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猶太人的歷史與教育的沉思

求知能改變一個人仍至于整個人類的命運

沒有人是貧窮的,除非他沒有接受過教育。

——猶太思想家馬克思

談到教育,就不能不談猶太人。猶太人——一個由家庭完成教育的民族,家庭在教育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為他們的民族與國家,為世界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巨人。

今天的以色列,國土面積約20000平方公里,在全世界中列第133位,人口約500萬之多,列世界100位;猶太人用自己的努力,在40來年間,國民收入躋身于世界排名的20位,超過了許多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更為輝煌的是在第五次中東戰(zhàn)爭中打敗了面積相當于他們五百倍之多、總?cè)丝谶_一點五億的阿拉伯國家,他們親手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戰(zhàn)爭史上的神話。

世界上人口數(shù)量如此之少的猶太人為什么會創(chuàng)造出如此的輝煌呢?

有一個肯定的回答,那就是教育,是教育讓這個民族實現(xiàn)了強國之夢。教育讓他們的孩子成為有用之人,是教育讓他們的國家走向富強與文明。

猶太教育的歷史回顧

猶太民族的家庭教育起源于3000年前。

公元516年,波斯王居魯士打敗新巴比倫尼布甲尼撒二世,允許巴比倫的猶太人返回故鄉(xiāng)。一批猶太先知為了保持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tǒng),進行了一系列宗教改革,家庭教育被看成是保持民族傳統(tǒng)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而受到極大的重視。

接受教育是他們每個人的任務(wù),無論是小孩子還是成年人,都有著他們接受教育的計劃。

隨著時間的推移,家庭教育日臻完善,教育內(nèi)容也愈益豐富,由最初的宗教教育發(fā)展到針對孩子的一生的教育,這是這個民族中最為偉大的創(chuàng)舉,也是教育史上最為引人注目的一項成果。

每一個猶太人都清楚地知道,他們?nèi)丝跀?shù)量之少,國土面積之小,只有教育才能保證國家的富強,只有接受教育才能讓人民都充滿了力量,也只有教育才能讓自己的民族立于不敗之地。

猶太人的希望是建立在一所小小的學校上面的。

猶太人寧可變賣所有的東西,也要把女兒嫁給學者;為了娶得學者的女兒,就是喪失一切也無所謂。

猶太人堅信這樣的真理:只有接受教育的人才能擁有一切。

一個人要是沒有從教育中獲得的知識,那他還能有什么呢?他將一無所有。

一個人一旦擁有知識,那他還缺什么呢?

一個人不去學習并擁有知識,那他還能擁有什么呢?

公元70年前后,占領(lǐng)猶太的羅馬人肆意破壞猶太教堂,圖謀滅亡猶太人。當時,猶太人分成兩派,鷹派主張以暴抗暴,鴿派則主張采取非暴力手段來抵抗侵略者。約哈南拉比(學者)屬于鴿派,面對猶太民族的空前浩劫,他殫精竭慮想出了一個拯救猶太人的好點子,那就是必須親自面見到羅馬軍隊的主帥。

當時鴿派的猶太人全被鷹派的關(guān)在耶路撒冷的城堡中,既進不去也出不來。約哈南拉比心生一計,于是他開始假裝生病,由于他是大拉比,所以前來探望的人很多。不久,一個噩耗傳播開來,約哈南拉比死了。

弟子們把他裝進棺材,要求抬出城去,因為城堡內(nèi)沒有墓地,鷹派的守兵們不相信拉比真的死了,提出要驗看尸體。由于猶太人有絕對不看尸體的風俗,所以不能開棺檢看,守城的守兵就要用刺刀刺入棺材作為試探。

弟子們堅決不允許這種對死者不恭的做法,而且強烈要求“掘土安葬”約哈南大拉比。最終,守城的鷹派士兵只好放行,拉比的弟子們抬著他朝著羅馬軍隊的駐地走去。

終于到達了羅馬軍隊的駐地,約哈南拉比從棺材中出來,求見司令官。他凝視著羅馬的將軍韋斯巴薌的眼睛說:“我對將軍閣下和羅馬皇帝懷有同樣的敬意”。

韋斯巴薌聽了此話,大為生氣,認為拉比侮辱了羅馬皇帝。

約哈南拉比沉著而又堅決的說:“不,請相信我的話吧,閣下一定能當上羅馬皇帝”。

韋斯巴薌說:“謝謝你的祝福,你到底想得到什么呢?”

