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1]令人目盲[2],五音[3]令人耳聾,五味[4]令人口爽[5],馳騁[6]畋獵[7]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8]。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9],故去彼取此[10]。
【注釋】
[1]五色:青、赤、黃、白、黑。這里指種類繁多的色彩。
[2]目盲:比喻眼光迷亂。
[3]五音:宮、商、角、徵(zhǐ)、羽。這里指種類繁多的音樂聲。
[4]五味:酸、苦、甘、辛、咸,這里指種類繁多的美味。
[5]口爽:罹患口疾,味覺失靈。在古代,“爽”是口疾的專用詞。
[6]馳騁:車馬疾行,比喻縱情放蕩。
[7]畋(tián)獵:打獵。
[8]行妨:妨害操行。妨,妨害、傷害。
[9]為腹不為目:但求溫飽安樂,而不縱情犬馬聲色?!案埂贝负啒惆矊幍纳睿弧澳俊贝赣倍嗟纳睢?
[10]去彼取此:摒棄多欲的生活方式,保持簡樸安寧的生活。
【譯文】
色彩繽紛的花花世界,讓人眼光迷亂;喧囂嘈雜的管弦之聲,使人聽覺失靈;滋味不一的各類美食,使人口不辨味;縱情騎馬射獵,讓人神志狂亂;奇珍異寶,讓人做出失德之行。因此,圣人但求吃飽肚子而不追逐聲色之娛,所以應該摒棄物欲的誘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解讀】
在本章中,老子提出了困擾人類的五大因素:五色、五音、五味、田獵及難得之貨。其中,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聾,五味使人口澀,田獵使人放蕩不羈,難得之貨使人貪婪。
可見,過多的欲望不僅不能讓我們真正地得到享受,反而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危害。真正的享受是有理性的節制,虛華的享受則是愚蠢的放縱。很明顯,老子并不是要求我們不去享受,但享受生活要做到適可而止,一定不要有過多的欲望。
老子反對的是奴隸主貴族的腐朽生活方式,并不是普通勞動民眾的生活方式,因為“五色”、“五味”、“五音”、打獵游戲、珍貴物品并不是一般勞動者能擁有的,而是貴族生活的組成部分。他認為,正常的生活應當是為“腹”不為“目”,務內而不逐外,但求安飽不求聲色之娛。
五色、五音、五味、圍獵之樂、難得之貨,并非都是精神文明,所以老子并不是要把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對立起來。他希望人們能夠豐衣足食,建立內在寧靜恬淡的生活方式。人們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渦里,就越會產生自我疏離感,心靈就會越空虛。所以,他提醒人們要摒棄外界物欲的誘惑,保持內心的安足清靜,確保固有的天性。
現在,許多人只求聲色物欲的滿足,價值觀、道德觀嚴重扭曲。人類社會的精神文明應與物質文明同步發展,過度地沉迷于物質文明的發展帶來的欲望享受,會妨害人們的精神生活。
河上公:貪淫好色則傷精失明,不能視無色之色。好聽五音則和氣去心,不能聽無聲之聲。人嗜五味于口則口亡,言失于道也。人精神好安靜,馳騁呼吸,精神散亡,故發狂也。難得之貨,謂金銀珠玉。心貪意欲,不知厭足,則行傷身辱也。
王弼:夫耳目口心,皆順其性也,不以順性命,反以傷自然,故曰聾、盲、爽、狂也。難得之貨,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為腹者以物養己,為目者以物役己,故圣人不為目也。
朱元璋:此專戒好貪欲,絕游玩,美聲色,貴貨財者。視久則眩,聽繁則惑,嘗多則厭,心不定故發狂,不知足以取辱,故行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