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老年高血壓、妊娠高血壓、肥胖高血壓、兒童高血壓、更年期高血壓

高血壓發生的人群不一樣。對于一些特殊人群發生的高血壓,具有顯明的特點,我們要不同認識與對待。最主要的高血壓病多發人群有以下幾種。

1.老年高血壓

世界衛生組織將老年人規定為年齡在65歲以上(我國規定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壓中一部分是由成年高血壓延續而來的,另一部分是因動脈粥樣硬化,彈性減退,收縮壓升高而來。老年人高血壓的標準現已改為和成年人一樣,收縮壓≥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照這個標準,老年人中可能有一半的人是高血壓病患者,所以說治療和預防血壓升高對于老年人來說應該廣受關注。

一般來說,老年人高血壓具有如下特征。

(1)老年人高血壓的收縮壓波動比較大,這主要是因為那些老年患者血管壓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減弱所造成的。

(2)老年人高血壓易受體位變動的影響,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率會在抗高血壓藥物的治療中逐步升高。

(3)老年人由于動脈硬化容易出現假性高血壓現象,這類高血壓病患者對抗高血壓藥物的反應較差,更易導致嚴重的并發癥。

(4)老年人高血壓主要以收縮壓升高為主,對心臟危害性更大,更易發生心力衰竭,同時腦卒中的發生也比較頻繁。

(5)老年人β受體的反應性降低。因此,對β受體阻滯劑的耐受性較好,但會有引起心動過緩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險。

(6)老年人對血容量減少和交感神經抑制會相當敏感,這可能與老年人的心血管反射損傷有關。

(7)老年人高血壓的抗高血壓藥物的初始劑量應比年輕高血壓病患者小,間隔時間也應比年輕高血壓病患者長。因為老年高血壓病患者降壓速度不應太快,也不應降得太慢,否則就對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降壓效用不利。

(8)老年人由于神經系統功能較低,在藥物治療時容易引發抑郁癥,故應避免選用中樞神經系統有影響的抗高血壓藥物,如可樂定、甲基多巴等。

任何疾病的治療,都必須先從尋找病因入手,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除病痛。高血壓病雖然不能徹底根除,但是,尋找病因也是治療過程中的重要一步。老年高血壓的發病原因如下。

(1)膳食高鹽,老年人由于味覺功能減退,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喜食含鈉高的食品。

(2)老年人腹部脂肪堆積和向心性肥胖容易導致高血壓。

(3)老年人存在胰島素抵抗和繼發性高胰島素血癥。

(4)老年人的交感神經活性高,血中腎上腺素水平比較高,但不易排出,易引起血壓升高。

(5)老年人血管彈性降低,血管內膜增厚,常伴有動脈粥樣硬化,這是老年人收縮期高血壓的主要原因。

(6)老年人腎臟排鈉能力降低。

上述原因往往會同時構成老年高血壓的發病原因,這就需要老年患者積極采取各種治療方法,從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著手預防和治療高血壓。

2.妊娠型高血壓

女性在懷孕的中后期,可能會出現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疾病(簡稱妊高征)。一般來說,妊高征的病臨床表現為:全身水腫、惡心、嘔吐、頭痛、視力模糊、上腹部疼痛、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障礙、胎兒生長遲滯或胎死腹中。妊高征對孕婦和胎兒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可導致抽搐、腦血管意外等。

經研究表明,容易導致妊娠高血壓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1)年輕、初次孕育者或者高齡。

(2)對妊娠有恐懼感,精神過分緊張或受刺激,致使中樞神經功能紊亂。

(3)家族中有高血壓史,尤其是母親有重度妊高征史者。

(4)有腎炎、糖尿病病史者。

(5)有營養不良,重度貧血者或營養過剩,體型矮胖者。

(6)氣候寒冷也是導致血壓升高的因素之一。

(7)子宮張力過高,如羊水過多、多胎妊娠、葡萄胎等。

根據病情的輕重,妊娠高血壓又分為輕度、中度、重度:

(1)輕度妊娠高血壓是指血壓≥140/90毫米汞柱,<150/100毫米汞柱,或較基礎血壓升高30/15毫米汞柱,可伴輕度蛋白尿及水腫。

(2)中度妊娠高血壓是指血壓≥150/100毫米汞柱,<160/100毫米汞柱,蛋白尿在(+)或水腫,伴有頭暈,無自覺癥狀。

(3)重度妊娠高血壓主要表現為兩種:一種是先兆子癇,即血壓≥160/100毫米汞柱,蛋白尿在(++)~(++++)或水腫,伴有頭痛、眼花、胸悶等自覺癥狀;另一種是子癇,指的是患者在妊高征基礎上出現抽搐或昏迷癥狀。

3.肥胖型高血壓

肥胖是指人體能量的攝入遠遠超過消耗,使脂肪過多蓄積的一種病理狀態。一般衡量一個人的體重是否合適的標準之一是體重指數(BMI),它是利用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計算出來的,即體重÷身高2(千克/平方米)。中年男性為21~245,中年女性為21~25。例如一個人的身高是1.7米,體重是70千克,他的體重指數計算的方法是70除以2.89等于242。

