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與法軍作戰的前線指揮官(1)

一、主動請纓,不辱使命

17世紀到18世紀期間,英法為爭奪世界霸權和瓜分殖民地,在世界各地展開了軍事斗爭。地域遼闊而又尚待開發的北美新大陸自然成為雙方爭斗的焦點。眼下雙方都虎視眈眈地盯住俄亥俄河流域這片土地,宣稱自己的政府是北美洲的主人,擁有該地區的全部主權。

法國殖民當局信奉“先下手為強”的原則,他們于1748年派人到俄亥俄河谷活動,對當地印第安部落剿撫兼施、恩威并用。他們一方面向印第安部落重申法國對該地區的主權,同時,他們還對那些親英部落進行驅趕和屠殺,并散布謠言說英國人要來燒殺搶劫。這樣很多印第安部落就站在了法國的一邊。1753年,部分法軍在伊利湖南岸登陸,在俄亥俄河上游修筑工事并設置了哨所。

面對法國的步步緊逼,英國政府也不甘落后。為了應對難以預測的戰爭風云,英屬各殖民地紛紛加強了戰爭的準備工作。在華盛頓所在的弗吉尼亞,備戰氣氛特別濃厚。英屬殖民地弗吉尼亞總督丁威迪將這個行省分成4個軍區,每個軍區都設民團副官一名,年薪150英鎊,負責組織和裝備民兵。經過勞倫斯·華盛頓推薦,喬治·華盛頓設法謀得了北峽地區民團副官一職。

不僅如此,英政府還籌建了俄亥俄公司,并于1749年向其頒發執照,鼓勵其向俄亥俄河以北及以西擴展,并免除十年稅賦。唯一的條件就是要求該公司要自費在其擴展的土地上籌建一個城堡,保證足夠的守衛人員,以防范印第安人和法軍的侵襲。弗吉尼亞行政執行委員會主席托馬斯·李帶頭籌建了俄亥俄公司,但不幸的是,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他去世之后,勞倫斯·華盛頓擔任了公司總經理一職。

自從喬治·華盛頓擔任弗吉尼亞北峽民團少校副官后,他就把莊園事務暫時擱置一邊,集中精力學習軍事知識,研究作戰技術。通過哥哥勞倫斯·華盛頓結識了勞倫斯之前的兩個戰友:穆斯和雅各布·范布拉姆。穆斯借給華盛頓一些有關軍事戰術的書籍,指導他進行步槍操練,并給他講解戰場上的隊形變換。范布拉姆精通劍術和格斗,他向華盛頓傳授擊劍和實戰經驗。安靜的弗農山莊在這兩個職業軍人的指導下,儼然變身成為一所軍事學校。

就在這個時候,華盛頓的哥哥勞倫斯染上了嚴重的肺病。盡管華盛頓陪著心愛的哥哥到西印度群島養病,但這并沒有延緩疾病的擴散。1752年7月,勞倫斯病逝于弗農山莊,時年34歲。兩年之后,按照勞倫斯的遺囑,喬治·華盛頓繼承了兄長的產業,同時也繼承了俄亥俄公司的股東身份。之后,華盛頓用自己擔任民團少校副官的薪水,在肥沃的謝南道亞谷地又購買了2000英畝田地。這樣一來,加上華盛頓前幾年用測量土地所得收入購買的土地以及所繼承的遺產,這位21歲的弗吉尼亞北峽民團少校副官擁有的土地已達到4000多英畝。

法軍的步步緊逼使丁威迪總督如坐針氈。作為英屬殖民地的總督,他深知一旦法軍繼續南下,俄亥俄地區的萬頃良田就會落入法國人之手。這對英國在北美的殖民擴張而言,是個沉重的打擊。同時,作為俄亥俄公司股東之一,丁威迪總督個人也面臨著巨大的損失。

