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 道德經(jīng)
  • (春秋)李耳
  • 1415字
  • 2016-09-05 15:06:58

三十輻[1],共一轂[2],當其無,有車之用[3];埏埴[4]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5]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6]。

【注釋】

[1]輻: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古時代的車輪由三十根輻條所構(gòu)成。

[2]轂(gǔ):車輪中心的圓木,中有圓孔,用來穿插車條并連接車軸。

[3]當其無,有車之用: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

[4]埏埴(shān zhí):埏,攪和。埴,泥土。意為調(diào)和陶土做成在飲食中食用的器皿。

[5]戶牖(yǒu):門窗。

[6]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給人便利,“無”也發(fā)揮了其效用。

【譯文】

車輪上的三十根輻條,聚集到一個車軸上,有了軸心空虛處,才有車的作用。糅合黏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間的空虛處,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并建成房屋,有了房屋中間的空虛處,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也發(fā)揮了其效用。

【解讀】

在生活中,實有之物的作用常被重視,而虛空的價值常被忽略。老子則一反俗見,很巧妙地把“無”的價值展現(xiàn)出來,并舉例說明“有”和“無”是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

老子說,車子的作用在于載人運貨,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裝物品,房屋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這是車、皿、室給人的便利,而這些便利都是通過“無”來實現(xiàn)的。

車輪的轂中間是空的,可正是那個空的部分起到了車子的作用。如果是實的,拿什么來支撐輻條呢?一個碗或茶盅中間是空的,可正是那個空的部分起了碗或茶盅的作用。如果是實的,水怎么倒進去呢?房子里面是空的,可正是那個空的部分起了房子的作用。如果是實的,人怎么住進去呢?

老子以此得出結(jié)論:“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他認為,碗、茶盅、房子等是“有”和“無”的辯證的統(tǒng)一,且認為“無”是主要對立面。不過,從唯物的視角看,“有”才是主要的對立面。畢竟是有了碗、茶盅、房子等,其中空的地方才能發(fā)揮作用。如果本來沒有碗、茶盅、房子等,自然也就沒有中空的地方,任何作用也都沒有了。

“有”固然是好的,“無”同樣不錯。“無”不是“沒有”,事實上,“無”也是一種“有”。無形的東西也能產(chǎn)生很大的作用,只不過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罷了。

“無”就好比數(shù)字中的“0”。“0”不是沒有,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0”。有了它,就可以生出整數(shù),也可以生出小數(shù)、分數(shù),它可以把一個數(shù)字變得無限大,也可以把一個數(shù)字變得無限小。比如0可以把“1”變成了“100000000”或“0.00000001”,變大變小都是這個“0”在起作用。

老子強調(diào)“無”的價值,決不是故弄玄虛。他是從容器、銳器、車輪、房屋等具體之物中發(fā)現(xiàn)抽象的道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他所說的“道”,是“有”與“無”的統(tǒng)一,因老子雖然以“無”為主,但也不輕視“有”,只不過不把它放在第一位罷了。

河上公:治身者,當除情去欲,使五臟空虛,神乃歸之也。治國者寡能總眾,弱共使強。轂中空虛,車得去行;輿中空虛,人能載其上也。器中空虛,故得有所盛受。戶牖空虛,人得以出入觀視。室中空虛,人得以居處,是其用。器中有物,室中有人,恐其屋破壞;腹中有神,畏形之消亡也。虛空者乃可用盛受萬物,故曰虛無能制有形。

王弼:轂所以能統(tǒng)三十輻者,無也,以其無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實統(tǒng)眾也。木、埴、壁之所以成,三者而皆以無為用也。言無者,有之所以為利,皆賴無以為用也。

朱元璋: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蓋圣人教人,務要諸事必欲表里如法,事不傾覆,人王臣庶,可不體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尼县| 沙河市| 城固县| 白城市| 乐昌市| 科技| 镇赉县| 东乌珠穆沁旗| 拉萨市| 梁平县| 阿瓦提县| 平乡县| 克拉玛依市| 甘肃省| 四会市| 武穴市| 长汀县| 蚌埠市| 唐海县| 得荣县| 会同县| 青冈县| 德令哈市| 宣恩县| 仁化县| 任丘市| 巴东县| 安多县| 铁岭市| 光山县| 时尚| 蓝山县| 丹巴县| 宝清县| 上蔡县| 毕节市| 惠安县| 海南省| 鞍山市| 琼结县|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