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心理暗示塑造性格

暗示與催眠

一些涉及心理學方面的電影,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景,心理醫生拿著一塊懷表,不停地在病人眼前規律地擺動,不一會兒工夫,病人便進入了一種神秘的狀態:心理醫生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就如同一個聽話的提線木偶。

有些喜歡炫弄神秘感的人將這種情況稱之為“催眠”,其實這是一種心理暗示的把戲。雖然心理暗示在某些時候能夠給人一些神奇的體驗,但并不像電影中描述的那樣神秘,更不能使被暗示的人成為提線木偶。

心理暗示是在沒有對抗的情況下,暗示者通過語言、行動、表情或某種特殊符號,使自己的某些觀點、意見被接受暗示者認同或者按照自己所暗示的方式活動。心理暗示的特點要求受暗示的人接受一些現成的信息,并且是無判斷地接受,否則便無法成功。

事實上心理暗示的現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它每天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一個人張大嘴打了個哈欠,周圍會有幾個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一個人做干嘔狀,結果會引起其他人惡心癥狀。當然有些人不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他們內心緊張,或警惕性高,受暗示性不強。

有一種戒煙電話也利用了心理暗示的原理,當戒煙者煙癮上來時,可以撥打一個特定的號碼,電話接通后,聽筒里會傳出撕心裂肺的喘氣聲和咳嗽聲,讓想要吸煙的人內心充滿恐懼,從而放棄吸煙的念頭。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們在心靈放松的時候更加容易接受別人的暗示,這與人進行決策和判斷的心理過程有關。因為人們通常都在遵循人格中“自我”部分的基礎上,需再結合個人需要和環境的限制,最終做出決策和判斷。在這個過程中,人格中“自我”的部分,便是“主見”。然而,每個人都是有局限性的,換句話說,每個“自我”都并不完美,“主見”也不一定對,因此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外來的意見和影響,繼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心理暗示。

有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心理暗示的演示。他拿了兩杯水,然后告訴13個被試人員:“這兩杯水,一杯是加了一點點糖的,一杯是白開水,看看誰能嘗出那杯含極少量糖的水。”結果嘗過這兩杯水之后,有11個被試人員說其中一杯是加糖的,而剩下的兩名被試者則表示自己分辨不出。其中還有好幾名被試人員仔細品嘗了好幾回。

然而實際上兩杯都是沒有加糖的白開水,因此也并沒有甜與不甜之分。

只是因為之前心理學家說過一杯是加了一點點糖的,被試人員便接受了這種說法,并就此做出了一個自以為是的判斷。

像前面說到的戒煙電話有益于人類健康,當然應該受到我們的歡迎。但有些心理暗示很巧妙,能不知不覺地剝奪我們的判斷力,取代我們自己的思維和判斷,使我們盲目地聽信別人,變得沒有主見、沒有自我,甚至會跟從別人說出謬誤百出的話和做出一些非常危險的行為來,這就值得我們警惕了。

人類決策和判斷的心理過程和機制堪稱造物主的杰作,但心理學家認為這個心理過程和機制依然存在漏洞,它就是心理暗示,而這個漏洞很容易被圖謀不軌的人抓住,并利用它進行犯罪。

有個嫌疑人被控謀殺,最后因證據不足而被釋放。警方開始的時候懷疑他故意將一名工人關進冷藏室,導致該名工人死亡,但是他否認自己做過這樣的事情。他表示當夜自己因為著急回家,一時忽略了冷藏室而沒有進行檢查確認,這只是失職的過錯,無論如何都無法判定自己故意殺人。而且在他的辯解中還特別提到,法醫驗尸報告已經指出,這名工人的尸體呈現出凍死的各種狀態,顯然是被活活凍死的,但冷藏室并沒有打開制冷,室內的溫度同室外的溫度一樣,絕對不可能凍死人。

