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好酒總需要陳釀
- 創造性思維十一講
- (美)凱瑟琳·帕特里克
- 10335字
- 2016-08-12 17:21:45
第二個階段:醞釀期
在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醞釀期是第二個階段。在準備階段,個人解決問題的嘗試失敗后,通常會暫時停下來。他一般會做點兒其他的事情調節一下,比如睡覺、鍛煉身體或者其他方面的工作。當他忙于其他的事情時,或許會發現自己會不時地冒出一個想法,而這個想法最終能引導他解決自己面臨的難題。在其頭腦中,這個想法會不停地出現,且逐漸被修改完善。直到醞釀階段的結尾,這些想法才會最終清晰并定下來。最終,解決方案會在第三個階段——闡明期固定下來。
在創造性思維中,第二個階段——醞釀期的存在已經被很多作家指出。里博曾在他數年前寫的文章中陳述道:“靈感其實象征著無意識的想象。它們通常是潛意識催生的。經過一定的觀察和研究后,人們通常會‘萌發’第一個思想。人們會把與目標問題相關的所有材料都收集起來,希望借助它們啟發自己的靈感,讓創造性思維‘開花結果’;當這些必要的工作確實完成之后,靈思妙想就會隨時出現。”
一位頗具天賦的數學家的個人經歷向我們表明:在針對目標問題的工作暫停后,與答案相關的想法會在偶然間出現。
在解決一個難題時,龐加萊嘗試了很多組合方法,但大都以失敗告終。他寫道:“一天傍晚,我一反舊日的習慣,喝了一杯黑咖啡。是夜,我難以入眠,思緒翻涌不息。在它們彼此融合前,我感到它們一直在激烈地碰撞,可以這么說,它們在最后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組合。第二天早上,我創造性地發現了富克斯函數的存在,這些函數來自超幾何序列。我僅僅算了幾個小時就得出了這個結果。”他還提到了解決另一個難題的過程,“當時,我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一些算術問題上,并沒得出有用的結果,同時,也不能把心中的困惑和之前的研究結合起來。我對自己的多次失敗感到很厭煩。于是,那幾天我去了海邊,想了些其他的事情。一天早上,我走在懸崖絕壁上,突然之間,我的頭腦中冒出了一個簡潔又確定無疑的奇思妙想:不定的三元二次算數轉換與非歐幾里得幾何的算術轉換是一致的”。
杜威認為:“大腦不再急切地關注一個問題后,人的意識就卸下了之前的負擔,這個時候就是新思維的醞釀期;頭腦中的那些材料調整著自己,事實和規則也各就其位;那些困惑變得明朗和清晰起來;混雜的思維逐漸井然有序。通常到了這種程度,那些問題在本質上已經被解決了。”普拉特和貝克以前指出過:“我們必須給自己提供足夠的事實,但是短暫的休息和暫時放棄對解決問題來說十分重要……當我們正處理自己非常感興趣的問題時,如果一種解決問題的想法突然出現在意識中,那么在這時,科學的直覺往往會指示我們統一或澄清這個想法。通常,這種情況會發生在長期的調查之后,但是,往往在我們從目標問題上轉移注意力之后,解決問題的靈感才會在偶然間出現。”
戴門特[19]認為:“在醞釀階段,雖然一個人會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努力解決問題,但是,一個想法會逐漸成長、兼并或利用其他思想,這個想法解決問題的目的會越來越明確,而且不可動搖。最終,靈感會在創造性思維中應運而生。”伍德沃斯認為:“‘醞釀’這個詞意味著,我們從目標問題上轉移了注意力,我們的思維是在無意識中思考著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我們能夠去掉這個含義,僅僅用它表示一個客觀事實:在準備期之后、闡明期之前,我們通常會思維混亂、注意力分散……因為我們在準備階段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在醞釀期,我們不需要對目標問題做太多的工作就能獲得部分解決方案。”