職責所在,利害所系,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丁威迪總督決定在加強戰備的同時,派一名特使到法軍指揮部,向法軍陳述利害關系,并警告法軍不要輕舉妄動。此外,特使還肩負兩個重要任務:籠絡沿途的印第安部落以及觀察沿途作戰地形,刺探法軍兵力部署。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從弗吉尼亞首府威廉斯堡出發到法軍據點有1000英里之遙,沿途崇山峻嶺、風霜雪雨,自然環境極其惡劣。并且還要同反復無常的野蠻人以及狡猾的法軍指揮官打交道,稍有不慎就有性命之憂。

丁威迪總督為如何物色一位體格強壯,能夠勝任長途跋涉,同時又機智勇敢、善于應變的合適人選大傷腦筋。華盛頓得到了總督正在物色人選的消息后,認為這是自己嶄露頭角的好機會,決定向總督主動請纓。華盛頓的到來讓丁威迪總督大喜過望,因為他之前就從費爾法克斯勛爵那里聽說過此人的杰出品質與過人之處。總督當即做出決定,下令年輕的華盛頓少校出使法軍司令部。

在做了充分的準備之后,華盛頓一行于1753年10月30日從威廉斯堡啟程,向法軍駐地伊利湖進發。那時的北美交通十分閉塞,道路崎嶇,加上時值初冬,冰雪覆蓋了大地,馬匹是他們唯一的代步工具。他們一行日夜兼程,翻越藍嶺,穿越海拔1700米的草原,走出暗藏玄機的沼澤,幾乎每前進一英里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11月15日,華盛頓一行來到了阿勒艮尼河畔。阿勒艮尼河與莫諾格赫河在此交匯。憑著軍人的敏感,華盛頓意識到這里地勢險要,將是法軍南下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英軍筑堡固守的最佳地點。他把這些信息牢記在心,在之后寫的7000字的“旅途報告”中專門提出這一觀點,并派兵筑堡守衛。后來事實也證明華盛頓極具戰略眼光。

經過沿途的不斷聯絡,11月25日,華盛頓在洛格斯頓同亞王(一位親英的印第安人部落首領)及其他對英國友好的各部落酋長會談。他告訴酋長們,法軍入侵俄亥俄地區,無論是印第安人還是英國人都會深受其害。他把自己此次出使的目的告訴他們,并建議共同對付法國人。華盛頓的講話打動了諸位印第安酋長。

最后,亞王代表俄亥俄印第安人三部落——特拉華族、肖尼族和明戈族,向華盛頓保證斷絕與法國的關系,并安排三個部落要人與華盛頓同行,以防范途中“站在法國一邊”的印第安人襲擊。此外,亞王還向華盛頓詳細介紹了法軍活動的有關情報,并拿出了他親手繪制的法軍兩座堡壘的平面圖。

雖然歷經風雪交加,沿途還不斷遭遇泥潭、沼澤地的考驗,但12月中旬左右,在印第安人的一路護送之下,華盛頓一行還是到達了柏夫堡法軍司令部。在柏夫堡,華盛頓代表英國當局與法軍總指揮各自闡明了雙方的立場和底線。最后,法軍總指揮讓華盛頓帶給丁威迪總督一封復信,并表示一定會將丁威迪總督的來信呈送法國當局。華盛頓一邊同法軍談判,一邊還在談判間隙不動聲色地在柏夫堡附近到處走走。幾天下來,他已把柏夫堡的里里外外偵察了個遍,對法軍的虛實已是了然于胸。至此,華盛頓肩負的三項任務圓滿完成,帶著隨從踏上歸途。

完成任務的華盛頓本以為輕車熟路,歸程應該十分順利。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回去時的氣候和道路比來時更加惡劣艱險。他們代步的馬匹也因寒冷和疲憊而無法繼續前行了。最后,他們只得背著行囊背包,在沒膝的雪地里蹣跚邁步,徒步行走了數百英里才返回故里。1754年元旦,華盛頓一行翻越藍嶺,于1月16日趕回威廉斯堡向丁威迪總督復命。此時,離華盛頓出發之日已有兩個半月之久。