雖然警方了解到這名嫌疑人與死去的工人彼此有仇隙,也是嫌疑人將工人關進冷藏室,但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他是故意這么做的,更沒有證據證明他打開了制冷致使工人死亡,因此最后嫌疑人無罪釋放。

后來有一位深諳心理學的警探重新調查此案,發現這名嫌疑人曾經了解過心理暗示方面的知識,于是再次將其推向審判臺,案情最終真相大白。原來確實是這名嫌疑人故意將工人關進冷藏室,但他并沒有打開制冷以凍死那名工人,而是采取了心理暗示的方法將其殺害。

這樣的殺人事件很特別,其中心理暗示的作用,讓人聞之悚然。心理暗示竟可致人死命,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

其實生活中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接受心理暗示。最為常見的便是廣告宣傳,就是極具心理暗示效應的行為。人們常常會受到廣告詞的慫恿,接受廣告宣傳當中的生活理念而去購買商品。如果你不想被忽悠,想避免讓自己的錢袋子遭殃,就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自己的理性。

有一次心理培訓課程,受訓的隊員們問心理訓導教練:如何才能在巨大的壓力下保持應有的理性?教練說:“你們先等一下,我先講完這個理論,再告訴你們應該怎么做。”說完,他拿了一個蘋果,然后從隊員中間走過,邊走邊說:“大家要集中注意力,聞空氣中的香味。”

教練在隊員中間轉了一圈,然后就回到講臺上,他把蘋果又舉起來晃了晃,問:“誰聞到了蘋果的香味?”這時,一名隊員舉起了手。教練又大聲問:“還有誰聞到了?”這時候,大家沒有做聲。

于是教練再次舉著蘋果走下講臺,他慢慢地從每一個隊員的座位旁走過,并再次叮囑隊員們注意空氣中的氣味。回到講臺后,他再次詢問大家是否聞到了蘋果的氣味。這時候大部分的隊員都舉起了手。

稍停,教練再次走下講臺,讓每一個隊員都聞了聞蘋果,他再次提問:

“大家都聞到蘋果的香味了嗎?”話音剛落,除了一個隊員沒有舉手之外,其他人都齊刷刷毫不遲疑地舉起了手,沒有舉手的那名隊員看了看周圍,也慌忙地舉起手來,周圍的人對他的舉動哄堂大笑。

教練也笑了,問:“你們都聞到了什么味道呢?”隊員們異口同聲地說:

“蘋果的香味。”教練搖了搖頭說:“這只是一枚蘋果模樣的玩具而已,什么味道也沒有。”隊員們頓時嘩然。

教練繼續說道:“如何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保持應有的理性,這是可以通過訓練課程來達到的目標。在巨大壓力下保持理性并非難事,真正困難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如何保持我們理性的頭腦。這是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所以,我對你們的忠告是,請務必時刻保持你們的警覺性。”

正如那名教練所說,我們要時刻保持警覺性,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地避免被不懷好意的人抓住心理暗示的漏洞,而使我們遭受心理操縱。

當然,心理暗示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真正的問題在于利用心理暗示的原理所做的事情是好是壞。消極的心理暗示會降低人們的積極性,但同時也能夠給人帶來心理安慰,而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為人們帶來熱情,但如果這種暗示過于強烈,使得人們的熱情失去理性的控制,也可以釀成災難,比如演唱會上的狂熱的音樂和動作暗示、運動賽場中激烈熱血的肢體對抗暗示,往往會讓一些觀眾們失去理性,引起一些混亂、騷動,甚至造成踩踏、傷人事件。

潛意識的改變

真正能夠帶給我們持久性的改變的,是潛意識層面的改變。然而潛意識卻是抗拒改變的,除非你了解潛意識的規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改變潛意識最快、最有效的工具便是心理暗示。那么到底潛意識是怎么回事呢?