從一個實際的觀點出發,哈特曼指出:“工作中,如果面對的是一個需要打持久戰的難題,就需要做一些其他事情讓自己進入醞釀期,當然,這也是因為一個人還必須處理其他的生活事務,盡管無非是些吃飯、喝水、睡覺之類的事務。如果面對的是一個比較急切的任務,醞釀期或許就用不上了。但是,在大多數創意工作領域,準備期的大量工作會讓我們很疲勞,為了激發創造性思維,醞釀期的主要作用就是讓我們放空心靈并重拾信心。”
學會適時放松
醞釀階段有一個顯著特征,即思考者在暫停處理難題后會從事體育鍛煉、休息、放松、娛樂或者其他的非腦力工作。亥姆霍茲描述了在醞釀階段他進行體育鍛煉的個人經歷。他寫道:“在對問題進行了一番調查和準備之后,四面八方……那些令人欣喜的想法毫無預兆地跳躍著出現了,如靈感一樣,然而我并未刻意追尋它們。據我所知,當我內心疲憊不堪或埋首于工作的案臺時……它們就沒有絲毫要出現的跡象……而在陽光明媚的時候,它們特別容易出現在綠樹成蔭的山丘路途……從不同角度反復思考自己的難題,直到我能夠認識問題的方方面面及復雜性,而且不需要動筆就可以記下它們,這是十分必要的。沒有長期的準備工作,要做到對問題了然于胸是不可能的。在絕妙的解決方案出現之前,準備階段帶給我們的疲憊消失之后,我們就進入了下一個時期,我們的身體會在這段時期顯得十分清醒和寧靜。通常,大多數人會同意歌德的那句話:‘有時,在我們早上醒來的時候,靈感會自然而然地出現在心中……有時,靈感出現時,我們正行走在枝繁葉茂、布滿陽光的山丘之上。然而,哪怕一次小劑量的飲酒都會沖散它們。’”
同樣地,A.E.霍斯曼[20]也寫道:“我會花兩到三個小時出去散散步,當我漫步時,我不會想那些工作上的事情……突然之間,那些莫可名狀的情感會從我的心中噴涌而出,有時候僅是一兩句韻句,有時候一次就是一篇完整的詩歌……偶爾,我會在突然之間為一首詩歌想出一個絕妙、清晰的開頭。我并不會認為詩歌的第二段會順理成章地如印刷一樣出現在我心中,但是,當我穿過那個位于西班牙人的客棧和寺廟石階之間的漢普特斯西斯公園的拐角時,詩歌的第二段、第三段在偶然間出現了。一首完整的詩歌還需要更多的詩句,但是再也沒有了,我不得不自己去創作了,那是一個艱苦的工作。”
邁尼克講述了一個工程師的事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都將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個難題上,但毫無所獲。他很疲憊,就將這個難題放在了一邊。他習慣沿著河岸散步。他每次散步都會在河中看到一艘帶有旋轉槳葉的汽船,但是突然有一次,他看到了一艘新的疏浚河道的挖泥船。當他返家途經一家面包店時,他得到了一個能使自己的發明成功的想法,就是將挖泥船的工作原理和汽船的旋轉槳葉結合起來。”
在第二個階段,當一個人暫時停止了在一個問題上的工作,可能會休息或者睡覺。卡雷爾[21]認為:“在一段時間的休息后,令人困惑的問題有時會迎刃而解,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是,一個新的立場能使我們更加明智地看待問題。”哈丁也認為:“大腦暫時脫離思索、消極、接收的環境恰恰是其……必不可少的條件。當心靈處于被動甚至什么也不考慮的時候,創造性的想法才會出現。”
在醞釀期這一階段,創造性思維怎樣出現因人而異,甚至同一個人在這一時期的不同情境下都會有不同的表現。沃拉斯[22]曾說,這一階段由兩個事實組成,“一是消極事實,在醞釀期,我們不是自愿或有意識地去思考一個特定的問題;二是積極事實,在那時人腦產生了一系列的潛意識或者非自愿(前意識或者前自愿)的思維活動”。從意識思維中自愿棄權有兩種形式:一是意識思維忙于其他的工作,二是思維的徹底放松。“相比于一口氣想完成所有工作,那些自愿地放下未完成的工作或向別人尋求幫助的人,能在同一時間著手多項工作且得到更多的收獲。”在更高層次的創造性思維中,我們有一個努力思考的自由間隔期。例如,在一次海上的瘧疾襲擊期間,A.R.華萊士[23]在船舶的泊位上研究進化論;達爾文由于健康不佳,花費了很多時間去放松精神;A.卡雷爾在布列塔尼一帶散步時收獲了一個重要發現。
