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新官上任先“燒火”——要升遷就要找墊背的(1)

得勢扳倒李侍堯

乾隆帝非常寵幸和珅,在和珅剛進入官場時就一直想重用他,但如果和珅不在政績上做出點令人們信服的舉動,也很難令人信服,就算官位再高,同僚們也會私下里嘲笑他恃寵而升官,并無真才實干。和珅自己也覺得理虧,他急需展示自己。為了掩人口舌,乾隆帝很快就給了和珅一次絕好的機會。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云南糧儲道并曾任貴州按察使的海寧解除舊任,被任命為沈陽奉天府尹,來京述職,按慣例皇帝均要詢問一下該省地方大吏的一些表現。海寧趁機狀告云貴總督李侍堯貪縱營私,“錢局婪貝藏事”。和珅也在一旁幫腔,乾隆非常震怒,于是命令和珅帶領刑部侍郎喀寧阿赴云南處理此案。同時令戶部尚書英廉、軍機大臣福隆安等在京查抄李侍堯在京的財產。

李侍堯,字欽齋,祖籍遼東鐵嶺,原為漢軍正藍旗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其家被抬入漢軍鑲黃旗。他是明末名將李如柏的后代。明末,其四世祖李永芳原本鎮守撫順。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初,在努爾哈赤率軍攻打撫順時投降。努爾哈赤念其有功,授予他三等副將官銜,并把自己的孫女下嫁給他,因此李永芳又叫“撫順額駙”。李永芳此后屢立戰功,及至李侍堯的父親李元亮,更是做過戶部尚書這樣的高官。所以,從這一點上說,李侍堯也是八旗勛舊臣的后裔。乾隆八年(1743年),李侍堯蔭得印務章京一職。

史書上稱李侍堯“短小精敏,過目成誦。見屬僚,數語即辨其才否。擁幾高坐,語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陰事,若親見,人皆悚懼。”所以,乾隆十四年(1749年),他在乾隆初年以蔭生授印務章京時,即受到乾隆帝的器重,認為他是“天下奇才”,并破格提升他為副都統。曾有人提出這樣提拔有違先例,乾隆帝卻說:“李永芳之后,安可以其他漢軍相比。”接著,李侍堯先后又轉任工部侍郎、戶部侍郎、廣州將軍等職,期間頗有政績,建樹較多。

及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李侍堯升任代理兩廣總督,三年后正式實受。廣州歷來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港口,到了清朝乾隆時期,廣州是中國對外通商的唯一港口。一切貿易均由洋行(俗稱“十三行”)經營。而“十三行”商人若想保持其壟斷地位,就必須向廣州地方官行賄、獻納,否則難以得到官府的支持。所以,兩廣總督一職一向是個發財的肥缺。

此后,李侍堯又歷任戶部尚書、正紅旗漢軍都統,襲勛舊佐領;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工部尚書等,并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授予武英殿大學士。他先后在兩廣總督任上干了15年。直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因與緬甸交涉事務繁多,始調任云貴總督。

從李侍堯的履歷可以看出,乾隆帝讓他長期擔任肩負對外交涉事務的兩廣總督一職,自然是承認李侍堯的才干。其實還有一個私下的原因,就是李侍堯每年向朝廷進貢最多,花錢如流水的乾隆自然非常喜歡他。

李侍堯在20多年間上貢100多次,有時甚至一年八九次。他之所以對上貢樂此不疲,當然是為了博取乾隆的信任和寵愛,其實也是為了中飽私囊。李侍堯對上恭順,對下卻嚴酷無比,屬員進貢時,哪個不同時給他備上一份兒?送到中央后,皇帝看貢品甚多,只是象征性地收一部分,其余的大多落入軍機大臣和各位閣老手中,還有一部分又返還給李侍堯本人。就這樣,大量的金銀財物都落入他的手中。

