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運的重量:一個藝術家大半個世紀的人生自傳
- 董克俊
- 542字
- 2019-01-03 17:59:11
我的外公
我外公郭松年與外婆都是四川西充人,那是一個很小、很窮的地方。外公家大概是一個當地的大戶,外公從小讀私塾,在清末考了一個秀才,民國初年,軍閥時期,走出了西充在外面闖世界。當時外公脫下長衫換上短打,挑了一個擔子,一頭是紅薯稀飯,一頭是書,走到了南充又乘船沿嘉陵江到重慶,經同鄉介紹舉薦在當時的四川軍閥劉湘部的克武部隊作幕僚,深得當時省主席王贊緒的賞識,曾為王贊緒做后勤處長。因其管理財政金融能力,外公被王贊緒任命為四川省銀行行長,從此發跡,在南充置地、建房,在重慶搞金融投資,成為民生輪船公司的大股東和天府煤礦的股東。1935年前后,國共兩黨矛盾加劇,“剿共”日漸加緊。我外公不愿趟這趟渾水,便退出軍界,做自己的事。外公和當時在重慶的民主人士張闌、李濟深有過交往,這大概是退出軍界的原因。外公膝下兩兒一女,老大是千金,即我的母親。我母親郭曦明受過良好的教育,婚前在重慶一女中讀書,小時雖也纏過足,但時代變了,纏了一半也就算了。因此母親的腳既未纏成“三寸金蓮”,像外婆那樣,但也不是自然的大腳。母親當時很美,瓜子臉,雙眼皮,豐潤的嘴唇,彎彎的眉毛,一米七的苗條身段,是聰慧賢淑溫順的大家閨秀。追求的富家子弟很多,她最后選定了我父親董學淵,一個山貨藥材商人的三公子,一個風流倜儻的時髦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