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展喜犒師
- 人生的座右銘:歷代經典勵志小品
- 徐潛
- 1251字
- 2016-09-22 11:45:36
《左傳》
齊孝公伐我北鄙①,公使展喜犒師②,使受命于展禽③。齊侯未入竟④,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⑤,將辱于敝邑⑥,使下臣犒執事⑦。”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縣罄⑧,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⑨,夾輔成王⑩。成王勞之[11],而賜之盟[12],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13],太師職之[14]。桓公是以糾合諸侯[15],而謀其不協[16],彌縫其闕[17],而匡救其災[18],昭舊職也[19]。及君即位,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20]。’我敝邑用不敢保聚[21],曰:‘豈其嗣世九年[22],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齊侯乃還。
【注釋】
①齊孝公:名昭,齊桓公之子。我:指魯國。相傳《左傳》為魯國史官所著,故稱魯國為“我”。鄙:邊境。②展喜:魯國大夫。犒(kào):慰勞,通常用牛、酒宴餉軍士。③于:向。展禽:即柳下惠,姓展,名獲,字禽,謚號惠,柳下是他的食邑名。④竟:通“境”,指魯國國境。⑤舉玉趾:尊稱別人行止的敬辭。舉:抬。趾:指腿腳。⑥辱于敝邑:意謂您來到我國,這是使您蒙受恥辱的事。恭維對方并表示自謙的話。敝邑:對自己國家的謙稱。⑦執事:古代指在國君左右辦事的人。實際指齊孝公。不敢直稱,表示敬意。⑧縣(xuán)罄(qìng):形容一無所有,極其貧窮。縣,通“懸”。罄,打擊樂器,其形中空。⑨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姬姓,名旦,曾輔武王滅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攝政。他的長子伯禽是魯國的始封之君。大(tài)公:指齊國的始封之君姜太公,即呂望,也叫呂尚、姜子牙、太公望等。股肱(gōng):大腿與胳膊。比喻王室得力大臣。⑩夾輔:在左右輔佐。[11]勞:慰勞。[12]盟:盟約。[13]載:載書。盟府:古代掌管盟約典策的官署。[14]太師:官名,掌管典籍文獻。職:執掌,主管。[15]桓公:指齊桓公,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糾合:集和,聯合。[16]不協:不和。[17]彌縫其闕:彌補他們之間的裂痕。彌縫,彌補。闕,通“缺”,缺失。[18]匡救:匡正挽救。[19]昭:彰顯,顯揚。[20]其:會。表示推測。率(shuài):遵循,沿著。桓:指齊桓公。[21]用:因此。保聚:守城聚眾。[22]嗣世九年:繼世為君九年。指齊孝公即位于魯僖公十八年(公元前642年),至魯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伐魯,為時九年。
【賞析】
這是一篇以記述外交辭令為主要內容的短文。魯僖公二十六年夏天,齊孝公率軍攻打魯國。齊強魯弱,齊大魯小,大兵壓境,形勢危急。展喜奉魯君之命去面見齊孝公并與之談判。談判中,展喜巧妙地利用齊、魯兩國先君的關系與盟誓,以及齊孝公稱霸的野心,痛陳利害,慷慨激昂,有理有據,使得齊孝公理屈詞窮,無言以對,終于撤回軍隊,魯國因此免除了一次國難。
展喜的一番辭令外柔內剛,底氣十足,表面看來彬彬有禮,實則大有問罪之勢。齊孝公自知理虧,軍事行動只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