拉比答道:“我只有一個要求和心愿,給我一個能容納大約10個拉比的學校,永遠不要破壞它”。

約哈拉比明白,羅馬軍隊遲早要攻破耶路撒冷。城堡陷落后,羅馬軍隊一定會大肆屠殺猶太人,但只要保存了學校,猶太民族的傳統(tǒng)就能保存下來。

韋斯巴薌思考片刻后,答應(yīng)了拉比的要求。

不久,羅馬皇帝死了,韋斯巴薌倚仗軍隊果真當上了羅馬的皇帝。日后當耶路撒冷城破之日,他果真向軍隊發(fā)布了一條命令:

——只給猶太人留下一所小小的學校。

這樣,學校留下來了,猶太人的知識和傳統(tǒng)也因此得以保留。

猶太人的強大,以及在無數(shù)次屠殺之中還能枝葉繁茂,是因為他們有著無數(shù)所像約哈南拉比用生命換來的這樣小小的學校,讓他們的知識和傳統(tǒng)在這里傳播。

這正是猶太人的遠見卓識和歷經(jīng)浩劫而不滅的真諦!

知識帶來智慧與財富

上帝向所羅門顯現(xiàn)其身,對他說:“你愿我賜給你什么,你可以提出來。”

所羅門對上帝說:“你曾向我的父親大衛(wèi)施以仁慈,使我接續(xù)他作王。求你賜予我智慧,我好在民眾前作出是非判斷?!?

上帝對所羅門說:“你有這心愿,既不求財富和尊榮,也不求滅絕那恨你之人,又不求長壽,只求智慧好判斷民眾,我必賜你智慧,也必賜你財富和尊榮?!?

猶太人十分注重讓孩子在童年時代得到良好的教育。幾乎每個猶太家庭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具備理性的思維方式。例如讓孩子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毀,你將帶什么東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是金錢或鉆石,母親會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么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金錢,也不是鉆石,而是智慧。因為智慧是行何人也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跟著你?!豹q太人一心追求知識,并以不同尋常的方式代代相傳。

一個人只有擁有了知識才能得到智慧,一個有著智慧的人也是會得到財富與尊榮的。

猶太人之父本·古里安曾說過:

“如果要讓我用最簡單的語言描述猶太史的基本內(nèi)容,我就用這么幾個字:質(zhì)量勝過數(shù)量?!?

這話是千真萬確的,猶太民族的富強和他們?nèi)嗣竦乃刭|(zhì)、文化、教育、以及世界各地猶太人的仁慈是分不開的。

猶太人認為學習的目的就是提高人口的素質(zhì)。人口的素質(zhì)提高了,國家也就強大了。

猶太民族從那所小小的學校開始,他們的民族就在一種知識的鼓勵之下堅強地生存著,用他們從書中所得到的智慧經(jīng)商、做人。直到他們的民族奮斗到復(fù)國仍把教育作為復(fù)國的重要手段。當時的提法是“猶太復(fù)國主義”,歷屆政府都把教育和科技當成立國的根本。

古里安還說:

“沒有教育,就沒有未來。”

梅厄夫人說:

“對教育的投資是最有遠見的投資?!?

夏扎爾說:

“教育是造就猶太民族的希望所在,教育上的投資就是經(jīng)濟上的投資。”

以色列教育徑費從3歲開始就由政府撥款?,F(xiàn)在的以色列工黨和利庫德集團兩黨競爭的重點并不在于如何發(fā)展高等教育和培養(yǎng)高級人才,而是如何發(fā)展幼兒教育和基礎(chǔ)教育。很顯然,猶太人的目的就是想永遠走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

以色列的第一位總統(tǒng)是著名的物理學家魏茲曼。剛建國時,國家還在隆隆炮火聲中,魏茲曼就叫來了教育部長蓋爾要他起草一份文件,要求全國3到15歲的孩子,必須接受免費教育。

“免費!”教育部長驚愕不已,要知道,立國之初的以色列尚處于戰(zhàn)火之中,而當時的教育部惟一的財產(chǎn)就是一部舊的打字機。

面對教育部長的驚愕,總統(tǒng)說道:

