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凌晨四點半(初中實踐版)
- 韋秀英
- 2597字
- 2019-01-03 16:11:29
第三章 誰都沒有用不完的時間:時間都去哪兒了
“做”只是你的行為,而如何做才是關鍵
只有成為時間的主人,才能成為自己命運的掌控者。
——哈佛大學榮譽學位獲得者、發明家 本杰明·富蘭克林
哈佛大學的班菲德教授多年致力于研究美國社會的財富分配機制,即為什么一些人總比另外一些人要成功,要更幸福。最后他得出結論,大多數社會中,成功與態度相關,它是基于每個人對時間的態度而定的,這也就是所謂的“時間觀念”。
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你做與不做,如何做,它都在毫無顧忌地流逝。在哈佛大學的校園里,每個人都行色匆匆,并不是因為大家的課程有多滿,而是因為哈佛人從小就有一種“時間危機意識”。當你在喝咖啡的時候,別人可能正在讀書;當你在睡懶覺的時候,別人可能已經在晨練;當你在跟朋友party的時候,別人可能已經在為自己的前途進行社交。因此,在哈佛的校園里,你看不到任何悠閑的面孔,每一個人都將時間緊緊地揣在兜里,奔走未來。
因此,時間是金錢也是生命。十幾歲的我們,正在經歷人生中最美好,也是最富有的年華。最美好是因為此時的我們沒有生存的壓力,沒有事業的憂愁,更沒有衰老的恐懼;最富有則是說我們有的是時間。我們可以用最輕松的步伐走在陽光下,可以花時間玩耍嬉戲,享受富有的年少歲月,我們時常聽到自己說,“急什么,時間多得是!”可事實上,從現在起,就培養自己的“時間危機意識”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意識將決定了我們面對事情的時候,如何計劃,如何去做。我想很快我們就會發現,時間看似充裕,其實用著用著就不夠了,即使我們效率十足地學習,也不一定能保證我們能擁有優異的成績,這時候時間觀念就決定了我們“如何去利用時間”。哈佛大學校園里流行這么一句話“你利用時間的方式,決定了你人生的長度”,意思就是別人十分鐘做完的事情,你五分鐘做完,你就擁有了別人兩倍的人生。在我看來,沒有人是真正的“笨”,聰明的人就應該是懂得合理規劃時間的人,而一個善于揮霍時間,不加計劃的人就是愚蠢。
有些同學往往認為,我也學習了,也做了應該做的事情,可是就是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這不是我的錯!的確,“做”只是你的行為,而如何做才是關鍵。班菲德教授發現,成功者都是那些有長期時間計劃的人,他們在做事情之前會有詳細的規劃,他們善于用長遠的目光去制定做事情的目標和步驟,而不是僅僅看到眼前的利益;相反的,另一些人也有計劃,但是他們更注重眼前的目標,比如就是為了完成作業,就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考試,在學習和生活中沒有長遠的規劃,這些人往往不會得到最終的成功。這也就是所謂“做”與“做”的區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思考:我花時間在這件事情上究竟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我對時間的規劃是以天為單位,還是以學期,以年為單位。可以這么說,計劃越是立足長遠的人,最終收獲的內容也是最充實的。
哈佛大學的時間管理理念告訴我們,在學習中建立長期的管理計劃有利于更加有效地使用時間,在這里我們教大家的是“化整為零”的長期規劃法:
1.“一天之計在于晨。”任何一個開端都要有明確的長期目標,比如這學期要讀多少本課外書籍,學會多少新的知識,在期末要將自己的成績提高多少等,長期計劃的根本在于一個長期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安排日常學習的時間。
2.為自己的計劃分區。以一學期為例,可以將一學期分成三個階段——初始階段、加強階段和沖刺階段。開學初期,要求自己適應新的學習內容,穩定自己的日常作息,養成固定的學習習慣;學期中是提高的大好機會,要重點在自己的薄弱環節加強努力,獲得更大的進步;期末要學會總結,并進行有效的沖刺,比如加大學習的力度,增加每日復習的環節,等等。
3.設定每日的學習安排。在哈佛大學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有自己的日程安排(Schedule),哈佛大學的時間規劃課教授曾經說過:“如果想讓一件事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寫進日程。”把你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根據時間長短排列出來,盡量按照安排一一完成,養成習慣之后,你就會是一個有條不紊的人,這對你以后的人生也非常有好處。
4.建立良好的監督機制。這個年紀的我們,最不耐煩的想必就是來自父母的嘮叨。但是在時間管理的問題上,良好的監督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對于你是否能夠堅持完成自己定下的長期計劃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除了父母之外,我們更推薦的是找自己的朋友,兩人分別制定各自的長期時間規劃,并且彼此監督,這樣既可以培養我們的團隊合作精神,也可以更有效地實現我們的長遠目標。
哈佛大學的教授經常提醒學生,要做好長期的時間規劃和管理,經濟管理學的教授曾經給自己的學生舉了這么一個例子:
休格·布萊克在進入美國議會前,并未受過高等教育,想要在美國政壇占有一席之地的他,給自己設定了許多學習的計劃,每天不論有多忙,他都會用一小時的時間到國會圖書館去閱讀,內容包括政治、歷史、哲學、詩歌等方面的書,這個習慣他一直保持了十幾年,后來當他成功步入美國政壇之后,這個長期的學習習慣仍然被他保留,最后他成了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
因此,要培養自己的“時間危機意識”,建立長期的學習計劃。時間于我們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富裕,三年的時間看似遙遙無期,實則轉瞬即逝,可塑性極強的我們如何建立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這是我們這三年應該重點培養的主題。只有持之以恒、目光長遠的人,才能擁有比別人更加輕松愉悅的未來。
◎哈佛心理測試:你是生活在未來的人嗎?
朋友邀你周末去春游,你會說:
A.“好吧,車站見。”
B.“讓我考慮一下再告訴你去不去。”
C.“我很想去,可是我還有別的安排。”
答案
A.無論眼下你正在做什么,只要你喜歡的事物出現,你隨時會被誘惑,哪怕它是一種冒險游戲。你慣于任性沖動,所以沒少嘗摔跤的滋味。三分鐘熱度,缺乏長遠眼光。但是你敢于嘗試,常有意外收獲。
建議:從現在開始學會做好時間規劃。面對干擾,倘若已經完成了既定目標,就允許自己去做,否則就要堅持下去!一段時間以后,你會發現自己對于時間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
B.你的生活偶爾也會有計劃,但很少能將之付諸實踐,計劃外的娛樂常常出現。當外界誘惑太強時,往往無法抵抗。遇事能夠稍做思考在做決定,不是完全的盲目。
建議:建立監督機制,幫助你制定并實施自己的計劃。
C.你是一個非常會制訂計劃的人,并且能嚴格地將之付諸行動。做事之前首先會著眼于未來,三思而后行。這類人絕不打無把握之仗,一步一個腳印走好人生之路。
建議:適時地放松一下自己,在嚴謹的計劃中為自己安排一點休息娛樂的時間,可不能過于放松而錯失良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