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鳴/小雅
_____,_____。_____,_____。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背景:《鹿鳴》是《詩經》之中宴飲詩的代表之作,它是古人在宴會上所唱的歌,反映了我國古代禮樂文明的面貌。
鹿鳴
呦呦①鹿鳴,食野之蘋②。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③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④。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注釋
① 呦呦:鹿的叫聲。
② 蘋:草名,即皤(pó)蒿,俗名艾蒿。
③ 承筐:指奉上禮品。古代用筐盛幣帛送賓客。
④ 湛:深厚。
詩詞賞析
從《鹿鳴》的三部分所描繪的場景各不相同,但層層遞進,短短的字句便體現出宴會嘉賓物質上的豐盛與精神上的愉悅。三章大部與首章重復,唯最后幾句將歡樂氣氛推向高潮。末句以“燕樂嘉賓之心”,如此看來,這樣的宴會不單是徒為樂而已,而是為了“安樂其心”,它也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延伸閱讀
《鹿鳴》是《詩經》中第一首描繪天子宴會群臣嘉賓的場景。通過《鹿鳴》這首詩的簡單分析,讀者對周代宴饗之禮——包括賓主關系、宴樂概況,可以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這首樂歌被后世廣泛用為宴飲賓客之曲,更被曹操引入《短歌行》之中,為后世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