李清如
第4章 李清如、常思純
第5章 劉瑞
第6章 楊伯江、張曉磊、李清如
附表 李清如
目前,我國“一帶一路”倡議仍在繼續穩步推進,日本因素這一重要干預變量也仍將不斷出現新動向。從課題立項到本書成稿的一年時間里,我們很難將所有問題納入本書的研究成果中,但是課題組全體成員希望運用寶貴的實地調研形成的豐富的第一手信息,將對相關問題的研究持續向縱深推進,為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提供客觀、可行的決策依據。同時在我國“一帶一路”建設中,繼續跟蹤和分析研究日本因素,在變化中印證和找尋規律性結果,在長期對日戰略博弈中掌握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