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該打聽的不要打聽,親密也要有間,這是現代社會文明交往的規則。擁擠的道路之所以事故很少,是因為司機學過紅燈停、綠燈行、靠右行駛等交通規則。如果沒有交通規劃,我行我素的話,那么路上天天會出事故,還有誰敢開車呢?人際交往規則的作用類似于交通規則,只有大家都遵守人際交往規則,人們才能和諧相處。因此,社會人要懂得人際交往規則,不該打聽的不要打聽,與其把時間花在打聽別人隱私上,還不如踏踏實實學點知識長點本領干好自己的工作,過好自己的日子,這樣自然會少些尷尬,多些開心。
熱水與微笑
一天早上,當建華用電子鎖開車門時,雖然能聽到鎖卡彈起的聲音,但門卻打不開。起初我還以為門鎖出了問題,后依次拉其他三個車門也打不開。突然想起頭天傍晚洗了車,可能是水未擦干,加之晚上溫度低把車門凍住了。
怎么辦?硬拉不僅可能無濟于事,還有可能把車門拉壞,這時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把冰融化。我想到用熱水可以融化冰,于是,回家燒了一壺熱水,用熱水沿著車門縫淋灌,大概淋了半壺熱水,車門就開了。我非常高興,由此也生發出一些感悟。
水在零下攝氏度的環境里就會結冰成為固體,柔軟的水變成堅硬的冰。堅硬的冰遇到高溫就會化凍,變成液體,被凍住的物體就會分離。這是大自然的規律。這一自然現象可為人類利用,造福人類,如滑冰項目,狗拉雪橇等。
車門遇水會結冰,使車門打不開。自然界是這樣,社會界也會有類似的問題。人如果碰到挫折、坎坷、不高興、有情緒的時候,也有可能封閉自己的情感,不愿意與別人溝通、交流甚至做出逆反舉動,造成不和諧局面。而作為領導者,如果不注意觀察下屬的情緒,不注意工作方法,有可能產生不愉快的結果,甚至容易激化矛盾,造成不良后果。
有句成語叫做“真誠所至,金石為開”。意思是只要用足了真誠、熱情,連石頭都能被感化,何況人呢?真誠、熱情的外在呈現就是微笑。微笑是一種力量,一種智慧,一種自信,一種友好。微笑猶如冬天里的一縷陽光,天旱時的一場甘霖,能夠化解矛盾、打開心扉、順暢溝通。微笑不僅能夠化解朋友、同事之間的矛盾,而且能夠使歹徒放下手中的刀。
有這樣一個案例。
瑪麗小姐打開門時,發現一個持刀的男人正惡狠狠地盯著自己。瑪麗小姐靈機一動,微笑地說:“朋友,你真會開玩笑!是推銷菜刀吧?我喜歡,我要一把……”邊說邊讓男人進屋,接著說,“你很像我過去的一位好心的鄰居,看到你真的很高興,你要咖啡還是茶……”
本來滿臉殺氣的歹徒慢慢變得靦腆起來。
他有點結巴地說:“謝謝,哦,謝謝!”
最后,瑪麗真的買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陌生男人看著錢遲疑了一下走了,在轉身離去的時候說:“小姐,你的微笑和熱情將改變我的一生!”