丁威迪在總督府親切接見了華盛頓。對于華盛頓在出使期間所表現出的謹慎精明、果斷堅定、不折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他深表感動。之后,丁威迪總督將華盛頓整理出的“旅途報告”以《俄亥俄日志》為名印刷成冊,在弗吉尼亞廣為散發,并呈送給英國政府。一時間,華盛頓在弗吉尼亞聲譽鵲起。可以說,此次出使法軍司令部為他的前途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那時起,他就開始成為弗吉尼亞一輪初升的太陽,絢爛奪目。

二、英勇襲敵,首戰告捷

華盛頓從邊疆偵察來的情報使丁威迪總督和他的行政委員會意識到法軍將在春季沿俄亥俄河順流而下,以軍事手段占領俄亥俄地區。英法之間的武力沖突在所難免。丁威迪決定采納華盛頓的建議:立即派遣一支部隊,搶在法軍前面在阿勒艮尼河與莫諾格赫河交匯岔口處,修筑軍事堡壘。他命令威廉·特倫特上尉前往邊疆,招募一個連的新兵,快速開往岔口,完成筑堡工程。

同時,他還任命弗賴伊為這次遠征的上校總指揮,華盛頓任其副職,領中校銜。弗賴伊上校指示華盛頓在亞歷山德里招募新兵,建立一個連,為在俄亥俄岔口修建堡壘的威廉·特倫特上尉采購和運送必需的軍火和供應品,并擔任這兩個連的總指揮官。

新官上任,華盛頓開始招兵買馬,但募兵工作最初進行得并不順利。勤勞的農民因為很容易維持生計,他們不愿意僅僅為每天有口飯吃,就背井離鄉,遠離妻兒。最后招來的大多都是無家可歸、缺衣少穿、游手好閑的流浪漢。華盛頓將這一情況匯報給了丁威迪總督。無奈之下,總督只好采取了一個權宜之計。他宣布,俄亥俄河上的萬畝良田要分給參加這次遠征的軍官和士兵,其中俄亥俄岔口堡壘附近的千畝良田歸守衛碉堡的官兵所有。對于農民子弟來說,這是一種極大的誘惑。于是許多農家子弟紛紛報名入伍,華盛頓這才解決了兵源問題。

然而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華盛頓緊接著就遇到了招兵工作的第二個問題:軍中無將才。由于條件艱苦,上級任命的軍官很少來報到,華盛頓發現幾乎只有他一個人來對付一群自由散漫、紀律松弛的新兵。為了應急,他馬上寫信給總督,推薦他的劍術老師和外勤譯員雅各布·范布拉姆為上尉,并舉薦他早先的軍事戰術教官穆斯為少校,解決了軍隊的管理問題。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之后,華盛頓以為終于可以緩一口氣了,但很快他就發現新的問題又擺在了面前。

華盛頓發現在溫切斯特很難用溫和的手段獲得運輸工具。不得以,他只好勉強援用弗吉尼亞的民兵法,向農戶強征馬車。他向被征馬車的主人頒發證書,讓他們憑此證到當地政府領取征用費。但即便這樣,征集到的馬車也只有10輛,并且都是老馬破車,在通過陡峭險峻的隘口時,馬匹拉不動,還得讓士兵用肩膀推著車輪前進。

沒過多久,法軍大兵壓境,邊疆的形勢一天比一天嚴峻,丁威迪總督立即命令華盛頓率領已招募到的士兵,即刻開赴俄亥俄前線迎擊法軍,弗賴伊上校則在后方組織第二梯隊,帶領炮兵和輜重隨后跟進。

軍令如山,1754年4月2日,華盛頓率部從亞歷山德里出發,前往俄亥俄河岔口的新碉堡。他只帶了兩個連,約150人的兵力,并且這些新兵多數都沒有受過嚴格的訓練。華盛頓深知俄亥俄河岔口的重要性,他必須搶在法軍之前到達岔口,丟掉岔口就可能丟掉整個俄亥俄地區。因此,他不停地催促隊伍,日夜兼程,和法軍展開了時間和速度的競賽。但是,天不遂人愿,由于他們的裝備極差,部隊又是臨時拼湊出來的,老馬拖破車,遇到陡坡險路,士兵們還得用人力代替馬力,幫著推車扛炮。他們一路跋山涉水,同時還要開路以便隨后弗賴伊上校部隊的大炮通過,任憑華盛頓百般催促,整支隊伍的速度就是快不起來。

