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讓往事隨風而逝:找回平靜、自信和安全感的心靈創傷創傷療愈術作者名: (美)弗朗辛·夏皮羅(Francine Shapiro)本章字數: 1439字更新時間: 2019-01-04 17:01:20
活在過去的人
如果快樂和痛苦之間、疾病和健康之間、給我們制造各種難題的家庭和為我們提供關愛支持的家庭之間都有一條直線,那么我們所有人都位于這條直線的某一點。同樣,我們所遭遇的各種人生經歷,其范圍也從常見的兒童時期的屈辱、失敗、遭排斥和爭吵一直到需要診斷為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重大事件,如重大交通事故、身體虐待、性侵害或精神虐待、戰爭或自然災難。此外,已經診斷為創傷后應激障礙的患者肯定都有以下這些癥狀,如侵入性思維、不斷做噩夢或反復做同一個夢之類的睡眠障礙、焦慮、“反應過度”(hyperarousal),即對危險極度警覺并且稍大一點的聲音就會讓他們嚇得猛跳起來,或是“麻木”(numbness),即感覺自己封閉起來與世隔絕。同時他們還會盡量遠離能引發他們想起這件事的一切東西,但是這件事留下的想法卻不斷地自動跳出來。
那些罹患創傷后應激障礙的人很明顯地都有一些不好的經歷儲存在他們的腦海里,其存儲的方式令人感到極度不安。所以當一個患有創傷后應激障礙的老兵回想起三年前發生在伊拉克或阿富汗戰場上的事情時,他能在自己身體上真切感受到這件事,并且此事發生時的景象和自己的感想均能深切體會到。越戰歸來的老兵能清晰回想起30多年前發生的某件事情,并且回憶時同樣的感受還會發生。執行過無數任務的海軍陸戰隊士兵曾親眼目睹過無數傷亡事故,卻可能為某一個特定的死亡事件而魂牽夢縈難以釋懷。每當他想起這一場景時都會感到無助、痛苦、悲傷和憤怒,恰和當時的心情一樣。并且他對周圍世界也表現出這樣的情緒。
同樣,如果一個人在一年前被人強奸或是50年前遭到過性騷擾,并因此而患上創傷后應激障礙,那么她的過去也就是她的現在。每當她想到這件事,感覺就好像整件事又從頭到尾發生了一遍,或者在特定的人或者特定的地點周圍都會讓她覺得驚恐和焦慮。但是不管這事發生在多久以前,也不管癥狀到底存在有多久,它都無需持續出現才能帶來極大困擾。研究已經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同樣重要的是,盡管諸如遭遇搶劫或暴力這類重大心理創傷有必要接受正式的創傷后應激障礙的診斷,很多最近的研究已經證明,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經歷,例如感情問題或者失業問題,也會帶來同樣多、有時候甚至更多的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癥狀。
這一點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具有重要的含義。它表明在紛繁復雜的各種事件之間根本沒有明確的區分標準,同樣在各種癥狀之間也沒有十分清楚的界線。和那些遭受創傷后應激障礙折磨的人一樣,我們大家都有諸如此類的經歷,覺得焦慮、害怕、心神不寧或是與他人隔絕,腦海里總是出現揮之不去的想法、內疚或是讓人擔驚受怕的噩夢等。有時候這些反應是基于當前的某種處境,我們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以掌握必需的信息來渡過難關。對有些人而言,一旦時過境遷,這些癥狀也就馬上隨之消失。但對很多人來說,這些感受還是時常出現,或者沒有任何明顯的緣由就蹦出來。這些通常都是明確的標志,表示我們有一些潛在的未處理的記憶引發了這些癥狀。
這些記憶能夠加以辨認和處理。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不管那持續出現并一直困擾著你的消極情感、看法或行為到底是什么,它們其實都不是你所遭受的痛苦的根源——它們不過只是外在的癥狀而已。而最有可能的根源就是引發這些癥狀的記憶。我們的記憶既是各種不好的癥狀賴以存在的基礎,同樣也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其關鍵的區別就在于記憶存儲在大腦中的形式。如果它們沒有經過處理,可能就會引發我們的過度反應,或者讓我們的舉動傷及自己和周圍的人。如果這些記憶經過了適當的處理,我們的反應方式就可以既有利于心愛的人,也有利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