聰明的瑪麗小姐明知道這男子是個歹徒,面對歹徒,所有硬碰硬的措施都有可能帶來災難。她卻機敏地用微笑、真誠感動歹徒,瞬間激活歹徒被屏蔽的良心,放棄邪惡念頭,走上人生正路。
瑪麗小姐的微笑猶如我那用來開鎖的熱水,打開了一個歹徒的心鎖。熱水與微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誰笑到最后誰才笑得最好
一天下班較晚,18:30才離開辦公室。因為希望能早點回家,在北四環路上多次并線超車,將不少車甩到了后面,感覺挺爽。
由北四環上了京承高速,來到了取票口,早早地瞄準了車輛較少的那條車道。原以為能夠盡快通過,但不遂人愿,排在前面的一輛車遲遲不見開動,遠遠望去,好像司機在與交費站司票員在爭論什么。眼見得旁邊車道的車輛“后來者居上”,急得我們這條道上的司機們齊按喇叭,以示抗議。這種情形可能許多開車的朋友都會碰到。
由此我產生了一些感想。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事與愿違的,因此,我們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當不能實現自己愿望的時候,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小巧難以取得大勝。以我開車上下班為例,從我們家到公司有三十多公里的路程,即使想方設法并線超車,一趟下來快慢不過是幾分鐘,如果因此發生一次刮碰,那就得不償失。
人生就是一次長途旅行:有時候道路順一些,走得快一些;有時候會碰到坎坷泥濘,可能要慢一些,關鍵是要朝著既定的目標走下去。而現實生活中的不少人,當走在平坦大道的時候就驕傲自滿;當碰到坎坷泥濘的時候就垂頭喪氣。這樣心態的人,自然就永遠無法實現人生目標。
人生就是一個大考場,其實我們一生都在考試,沒有蓋棺之前沒有定論,有的人甚至蓋棺之后還會改變定論。比如生前窮困潦倒的梵高創作了八百多幅名畫,而生前僅賣出一幅,死后作品價值連城,特別是他的《向日葵》成為世界珍品。
一次高考不能定終身。有專家對臺灣四所知名大學二十年的文理狀元作過跟蹤調查,三分之二在學校當老師,其他的也都業績平平。
一次就業不能決定成敗。通過人才流動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成就自己的事業。
即使是遭遇下崗也并非前途無望,許多下崗職工,自謀職業,創造了人生的輝煌。
人生既然要一生考試,因此偶爾的失誤、失利就不要太憂慮。如果有志氣的話,在后面的考試中還可以補回來。因此應當有像偉人毛澤東的詩句“風物長宜放眼量”那樣的做派。
誰笑到最后誰才笑得最好。
也談“和諧”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閉幕了,這次會議討論的主題是社會和諧。社會和諧不僅是政府官員們的事情,而且與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值得關注。下面以我的一孔之見,也來談談“和諧”。
現代漢語辭典對“和諧”的解釋是“配合得適當和勻稱”。“和”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關于“和”,《增廣賢文》里論述較多,例如:“父子和而家不敗,兄弟和而家不分,鄉黨和而爭訟息,夫婦和而家道興。”“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寅,一家之計在于和,一生之計在于勤。”“和氣致祥,乖氣致戾。”“家庭和睦,疏食盡有馀歡;骨肉乖違,珍饈亦減至味。”關于“和”字的古語也有許多,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等。
如果用一個通俗的比喻來解釋和諧,我認為就是把“木桶原理”中木桶的那塊“短板”加長。大家都知道當今流行的“木桶原理”,即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那塊最短的木板。
這一原理同樣適用于社會、家庭和個人。社會、家庭和個人都應該好好找找那塊“短板”,把它加長,使之“配合得適當和勻稱”。這樣我們社會、家庭、個人的和諧的程度就會大大提高。
先來說說我們的社會。我國經過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從福布斯和胡潤的排列榜都可以看到,中國的富豪不僅數量多,而且分量重。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存在“資源消耗過高,環境污染嚴重、兩極分化加速、貪污腐化驚人、礦難事故頻發、假冒偽劣盛行、社會治安不穩”等不和諧之聲,即“短板”現象嚴重。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很好解決,無疑將會影響我們國家的健康發展。因此,今后要在把“短板”加長上下工夫。
再來說說我們的家庭。許多職場人士,在努力追求金錢、地位的同時,很少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家庭,關心配偶,甚至子女的教育,時日一久,必然產生溝通不暢,感情不和的“短板”,難免“勞燕雙飛”,單親家庭不斷增多。據有關資料介紹,我國大城市的離婚比率不斷上升。還有些年輕人淡漠了孝道和責任,不僅很少看望父母長輩,而且電話也懶得打。我們的家庭問題越來越嚴重,到了該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家庭親情的時候了。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最后來說咱們個人的問題。如何理解什么是成功人生非常重要。長期以來,我們的年輕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追求個人價值、張揚個性、提倡競爭的思維已形成定勢,而和諧的理念被淡化了。一些專家認為,所謂成功的內涵至少包括六個方面:金錢、地位、幸福、快樂、身體健康、家庭和睦。而現在不少人,以追求財富作為人生成功的目標。其實這種理解是片面的,這種追求進入了誤區。我們經常能夠聽到或看到,一些億萬富翁,病痛纏身、家庭不和、精神緊張、難以入眠,他們能夠幸福、快樂嗎?能夠算成功嗎?回答也是否定的。因此,我們大家都要找找自己的那塊“短板”,及時地、努力地把那塊“短板”加長,唯其如此,才能贏得和諧、成功的人生。