就這樣,緊追慢趕,4月22日,他們行至中途的時候,還是傳來了壞消息:法軍已經搶占了岔口的堡壘,法軍上尉康特勒庫爾帶領了將近1000人駐扎在那里,并且正在修筑一座堅固宏大的碉堡,取名“迪凱納堡”。而威廉·特倫特上尉所帶領的修筑堡壘的隊伍已經不戰而降了!

岔口丟失意味著無險可守。況且法軍在人數和紀律上都占有很大優勢,既有大炮和各種作戰武器,又不斷得到援軍和補給。此時華盛頓進則必敗,退則不戰自潰,同時還會牽動那些猶豫觀望的印第安人倒向法國人。

在進退維谷中,華盛頓緊急召開軍事會議,經過縝密思考,決定繼續前進,并且不能表現出半點動搖,以穩定軍心。同時,鼓勵士兵抓緊時間趕到紅石溪俄亥俄公司的貨棧,在那里修筑工事,防止法軍乘勝東進。

與此同時,他還采取了一系列緊急措施:在路過的一個叫作“大草地”的地方修筑碉堡,以利固守(由于華盛頓每天催促進度,士兵們苦不堪言,他們就給這個碉堡起名為“困苦堡”);聯絡沿途的印第安部落,請亞王說服當地印第安人;寫信給丁威迪總督和在威爾斯溪的弗賴伊上校,請求他們立即派兵增援;寫信給賓夕法尼亞總督、馬里蘭總督、北卡羅來納總督,指明英屬殖民地的利害一致,唇亡齒寒,要求他們給予人力和物力支持等。

1754年5月25日,華盛頓帶領隊伍行進到“大草地”時收到亞王派人送來的消息。消息稱有一股400人左右的法軍正在向華盛頓所率領的部隊搜索靠近,企圖乘機消滅英軍。信使還說他們發現了法軍的足跡,并且找到了法軍的宿營地。

華盛頓收到情報后馬上做出決斷:帶領40名突擊人員連夜趕往亞王營地,并同亞王商議了協同作戰方案。第二天拂曉,華盛頓和亞當·斯蒂芬上尉率領手下在右翼包抄,亞王和他的手下在左翼包抄,從兩側同時向法軍發起襲擊。法軍是在遭受了第一排齊射時,方大夢初醒。

華盛頓所率領的部隊處在最暴露的地方,受到了極其猛烈的火力攻擊。雙方激烈交火,歷時15分鐘左右。最后,法軍不敵,潰敗逃跑,包括法軍隊長朱蒙維爾在內的12人被擊斃,另有21人被俘,而華盛頓方面僅1人陣亡,3人受傷。事后查明,此次被華盛頓隊伍打掉的不是一支普通的戰斗隊伍,而是一支法軍特派間諜分隊。該分隊長期在俄亥俄流域活動,負責搜集情報,離間印第安人和英國人之間的關系,刺殺親英的印第安部落酋長。它的危險性要遠超一般的戰斗隊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坡区| 高清| 丰台区| 基隆市| 苏州市| 赣榆县| 峨山| 马尔康县| 泰州市| 芷江| 普宁市| 葫芦岛市| 盐津县| 武城县| 龙井市| 通江县| 藁城市| 武穴市| 永春县| 合作市| 大同县| 庆元县| 喜德县| 石景山区| 成武县| 衡山县| 定安县| 南岸区| 德保县| 贞丰县| 江川县| 瓮安县| 甘泉县| 浙江省| 宣城市| 衡山县| 郯城县| 桦甸市| 景宁| 昌乐县| 封开县|