李侍堯認為只要得到皇帝寵信,就不會出事。況且自己已在兩廣經營了十幾年,兩廣的地方官員、廣東“十三行”的官員都是他一手提拔任命的,關系通暢,可保無虞。乾隆曾當著滿朝文武大臣的面稱贊李侍堯,說他“由將軍至總督,歷任各省二十余年,因其才具尚優,辦事干練,在督撫中最為出色,遂用為大學士。具有天良,自應感激朕恩,奉公潔己,以圖報效。”能讓皇帝當著眾大臣的面夸獎的人,自然受皇帝待見。這從他的官場履歷中可見一斑。

當然,只盼著有靠山而自己并無特點的人是無法在官場長期立足的。李侍堯確實是位能人,其才干盡人皆知。但時間久了自然難免沾染當時官場上的種種惡習、陋規。更兼滋生了驕、嬌二氣,逐漸鼻孔朝天、頤指氣使,輕易不把別人放在眼里。后來和珅逐漸成勢,眾大臣趨之若鶩;而李侍堯仗著資格老,地位高,不把和珅放在眼里,經常在言語行動上對和珅不尊重,于是就得罪了和珅。因此,和珅也總想找機會整一整他。

李侍堯也確實存在貪贓、受賄、索賄、侵吞、勒派等一系列問題,加上乾隆帝早已知道李侍堯借籌辦貢品為名,借機營私肥己。因此,乾隆派當時正在隨鑾南巡的戶部右侍郎和珅與刑部侍郎喀寧阿為欽差大臣,迅速趕往貴州、云南。與此同時,乾隆帝又諭令在京師的戶部尚書英廉,在正月二十七日,率人查抄了李侍堯在京的家產。

和珅、喀寧阿等人一路馬不停蹄地趕到了昆明府。首先把李侍堯的管家張永受拘捕起來,連夜嚴加審訊,最終供出了李侍堯收受各級地方官員饋送的貪污營私的有關事情。三月初七日,和珅與喀寧阿查審李侍堯,在事實面前,李侍堯不得不俯首認罪,承認收取迤南道莊肇白銀2000兩,收取魯甸通判素爾方阿總共白銀8000兩,收取東川知府張瓏白銀4000兩,收取云南按察使汪圻白銀5000兩,收取臨安知府德起總共白銀10000兩,并承認借查辦案件之機中飽私囊。

乾隆帝對于李侍堯的貪污行為十分生氣,他在上諭中說:“侍堯身為大學士,歷任總督,負恩婪索,朕夢想不到,奪官,逮詣京師。”和珅、喀寧阿奉命將李侍堯革職拿問,解送京師,落實罪名后,和珅等人擬判其“斬監候,奪其爵授予其弟奉堯”。

和珅之所以判其“監斬候”,是因為他深知李侍堯所為,是與乾隆朝鼓勵地方官員進貢的制度分不開的,況且李侍堯論才干最能干,論進獻他進獻得最多,皇帝自然喜歡,所以不能懲治太重。為了警告其他地方官不要做得太過,也需要做做樣子。乾隆帝最終還是要網開一面,給他留一條生路,所以和珅才這樣宣判的,但是其他人就不這么想了,和珅將判決結果呈上后便是大學士、九卿等和議,結果是將原擬“斬監候”改判為“斬立決”。

最后,乾隆帝發布上諭,其意十分明顯,就是要放過李侍堯。雖然大多數督撫都同意判李侍堯斬決,但有少數人揣摩到乾隆帝的意圖,因此上奏為李侍堯求情。最終,乾隆帝下詔定為“斬監候”;同時決定把查抄的李侍堯的家產部分留在宮中,其余送至崇文門稅關變賣,所得銀兩悉數交給內務府廣儲司庫收存;并將李侍堯的一處院子賞賜給和珅。

對于李侍堯一案的處理不但顯示了和珅的辦事才能,而且也顯示了和珅閱讀圣意,揣測別人心理的能力。從此乾隆帝對他更加寵信,兩人的關系也更加密切,在仕途上和珅進一步飛黃騰達了。