卡彭特曾經說:“這是創新者(包括藝術家、詩人、數學家等)的共同經歷,當他們被一些困難阻擋了前進的步伐時,相較于繼續花一些蠻力去僵持,將注意力從困難上轉移反而更有可能解決問題……他們會將那些困難放到一邊,然后想一些其他的事情。他們要么盡力讓自己的心靈徹底放空,要么將注意力轉移到一個新任務上。他們發現,不論是一段小憩,還是做其他的事情消遣一會兒之后,他們夢寐以求的新點子就會在偶然之間與他們‘相遇’。”他提到亞伯拉罕·塔科的事例:“在很久之前的1805年,我十分認真地想理清我們找到的哲學材料,我并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但是好好休息了一夜后,也許是經過了一些娛樂消遣,也許是自己的頭腦轉換了思維方式,我發現在我的記憶中那些凌亂的材料全都將自己更新了一遍,那些材料之間的相互關系、依賴程度、因果關系同時就像展覽一樣清晰而有序地出現在了我的頭腦之中。”
費爾調查了科學家是如何工作的,并且發現,有75%的人認為,在一個事物上研究了很久之后突然調轉思維做一點兒不相關的事情,靈感常會在此時出現;90%的人認為,暫時放棄重要的工作很有必要。在醞釀期這一階段,那些目標問題也在塑造著自己。康明斯認為:“醞釀期需要耗費的時間或長或短,這一時期會伴隨著困惑及大量隨機的思維活動,會頻繁帶來情感或智力上的波動。”
謝弗、基爾默、舍恩也曾指出,在醞釀期,不同的環境下,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行為特征。醞釀期是思維不斷變化的階段,在此時,不同的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躁不安、協調性下降等狀況。
“醞釀期不會以明顯的形式出現。有時會有報道提到一個科學家一覺醒來后發現了一個能解決困惑了自己很久的難題的靈感,并且從中引出了一個推測,即醞釀期發生在睡覺期間。”在其他的事例中,在一個人將自己的工作重心從久攻不下的難題上轉到其他的任務時,之前那個難題的解決方法會在偶然間出現。一個假期或一段時期的放松將會有相似的功效,也就是說在休息過后,一個人不需要刻意的努力就能弄清之前讓其困惑了很久的難題。
在醞釀階段,經常會出現個人在偶然之間得到一個靈感的奇聞逸事。一位化學家寫道:“一天早上,我淋浴了一會兒,然后去修面剃須,接著又淋浴。未曾想到,在第二次淋浴的時候,我才意識到自己一直在專注地思考一個問題,以至于在淋浴和修面剃須的時候都還在思索著它們。”
菲布里曼曾講道:“在醞釀期,一個創意工作者做的事情大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兒,但是,它們通常既要能放松身體又要很簡單,如釣魚、眺望遠山、隨性地閱讀。從大眾的觀點來看,這是既浪費時間又毫無作為的時期,因為他們并不能看到藝術家在此階段有何生產性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位藝術家最多產的時期,外行人看不出來這一點。一個毫無疑問的事實是,在醞釀期,個人‘毫無作為’的外表是騙人的。”
醞釀期需要多久
這一階段的時長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可在數分鐘、數小時、數月、數年之間變化。在醞釀期的耗時變化方面,羅斯曼收集了一些科學家的事例,下面我們引用幾個報道來看看具體的情況。