“對,免費,我們處于敵人的包圍之中,背靠地中海,四面是埃及、敘利亞、約旦、黎巴嫩,這些阿拉伯人是無時不想把我們趕到地中海去。我們必須培訓高素質(zhì)的人才,只有這樣才能對付幾十倍于我們的敵人”。

聞聽此言蓋爾也激動起來,說:“我們要建立一個歷史博物館,讓孩子們知道3000年前圣殿被羅馬人所毀掉的悲劇;讓他們知道在二戰(zhàn)中猶太人被屠殺的事實;讓他們知道巴勒斯坦是我們的世界,是我們的家園,這塊土地是我們的,除此我們沒有地方可去!”

正是猶太民族一些領(lǐng)導人遠見卓識地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猶太民族才有了今天;正是對教育的重視,猶太民族在許多方面都處于世界的前列。今天的猶太人可以自豪地說:

“我國資源缺乏,有的只是沙漠、陽光和智慧”。

教育使猶太民族擁有了眾多優(yōu)秀的人才,而這也使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就從災(zāi)難中脫穎而出。

猶太人的發(fā)展史證明,要教育人民,第一是學校,第二是學校,第三還是學校。完善的教育會使人類的身體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力量得到充分的改善。

知識勝于金錢

《次經(jīng)》說:如果一個人來到天國裁判所并說“我太窮了,終日為果腹奔波,沒有時間學習”;那么,他就會被問及這樣的一個問題:“你比希勒爾還要窮嗎?”

希勒爾長老是一個窮人,他每天都要干很重的活,卻只能掙到半個納爾。他用收入的一半支付給學院的門衛(wèi),而用另一半來養(yǎng)活自己和家人。

一天,在安息日前夜,他沒有掙到錢,學院的門衛(wèi)不讓他進去。于是他爬到教室的房頂,把頭緊緊地貼在冰冷的屋頂上,透過玻璃屏息傾聽智者施瑪和阿弗塔揚的講課。在他趴在屋頂上的時候,大雪飛揚,不一會兒,就將他蓋住了,但他聽得非常入迷,終夜沒有挪動一下位置。

第二天清晨,施瑪對阿弗塔揚說:“兄弟,這間屋子每天都很亮,但今天卻有些暗,好像被什么東西遮蓋了?”

他們抬頭看天,發(fā)現(xiàn)屋頂上一個人型的物體,于是,他們爬到屋頂,發(fā)現(xiàn)了被大雪蓋住幾乎快凍死了的希勒爾。他們把他背下來,給他洗澡并涂油,然后把他放到了火爐旁邊。

上面這個故事可說是人類求學的典范,他們雖然貧窮,可他們并不自甘墮落,他們知道只有知識能改變他們的命運,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并且獲得力量。

猶太人愛讀書,愛買書,愛寫書。

在猶太人的國度,無論是在街頭巷尾,無論是在車站還是廣場,專心致志讀書的人隨處可見。在每個家庭里,書房是必不可少的。

猶太人在休息日,所有的商店、飯店、娛樂場所都停業(yè),交通全部中斷,每個人都必須在家中“安息”和祈禱,嚴禁走親訪友,但有一點是允許的,那就是讀書和買書。倘若你從陽臺上向下看,你會發(fā)現(xiàn)海灘上空空蕩蕩,大街上寥無人跡,只有書店開業(yè),每個書店中都擠滿了人,沒有大聲喧嘩,人們都在靜悄悄地看書或購書。

每個書店都生意興隆,人們對書的酷愛似乎勝于財富。書店中各種觀點的書一應(yīng)俱全,從最為深奧的哲學著作到最通俗的大眾讀物,都有著各自的讀者群體。

在街頭的報亭里,可以買到頭天出版的西方各種大報,如《世界報》、《紐約時報》等。

猶太人除了希伯來母語之外,大多數(shù)人都能講流利的英語,全國有近30家報刊分別用15種文字出版,出版社與圖書館的數(shù)量居全球之首,僅有500萬人口的國家竟有近900種刊物。每種刊物的定價都很昂貴,即使最節(jié)儉的猶太人家庭也總是要訂閱好幾種期刊或者報紙。購買書報是每個猶太家庭中的重要支出部分。