同時,肥胖者一般是指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以上的人。在我國,成人的標準體重可用以下公式計算:標準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0]×0.9。目前,超重與肥胖的診斷標準并未統一。WHO與國際肥胖協會建議亞洲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標準分別定為體質指數為:BMI≥23千克/平方米和≥25千克/平方米。而我國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診斷標準分別定為:BMI≥24千克/平方米和≥28千克/平方米。

肥胖可以分為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兩大類。單純性肥胖無明確病因,可能與遺傳、飲食和運動習慣等因素有關,醫學上也可把它稱為原發性肥胖。繼發性肥胖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導致的肥胖。

盡管肥胖型高血壓的嚴格定義應把肥胖作為高血壓病因,肥胖發生在前,高血壓發病在后,減重可使血壓下降或接近正常。但事實上,原發性高血壓病因極其復雜,對于大多數原發性高血壓,體重均影響血壓,減重有助于降壓,因此,很難確定肥胖與高血壓是單一因果關系。同時,體重是一連續變量,對于血壓的影響并無切點,因此,肥胖型高血壓泛指單純性肥胖者伴有原發性高血壓,從而闡明這類高血壓在治療上的特點。

肥胖型高血壓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高血壓的患病率占人群的10%~30%。中國成年人高血壓人群患病率近20%,在有的西方國家更高。而肥胖者占高血壓病患者的30%~75%。有研究發現,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也無論年齡和體脂分布有何差異,個體收縮壓和舒張壓均與體質指數和腰圍呈正相關。減輕體重后,多數肥胖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可下降。

肥胖可以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亂,如胰島素抵抗、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和腎臟功能障礙。肥胖是原發性高血壓的一個重要發病因素,其促使血壓升高機制如下:①遺傳因素。肥胖型高血壓具有家族聚集性,因此,推測肥胖與高血壓具有遺傳性的內在聯系。②神經-內分泌異常。胰島素抵抗及高胰島素血癥,促進交感活性增加,血漿瘦素水平升高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尤其醛固酮分泌增加,這些神經內分泌紊亂,促進血管收縮、鈉水潴留、血容量增加和心肌及血管重塑等。③糖脂代謝異常。肥胖常伴有糖脂代謝異常,包括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三酰甘油和(或)膽固醇水平增高,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④內皮功能障礙,使血管擴張及抗細胞增殖功能降低。

4.兒童高血壓

兒童高血壓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指小兒在安靜狀態下,平均收縮壓或舒張壓超過該年齡、性別組的2個標準差以上或第95個百分位數以上,可確認為高血壓。目前趨向于將血壓在短期內急驟升高,超過最高限(>99個百分位數),伴心臟、腎臟、中樞神經系統等靶器官損害的重癥高血壓稱高血壓危象或稱高血壓危重癥,而把不伴上述靶器官急性損傷的重癥高血壓稱為“高血壓急癥”。

兒童高血壓與成人不同,多為繼發性。繼發性高血壓中80%與腎臟疾病有關,如腎實質病變的急、慢性腎小球腎炎,反流性腎病,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結締組織病伴腎損害、先天性腎發育不良、腎盂積水、多囊腎、腎腫瘤、溶血尿毒綜合征、腎功能不全等以及腎血管病變的先天性腎動脈狹窄、腎動脈肌纖維病致腎動脈狹窄、多發性大動脈炎所致的腎動脈狹窄、腎動脈栓塞、腎動脈炎等。

對于兒童高血壓的臨床表現,大部分初起輕癥患兒無自覺癥狀,少數有間歇性頭痛、惡心、食欲不振,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腦、眼底、心血管、腎臟的病變,發生眩暈、視力障礙、驚厥、偏癱、失語等急重癥高血壓表現。嗜鉻細胞瘤患者有面色潮紅、蒼白、心悸、發熱、多汗、震顫等表現,其中震顫可持續數分鐘到24小時,發作后可出現嚴重的低血壓。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可突然出現前胸撕裂痛,痛延及臂、頸、腹部及下肢,常伴血壓顯著升高。

高血壓危象是一種表現為動脈血壓急劇上升,以致引起急性暫時性腦功能紊亂的急癥。患兒通常有劇烈頭痛、惡心、嘔吐、視力模糊,進而發生昏迷和驚厥,并出現暫時性局部性神經征象。

5.更年期高血壓

婦女在進入絕經期或因手術、放射線破壞卵巢功能時,可出現一系列更年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如自覺一陣潮熱、面紅、出汗,發作次數不定,伴有心悸失眠、煩躁易激動、思維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也可出現皮膚麻癢、頭痛、眩暈、血壓升高等。絕經期高血壓主要為收縮壓升高,且波動性較大,易受精神緊張和體力勞動影響,使血壓波動。待度過絕經期之后,大多數可逐漸恢復正常。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佳木斯市| 库尔勒市| 满洲里市| 惠来县| 嵊泗县| 洪湖市| 长子县| 双城市| 临湘市| 台山市| 米易县| 吉水县| 四平市| 金门县| 常熟市| 简阳市| 开远市| 临高县| 绩溪县| 新绛县| 玉溪市| 罗山县| 留坝县| 哈尔滨市| 彝良县| 杭锦后旗| 从化市| 涿鹿县| 澄江县| 孟连| 阜宁县| 双峰县| 武定县| 安乡县| 沙坪坝区| 东乡| 嘉祥县| 河源市| 安塞县| 芷江| 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