生活中我們時常會有這樣的體驗:明明知道一個人的名字,開口要說出來時就好像卡住了,就是說不出來。這是因為那個人的名字還處在表意識,所以過一會兒你便會突然想起來。但有些記憶,就真的是沉淀到非常深的層面了,例如,很少有人能夠記得自己出生時的事情及幼兒園的事情等等。這些被深埋在意識底層的記憶,就是所謂的“潛意識”。

有些潛意識對我們的生活并沒有重要影響,但有些卻對我們的人生造成重大影響,這些被壓抑下來的記憶,正是未來心理問題的根源,表面上看這些信息好像被遺忘了,但事實上它們被儲存了起來,它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在遇到某些刺激時就會被引爆。

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負面信息存留在了潛意識里,從嬰兒開始,我們一直被成年人影響、教育,不加選擇地從成年人那里接收一切信息,包括關心、愛護、溫馨的擁抱,也包括粗暴、信念、責備、批評等。直到我們長大的那一天,潛意識里已不知道吸納了多少烏煙瘴氣的東西。

心理學研究證明:我們早期的成長經歷,尤其是6歲以前的經歷,具有難以形容的魔力,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一生。很多時候,我們會用小時候學習到的模式來對待自己,對待他人,對待整個世界。因此我們要想改變自己的人生,就得先改變我們在小時候與周圍環境互動時形成的模式,否則難以奏效。

很多人都知道增強自制力很重要,但往往很難做到,就是因為在潛意識深處存在著許許多多根深蒂固的信念影響了我們,讓我們失去自制。在此,要特別提醒大家,并不見得正向的引導,就必定帶來好的結果。凡事過猶不及,有些積極的心理暗示,最終也會給我們帶來消極的影響。

例如,要盡善盡美的信念。很多人小時候接受過這樣的心理暗示,被父母要求做到最好。但是不管你做得有多好,父母總能找出毛病,批評說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這總會讓你感到有挫折感。于是在潛移默化的心理暗示之下,我們接受了“要盡善盡美”的信念,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壓力,我們對自己的要求變得很嚴格,一旦出了差錯,便會陷入深深的自責,同時,我們也會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然后總是后悔事情本來可以做得更好一些。追求完美的傾向,使得我們開始行動前,總想把事情做到更好,結果總是拖到最后關頭才去做,接著你又會有深深的自責,告訴自己下次一定要做好,一定要做到無可挑剔,于是又加重了拖延……就這樣進入了惡性循環。

完美追求的心理暗示,不僅在小時候就開始對我們施加影響,成長之后你會發現周圍的一切文化,似乎都在向你灌輸這樣的完美追求的理念。

除了“完美追求”的信念,還有一個常見的心理暗示,那就是“快一點”。我們時常被這樣要求,做事情要快,于是吃飯快、走路快、說話快,做什么事情都強調速度。有時我們想放假休息一下,但是很難控制,內心的聲音告訴自己:“不能停下,要快!”這種心理暗示其實從小時候開始就已經產生了。

有位心理研究者從小在農村長大,小時候家里除了繁重的農活外,還在開一家小賣部,他從小就要幫著父母料理小賣部,比如看店、送貨、進貨等。在他干活的時候,父母總是很急切地催他要快。小時候的生活經歷,使得他的內心形成了一個聲音:“快點!”因此他常常處于焦慮不安的狀態。

在生活中,父母通過眼神、語氣、語調等途徑,將急切的性格傳遞給孩子。孩子長大之后,便會常處于心神不寧的狀態,在他們看來,生活就像在參加百米賽跑一樣,只能不停地往前沖。盡管內心焦灼的我們非常希望自己能享受當下的生活,常常告訴自己:“做完這個項目后,就休息幾天。”可是等項目做完后,我們并沒有休息,接著開始做另一個項目,因為心中有個聲音在提醒著我們:“不要停,不要滿足,否則,就要吃苦頭。要快,速度第一。”如果你去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受到這些信念影響的人,他們往往在事業上很成功,可他們同時覺得自己活得很累,精神上好像常常處于快要崩潰的狀態。