在猶太民族中一個14歲左右的孩子每個月都要閱讀一本書,全國平均4000人就有一家公共圖書館。

在猶太民族中,學者的地位要高于以色列王,他們認為如果一個學者死了,沒有人能替代他,而如果一個國王死了,所有杰出的猶太人都有能力競選國王。

知識是取不走的財富

猶太教義說:

假如父親與教師兩人同時坐牢而只能保釋出一個人的話,做孩子的應(yīng)先保釋教師。

學問對于我們?nèi)魏我粋€人而言,猶如魚之于水,有學問才能生存。

猶太教義中有這樣一則關(guān)于學問的價值的故事:

一個大學者和一群商人一起出海航行,商人們帶了好多貨物準備出售。

“你帶了什么貨物?”商人們問這位學者。

“我的貨物比你們的都要寶貴。”這位學者回答。

但這位學者沒有向這些商人說明他所帶的是什么。

商人們很是吃驚,找遍了船上的每一個地方,卻沒有發(fā)現(xiàn)這位學者帶的貨物。因此他們便開始嘲笑這位拉比。

“他是一個傻瓜!”商人們說。

在海上航行了幾天后,海盜搶劫他們,搶走了商人們所有的貨物和衣服。

當船最終靠岸時,商人們發(fā)現(xiàn)他們一無所有。在異鄉(xiāng)他們完全是陌生人,這使他們陷入了困境,必須忍受種種的困苦,饑寒交迫。

而那位拉比登岸不久,就找到了一所學院,開始解釋律法。當?shù)厝丝吹剿侨绱瞬W多識,就給了他很大的榮譽。他們給他衣服、食物和住房。當他來到街上,達官貴人都畢恭畢敬地伴隨著他??吹竭@些,與拉比同行的那些商人們都很困窘。

“請原諒我們對你的嘲笑吧,”他們企求道?!罢垘蛶臀覀?!讓他們給我們一些面包吧,我們多么的饑餓??!現(xiàn)在我們明白了,你說你的貨物比我們的貨物珍貴,不是夸口。知識才是最好的貨物!”

知識是人類安身立命的最為重要的資本。

我們?nèi)祟惖某晒ψC明了,只有知識才能構(gòu)造巨大的財富資源,既能使土地獲得豐收,又能使文化繁榮昌盛。沒有知識就不會有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識。知識會使精神和物質(zhì)的荒野變成肥沃的土地。

那些生于戰(zhàn)亂年代的猶太人認為,一個“沒有國家”的人,一切財富都有隨時被掠奪的危險,而知識和技能則是“惟一可以隨身攜帶,終身享用不盡的資產(chǎn)”。尤其是那些漂泊于他鄉(xiāng)的猶太人,為了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往往不惜傾家蕩產(chǎn),他們中的孩子上大學的占三分之二。在美國的適齡青年中,上大學的比例為40%,而猶太商人的孩子則是80%。因為他們清醒地認識到知識比財富更為重要。

知識是工具,而不是目的;生活需要知識,正如戰(zhàn)爭需要槍炮一樣。沒有什么力量比知識更為強大的了,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zhàn)勝的。

一部開啟猶太民族智慧的書

猶太民族的事跡具有某些代表性,也具有一定的經(jīng)驗與說服力,同時,這個民族中的許多東西很值得其他民族借鑒、學習:

——如果一個猶太人的家著火了,他們沖進房間最先搶救的是他們的書籍。在猶太民族的心目中,沒有什么財產(chǎn)比書更為珍貴。

他們的小孩子出生時,第一件事就是往書上涂點蜜糖讓他用舌頭舔嘗書是甜蜜的,讓他明白書永遠是好東西,從小就要學會親近書。

書是猶太人的衣缽,他們的民眾在遭受屠殺、四處流亡時期,總不忘隨身攜帶一本書——《塔木德》,就是這本書陪伴著他們在四處逃亡之時,仍不放棄追求自己的夢想,有這本書陪伴著讓他們時時想到自己的家園與民族。