“我通常會盡可能多地記錄自己的思想和點子。一般而言我不會一直思考一個問題,而是會根據自己的興趣狀況并結合以前出現過的想法去思考它。通常在這個時候,更詳細的解決方案就會出現在腦海,我會順勢記下一些要點并畫點兒需要用到的草圖。這個時期可能需要經歷幾天或者幾年。當然,如果時間比較久的話,可能會有幾周到幾個月的時間我想不到什么好的點子,但是在這個時期,我總是可以注意到自己的一些進步。”W.H.瓦因曼說。
“最開始必須有一個迫切需要解決方案的問題。我會仔細思考所有能想得到的方法,這有利于我得到最終的解決方案。那個問題可能會擱在我心中好幾天。不時地,一些想法會反復地出現。當它們漸漸清晰時,我會去逛逛商店。”W.科林斯說[24]。
“醞釀期可能會延續數月或者數年,這個階段,那些解決難題的想法可能會經歷多次的若隱若現——當獨自休息的時候,那些重要的創意性方案就會突然出現在腦海中。”S.奧爾森說。
羅斯曼總結道:“當出現了一個需要解決的難題時,在解決難題所需要的所有數據被打包好了之后,一段時期的醞釀通常是十分必要的。這可能會需要數天或者數年。一些發明家認為,他們是在最不期待的時候反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點子。”
波特諾伊曾引述艾米·洛威爾[25]的一句話:“寫一首長詩往往需要數月的時間在潛意識中醞釀;在寫短詩的情況下,潛意識中的醞釀期往往只是一天、一小會兒或其他一個較短的時期。”他這樣描述醞釀期:“在這個過渡階段,一位作曲藝術家暫時放下了自己的日常事務,然后不斷地將自己的樂譜細節填寫完整并修改舊稿。”
格賽爾用閱讀量很大的柯勒律治的事例描述醞釀期的長度:“那些他讀過的東西給他留下了五花八門的印象并沉睡在其意識的某個角落,在很久以后,它們集中出現在他的詩行之中……古代的‘水手’們不斷地成長,從1797年11月13日到1798年3月23日。”在柯勒律治童年時期的閱讀中,那些“水手”們就已經開始了生長。
卡彭特從夏洛蒂·勃朗特[26]的傳記中發現過一個例子,其顯示了這個階段的時長變化。“她曾說,她并非每一天都能寫出東西。有時在她感覺可以在已經寫好的故事中添加點兒什么之前,幾周、幾個月早已消逝。有時她會在清晨醒來,在蒙眬之中,她會發現故事的發展方向突然間變得清晰、明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其頭腦中在順向思維下產生的故事情節能給她留下比生活實際更清晰的印象。”
或許,有很多因素共同造成了醞釀階段所需時長的變化。這些因素包括:初始想法的出發點、思考者想要解決的難題的種類、初始想法引起的情感反應的性質和強度、個人的習慣和生活方式等。如果一個問題十分復雜,它在某些方面的醞釀期可能比其他方面更長。
好想法總會反復出現
在這一階段,醞釀之中的某個想法或情緒會一次又一次不由自主地反復出現。鮑爾漢指出,莫扎特的一封信中包含著下面的引述:“當我感覺不錯,心情也好的時候,或者當我在美餐之后開車或散步的時候,或者在夜晚難以入睡的時候,靈思妙想以你能想到的最輕易的方式云集于我的腦海。它們是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出現的呢……我把那些自己滿意的想法記在心里,不停地念叨著它們;至少其他的人已經讓我知道我這么做了。一旦我有了自己的主旋律,其他的旋律會接踵而來,它們一個緊跟著一個,最終按照作曲的需求組合成一個整體:在最終,每一個復調、樂器、旋律構成了我的整個作品。與此同時,如果未發生能分散我注意力的事情,那么我的靈魂就會燃燒著靈感之火。我的作品逐漸成型,我不斷地完善著它。我對新曲子的構思也越來越清晰,直到我在腦海中完成了對它的整個構思。”
在醞釀階段,一些想法不由自主地反復出現是顯而易見的。羅茲曼的一篇報告說明了這一點:“有時候,一些思想會困擾我好幾天甚至好幾周,直到我開始理解它們,之后,我會發現那些思想閃爍著創新之火。這類思想在偶然之間自發出現,不受個人的理性控制……然而,醞釀出這類思想需要的時間可能是幾周,也可能是幾個月。”