在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個心理暗示,便是“要成熟”。小時候,父母希望我們能夠快點長大、成熟一些,希望我們不要像個小孩子一樣讓他們操心。所以只要我們表現出活潑、好動、天真時,父母便會批評我們不懂事,于是,“要成熟”的信念就形成了。這種信念特別容易出現在長子或長女身上,父母常通過各種教育,告訴孩子要懂事、為父母分憂和做弟弟妹妹的榜樣。深受這種信念影響的人,通常會形成穩重踏實的性格,但同時也會顯得沉悶,常會表現出悶悶不樂的樣子,很少露出笑臉。

以上的幾個信念,對于我們的性格塑造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事實上我們每個人的深層潛意識中,幾乎都存在這樣的信念。這些信念都是通過不斷的心理暗示,最終才深入潛意識層面,從而影響我們的性格和人生。因此我們若想通過潛意識來改變自己,首先需要改變自己的信念。信念可以幫助我們喚醒沉睡的潛意識,帶給我們改變和掌控自己的力量。

催眠師的工作其實就是通過心理暗示的手段,激發被催眠者的潛意識,使受催眠的人相信,自己聽到的話是真的,從而讓他的舉止發生改變。基本原理在于,深入潛意識,改變內在的信念。也許你根本沒有受到正式的催眠,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你每天都在接受非正式的催眠,你從自己那里,從老師、父母、朋友、廣告或者是其他任何地方接收一個觀念,而且相信這個觀念,那么你實際上已經被催眠了。

明白了這些原理,你可以自我催眠,通過心理暗示來改變自己,以達到提高自制能力的目的。同時,通過心理暗示,還可以消除自身潛意識層面當中的一些信念的負面影響,釋放精神壓力,改善自我性格。當然,進行自我催眠和自我暗示之前,你要足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且掌握一套科學的方法,以避免錯誤的信念引導而帶來的負面效應。

信念的作用

人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有一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一枚硬幣放在受試者手掌上,讓受試者閉上雙眼,然后暗示該硬幣是一枚逐漸加溫燒紅的硬幣,實驗結束后,大家發現受試者的手掌竟然出現了燒傷后的水泡。這個實驗足以說明精神力量的作用,而要發揮精神力量的作用,就要溝通潛意識,這就離不開心理暗示。

溝通潛意識,釋放精神力量,關鍵就在于心理暗示,這需要做到兩點:構建你所追求目標的明確意象,樹立堅定不移的信念。簡單來說,要有確定的目標,要有堅定的信念。若你不滿足這兩點,你很難開發你的潛意識能量。確定的追求目標還比較好說,每個人都可以說出無數人生目標以及個人想要達到的境界。讓人最煩惱的,還是堅定不移的信念,這不是每個人都有的。

堅定不移的信念,包含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第二層意思就是相信潛意識的能量。法國哲學家西奧多·賽門·儒弗瓦說:“對于那些不相信它的人,潛意識是不會幫忙解決困難的。”你想要發揮出潛意識的能量,你首先就要相信它。如果你認為潛意識根本不存在,認為所謂的潛在的能量根本就是無稽之談,那么你是不可能發揮出潛意識的能量來的。

因為你不相信它的存在,你的內心便會自覺地排斥它。潛意識沒有形體,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發自內心地相信,你就會體會到它的存在。唯有這樣的信念,才能帶領你進入潛意識的神秘領地,打開潛意識的寶藏。

心理學家認為,潛意識并沒有判別或選擇的能力。你怎么發出信息,潛意識就怎么接受,如果你常告訴自己:我希望有錢,但錢是罪惡的深淵。

那么潛意識就會接受這一觀念,阻止你接近財富。同樣地,你經常對自己說:“我要擁有健康的身體。”潛意識就會將你的愿望實現。和潛意識反復、積極地對話是很重要的。因為潛意識就是夢想的啟動器。你怎么說,它就怎么反應。