“塔木德”是猶太民族的靈魂。

《塔木德》一書,是在公元二世紀至六世紀之間,猶太教口傳的律法集,即《巴比倫塔木德》和《巴勒斯坦塔木德》,統(tǒng)稱《塔木德》,并形成了塔木德文化。該書共250萬字,是一本關(guān)于猶太人的生活智慧經(jīng)典。這部書不僅注解了《圣經(jīng)》中的律法而且還是一部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其內(nèi)容除宗教訓誡和道德說教外,還包括了大量的神話故事、歷史傳說、民間習俗,乃至天文地理、醫(yī)學算術(shù)及植物學知識。

整部作品通俗易懂,睿智雋永,是猶太人行為處事的行動指南,同時對流散狀態(tài)的猶太人維護民族統(tǒng)一、加強凝聚力起到了無比重要的作用。

《塔木德》一書凝聚了十個世紀中,二千余位猶太學者對自己民族歷史、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的發(fā)掘、思考和提煉,是整個猶太民族生活方式的航海圖,是支撐世代猶太人的精神支柱。

《塔木德》告訴我們:

——無知的人不可能是虔誠的;膽怯的人不可能學到東西;而性情急躁之人不可能當好老師。學習使人嚴謹,嚴謹使人熱情,熱情使人潔凈,潔凈使人克制,克制使人純潔,純潔使人神圣,神圣使人謙卑,謙卑使人恐懼罪惡,恐懼罪惡使人圣潔,圣潔使人擁有神圣的靈魂,神圣的靈魂使人永生。

直到今天,猶太人仍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塔木德》。許多人除了每天早上閱讀一段時間之外,安息中更特意安排幾小時的學習時間,其態(tài)度之認真,有時幾個小時只學習幾十句,他們認為只要理解了其中幾句話的要義就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凡逢家庭共同進餐或朋友來吃飯時,席間總要共同探討一下《塔木德》的內(nèi)容。

他們學完一卷《塔木德》便被認為是一件大事,往往要請朋友來慶賀一番。

《塔木德》已經(jīng)成為這個民族精神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成為整個猶太民族的靈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猶太文化就是塔木德文化,《塔木德》是他們民族的智慧寶庫。

猶太民族中的一位很有影響的大拉比說:

——為了確保我們的智慧在以色列不被人們遺忘,我做過什么?

我種過亞麻,用亞麻繩結(jié)成網(wǎng),然后用網(wǎng)捉過鹿,把鹿肉給孤兒吃,用鹿皮來做書寫卷軸,用卷軸寫上我們的人生經(jīng)驗。這樣就能讓人在此世享用果實,而在來世仍然擁有智慧的資本:

——尊重父母,付出愛心,善待陌生人,與鄰居和睦相處。

從這些猶太人的事跡中我們得出了一個至觀重要的結(jié)論——只有不放棄學習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毫無疑問,教育是一個民族一切思想的先行官。否定教育,即等于反對我們一切創(chuàng)造力的精神源泉。

教育使人完善

猶太教義說:

——教育是人人都必須接受的,愚蠢的人受教育,可以去掉他們本性中的愚蠢。

聰明的人更需要接受教育,因為聰明人如鋒利的刀,不接受教育,砍到不該砍的地方,其破壞力更大。其活潑的心性,不去忙碌有益的事情,就會干出有害的事情。正如肥沃田地,不種上莊稼,就會長出茂密的野草一樣。

富人和窮人都要接受教育。

富有的人沒有智慧,豈不像吃飽了糠麩的豬或者驢子一樣無知之極。

貧窮的人不懂得知識,沒有智慧,就如一頭負重的驢子,只知道在那里用自己的觀點來征服世界,結(jié)果卻弄出了許多的笑話。

美貌無知的人沒有智慧,就如一只具有美麗羽毛的孔雀,或是一把藏著鈍刀的金鞘,只是看著好看,其實沒有實際的用處。

有權(quán)力的人更要接受教育,因為他們必須具有智慧,正如向?qū)б醒劬?,喇叭要會出聲,刀要有刃一樣?