軍機處官場歷險

和珅被皇帝看中,迅速進入軍機處,升官速度之快連他自己都不敢想象。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和珅升為戶部右侍郎;三月,對和珅喜愛有加的乾隆就迫不及待地任命和珅為軍機處行走。

清代的“行走”是指凡以原官在不設專官的機構供職、人值或當差,稱某處“行走”。軍機處也是如此,軍機處沒有正式成員,只有皇帝臨時任命的“行走”,即俗稱的軍機大臣。為了杜絕泄密,軍機處的底層聽差都由不識字的少年擔任,王公大臣沒有軍機處行走頭銜的不得擅入。其他人員不得靠近軍機處,皇帝與軍機大臣議事時無關人員不得在旁。宮內人路過軍機處時,都是快步走過,違者立斬不赦,無須請命。

年輕的和珅成為軍機大臣,標志著他走上大權在握的第一步。不過,“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和珅的官場得意只是表面,官場永遠都是險惡的,即使是幸運的和珅也要步步小心,和珅的第一次官場歷險就在軍機處。

和珅進入軍機處后,少年得志,不免沾沾自喜,更兼皇帝寵信,逐漸暴露出自己的貪婪秉性。加上朝中的大臣都看好他的前途,對他都是恭敬有加并爭相巴結他,和珅難拒誘惑,開始私下里受賄。

和珅畢竟是個聰明人,加上資歷尚淺,辦事十分小心。有官員求他辦事,他必然事先摸清對方的底細,對于交往不深、不可靠的官員,他必定公事公辦,對其賄賂更是嚴辭拒絕,極力標榜自己的廉潔。一時間京城到處流傳著新任軍機大臣和珅拒絕多位官員行賄的故事。

這種事情以前聞所未聞,加上和珅的賣乖弄巧,終于讓乾隆帝知道了。乾隆聽多位大臣說和珅是一個剛正不阿、潔身自好、為官清廉的人,心中對提拔重用他之事更是得意揚揚,暗自慶幸沒有看走眼。乾隆一高興,又賞賜這位新任軍機大臣白銀5000兩,并恩賜和珅在什剎海北岸籌建豪華的府宅——這就是后世的恭王府。

官場里的事,總是瞞上不瞞下的。不管你和珅表現得多么鐵面無私,只要你真想受賄,總會有人想辦法把錢送上門來。第一個送來的是戶部筆帖式安明。和珅是戶部右侍郎,算是安明的直接領導。正是這個安明,差點兒斷送了和珅的前程。

安明原是戶部司務,其人不思進取,只求保住職位,多撈油水。戶部新任尚書到任,左右侍郎不把新來的尚書放在眼里,想架空他,安明也加入到其中。

誰知新任尚書早已心知肚明,他暗地里縝密調查,收買人心,得到了兩位侍郎在職期間的罪證,然后奏明皇上,成功把兩位侍郎調走,安明也被降職為筆帖式。筆帖式只是個閑職,安明只好滿臉堆笑,拼命巴結新尚書。可惜新任尚書對安明的這樣的人厭惡之至,根本不理他。

戶部侍郎空缺,于是和珅被提升為戶部右侍郎,不久又提拔為軍機大臣。安明暗自思忖:這和珅年紀輕輕,背景不深,又無軍功,鮮有政績,憑什么升官那么快?30歲不到就任戶部右侍郎,躋身軍機大臣之列,這不合常理,肯定受到了皇帝的特別眷顧。

安明是個嗅覺靈敏的人,他連忙把目標對準了和珅。他每次見到和珅都十分恭敬。和珅初到戶部,工作稍有不明之處,他就過去解釋、幫忙。一聽說和珅要在什剎海北岸籌建新宅子,安明立刻嗅出其中的機會,就急不可待地前去拜會,想趁機巴結和珅。