潛意識就在我們的心里,相信或不信,要或不要,都由你決定,潛意識一旦接收了你的決定,就將結果演示給你看。所以你認為只有金錢才能證明你的價值,潛意識就會促使你去賺錢。假如你認為愛情是自己的追求,潛意識接受這一觀念,便會促使你去追求愛情。一旦獲得了愛情,你的潛意識會強化原來接受的觀念。觀念反復被強化,就會形成堅定的信念。

信念建立,好比種菜養花。一旦準備好種植的土壤并且把微小的種子放入其中,只需很短的時間它們就生根發芽了。信念就是一顆種子,潛意識是土壤,態度是養料。但你要記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栽培正確品種的思想,才會帶來良好的結果。當然你要信念的種子開花結果,還需要照料和呵護它,時刻提供積極的養料。只有這樣,它才能突破意識障礙,成長為一股強大的力量。

信念改變思想的速度或頻率,就像是一塊巨大的磁鐵,使得潛意識開始起作用,進而改變你的整個氣場,并影響關于你的一切,包括距離你很遠的人和物體。它常常使你的個人生活產生令人吃驚的變化,有時還會發生你連做夢都覺得不可能實現的改變。

有個名叫亨利的青年,身世不詳,三十多歲,卻依然一事無成,整天唉聲嘆氣,覺得人生沒有前途。有一天他的好朋友興高采烈跑來找他:“亨利,你知道嗎?我發現一件事情,我看到一份雜志,上面說拿破侖的一個后代流落到美國,而他的特征幾乎和你一樣:個子很矮,帶有濃重的法國口音……”

好朋友的話讓亨利很驚訝,在半信半疑之間,他拿起那份雜志思索了半天,最終相信了自己就是拿破侖的子孫。接著,他對自己的看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以前,他總是為自己的身高而自卑,而這時的他卻認為:“當年我爺爺的個子也不高,同樣指揮千軍萬馬,成就不朽的功業。”過去他總認為自己英語太差,而這個時候他卻自豪于自己的法國口音。每當遇到困難時,他就堅定地告訴自己:“在拿破侖的字典里沒有困難這個詞!”

憑著心中的那點信念,亨利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三年過后,他竟然成了一家大公司的總裁。后來他派人調查自己的身世,發現自己的身世并不顯赫,根本與拿破侖沒有關系。他笑說:“我是不是拿破侖的孫子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個成功的秘訣,那就是:當我相信時,它就會發生!”

我們無法估量信念的力量有多大,或許從亨利成功后的話語里,可以領略一點:“當我相信時,它就會發生!”在生活當中,我們曾經聽到過很多創造生命奇跡的真實故事。譬如,人在沙漠中遇險,憑著毅力和勇氣最終走出死亡的陰影;在遇到地震后于饑渴中挑戰生命的極限……這些故事都有一個共同點:處在絕境中的主人公,內心都有一個信念。

他們最終能活了下來,主要便是依靠信念的支撐,激發出了自己的潛能。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人的行為受信念支配,你想要做出什么樣的成績,關鍵在于你的信念。

若一個人在心里老是不停地貶低自己,我不行!很難想象,他會在今后的人生中做出怎樣的成績;相反,若一個人在心底深處總是不停地鼓勵自己,我能行!那他在人生中獲得成功的機會就大。人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成功。

信念之所以能夠引領人們創造奇跡,是因為它溝通了潛意識。一般人學習的時候,都是運用意識的力量。然而意識的力量是有限的,而潛意識的力量卻是不可估量的。世界潛能激發大師博恩·崔西曾經說過:“潛意識的力量比意識大三萬倍以上。”所以你想要創造奇跡,獲得大成就,就依靠我們的潛意識。

信念是點燃潛意識能量的引線,可以說信念其實是一種高級的心理暗示,通過這種信念引導,我們對于潛意識層面的開發和控制,將更加得心應手。

那么我們怎樣運用信念,發揮出潛意識的能量呢?