可以說明同樣道理的還有被里斯[27]引述的里姆斯基·科薩科夫[28]的事例。里姆斯基·科薩科夫說:“我夜以繼日地寫作歌劇,不過我會在偶然之間陪妻子一起散散步……但是,關于提出并完善樂譜的想法不停地縈繞著我……歌劇在不同時刻的劇情和感情也不由自主地出現在我的構思之中。它們中的一部分被我草草地記在書本上,另一部分被我記在腦海中……我平時比較喜歡迅速地記下它們,因為在我腦海中的那些曲調流失得非常快。現在,排列有序的每一幕、每一場歌劇都在我的腦海中跳躍著、奔跑著。”
里斯還引述了班尼特的事例:“今天我用了一天的時間做了一名學者(作家)該做的事……我坐在產自布魯日的椅子上,從2點鐘開始進一步思考我的故事,那些劇情不斷地向我涌來。在3點半時,我喝了下午茶,然后接著上次讀到的地方繼續讀了會兒《堂吉訶德》,然后睡了一小會兒。那些故事劇情在我的腦海中迅速地奔騰著,在5點的時候,我認為自己可以以任何速度寫作我的故事。在6點45分的時候,我完成了整個故事的大致草稿。”在這個階段,我們醞釀已久的想法會不由自主地反復出現。
在前面的章節中,醞釀階段在帕特里克有關詩人的實驗中得到了研究。通過分析從兩組人分別得來的書面報告我們可以得出一個事實,即一個新想法會出現在早期,可能出現一次或者多次,這個實驗主題也說明了其他的一些道理。最后,詩歌成了實驗中主要的話題。我們不能從醞釀階段區別詩人和非詩人,但是,這個實驗向我們展示了創造性思維在產生過程中的特征。實驗得來的數據和之前的設想十分吻合,即準備階段是醞釀階段的基礎。
通過問卷調查,從詩人那里得到了一些關于醞釀期的陳述,展示如下:
“詩歌是一種精神上的刺激。在我將其表達出來之前,那些思想會一直纏繞著我。有時,我用了好幾年的時間才醞釀出那種特別的情緒。我不會去苦思冥想某個詩句。時機成熟時,那些在醞釀期潛伏的思想會使我文思泉涌。”
“如果我感到沮喪或者興奮,我會坐下來想方設法把它們排出體外。有時候一連好幾天那些思想在我心中不斷地累積,我會坐下來寫出它們。我最先感覺到的是自己心中的情緒,其次才是那些具體的詩句。有時,我會醞釀自己的情緒,然后根據它們寫出句子,然后完成自己的一首詩歌。我不會去刻意寫一首抒情長詩。”
“最開始我會產生一種情緒,然后會得到兩三句詩歌。有時候我會隨身攜帶那幾句詩歌,有時候不會。一個偶然的刺激無論是讓我產生了一種情緒還是一句詩,我都會因此開始醞釀一首詩。一種情緒在潛伏半個小時甚至一年之后可能會突然出現。”
“我會突然想到一個詞語,隨后會時刻惦記著它。之后其他的詞語也會慢慢地出現。在之后不久,我會得到一首詩歌的核心要素——一個短語,然后我會寫出這首詩歌并不斷地修飾它,使之趨于完善。”
“如果我有了一種能寫出一首詩歌的靈感,為了增強這種感覺,我會閱讀一些東西并在生活中時刻留意著它。例如,當我在寫詩的時候,‘晨光綻放’的情緒使我在一段時間內獲得一種寧靜,過一會兒之后,我的詩歌便如期而至。我的靈感以這種方式醞釀。”
帕特里克也在另一個實驗中研究了科學思維的醞釀階段。有100個人參加了這項實驗,他們被分成兩組,每組50個人,都需要制定一個科學實驗。有一組人需要一口氣計劃出這個科學實驗;另一組人可以在接下來的2周至3周之內思考如何制定這個實驗,在這段時期內,他們考慮實驗問題得到的任何思想都要被記錄在日記中。
一個醞釀無論是持續了幾分鐘還是幾周,都展示了一個在本質上相同的特點。這個關于科學思維的實驗表明,持續了幾分鐘的醞釀和持續了幾周的醞釀顯示了同一個本質特征。
藝術領域的醞釀階段也曾被研究過。有100個人參加這項實驗,他們被分成兩組,每組50個人,其中一組是藝術家,另一組是非藝術家。那些藝術家都有一定的藝術能力,其作品都曾在大型的或高規格的展覽會上出現過。
