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浮世繪
Ukiyo-e
必知理由
日本江戶時代最有特色的繪畫
對西方現代美術有著巨大影響
類型:繪畫
出現時間:江戶時代
代表人物:葛飾北齋
浮世繪是日本的一種民間版畫藝術,在日本的德川時代出現,前后經歷了260年之久。
有關浮世繪的淵源,一般被認為是原有的“大和繪”,但是它和“大和繪”截然不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在浮世繪出現之前的“大和繪”,是一種裝飾性的藝術,專供貴族欣賞,只在上層社會中盛行,與平民沒有關系;而浮世繪表現的是民間日常生活和情趣。它誕生在民間,流行在民間,并且滋養了同時代的日本文化人,促進了日本文化的形成。
浮世繪版畫最初只是木版插圖。木版畫雖然在日本流傳已久,但是多半用于佛畫。17世紀,中國明朝供平民閱讀的木版插圖本書籍傳入日本,這些書的插圖風格迅速在日本產生影響。17世紀后期,新插圖本適應新興市民階級的要求陸續刊行。在江戶,以1657年的大火為契機,市民階層文化開始上升,各種色情插圖本大量刊行,為木版插圖向新的方向發展提供了契機。
浮世繪剛剛出現的時候很單純,只有“美人繪”和“役者繪”兩種題材。“役者繪”是一種戲劇人物畫,后來逐漸出現了以相撲、風景、花鳥以及歷史故事等為題材的作品。畫面的著色也從最初的黑白兩色,逐步發展為簡單彩色,最后形成多色的“錦繪”。

《富士三十六景 ——神奈川海岸的浪濤》 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努力吸收日本、中國乃至歐洲的各種繪畫技巧融入自己的創作之中。在這幅作品中,作者從一個極低的視角入手,可以看到明顯的西洋畫風。
對浮世繪有巨大貢獻的藝人中,不能不提元祿時期的菱川師宣,他被稱為浮世繪藝術的創始人。他不但創造了這種反映人民生活的版畫,并且把印刷版畫的技術大大提高了一步,使印出的版畫在質量上毫不遜色于繪畫,為日本繪畫史添了新篇章。
浮世繪的制作工序很復雜,一般要由畫師、雕師、拓師按順序分工合作來完成。首先由畫師作畫,再由雕師刻版,最后由拓師按照畫面不同的色彩分別拓印成畫。這要求在木板上刻出復雜而又精致的線條,再彩拓成異彩紛呈的畫面。

《源氏物語》屏風畫 江戶時代
江戶時代,浮世繪成為日本最有特色的繪畫,它在西方成為日本繪畫的代名詞。浮世繪對西方現代美術有很大影響,19世紀后半期,浮世繪被大量介紹到西方。當時西方的前衛畫家,如馬奈、莫奈、凡高、高更、畢加索等人都從浮世繪中獲得各種有意義的啟迪。
隨著浮世繪藝術的發展,許多有名的畫師不斷涌現。除了創始人菱川師宣外,還有鈴木春信,他揭開了浮世繪黃金時代的序幕;鳥居清長與喜多川歌麿被譽為美人繪大師;此外,戲劇繪巨匠東洲齋寫樂、寫實派大師葛飾北齋,以及將風景繪技巧推向頂峰的一立齋廣重等,也都赫赫有名。后6人被稱為“浮世繪六大師”。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最有特色的繪畫,它對西方現代美術有很大影響,在西方甚至被作為整個日本繪畫的代名詞。19世紀后半期,浮世繪被大量介紹到西方。當時西方的前衛畫家,如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勞特票克、凡·高、高更、克里木特、溥納爾、畢加索、馬蒂斯等人都從浮世繪中獲得各種有意義的啟迪。遺憾的是,明治維新前后,浮世繪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今天,浮世繪依然在世界美術史上占有它光輝的一頁。
日本繪畫簡史
彌生時代(2000年前):造型取材于日常生活,以書法入畫。
古墳時代(5~6世紀):圖形含有某些特別的象征意義。
飛鳥時代(592~710):發展有較完備的畫派,佛畫成為主要題材。
奈良時代(710~794):技法上運用了明暗對比的陰影法。
平安時代(794~1185):大和繪興起,代表作為《源氏物語繪卷》。
鐮倉時代(1185~1333):出現了第一批肖像畫。
室町時代(1333~1573):黑白水墨畫進入全盛時期。
桃山時代(1573~1603):屏障畫盛極一時。
江戶時代(1603~1868):傳統藝術走到終點。浮世繪風行。
現代:與國際現代繪畫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