地位低的人也要接受教育,方能改變命運。

智力低能到不能教化的人,世上幾乎沒有,好比一把篩子,倘若你連續(xù)不斷地向它潑水,它雖然不能保留一滴水,然而它會愈來愈清潔。笨拙和思考力貧乏的人,雖然不可能有獨創(chuàng),但在一定程度上卻能改變氣質(zhì),脫離蒙昧。

再者,人的智力也如同身體,有的人幼年身體強壯,長大反而體弱多病;另一些人童年矮小體弱多病,長大則強健壯碩。智能也是如此,有的人懂事早,少年聰慧,成人后反而庸碌無為;有的人則相反。在教育的園圃里,有早結(jié)果實的樹,也有晚結(jié)果實的樹。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開啟那善于駕馭一切的思想。

知識是樹,教育是根

猶太教義說:無論是耶穌還是異教徒都沒有掌握上帝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只所以說上帝萬能是借助于因果律推斷出來的,使用的是增加完善性消除不完善性的方法,這也許就是知識。

知識是怎樣獲得的呢?知識是建立在基礎(chǔ)教育之上的,只有把教育的根打牢,知識才能牢固地存在。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懂得并且記憶有用的東西,才能夠成為自己的財產(chǎn)。

知識的獲得憑借教育中的記憶。

記憶應(yīng)當自幼練習,因為練習可使記憶得到發(fā)展。在青少年時期,勞苦是不覺得的,因此增加記憶練習就可以使記憶得到發(fā)展,毫無麻煩,并具有保持力。

沒有一種能力是比記憶更容易的行為,更能得到發(fā)展的行為。

要每天找點東西去記憶,記憶這東西,你越是多給,它的力量便越強,越能誠實地記住;如果你越是少給它,它便開始退化,便記得越來越不扎實。

自然界的重多事例啟發(fā)我們,這是獲得知識的規(guī)律。

一株樹木,吸取的養(yǎng)分愈多,它便長得越強壯;它長得愈強壯,便愈能增強養(yǎng)分水分的攝取能力,以至于良性循環(huán)。

一只動物,它的成長和消化功能成正比。這是每一個發(fā)展中的生物的特性。

為了知識之樹的高大與根的深遠,必須強迫兒童接受教育和記憶訓練,不應(yīng)該遷就他們。這樣才能為他們的將來打下堅實的發(fā)展基礎(chǔ)。

讓人受益的實用知識

猶太先知希萊爾說:

——知識如汪洋大海,人之生命有限,一生勤奮攝取,也無法全得。但先學習什么知識?什么知識最有價值?這是由教育決定的。

人們?nèi)粘K傅腻e誤和步入的誤區(qū),常常是虛榮先于實用。有益于人生的知識,每不如投機的、見風使舵的知識更為人所重視。

古希臘學校,在蘇格拉底從事教育之前,音樂、詩文、修辭和哲學都為重要科目,但卻與人的物質(zhì)生活和必要的自下而上的生產(chǎn)無甚關(guān)系,至于那些有益于生活的知識技術(shù),反而無足輕重。

這種輕重倒置的現(xiàn)象,至今依然存在。

在蘇格拉底時期,人們耗費了很多的時光以求得知識,但在其從事的實際工作中,或商店、或機關(guān)公務(wù),或理財?shù)?,卻從未想到使用,也不能使用,其實這種求知是無任何益處的。

在學校中所學知識,不少人在步入社會不久便遺忘了。

教育的粗淺與不當,還表現(xiàn)在各種知識的比較價值,至今尚沒有專門的討論。

人們對該學什么沒有明確的觀念,而且對這種現(xiàn)象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人們讀什么樣的書,聽什么樣的講,教子女學習什么,放棄什么?等等這些問題都是以習慣為取舍,以愛好與偏見為準繩,很少去科學地進行選擇。

——我們只有短促的生命!

我們應(yīng)該記住這句話:我們追求知識的時間是有限的。時間有限,生命有限,因此我們就得把學習放在最見成效的地方。

學習什么知識,最好仔細衡量后再作出決定,不要把光陰浪費在錯誤的選擇上面。

先選擇什么樣的知識,什么樣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總得有個衡量的標準。

常規(guī)事物,自然無需爭論,其價值可以一目了然。對于特殊知識爭論其價值時,必先看有什么樣的用處。

當然,所有的知識都是有用的。無論是語言、數(shù)學、地理、自然、哲學等等,都對人類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這并不能指對每一個人都是有用的,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到利益與收獲。

教育的目的是讓每個人生活得更好。

怎樣生活,這是我們?nèi)巳怂鎸Φ闹匾獑栴}。普遍問題是:

