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古代詩歌鑒賞的基本步驟

湖北省鐘祥市職業高級中學 江從志

“古代詩歌鑒賞”需要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和一定的閱讀積累,能對詩歌的思想內容進行評價,對其形象、意境、語言風格以及表達技巧進行初步賞析。下面給出鑒賞的基本步驟。

一、掃整體,明輪廓

閱讀賞析古詩,首先要對詩歌的整體進行掃描,初步明確輪廓。一看標題。因標題常常起到統領或暗示的作用,幫助讀者了解詩歌內容的指向或由來,它透露出很多信息,往往通過某一個詞可以判斷詩的類別:如送別詩、詠物詩、懷古詩、諷喻詩、戀鄉思親詩、邊塞烽火詩、借物說理詩等;有時還點明時令,如“桃、李、梅、燕、荷、菊、霜、雪”等。二看作者。詩的作者大多數為大家所熟知,基本上了解了詩人的風格是豪放派、婉約派,還是山水田園派、邊塞戰爭派以及詩人的身世歷程、仕途命運的逆順等。三看小序或注釋,有些詩歌的前面有小序,后面附有注釋,千萬不可忽視,它實際上暗示許多信息,有助于把握主題,挖掘思想內容。如杜甫的《春望》,詩后注釋為:此詩寫于唐代“安史之亂”,京城長安陷落之后。問詩末句寫詩人“搔頭”的細節,表現詩人怎樣的心緒和情感?則可以由注釋聯想到“安史之亂”給國家、民族、百姓帶來的災難,表達出詩人對國事、家事的深深憂慮和牽掛。四看題干,如閱讀柳宗元的《江雪》,結合詩人朝廷受貶,政治上受排擠,“孤舟”“獨釣”反映了詩人怎樣的精神品質?題干實際上已作了明確的提示,所以答案可整合成:作者雖遭貶,但決不向險惡妥協的孤傲的性格以及永保自己的節操和政治理想的品格。

二、找詩眼,抓意象

“詩眼”是詩中最傳神的一個詞。有時在題目中,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喜”在詩中雖沒露面,但全詩無處不流露出無限的喜悅之情。又如李清照的詞《醉花陰》中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個“瘦”字,是全篇的“眼”,畫龍點睛,形象地概括出全詞的意境,表現出女主人公的多愁善感、憐花自憐的性格特征。“意象”是詩歌中的形象思維,是作者借景抒情、詠物言志的有機結合。

詩歌中的景、物、事、聲、色等都是藝術形象的代表。據《三輔黃圖·橋》記載:“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到此,折柳贈別。”由于“柳”與“留”諧音,故后人以折“柳”暗喻離別,有惜別懷遠之意。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中的“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及其《塞下曲》中的“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又如陸游《釵頭鳳》中的“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不同的意象在詩人筆下有不同的含義,如“燕子”有眷戀舊巢的習俗,常常成為古典詩詞表現時事變遷,抒發人事代謝的寄托。“舊時王謝堂前燕,誤入尋常百姓家”,實際上,燕子并不是“誤入尋常百姓家”,只是房子的主人變換了,不再是東晉王導、謝安等大貴族了,這樣,借燕子這一意象,既暗示了烏衣巷昔日的繁華,又袒露了詩人面對今昔變化的無限感慨。又如“梅花”迎寒開放、美麗脫俗,是堅忍不拔、高風亮節的人格的象征;“菊花”欺霜傲雪、清麗淡雅,不與群芳爭列,是恬然自處、傲然不屈高深品質的象征;“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常常被視為處于濁世而仍保持氣節的高潔之士的象征。

三、善聯想,組畫面

詩歌鑒賞本身就是一種再創造,詩歌的跳躍性十分強,讀者可以跨越時空和區域界限,將表面看似不相關,而實際有密切聯系的意象有機地組成一幅完整而美妙的畫面。如王駕的《雨晴》,詩人并沒有描寫鄰家小院的景色,但繪出了“蜂蝶紛紛過墻去”的實景,試想鄰家小院內若無花紅柳綠,那“蜂蝶”豈能“過墻去”?這樣就會讓讀者聯想到鄰家春色美不勝收的畫面,連路人“我”都會駐足觀望,更何況那些愛花如命的蜂蝶呢!