在實驗中,如果一個人的藝術作品在早期就出現了一種主旨思想,那么這種思想在隨后還會重復出現一次或多次,而且在換種題材之后,那種思想還是會重新出現,這展示了在藝術創作中醞釀期的存在。藝術家和非藝術家的思考都會出現具有同一特點的醞釀期。
醞釀一般發生在長期的準備之后,然而,二者有時會緊密相伴。我們從一些問卷調查中得到了某些藝術家對醞釀期的一些看法,現在引述如下。
“在工作之前,我總會讓一種想法縈繞在自己的頭腦中。通常在我做其他的事情時,它會在偶然之間出現幾次,隨后我就將其弄得一清二楚了。有時,如果沒有集中注意力去思考那個想法,我就會丟掉它。有時失去后再返回的想法會發生一些變化,有時重新返回的想法會得到提升。如果我未能抓住它,可能會得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我會用兩到三周的時間去醞釀一種想法。如果短時間內不能得到讓自己滿意的想法,我可能會將醞釀期延長至一個月甚至更多。為了使我畫的椰子林看起來飽經風霜,到現在為止我已經醞釀了兩年,現在我才有想要動筆的感覺,我一直模模糊糊地帶著那個想法去做事。此外,我一直在構思一幅靜物畫。我會在今天下午開始動筆。到現在為止,我構思一幅靜物畫已經兩三周了,在做其他的事情時,那個想法會不停地出現。我一直在構思一個情景,即一個水果的圓度該是怎樣的,以及其倚靠著玻璃杯會出現什么樣的形狀。當作品的輪廓完成后,我就需要給其上色。因為在構思階段我就多次揣摩過它的顏色,所以當我準備動筆的時候,我會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樣的顏色,上色工作能一氣呵成。通過提前思考,一個復雜的事物也可以變得很簡單。如果我留心觀察了一棵樹,那么即使我之前并不了解這棵樹,也沒有過多地想過它,也能在以后的繪畫工作中用上有關那棵樹的很多信息。”
“我經常會在腦海中揣摩一個想法。我在每次動筆之前都胸有成竹。那些我構思的作品的畫面會一次又一次地在我的腦海中反復出現,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好幾周。在動筆調試顏色之前,我就已經有了心儀的配色方案。”
“一位觀察者一定會接收自己看到的事物。如果我一直在醞釀一個想法,那么其就會反復地出現,當我看到小鎮北方盡頭的一群孩子時,這個畫面會一直留在我的腦海中直到稍后我專心地工作一會兒。”
“當我在醞釀一幅作品時,我會帶著濃厚的興趣去構思其輪廓和顏色。這僅僅會持續一周。我構思的那些畫面會越來越清晰、強烈,直到我完成這幅作品。”
“通常而言,在完成一幅作品之前我會醞釀好幾周,有時候會更久。去年夏天,我在圣菲(美國新墨西哥州北部城市,首府)得到了很多好點子,現在我有很多想要畫出來的東西。當我忙于其他的事情時,它們會一次又一次地反復出現。”
韋特海默[29]在其書中講述了“富有成效的思考”,并且記下了他是如何解決一個數學難題的。盡管準備階段和醞釀階段在他的實驗報告中表現得十分明顯,但他自己卻沒有意識到或提到創造性思維的各個階段。我們從其實驗報告中引述幾段話。
“午餐時,我們在聊天中談論飾品,再往后又漸漸地談論到了封閉的幾何圖形,比如,三角形、矩形、六邊形以及其他的多邊形……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里,我需要處理一些其他的事情,但那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心中。幾個小時之后,其就發展到了這個階段:一方面,圖中已經有了A角的值;另一方面,圖中有了完全封閉的B角。A和B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角在這里,一個角在那里。在某種程度上,二者之間的這種連接的關系有些難以理解。這種關系背后到底隱含著什么?疑難點在哪里?二者之間一定有什么關系。我感覺二者之間不是一種相互對立的關系。我直接正面思考那個問題:‘我怎樣才能理解它?’”