面對安明,和珅承認確有此事,安明連忙表示自己有個親戚專營建材生意,一來可以把質量關,二來可以避免奸商敲竹杠,并大包大攬要負責此事。和珅假意推托一番,也就答應了。為了掩人耳目,免得被別人抓住把柄,和珅還假惺惺地讓安明最后如實報價。

其實,安明并無什么親戚經營建材生意,他只不過找個機會巴結和珅而已。得到了和珅的默許,安明自己出錢出力,假托親戚的名義,把所有材料上的事悄無聲息地辦妥了,出了力也不張揚。事成之后,安明還做了一個賬單,詳細地列出了花費——事實上,這個賬單只是掩人耳目。和珅這么精明的人,豈能不知安明的好心?

從此以后,二人的關系也就逐漸密切起來。安明也經常到和府走動,時不時帶一些禮物,卻絕口不提任何要求。因為安明心里清楚,和珅是在考察他,火候未到,他也不好貿然開口。經過長期的觀察,和珅對安明的表現十分滿意,已經把安明當作自己人看待。

有一天,安明又帶重禮拜訪和珅。和珅假裝不經意地問道:“你辦事利落、能力強,怎么只做了個小小的筆帖式?”

安明知道機會來了,連忙跪倒在和珅面前說:“原來的兩位戶部侍郎與新來的尚書不和,相互斗法,自己受到牽連才被降職為筆帖式。這是小人與尚書大人之間的誤會,望和大人明察。”

和珅知道安明原來的職位是戶部司務,不是什么高級職位,官復原職還是很容易辦到的,于是就讓安明耐心等待,待尋得機會就向尚書大人舉薦他。其實,和珅在這里是有所保留的,以現在和珅戶部侍郎的身份以及人盡皆知的皇帝對其的寵幸,只要跟尚書開了口,就沒有被回絕的道理。只不過和珅心機頗深,不會表現得太爽快。安明自然千恩萬謝。不久,和珅向戶部尚書保舉安明出任司務的職務。尚書不愿得罪和珅,便做個順水人情,答應了下來,安明終于成功復職。

恰在此時,安明的父親病故。按照清制,官員若有雙親故去,必須回家守孝三年,三年期滿后再重新分派職務,這叫“丁憂”。如果為了保住官位而隱瞞不報,不回家守孝,那就是犯了大不孝的殺頭大罪。安明眼見著這戶部司務的肥缺到手了,此時若回家守孝,三年后官場風云變幻,到時候還得到處求人。官迷心竅的安明竟然真的為了官位而決定秘不發喪。

其實,官場中的關系就是這樣,你的職位不知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呢!況且是喪父的大事,大家誰人不知。有一位御史查實消息后,知道安明有和珅的后臺,不敢直接報告給皇上,而是先稟報給太傅朱珪。

朱珪是后來嘉慶帝永琰的老師,為人正直。當他知道安明“喪父而秘不發喪”的消息后十分氣憤。他與吏部尚書永貴很有交情,加上本來就看不慣和珅的作為,便想請永貴出面彈劾和珅,這樣顯得更有分量。

永貴連年在外征戰,頗有軍功,是乾隆十分信任的大臣,卻與和珅向來不和。永貴聽到安明迷戀官位而不愿回家守制,氣得拍案而起。又怕事有出入,又馬上秘密派人去安明的老家探訪,確認安明的父親確實不久前去世了。永貴于是信心滿滿地認為這次一定可以扳倒和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间市| 东丽区| 武安市| 蕉岭县| 永福县| 固始县| 雅安市| 郸城县| 太谷县| 疏勒县| 乐清市| 广汉市| 云梦县| 禄劝| 大姚县| 新密市| 巴林右旗| 黄浦区| 咸丰县| 车险| 当阳市| 海淀区| 东阳市| 清镇市| 新源县| 白山市| 酉阳| 调兵山市| 连平县| 清涧县| 杭锦后旗| 黄山市| 长沙市| 恩施市| 封开县| 惠水县| 清新县| 南京市| 北流市| 蕲春县| 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