——在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下如何治家,如何立家,如何盡公民的義務(wù),如何利用自我才能,如何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價值,如何達到完美的生活等。

以上這些是我們所學習的一件大事,也是教育的一件大事,同時也是教育的功能。

為了前進,就必須要有知識,我們需要知識,就像是需要空氣一樣。但知識是由教育帶來的。

教育的目的與任務(wù)

猶太人接受教育首先要從學習自己的歷史開始在以色列,無論是世俗學校,還是宗教學校,或是官方學校,甚至社會的各個群體,都非常重視歷史教育。即使沒有文化的人,對自己民族的歷史遭遇都記得一清二楚。以色列的學校時常把學生拉到“野外課堂”去接受教育去親眼感受當年的歷史古跡。以色列人在國內(nèi)旅游聽看也全是歷史?!妒ソ?jīng)》敘述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以便讓年輕人學習并銘記于心。讓年輕人從繼承的遺產(chǎn)中走出來,在他們從其他人和各種事情中吸取知識。

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接受教育者維持自己生存所必需的知識,而這相當一部分是出自于一個人的本能。

還在懷抱中的嬰兒,一見到生人或者稍有饑餓就啼哭不止,這是趨安避難的本能之聲。當他稍稍長大一點,能夠行走之時,路途中遇到自己害怕的動物,就驚慌不安,這是趨安避難的進一步發(fā)展。

兒童總是時時去追求維持自己生存的知識。如何保持身體平衡,如何避免行動中的沖撞……

追求生存知識,是一個人先天所具有的本能。

從這點可以得出,順應(yīng)自然的教育大都是周密完備的,我們首先應(yīng)該注意的,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要給獲得這種順應(yīng)自然的教育留有余地,創(chuàng)造條件,不要違背自然。

人生的五種主要活動按重要的次序如下:

一、與維持自己生存有直接關(guān)系的活動。

二、為獲得生活的必需,與維持自己生存有間接關(guān)系的活動。

三、以教育后代為目的的活動。

四、維持正常社會和政治關(guān)系的活動。

五、以滿足愛好和情感的一切活動。

從上面的排列可以看出,能保證我們個人生存的知識和注意事項,無疑當居首位。如果一個人如初生的嬰兒一般,對行為規(guī)范一無所知,則初入街市,就可能招致橫禍,即使他在別的地方才華出眾又有什么用呢?猶太人認為第一種知識涉及維持生命的重要性,自然應(yīng)放在首位。

獲取生活資料的知識,應(yīng)該置于次位。一個人的社會職業(yè),當先于家族任務(wù)。因為,一般地說不能完成職業(yè)任務(wù),就難以完成家族任務(wù)。養(yǎng)活自己的能力先于養(yǎng)活兒孫的能力,這個道理很是簡單,自己都養(yǎng)不活,何談養(yǎng)活兒孫?

所以養(yǎng)活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比維護家族幸福的知識更為重要,這種需求僅次于維護自己生存所需要的知識。

……

知識大致可分為三類:

有內(nèi)在價值的知識,例如一切自然科學的知識,均屬此類;有半內(nèi)在價值的知識,例如語言文字知識,以語言存在期限為限;有世俗價值者,例如歷史上一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時間。合理的評價是:若其它條件相等,學習中必當先學習具有內(nèi)在價值和世俗價值的知識。

接受教育實際上是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但是,有不少的人讀了許多的書,下了許多的力氣,結(jié)果濟世成了一句空話,連自己吃飽肚子都成問題,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悲哀。

在猶太民族中,以謀生為目的的教育是主要的,也是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任務(wù)。能夠謀生處事,是猶太民族教育的宗旨。

猶太先知說:如果我們不和嘲笑我們知識的那些思想保持一致,我們的知識就等于零,我們的頭腦就等于裝滿了廢紙的筐子。

教育是對自我發(fā)展的投資

猶太律法書說:

你當追想上古之日,思念歷代先賢。

問你的父親,他必指示你;

問你的長者,他必告訴你。

我們認識到了知識是一種美好的東西,它是改變我們命運的力量,并能擴大我們的視野。

教育是讓我們獲得知識的一個重要的途徑。

我們現(xiàn)在所要面對的,是我們該如何對自己進行教育上的投資,在這里我們所要保證的是我們已經(jīng)認識到了教育的真正含義與價值。

我們生活中的不少人常用在學校期間得到的文憑、證書、學位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的受教育程度。但猶太人認為:這種只注重數(shù)量的教育不一定能造就一個成功者。

這與猶太民族的實用主義有關(guān),猶太民族是一個講究真才實學的民族。

在猶太民族中曾有過這樣一位老板,他說:“我們最感興趣的是能力,不是文憑?!?

