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特伯雷主教堂
Canterbury Cathedral
必知理由
英國最早的哥特式建筑
突顯了中世紀英國教堂的顯著特征
類型:建筑
地點:英國
時間:12世紀

伴隨著哥特式建筑在歐洲大陸的風靡,哥特風格也開始影響到英國。1170~1240年這70年的教堂建筑,劍橋的藝術專家們稱其為早期英國風格。而在這種風格中,出現最早的建筑是坎特伯雷主教堂。
這座建筑的經歷很不平凡。1174年,工程還在進行中的時候,一場大火把最先的建筑都燒毀了,這對兢兢業業的建筑者來說是一場災難。當時,有位叫森斯德·威廉的法國石匠,他決定開始一種新的內殿設計;當時,他監督工程建設。不過,好景不長,這項工作又因為一個偶然事故而中斷了。當時,這位石匠正站在橫梁上,準備用機器轉動巨大的穹窿。突然,他腳下的橫梁斷了,他朝地上摔去。但是,這些都還不要緊,最要緊的是,他摔到地上后,15米高的穹窿頂上的石頭和木料都紛紛落下,他就這樣被這些石頭和木料砸傷了。他再也不能監督這項工程了。這件事由當地一個編年史家坎特伯雷的一名修道士作了很生動的記錄。在這位神職人員看來,這一定是神的報復或魔鬼所施加的怨恨所致,因為,除了森斯德·威廉之外,其他人都奇跡般地沒有受到絲毫的損傷。
森斯德·威廉躺在床上,期待在醫生的護理下盡快康復,回到工作崗位上。但是,不久他就意識到,他的想法是錯誤的,他的傷不能好轉了。他不得不結束在英國的工作,渡海返回法國的老家。有關森斯德·威廉回去之后的情形沒有記載。坎特伯雷主教堂的工程由一名優秀的石匠來主持。
這第二位石匠就是英國的威廉。他們改變了方案,決定不再像以前那樣建筑。最初設計將坎特伯雷建筑成四層的高度,設計師認為這樣可以顯示出教堂的高大來。現在,經過精心的研討,通過了三層樓的內殿方案,而且考慮了水平的因素——強調設計中的水平因素多于垂直因素,是中世紀英國教堂的一個顯著的特征。英國與歐洲大陸的地理位置關系使它在接受彌漫整個歐洲的哥特式建筑風格的時候,比歐洲大陸的國家要慢得多。而且,這個建筑風格一旦渡過海峽,來到這個獨立的王國,馬上就有了自己的特點,在歐洲的整體風格上呈現出自己的異域特色。正是這樣,人們今天所看到的坎特伯雷主教堂,比法國流行的哥特式建筑更強調線條與裝飾效果。這大概與英國人的審美趣味有關吧。
歐洲宗教建筑樣式
巴西利卡式——長方形廳堂式建筑。
集中型式——適合當作紀念或供個人膜拜。
羅馬式——多見于修道院和教堂。
哥特式——主要見于天主教堂。
文藝復興及后文藝復興式——恢復巴西利卡式平面,圓拱取代尖拱。
折衷主義式——基于希臘、羅馬、文藝復興式建筑,風格單純。
杰弗里·喬叟
(1345~1400年)
被認為是英國第一位大詩人。約在1387年,喬叟著手《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寫作。此書收錄了約30人的朝圣隊伍在從倫敦前往坎特伯雷朝圣的路途中,為解旅途沉悶,大家輪番講述的各色各樣的故事。

《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人物:巴絲的妻子(Bath)
坎特伯雷主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