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上善若水[1]。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2],故幾[3]于道。居善地,心善淵[4],與[5]善仁,言善信,政善治[6],事善能,動善時[7]。夫唯不爭,故無尤[8]。

【注釋】

[1]上善若水:擁有最高修養的人就如同水。上,最。上善,即最善,喻指道家的“圣人”。老子崇尚水之德,此處以水的德行喻指“圣人”的德行。

[2]所惡:厭惡的、不喜歡的,此處指不愿意居處的。

[3]幾:接近。

[4]淵:沉靜,深藏不露。

[5]與:指與別人結交、相處。

[6]政善治:為政善于治理國家并取得成效。

[7]動善時:行動善于抓住有利的時機。

[8]尤:責怪,怨恨。

【譯文】

擁有最高修養的人就如同水。水善于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愿居處的地方,因此其境界很接近“道”。這類人,居處善于選擇卑下之地,心胸善于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總能真誠、友愛、無私,言談總能恪守信用,為政總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善于發揮所長,行動善于把握時機。正因為不與萬物相爭,也就不會引來責怪和怨恨。

【解讀】

老子在自然界萬物中最推崇水,認為水德是接近道的。為什么水德接近道呢?

對此,王夫之是這樣理解的:“五行之體,水為最微。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眾之后,而常德眾之先?!彼虧櫲f物而對萬物無所求,且甘于居處在最卑濕的地方。以不爭爭,以無私私,是水最為明顯的特性。

水給人的印象非常好。它滋潤萬物,賦予萬物以生命,并促使其生長、繁衍。它清潔干凈,可以滌蕩世間一切污穢。它流動無方,充滿生機和活力。它無色透明,卻能映射出天空與大地。它包容一切,對萬物等同看待,毫無偏私。它美妙純粹,構成如畫風景……

水的流動,形象地詮釋了時間的流逝,象征著無窮無盡的智慧,也在向我們昭示一些更大更根本的東西。只希望我們的知性永遠如同水一樣,靈動清澈,永不干涸。

在本章中,老子還以七個“善”字,對水德進行了詳細的闡釋,這其實也是在介紹“圣人”所應具備的品格。最后,他得出結論:為人處世的要旨,即為“不爭”。也就是說,寧可居處在別人不愿意居處的位置,也不去與人爭利,因此也就不會招來別人的責怪和怨恨。

居善地。水善于找準自己的位置,不爭上而甘處下。做人宜往下走,眼睛要向下看。

心善淵。水有廣闊的心胸,有很好的容受性。有容乃大,切莫狹隘封閉,鼠肚雞腸。

與善仁。做到與人為善,而不是與人為惡;成就萬物,而不毀壞任何東西。

言善信。水說到做到,身隨聲走,毫不虛夸,更從不欺世盜名。

政善治。水能滿足人的飲用需要,也能推動水車促進生產,還能做其他很多事情。水有自己的規律和章法,且具有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若能依照此法為政,就可以避免擾民害民。

事善能。水善于發揮自己的長處,如能量、沖流、浮載、灌溉、洗滌、溶解、調節等。

動善時。時機未到,決不輕舉妄動;時機一到,則應立即行動,決不麻木不仁。

看到了這么多的“善”,可能就會有人感到奇怪,老子曾在第二章里對美和善提出質疑,為何本章里又講了如此多的“善”。事實上,此處的“善”作“善于”講最為妥當,“善于”是一個副詞,切不可與名詞的“善”混為一談。老子講七個“善”,都是正面的價值標準。

河上公:上善之人如水之性。水在天為霧露,在地為源泉也。眾人惡卑濕垢濁,水獨靜流居之矣。水性幾于道同。水性善喜于地。草木之上,即流而下,有似于牝,動而下人也。水深空虛,淵深清明。萬物得水以生,與虛不與盈也。水內影照形,不失其情也。無有不洗,清且平也。能方能圓,曲直隨形。夏散冬凝,應期而動,不失天時也。壅之則止,決之則流,聽從人也。水性如是,故天下無有怨尤水者也。

朱元璋:人能訪有德之人,相為成全德行,以善人多處則居之,其心善行廣矣。若與善人論信行,則政事無有不治者,故善治。既知治道之明,凡百諸事,皆善能為造。及其動也,必合乎時宜。前心善淵者,以其積善多而行無竭也,若淵泉之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州市| 抚顺市| 遂川县| 中山市| 房山区| 文水县| 广饶县| 汝州市| 嵊州市| 台东市| 武义县| 屯门区| 益阳市| 崇文区| 漳州市| 水富县| 河曲县| 浦北县| 阳城县| 浦江县| 望城县| 廊坊市| 文安县| 屏南县| 孟州市| 新乐市| 巩义市| 民丰县| 武隆县| 江西省| 桓台县| 昌乐县| 丹寨县| 邯郸县| 崇阳县| 鄢陵县| 江口县| 巍山| 四平市| 无锡市| 石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