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民理財風險防范手冊
- 曹金洪
- 1752字
- 2019-01-04 11:05:52
■ 貨幣是最保險的資產嗎
現金貨幣資產既不進行金融投資,如購買債券、股票、基金等金融產品,也不進行實物投資,如投入產品生產與銷售的經營活動。隨著物價上漲,利率、匯率變動等,貨幣資金便會失去其等價物功能而貶值。貨幣資金中的銀行存款,如物價上漲指數高于銀行存款利率,銀行存款必然貶值。由上可知,保存貨幣資產不是最保險的理財做法,只有進行實物投資或金融投資,才能在投資經營中實現保值與增值。因此,理財要防止貨幣資金積壓過多的做法,克服不敢投資的心理。
在現代這個科學發展的經濟社會中,理財的方式可以說是“條條大道通羅馬”,各種各樣管理財富的方法令人眼花繚亂。但是,現代農民理財方式與投資領域最好與自己的特點、自身的條件相結合,否則結果往往會與目標背道而馳。
1.儲蓄
銀行儲蓄是最穩妥的理財方式之一,雖然說它的時間長、利率低、回報少,但是相對的,它的風險也是最低的,它是目前農村最受青睞的理財方式之一。
2.投保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國人危機防范意識的不斷提高,保險早已不是城里人的專利,開始走入了廣大農民的生活中。但是,保險對于現代農民來說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以為保險只能在出現意外時使用,因此很多現代農民往往舍不得投保,其實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拋開品種豐富的各種保險能夠為我們的家庭財產提供有力的保障不說,現在很多保險還能為我們帶來固定收益。穩健型的現代農民不妨嘗試一下。
3.購買債券
債券受客觀因素影響小,國家對債券的監管力度也比較大,把債券的投資風險降到了最低,最重要的是債券比單純的儲蓄回報率要高,所以對于穩健的農民朋友們來說,投資債券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選擇。
4.購買股票和基金
一直以來,炒股都被大部分現代農民朋友排除在投資領域之外,究其原因就在于其門檻比較高,而且需要掌握扎實的相關知識。但是,只要能夠用心學習,炒股也并非城里人的專利,況且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農民炒股成功的案例。
5.炒匯
在經濟發達地區,一些現代農民朋友已經開始涉足外匯投資。所謂炒匯,是指個人依照銀行掛牌的價格,不需要用人民幣套算,直接將一種外幣換成另一種外幣。炒匯的成功也離不開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對整個外匯市場乃至國際局勢的綜合審視。雖然有相當一部分現代農民朋友實現了利益的增長,但是,對于那些不明白此道的人來說,最好等掌握了相關知識以后并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這個領域,而且剛開始應以練手為主,切忌孤注一擲,否則很有可能遭受重大損失。
6.投資產業
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對于那些有著創業激情的現代農民朋友來說,能夠投資實業,如養殖、種植、制造、農副產品加工甚至新興產業諸如生態旅游等項目,無疑比投資一些理財產品來說更有意義。
除了各銀行積極為農民創造良好的理財環境以外,農民朋友也應轉變自己的理財觀念,在現有的條件下積極去打理家財。
第一,因地制宜提高理財收益。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農民朋友可以申請將部分存款轉成信用社股金,這樣在享受農村信用社的經營分紅時,還可以得到大大高于儲蓄存款利率的股金紅利。這便是很多農民朋友選擇利率高的信用社存款的部分原因。
第二,舍近求遠進城理財。
城里的理財產品多,農民朋友可以到城市各大銀行的金融超市、理財中心逛逛,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同時農民朋友大都不愿意“露富”,選擇到城里的銀行辦理存款和理財業務,可以避免借錢之擾。
第三,切莫追收益忘風險。
不能只看民間借貸的高額收益,還要考慮其風險,如果要參與,一定要注意借款人是否有良好的抵押、質押或擔保,必要時可以進行法律公證。不要把所有的錢都投入其中,可以考慮采取多元化投資的形式來分散風險。
第四,科學消費提高生活質量。
農民朋友的積蓄可以說都是血汗錢,在消費上應避免盲目行為:建房購物要量力而行,不要將消費用于封建迷信、賭博等;人情消費不能打腫臉充胖子;應將積蓄適度用于子女教育以及文化娛樂、健康、旅游等正當消費,學會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第五,注意養老保障。
農民朋友大多沒有退休金、養老保險,更沒有公費醫療,所以應注重拿出一部分積蓄專門謀劃自己的健康和養老保障。這樣,自己的投資穩妥增值,健康和養老有保障,整體理財效率提高了。
綜上所述,農民朋友應主動擴寬自己的視野,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慢慢學會理財,不要把資產局限在單純的儲蓄上,懂得利用更多理財方式獲得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