一個學位或者文憑也許能幫助你找到一份好工作,但它不能保證你在工作上能取得成績獲得進步。我們知道商業(yè)最注重的是能力,而不是文憑。

對我們工作中的某些人來說,教育意味著一個人的腦子里儲藏著多少信息和知識。但死記硬背事實、數(shù)據(jù)的教育方式不會使你達到目的。

我們所要認清的是,真正的教育,值得你去投資的教育是那能讓你獲得真正的知識,能開發(fā)和培養(yǎng)你的潛力的教育。一個人受教育的程度如何,要看他的大腦得到了多大程度的開發(fā),而這最直接的辦法是,看他的思維能力。

能改善一個人思維能力的方法就是接受教育。你可以通過許多途徑去接受教育,但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最為有效的途徑就是去學校學習。

今天,有不少的人進入學校的目的是得到一張承認學歷的文憑,這是他們?nèi)W校的目的,這種想法對教育是一種真正的褻瀆。

猶太教育家塞雷格說:教育使我們獲得知識與能力,改變我們的思維與命運,這是我們接受教育的真正目的,不論用哪種方式,只要能讓我們獲得這些,我們就值得投資。

我們所要明白的也是不能忽視的是:

“教育是一項真正的交易。”

你不妨算算這種成本占了你多少的收入比例,然后問自己:

“我的未來值得這筆小小的投入嗎?”

我們所要知道的是,進行教育上的投資會讓你獲得很多的好處:

——教育可以讓你的頭腦充實,可以幫助訓練你的頭腦適應(yīng)千變?nèi)f化的各種情況,并且能幫助你解決各種難題。這就是教育為你所帶來的最為實惠的好處。

一位叫彼得·F·德魯克的猶太學者說過這樣一段話:

“知識已成為生產(chǎn)力、競爭力和經(jīng)濟成就的關(guān)鍵。知識已經(jīng)成為首要產(chǎn)業(yè),這種產(chǎn)業(yè)為經(jīng)濟提供必要的和重要的生產(chǎn)資源。”

從這段猶太學者的話中我們得出,教育越來越控制著人們的工作、生活與求職的途徑,所以全體社會都需要文化,而且文化與知識的需要也更為廣泛。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即把學校教育與業(yè)余教育結(jié)合起來,尋求全面發(fā)展。

時代在發(fā)展,教育也面臨著一個全新的轉(zhuǎn)變,許多簡單的勞動、重復(fù)作業(yè)將由機器人所取代,而人要從事創(chuàng)造性勞動,一個人的教育也提升到了終生教育。也就是說,教育應(yīng)該擴展到一個人的一生,應(yīng)該把社會的發(fā)展和人的潛力的實現(xiàn)作為它的目的。

在今天這個時代,已不在有一勞永逸的知識了,而需要通過終身的學習去建立一個不斷更新、充實的知識體系。

這個問題不僅是猶太民族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全世界人所面臨的問題,我們只有學習,再學習,終身投資于教育,才能緊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

今天的猶太學者黑塞爾說:

——知識的廢舊率很高,每個人必須充分運用自己的有限時間,學習和掌握勞動和生活所需要的知識,并不斷更新,才能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所以教育總是要求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要站在知識的前列,這樣才不至于落伍于時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州市| 新邵县| 星子县| 犍为县| 靖西县| 临湘市| 六安市| 桐庐县| 湖州市| 武强县| 陇西县| 自治县| 东阳市| 沭阳县| 威信县| 资源县| 菏泽市| 普兰店市| 乌审旗| 定结县| 巨野县| 达孜县| 沾化县| 静安区| 屏山县| 淮北市| 花莲市| 嘉祥县| 大姚县| 龙山县| 湟源县| 廊坊市| 边坝县| 大理市| 丘北县| 通江县| 枝江市| 扬州市| 微山县| 祁门县| 曲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