首先,你要學會想象,在內心深處構建清晰的目標意象。信仰當中提出觀想某個神,將某個神的形象通過想象構建,內化到我們的意識當中,讓我們模仿這個神的形象,從而達到改變自身行為和性格的目的。其實這種方法,就是利用心理暗示的原理。通過意象構造,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清晰的目標。

其次,要不斷地自我暗示、自我確認。每當我們想要實現任何一個目標的時候,就不斷地重復地念著它。這樣做可以使簡單的觀念演變成堅定的信念。當信念形成之后,所有的思想和行為都會配合它,朝著它前進,直到目標達成。

有人試了這個方法,沒有產生效果,便以為沒有用處,卻不知道這是因為他們重復的次數不夠的緣故。影響一個人潛意識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要不斷地重復,有時間隨時隨地不斷地確認你的目標,不斷地想著你的目標。這樣的話,你的目標終究會實現的。

學會自我暗示

為了消除自身性格上的負面因素,我們尋求各種各樣的辦法,其中最為基本的辦法,就是樹立自信心,然而自信心的樹立,同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若不能改變潛意識的信念,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通過心理暗示來建立我們的自信心,是絕佳的辦法,但是我們通常無法請到職業心理導師,這個時候我們要靠自己,學會利用自我暗示的方法,為自己的潛意識輸入自強、自尊、自愛的信念。

心理暗示進入潛意識層面,通常有兩種手段。第一種比較普遍,基本上每個人每天都會接觸到,那就是通過不斷重復某種觀念,讓這種觀念反復出現在人的意識層面,繼而通過意識層面進入潛意識當中形成根深蒂固的信念。第二種就是催眠,直接進入人的潛意識層面,改變深層潛意識當中的信念。

多數時候,自我暗示都是采取第一種方法。我們可以通過經常閱讀充滿進取精神的書籍,觀看積極向上的影視作品,聽勵志的歌曲,模仿創業者的激情行動,改變自身思想、視角和行為習慣,用積極的態度和觀念論事做事,從而最終確立堅定的積極向上的信念。

當然我們也可以采取第二種方式,對自己進行催眠,來改變內在的信念。只不過這種方法并不好掌握。通常我們需要催眠師來引導,才能進入催眠狀態。也有一些人可以自我催眠,而不需要其他人的引導。

進行自我催眠之前,我們必須讓自己進入放松狀態。因為在放松狀態下,我們才能更加容易進入催眠狀態,開啟潛意識大門。不管什么樣的信念,都是在漫不經心、沒有“意志力”驅使的情況下才進入我們潛意識的。

我們的各種習慣,也是這樣形成的。所以我們要改變潛意識中的負面信念,必須先讓自己放松下來。

你也許不是很理解此種情況,打個比方,想要偷偷溜進一棟防守嚴密的大樓,你是等到保安睡著時進去,還是在保安都清醒時進去?答案很明顯,沒人會選擇保安清醒時進去,除非頭腦犯傻。同樣的道理,改變潛意識中的負面信念,我們也要避開防守嚴密的時刻,選擇有所放松的時刻進去。在潛意識外面防守的是意識,只有當我們放松自己,意識才會沉睡,潛意識的大門才會打開。這個時候,才是進入潛意識的最佳時刻。

找一個不會受到干擾的環境,讓自己很輕松地坐著或躺著,把你的身體調整到最舒服的姿式。請將眼睛閉起來,眼睛一閉起來,你就開始放松了。

做5次深呼吸,要做的緩慢均衡,非常疲倦或有失眠問題者,可做8次以上。

每次吸氣都想象把新鮮的氧氣吸入體內,每次呼氣都想象把身體里的雜質呼出身體。同時注意在你呼氣時后頸及肩膀的肌肉不斷的放松、再放松。在做完深呼吸后,你可以繼續做想象放松。