“接下來的一天,我忙于其他的事情時,突然想到了什么。它們模糊不定,而我猶疑不決,我當時想到的是:這里有一個點。圍繞這個點有一個完整的360°(一個全角)的空間。在這個封閉的圖形之中一定不存在類似的角度嗎?但是,當時我并不能進一步澄清這個模糊的概念。”
“過了3天。無論我做什么,同一種強烈的感覺總是會出現,那些感覺還未完全定下來。我總是有一種感覺,即我幾乎可以清楚地知道問題出在哪兒,從哪個方向入手可以解決它,但是,那些想法混雜在一起,難以確認,因此,在當時我并不能具體地算出它。我多次感到自己清楚地想到了答案,而我只是需要寫下它們,但是當我嘗試著去做的時候,我又得不出正確的結論,我的設想還難以實現……”
用格式塔[30]的理論描述思維過程時,韋特海默忽略了創造性思維的幾個階段。例如,盡管那幾天中那些反復出現的想法顯示了醞釀期的存在,但他并沒有提到醞釀期。換句話說,“幾個小時之后就發展到了醞釀階段”。“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我一直忙于其他的事情,那個想法又突然出現在我心中,有些模糊、不確定且讓人猶疑不決。有時候就像這樣:3天過去了,無論我做了什么,總是會有一種強烈的感覺縈繞在我心中,即我還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當然,那個問題就是我還未完全理解的數學難題。”
醞釀階段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征,即頭腦中的想法模糊且不確定,正如韋特海默提到的那樣。上面那些話展示了一個過程,即正在被醞釀的想法在接下來的幾天是如何反復出現的。韋特海默一直在頭腦中醞釀著那個難題的解決辦法,這個狀態一直持續了好幾天,而緊隨其后的一個階段就是闡明期。在闡明階段,個人在驚喜之中得到清楚的答案。從下面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來:“每個邊有兩個外部直角,分別在這條邊的末端。如果你愿意,這里可以有很多個邊,因此也可以有很多這樣的直角;在每一個圖中,旋轉角度可以組成一個完整的循環。在當時,這個想法是我的一個‘直覺’。想到這些的那一刻我十分興奮。我當時就有一種感覺:‘我終于看穿了這個難題。’”
在韋特海默的備忘錄中,創造性思維的醞釀階段顯而易見是存在的。韋特海默在解決一個復雜的數學難題的過程中展示了創造性思維。雖然韋特海默忽略了這些階段的存在,但是在其記錄中它們十分明顯。
總結
從本章中給出的事例,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結論:無論是在詩歌、藝術還是科學領域,在發揮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醞釀期緊隨著準備期。醞釀期的特征是主要思想反復出現。這個主要思想往往在最后能成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在闡明階段成為主要的思想成果。通常,在不同的心理期和智力期,這個想法會不停地自我修正,一次又一次不自覺地重復出現。多數情況下,思考中的人會頻繁地終止自己努力解決問題的進程,然后把自己的注意力轉向其他的事情,如放松、娛樂、體育鍛煉或其他類型的活動。在這個階段的末期,一直被醞釀的想法會比開始時更加清晰和明確。在這個階段,不僅僅是主要思想,還有在后來被丟棄的次要思想,都會不由自主地修正和一次又一次地重復出現。這個階段的時長可能是幾分鐘、幾小時,也可能是幾個月甚至幾年。有時,在寫一首抒情詩或者畫一幅畫的時候,醞釀期可能會持續幾分鐘或者幾天,但是,在制定一項發明、計劃一項科學實驗或寫作一本書的時候,這個階段就需要耗費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當然,這個階段的時長也因人而異,對同一個人來說也因時而異,因為有很多外在因素決定了這個階段,如原始刺激情況的本質,面臨的難題的類型、個人習慣和生活方式。有時為了解決一個難題,個人一直積極地收集著相關信息,而準備階段和醞釀階段可能會同時出現,這時,某個思想自發地重現可能會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