又如問李白的《子夜吳歌》一、二句描繪了什么畫面?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前句的意象“月”是背景,后句的意象“搗衣聲”是主體,二者共同組成了一幅畫面,使讀者想象到萬戶婦人之所以能在夜晚搗衣,就足以證明月光之皎潔。再借助詩的下聯進一步聯想,“秋風”和“玉關”則是婦人們“搗衣”的原因:親人在玉門關戍邊,不能不令家人牽腸掛肚,加上秋風陣陣,寒冬將至,怎能不讓人擔心遠在北方的親人身無寒衣呢?由此答案得出:詩的一、二句描繪出了皎潔的月光下遠近起伏不斷的搗衣聲,于冬將近之際,為戍邊的親人準備寒衣的畫面。其作用也就不言而喻:此畫面為下聯的“玉關情”作了解釋說明,并為全詩描寫了環境,渲染了氣氛。

四、品風格,辨手法

古典詩歌的語言風格一般是相對而言:莊重嚴肅與詼諧風趣,形象生動與質樸敦實,精練簡潔與縝密細膩,含蓄隱晦與平白明了,尖銳犀利與清淡平和,委婉沉郁與豪爽熱烈。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是一種清新明麗之美。“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全詩運用白描,不加修飾,直接鋪敘,這是一種平淡質樸之美。又如杜甫描寫燕子的詩句“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遠鷗浮水靜,輕燕受風斜”,兩個“斜”字準確而生動,不僅于“斜”字之中見飛,而且于飛的形象中見神,這是簡潔而又縝密之美。

詩歌中的藝術手法,亦稱藝術技藝或表現手法。這是鑒賞詩歌最重要的一步,每年高考幾乎都沒涉及到這一內容。“寫景抒情”是詩歌創作中最常見的手法。“寫景”,從描寫角度上看,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有時正側結合,有明明暗相應;從用筆上看,有工筆(細筆)和白描(粗筆),所謂“工筆”,是以精雕細琢,重彩濃墨的筆觸加以渲染,以突出形象;所謂“白描”,是以極其簡潔精練的筆墨,不加任何渲染烘托,很粗放地勾勒出鮮明的形象,如賀之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從描寫的內容上看,有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又多樣化,有動景,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動靜結合。“抒情”,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也有很多種:借景抒情、借古諷今、詠物抒懷等。而“借景抒情”一般有四類:以樂景寫樂情、以哀景寫哀情,以樂景襯哀情,以哀景襯樂情。

詩歌中的表現手法還很多,如選材方面的虛實結合,結構方面的伏筆與照應(鋪墊),方式方面的反襯與對比等。而“反襯”和“對比”又有不同,“反襯”采用相反、相對的事物從旁陪補的方法,以突出被襯托的一方;“對比”是把兩個相互對立矛盾的事物并舉出來進行比較,以突出雙方各自的差異。還有結構方面的設問與懸念,就是前面有意設置疑問,懸而不答,以引起讀者對下文的思考,詩末一言中的,畫龍點睛;同時還應注意“賦、比、興”,用典、象征、渲染等手法以及比喻、夸張、擬人、借代、互文、通感等各類修辭手法。

這里還需強調一點,“表現手法”不同于“表達方式”。“表達方式”即“語言形式”,是指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語言表達形式,它和“表現手法”是兩個不同性質的概念,應區別開來。

五、挖意境,掘情感

所謂“意境”,就是詩人強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動的客觀事物(境)結合,創作出來的一種既不同生活真實,雙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詩人的思想情感主要體現于憂憤和愉悅兩大方面:“憂憤”常見詞有:憂愁、傷感、孤獨、寂寞、惆悵、迷惘、煩悶、懷才不遇、失落苦惱、不滿現實、厭惡社會、憂國憂民、無可奈何、凄楚哀嘆、沉郁消極等;“愉悅”常見詞有“恬淡、閑適、歡快、喜悅、激動、興奮、仰墓、憧憬、寬厚、仁慈、豁達、豪放、傲岸、貞潔、樂觀、大度”等。意境之所以感染人,是因為形象中寄托了詩人的強烈感情,形象成為詩人情感的化身。由此,讀者必須既要高屋建瓴,又要身臨其境,否則,詩歌的深邃意境,詩人的強烈感情是挖掘不出來的。例如李白的《朝發白帝城》作于他晚年遭流放而突然遇赦的旅途中,一、二聯“朝辭白帝彩去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不是簡單的鋪敘白描,更不是襯托航船之快,而是借早上的絢麗多彩的景色流露出詩人久貶遇赦的歡快心情;下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是直接借舟行迅疾反襯出詩人急切思歸的強烈情感。詩中“白帝彩云間”, “猿聲啼不住”, “輕舟過萬重山”等鮮明靈現的意象,無一字不言情,但又無一字不在達意。全詩有景有情,情景交融,使客觀景物與主觀情感形成有機的熔鑄。

本文發表于《語數外學習》(高中版)(國家級)(2009年第8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衢州市| 永善县| 陈巴尔虎旗| 准格尔旗| 赣州市| 阳春市| 盘山县| 怀仁县| 横峰县| 许昌市| 墨脱县| 镇远县| 青岛市| 尚义县| 伊川县| 海南省| 太康县| 桦甸市| 海晏县| 固镇县| 苍山县| 寿阳县| 新绛县| 涟源市| 黄石市| 抚远县| 安新县| 新乡县| 泌阳县| 平利县| 南溪县| 巩留县| 阿图什市| 正蓝旗| 五寨县| 德兴市| 萝北县| 新民市| 阜阳市| 蓬莱市| 延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