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智慧是用來實踐的

智慧只是理論而不付諸實踐,猶如一朵重瓣的玫瑰,雖然花色艷麗,香味馥郁,凋謝了卻沒有種子。

——叔本華

叔本華的父親給他設(shè)定的人生方向是商人,可他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該如何選擇。在叔本華9歲時,他的父親將他送到了一所以教育商人為任務(wù)的私立學校,在這里,他要學習貨幣單位的計算、商業(yè)信函的撰寫、土地的利潤……但這些對叔本華來講并不吸引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并不是商人的生活,他甚至憎恨這種生活。他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閱讀文學與哲學,對此,他的父母極為煩惱。他的母親曾在信中寫道:“暫時放下其他書本……你現(xiàn)在15歲,已經(jīng)讀過最好的德文、法文和一部分英文著作。”校長也對叔本華的父親表示,叔本華對哲學進乎癡狂,他有熱情,很適合做學者。對于校長的話,叔本華的父親也認同,因為,叔本華已經(jīng)將家族大圖書館里關(guān)于哲學、文學、歷史方面的書讀完了。

在叔本華“被迫”當學徒期間,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進行閱讀。而叔本華的商人之路也隨著父親的死亡而結(jié)束,叔本華正式走上學者之路。而他的著作關(guān)于痛苦觀、哲學思維方式等,都與其經(jīng)歷不無關(guān)系。

叔本華的智慧體現(xiàn)在哲學上,如果他被迫從商,不一定會多一個企業(yè)家,可以肯定,世間會少了一位偉大的哲學家。當一個人言行不一時,即便才華橫溢也是徒勞的。學以致用方能取得大成就,就如《荀子·儒效》中的記載: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埋頭苦讀,兩耳不聞窗外事,即便能將書中內(nèi)容倒背如流,又有何意義呢?你充其量不過是一本華而不實的書籍罷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個人縱使才智過人,如果理論大于實踐,那不過是一個華麗的擺設(shè),無實質(zhì)意義。

縱觀中外偉人,都是知行合一的代表,馬克思曾說:“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因此,馬克思所提出的觀點具有一定的客觀性、真理性。

叔本華的書之所以受歡迎,原因就在于,他說出了大多數(shù)人的心聲,他的悲觀論雖然很多人都不想承認,但不可否認,叔本華的思維并沒有脫離真理性,而且與當時社會及現(xiàn)今社會都十分貼合,這與叔本華早期的經(jīng)歷有一定的關(guān)系。斯大林曾說:“離開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而不以理論為指南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

★感受人生百態(tài)

生命的意義不是簡單的生與死,關(guān)于生死,叔本華的父親給了他極為深刻的印象。1805年,叔本華的父親因重疾纏身,選擇了自殺。一時間,叔本華體驗到了各種心情,他說:“每一次自殺都會在親人身上留下震驚、內(nèi)疚和憤怒。”在叔本華之后的著作中,不管是主題、觀點、思想等都與其父親有關(guān)。他的很多著作中大多都能找到他父親的影子,如:我的一切都要歸功于這個高貴杰出的靈魂……如果有任何人在我的作品中找到一絲喜悅、安慰、指導,我都希望他認識父親的名字,并知道如果沒有海因利希·叔本華的話,亞瑟·叔本華早已毀滅了一百次。

叔本華的哲學之路與其不斷地閱讀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他用理論作眼睛,感受人生百態(tài)。從叔本華的書中就可以體會到,他所表達的并非虛擬的世界,也不僅僅存在于精神層面,而是真實存在的,是對真實生活最為理性的觀察與審視。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多县| 菏泽市| 潍坊市| 南靖县| 洪洞县| 鄂伦春自治旗| 高州市| 西青区| 县级市| 稷山县| 赣榆县| 长葛市| 罗定市| 临朐县| 长汀县| 朝阳市| 聂拉木县| 明光市| 台江县| 济南市| 堆龙德庆县| 凤阳县| 五华县| 潢川县| 镇原县| 呼伦贝尔市| 临洮县| 兴隆县| 湘潭市| 鸡泽县| 广元市| 同仁县| 郓城县| 神农架林区| 元氏县| 湟源县| 中牟县| 溆浦县| 三都| 榕江县| 金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