建設和諧社會與我們密切相關,和諧需要我們大家努力,我們大家都離不開和諧。
也談大局
一天,建華在集團公司監事部周一例會上除了安排部門工作外,與部門同事分享了有關“大局”的理念和感悟并以《三國》中的故事為案例進行了詮釋。
劉備三顧茅廬,與諸葛亮有了一番名傳千古的“隆中對”。當年諸葛亮身居鄉村,卻胸懷天下,為劉皇叔規劃了“先取荊州,后占蜀地,聯吳抗魏三國鼎立然后復興漢室”的發展戰略。
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后,貫徹執行隆中戰略,使劉備軍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將發展戰略一步步變成了現實,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
蜀漢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是由于關羽目空一切、剛愎自用,大意失荊州,導致孤立無援身首異處。丟失荊州,關羽被害,使桃園結義,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劉備和張飛哥倆失去理智。張飛為關兄報仇心切,鞭打下屬,矛盾激化,導致被下屬殺害,并將其頭顱獻給東吳孫權,更加刺激了劉備的伐吳決心。劉備不聽諸葛亮、趙云等心腹大臣勸阻,親率七十萬大軍伐吳報仇,開始了一場勝也是敗、敗也是敗的戰爭。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蜀軍幾乎全軍覆沒,劉備也在白帝城喪命,從此,蜀國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諸葛亮接受托孤之后,鞠躬盡瘁、勵精圖治,其所策劃的六出祁山,其實是“以攻為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之舉。
此案例說明,無論是個人也好,單位也好,國家也罷,一定要有大局意識,失去了大局,“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任建新總經理非常重視監事部工作,多次強調監事部要加強“四個建設”(體系建設、團隊建設、業務建設、文化建設)。這“四個建設”就是我們的大局,體系建設就是要健全“四位一體”監督體系,配齊各級企業的總法律顧問、總審計師,完善各級監事部門人員結構。團隊建設就是要提高監事人員素質,加強團結協作,發揮整體優勢。業務建設就是要提高政治業務素質,監事人員要成為各方面的行家里手。文化建設就是要培育忠誠奉獻、勤奮敬業、剛正不阿、堅持原則的監事文化。
希望大家胸懷大局、腳踏實地在各自崗位上做出新的貢獻。
“趨勢”有感
“趨勢”是指事物發展的動向。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有以下的體會和感受。
清晨睡意蒙的時候,當催醒的鈴聲響起,都無力去停止。
當寶馬車停在紅燈線前時,綠燈亮起,而未停下的QQ車會比寶馬車快速駛過交叉路口。
這些現象,是一種“趨勢”在起作用。
“趨勢”對我們每個人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有學者說:我們今天的生活是三五年前的原因鑄就的,想要三五年以后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今天就應該規劃并付諸實踐。
大家可能讀過《曹劌論戰》,曹劌提出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理論,并且利用這一理論幫助國王贏得了一場戰爭。其實質就是把握趨勢、避敵鋒芒、揚長避短。
我國自清末進入了一種衰敗的趨勢,一衰就是上百年。中國由天朝大國淪為任列強宰割的“東亞病夫”。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新中國成立后,國運昌盛。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在當今世界一枝獨秀;一批孔子學院在海外建成開學,今天的中國正在飛速發展。
一個國家是這樣,一個企業、一個家庭,甚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如此。需要營造一種好的“趨勢”,好的“趨勢”就有好的結果,不良的“趨勢”會有不良的結果。
記得二十年前,我到過一個紅極一時的部屬大企業的領導家里,看到他們家漂亮的大書柜里沒有放書,而是擺滿了高檔的皮鞋,我當時就感覺到這個家庭離衰敗不遠。這一判斷不久就得到了驗證。老領導退休后,三個子女在企業改革、減員過程中提前內退了,四十歲左右就結束了職業生涯,整天與麻將、撲克為伴。細細想來,這種結果的因其實早已種下。
大凡能夠做出點成就的人,都會有人生規劃和良好習慣。其實這就是在營造一種成功之勢。
許多朋友,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每天或經常發表在博客上,這是一種很好的習慣。假以時日,長期堅持,會營造一種對工作和創作有益之勢。
請相信:焦點在哪里,結果就會在哪里。努力營造一種健康、積極、向上、文明、和諧的“趨勢”,將會有助于我們成就事業、獲得幸福人生。
秦池衰敗豈能怪媒體
在中國企業的天空中,曾經升起過秦池、愛多、巨人、飛龍、三株、南德、亞細亞、太陽神、瀛海威等耀眼的新星。它們都書寫了一段神話,創造過不少奇跡,但它們都很快隕落了、終結了。失敗者也是值得肯定的,它們的教訓應該成為后來者的養料。按照它們隕落的軌跡,可以找到許多共同的失敗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