閉上眼睛,自然呼吸,把頭腦清空。然后,你可以想象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橡皮氣球。打開兩腳底下的閥門,空氣開始從雙腿漏出去。你的腿癟了下去,最后像抽了氣的橡皮管子一樣攤在床上。然后你胸部的一個閥門也被打開,空氣開始泄漏,你整個軀干也同樣癟了下去,軟綿綿地攤在床上。

繼續做手臂、頭部和頸部的清空想象。繼而你變成一張紙,輕飄飄的,沒有一絲重量。

當你的身體放松后,你就可以嘗試與潛意識進行溝通,你可以向潛意識輸入一些積極正面的信念,讓這些新信念來代替那些對你有阻礙的信念。這些新信念將在你的潛意識里強而有力地運作,影響你的人生。

你可以告訴自己:“我樂觀、自信,有能力解決任何問題。我有很強的自制力,我行動力很強,我能很好的控制情緒。我愛我自己,我要讓自己的身體跟心理都非常健康。我喜歡我自己,我要讓美好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尊重我自己,別人也尊重我。我喜歡我自己,別人也喜歡我。積極的態度正改變我的生活。我用樂觀的態度來觀察這個世界,我能夠掌握我的人生。”

當你做完這些心理暗示之后,你會發現自己的精神會有所改變,心理壓力也會減弱,睡眠狀況也會有所改善。在這里要特別提醒你注意的是,自我催眠的方法,必須連續使用,才會產生效果,每天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段來訓練,比如在午休時間或每晚睡前。

潛意識的習慣形成并非一日之功,不能僅憑一次就完成,所以不能抱有一蹴而就的心態,自我暗示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要期待一次兩次,就讓我們的人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持之以恒地進行自我暗示,才能改變你的人生。

進行自我暗示的時候,要注意避免消極的暗示,平時也要注意尋求積極的語言表達,多給自己打氣,同時要少說這樣的話:“我辦不到的。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我不能這樣做!我是一個失敗者。這不可能。我錯了。沒用的。能力沒用,關系才可靠。經濟形勢不好,沒有出路了。沒人在乎,有什么意義呢?這么努力干嗎?我已經老了。我輸定了。”

你相信了這些暗示的話,你的生活就一定會變得如此糟糕。過去你還不成熟,那個時候你不懂選擇,只好接受它們。當這些觀念逐漸通過心理暗示,成為你內心深處的信念,你的人生便自然走入悲觀的陰影。

現在你是成年人,你已經可以自己決斷,你可以選擇接受何種思想去改變自己的人生。運用建設性的積極自我暗示,重塑過去形成的人生觀,是你贏得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前提。心理暗示有多么重大的影響,只要看看自己當前的生活困境,也就一清二楚了。你應該清楚,除了做出積極的改變,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利用積極自我暗示,幫助自己從他人強加于你的負面陰影中走出來,重新塑造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這才是你的出路,唯有如此,你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重塑自己的人生。

除了平時給予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之外,增強自己的心理防御能力,用來對抗消極的心理暗示也是十分必要的。社會當中存在太多消極的心理暗示,讓我們不知不覺便進入焦慮和迷茫的狀態。如果你接受這些信息,內心必定變得焦慮不安,甚至你會覺得生活索然無味、毫無意義,瞬間就被悲觀和絕望的情緒所淹沒。

消除消極信息帶來的影響,你才能保持積極平和的心態,因此要常給自己一些積極的自我暗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泗洪县| 绩溪县| 台州市| 安龙县| 昌吉市| 绥芬河市| 弥勒县| 图木舒克市| 双流县| 广平县| 藁城市| 怀安县| 大化| 卓尼县| 张掖市| 右玉县| 泰宁县| 灌云县| 甘南县| 临洮县| 大厂| 洛隆县| 嵩明县| 北碚区| 如东县| 镶黄旗| 赞皇县| 措美县| 钟祥市| 安化县| 龙江县| 玉溪市| 鄂州市| 屏东市| 合水县| 南召县| 平山县| 万载县| 巴青县| 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